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清泉书院” 李灿松 清泉寺位于白佛山东侧北约六华里,尚庄村西南清泉山前。约隋唐时期修建,旧名杨山口寺,金大定年间重修更名为“清泉寺”。历经几朝至清朝末最后一位僧人圆寂,当地士绅将其安葬于寺庙东南角,墓室砖结构,当地人称老和尚墓。自此以后寺庙荒废,慢慢淡出世人的记忆。然而最早被历史忘记的就是那个座落于寺庙西侧的“清泉书院”。 清泉书院由于年代久远,各种因素导致修建时间不详,当地老人言,当时曾有顺口溜“先有清泉寺,后有文昌阁”一说,据说因建书院才修建的文昌阁,在寺庙内东南。书院有文院、武院,庙院前东西方向有练武场、跑马地。最早清泉寺山门和文昌阁是木制结构,清朝嘉庆年扩建清泉书院,重修清泉寺。改为石材建筑,现有石刻遗存文昌阁、清泉寺、清泉书院三处,皆为楷书,由前海子村清朝监生李光岐撰写。李氏家谱记载:“道光三年续修家谱在清泉书院设馆”。光绪三十三年版《东平州乡土志》有记载:“清泉寺有县公立小学堂”,根据历史背景得知,清政府于光绪三十年废除科举制度以来,全国书院多更名为‘某某学堂’。东平书院均改名。据《东平县志》(民国二十五年重修)记载:“民国元年,周茂生、孙鸿霖等奉上级党部派遣来县组织党部,当时入党者三百余人,成立国民党分部于劝学所,即举尹沺为理事长,杨安亭、贾方范、孙同甫、张瑞农等为理事,继续入党者千余人。”。劝学所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尹沺为家乡学堂建设作了贡献,1920年由于学堂距离村子偏远,有诸多不便。因此拆迁至尚庄村西门外偏南,尹家大院西南方,有一井。更名为“东平县立尚庄小学”,校长孙新田州城人。世人有顺口溜“孙校长是不瓤,拆了庙堂建学堂……”。1937年日本入侵,东平县沦陷后学校被日军焚烧。解放初期建新校于尹家大院西院。2002年因危房改造迁到尚庄村村北至今。由此可知尚庄小学由清泉书院沿袭而来,经查曾用名分别是;清泉书院-东平县公立小学堂-东平县立尚庄小学-东平县第二高小学堂-大羊乡尚庄完全小学-东平街道尚庄小学-东平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世人应该铭记清泉书院乃是她的前身,曾经培养出很多优秀人才。 自1920年尚庄小学建校百年来临之际,我对校史简易过程特别搜集整理,并由李哲校长审阅,以此表达对母校之情怀!
2018年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