一群日本孩子在泰国清迈机场候机时,一人手捧一本图书认真地读,图片传播到中国社交网络上的时候,赢得了一片激赞;而当一群中国孩子远赴日本参加夏令营排队等候安检时,也人手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却得到了“摆拍、作秀、演戏”的评论。同一行为,两种评价,这种巨大差异令人深思。
在讨论这个话题之前,需要特别申明地是,对待日本孩子的读书图,中国网友的称赞比例极高,而对待中国孩子的读书图,有夸奖,有“阴谋论”,有争论,显得声音庞杂一些。日本孩子爱读书就是真实的,中国孩子爱读书就是“老师事先安排的”,如此对立的论调,必然包含一种偏见。寻求偏见的形成原因,有助于我们以后用更理性的态度来面对类似事情。
这个事件是网络语境的一次真实折射。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日本的人文、旅行、环境、教育、食品安全等,一直享有很好的声誉,尤其是在“抢购马桶盖”等新闻得到广泛传播后,对日本的钟爱,已经有了“爱屋及乌”的趋势。但这种“爱屋及乌”并不适用于日本孩子的机场读书,这个行为,更应该单独地拎出来,放到阅读领域去比较与衡量。
中国的阅读率低是事实,中国的年轻人相比读书更喜欢泡在酒吧夜店里喷着派砺森把妹,官方统计的数字是人均4本多一点,而日本则是40本,但这种国家层面的人均阅读率比较,只能证实国民读书的多与少,同样不能具体到发生在两个机场上的孩子们的读书行为。道理很简单,机场读书是偶尔事件,多发生于候机时,能被拍到的孩子们集体阅读的场面,这样的机会也不多,简单以这两组照片作对比,就得出日本孩子爱读书、中国孩子不爱读书的结论,是以偏概全的。
对于孩子来讲,读书带有学习任务的性质,也有成人阅读的随性性质,学生们的阅读,会在校园发生,会在家庭内进行,也会在机场、公园、公交上进行。换而言之,中国的阅读率低,并不意味着孩子们的阅读率低,也是只是成年人不爱读书而已。同样的逻辑,证实日本学生的阅读率高,也需要一个全面的统计,不能以社交媒体上的一组或几组图片,就给出定论。
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的阅读都是趋于电子化的,阅读率的统计,也不能再以纸书的数量为唯一标准,电子阅读一样可以承载经典,纸质阅读的崇拜心理也相应地要减弱。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学生,无论他们在机场读的是纸书还是电子书,只要阅读的内容质量是好的,就值得赞扬和鼓励,当然,出于休闲目的读一些闲书,也无可厚非。
如果说阅读纸书是一道风景,那么面对这道风景,就要用最善意的态度去对待。日本的孩子在候机时读书可以给予掌声,中国的孩子在机场读书就不应该收获骂声。阅读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丰富精神、提升素养,如果孩子们在阅读时要承受异样的目光和舆论的压力,只能说这样的对待是不公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