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志勇为国家督学、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一次讲话中指出,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 总理的讲话让我们不得不反思。30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巨大,这是无论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但是,在回顾所走过的道路,展望未来改革走向的时候,不得不承认,在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我们还没有实现真正的教育价值转型意义上的整体性突破。 立足教育新的实践,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的教育改革,不难发现,在推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同时,一些方面也越来越暴露出了把教育导向“分分必争”的极端功利主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异化”状态的危险。这主要表现为,不能全面执行国家教育方针和课程方案,越来越早地进行文理分科和不执行国家学制。这种“异化”状态的教育价值观最大的危害就是教育人文精神的失落。 因此,当今时代我国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责任就是要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千方百计地创造教育发展和教育竞争的公平环境。 我们要回归教育本质,坚持育人第一,升学第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普通中小学必须在坚持全面实施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升学预备教育。升学预备教育不能以牺牲育人为代价。在这里,育人与升学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要回归教育传统,找回教育的人文精神。必须重新认识教育本质属性的另一方面,这就是教育的人文性。人文精神是教育的灵魂。坚持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者就必须关注人的生命、人格、价值生成以及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我们要回归教育科学,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改变教育者不相信教育规律、不依靠教育科学的现象。教育者既要遵循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又要遵循教育与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按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安排课程、实施课程。只有尊重规律、依靠科学,才能真正改变我国教育界长期存在的“时间加汗水”的高耗低效的“粗放型教育模式”。 我们要回归教育制度,弘扬教育的法治精神。教育者必须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必须遵循国家的教育方针、法律、法规、政策。当前,我国教育战线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对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约束力太差。不切实改变这种状况,不增强我国教育工作者的规则意识,不强化依法治教,不提高教育政策的执行力,不大力推进教育问责,我国教育就不可能真正走上健康、持续、和谐发展的道路。 教育不是为了分数,也不是为了分数所带来的“附加值”而奋斗的所谓“事业”,而是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幸福而奋斗的事业。 (来源:中国教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