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也需要“恒顺众生” 近日读《龙泉佛学》,读到“恒顺众生”。在佛经中,这样解释恒顺众生: 恒是指永远,一直。顺众生,是不将自己放在和众生对立的立场上。凡事会为众生考虑。那么这个顺不是没原则的,也不是滥慈悲,老好人。这都不是顺众生。顺众生关键是个心态,你以什么心态面对众生,是否是和他们对立。对于非原则的问题是否可以不斤斤计较。 突然就感觉,我们的教育也需要“恒顺众生”。 正如孙明霞老师《当教育被“反教育”包围》一文所说:“我越来越发现,当整个社会变得不正常时,黑和白是颠倒的,正常的反被看做是不正常的。比如,当90%以上的教师都在拼命布置作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用简单的灌输和“水多泡倒墙”的办法完成教学任务,只为取得一个高分的时候,那极少数不为分数而加班加点,努力给学生营造成长的空间、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老师就成了“另类”,是不正常的。” 教育正在被“反教育”包围,教师正在被社会的功利化取向包围,教育正走向反生命的边缘,教师也逐渐走向了学生的对立面。 当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升学率,关注分数的时候,学校对待教师,要的只是他的教学成绩,把教师当作了教学的机器;教师对待学生,要的只是他的考试成绩,把学生当作了学习的机器。在这种情态下,教育更不会关注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教师也无法顾及学生学习的规律和体验。教育正面临着“贪、嗔、痴”的境地,教育贪功,教师嗔生,学生痴分。教育表面繁荣的背后,并没有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用的贡献,相反,对人性的进步,对文明的进步正起着相反的作用。教育培养出了更多的“功利”的种子,种子发芽,芜杂着我们的生活。 在这种情形下,教育怎不需要“恒顺众生”呢? 教育不为教师考虑,教师不为学生考虑,不尊重教育的规律,不尊重生命发展的规律,怎么能得到自然而然成长所应有的欢喜? 诚如佛经所言,恒顺众生难吗?关键在于一个心态。你的心态怎样,就决定了你站在众生的哪一边。你要的只是葫芦,你不会去关注葫芦生长的过程,会怎么样呢?正如最广受关注的农民种菜打药问题,据新华网载:“每提起农药残留,一些人就把矛头对准了菜农、果农,指责现在的农民为了赚钱少了朴实,变得狡黠。这显然是板子打错了对象——农药是要花钱买的,谁愿意花钱买骂啊,头顶烈日,汗流浃背,一边打药,一边“品”药,那滋味又岂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记者近期追踪安徽部分蔬菜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后发现,一根豆角“一生”要被“喂”11种农药,一根茄子一次性混打4种农药,刚喷过农药的蔬菜第二天就被采摘下来,运往市场销售。 这背后的根本是什么呢?消费者想要得到既好吃又好看的菜,菜家想要得到辛勤劳动后应得到的收入。 如果我们的社会也这样要求教育,教师会不会像种菜那样来对待学生呢?社会要高升学率,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分,教师的辛勤付出需要结果,这一切,和种菜有何区别呢?既然大家要的只是结果,何妨给学生“打点药”呢? 如此看来,教育也做着“恒顺众生”的工作,只不过顺的是社会的需求,却违背了恒顺众生的原则:这个顺不是没原则的,也不是滥慈悲,老好人。这都不是顺众生。 如果我们的教育“恒顺众生”,把教师当作“众生”,他们就会尊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就会关注教师的职业成长,让教师首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然后,把幸福传递。如果我们的教师“恒顺众生”,把学生当作“众生”,他们就会尊重学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就会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愉悦感,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个性差异,让学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