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5055|回复: 8

不仅仅是老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18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话那头的声音有些陌生,她喊了一声“老师”便开始抽泣……原来,她是我15年前教的学生,几经周折联系到我。当我喊出她的名字时,她哭声加大,一个劲儿地说:“老师,我要去见您。”
  那个周末,我们在一起呆了一下午,她不时哭泣着,诉说工作、生子、婚变的经历,生活这团乱麻在她的哭诉中渐渐理顺。我静静地听着,不时递上纸巾,续上茶水。当她最后一次止住眼泪勉强笑开时,她说在几近绝望时想起了多年前的老师,因为“对我来说,您不仅仅是老师”。
  “不仅仅是老师”,我的心小小地颤了一下。也许,这是对为人师者最高的赞誉。我不敢说自己能够不负这一赞誉,因为我清楚这句话的分量。当下很多职业都被完整地定义,显得科学而严谨。但教师这一职业,仍然延续着它最古老而自尊的内涵。教师,不仅为传道授业解惑而存在,而且还寄寓着师生之间内心深处的温暖、信任、希望等美好的情感。
  我上小学时体弱多病,寒冬里,年轻女老师不只一次背我上学;我上中学时周末常不能回家,冷清的校园里,老教师把我叫到家里一起吃饭。这些留在生命里的感动,曾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面对未来的信心,也加深了我对“老师”这一称呼的理解。如今身为一名教师,我不能任这种感动流逝,我有义务和责任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得到温暖和力量。当我在寒冷的早晨奔波近一个小时为学生送去御寒的衣物,当我拥抱一个失去双亲的孩子给她温暖,当我看到学生在我面前抹去眼泪重展笑颜,我知道,我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将我曾经享有的师恩与关爱,传递给了我的学生。
  与一位俄罗斯朋友聊天,他很吃惊我的学生与我之间的那份亲近,“像妈妈和孩子”,他既羡慕又难以理解。是的,在中国,“老师”这一称呼蕴意丰富,在其他语言中难以找到与之对应的一个词语。因为,这是伴随着几千年的中国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个词语。我们的大教育家孔子,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对它作出了诠释。“老师”这个词语由此显得既平凡又高贵。
  我不赞成因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而给每一位老师都强加压力,要求老师们必须高尚圣洁,必须清贫伟大。但这一职业的独特之处正在于,老师从事的是一项距离人的心灵最近的工作。心灵,那是多么敏感、柔软、脆弱的小小世界啊!每当想到自己的这一职业,我就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管“教师”两字如何被社会定义,我仍然坚信,选择做一名教师,必须全身心投入,不计名利得失,抛开世俗烦忧。
  从教近20年,从初登讲台的青涩犹疑,到如今的自信坚定,我相信,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更全面也更切近它本来的内涵。
  “不仅仅是老师”,是一种要求。一个老师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其体态、语言、表情传递给学生的,岂止是知识生硬的面孔。我时常扪心自问,我有何德何能,竟能以这样的身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一本教师资格证书,就能证明我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
  “不仅仅是老师”,更是一种鞭策。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忘记读书学习,只有不断充实内心,丰富学养,才能从容应对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检查反思自己在教育学生中的言行,以自我警醒;与学生谈论青春、激情、理想这些纯净的字眼,帮助学生在纷繁的社会中找到人生方向;关注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唤起自己的责任感和学生的豪情。教师需要保持一种理想主义的思想态度,具有独立精神和自我清洁能力,方能不陷入庸俗的泥淖,方能在教书育人方面追求更高的境界。
  “不仅仅是老师”,我永远无法说清这句话的含义,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求其丰富的精神内涵,对教师这一职业,永远心怀感激,且充满敬畏。
  因为,我是一位老师,又不仅仅是一位老师。
  
  

发表于 2011-8-18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 123.93.33.x 发表于 2011-8-19 11:02
不要让荣誉、职称、考核缠绕人心,不要让功利指引导向,回到原生态。

市场经济、一切向钱看。包括教育、卫生,谁能置身于社会发展大势之外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19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我们不仅仅是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4 0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