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354|回复: 1

校长从姓“管”到姓“理”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2-9-24 08:24 |阅读模式
现实中并不缺乏强调“管”的校长,缺乏的恰恰是关注“理”的校长,“管”性校长看到的往往是人治或制度的作用,而忽视了“理”本身所具备的育的氛围力量,忽视了学校文化在培养教职员工乃至学生中应起到的作用。教育改革对校长提出了新的角色要求,它迫切需要校长的角色由“管”性校长向“理”性校长转变,而实现这一角色转变的关键在于:成为一个伦理型校长,它意味着校长必须善于运用符合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的方式来管理学校。  
理念
校长的管理理念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决定着学校管理的方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它有可能对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职员工乃至学生的行为方式。对一个伦理型校长而言,需要具备相应的伦理管理理念。
教师的发展先于学生的发展理念
教育界有句名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它体现了教育的博爱之情。然而,要真正兑现这句名言,需要全体教师付出爱心、细心、耐心和全部的智慧。教育界还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教师要像红烛那样,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性质是奉献。教师拿什么去奉献?这是校长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于是乎,教师专业发展热浪滚滚,这给予教师强大的支撑。但从伦理管理的角度出发,“教师的发展先于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不能停留在为了学生上,而应将教职工看作主人,尊重其主体人格,承认其主体价值。教师的主体性、教师的生命成长、生命价值同样不能忽视。所以,校长不仅要让教师意识到其职业价值,学生的发展基于教师内心生发的、与其职业相关的自我发展需要,学生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价值的体现,而且要从对教师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出发,尽可能为教师的发展创造条件,让教师在教学和教育活动中赢得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机会,满足教师正当合理的发展需要。只有当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校长在乎他们的发展、关心他们的发展、支持他们的发展,才能激励他们对教育真理不懈追求,鞭策他们自我完善、自我实现。
公正、效率、效益的理念
管理就是要出效率,但学校管理与其他行业的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区别。教育是精雕细刻的活儿,教育的产品是学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教育产品出了次品是无法报废的。况且对教育产品---学生全面质量的真正验收在于社会,而学校管理的社会效益相对滞后。在未知社会效益的情况下,其实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效率。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对人们普遍追求的管理效率“多、快、好、省”中的“多”、“快”以及“少投入、高产出”的追求要慎之又慎,而应当把管理的效益放在首位,使每个学生成为大写的人,然后是成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管理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毕业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即社会效益。公正是管理活动的内在要求,是有效管理的必要前提。校长的公平理念和实践主要体现在:其一,权利的平等,主要指师生对于学校信息资源、教育资源有平等的、基本的知情权、享有权和管理活动的参与权。其二,机会的平等,主要指在权利平等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和学生都有平等的选择机会的权利,校长首先应尊重他们的选择。
向善、求真和引导共同愿景的理念
向善、求真乃教育之本义,校长理应做出表率。根据校长的角色,向善表现在:对师生的敬畏、服务、理解、宽容及仁爱等方面;求真表现在:理性、睿智等方面,即懂得科学的管理之道,并运用哲学理性,发挥管理艺术。愿景,体现了学校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望。在价值多元化的背景下,靠校长本人的个人魅力或道德垂范单打独斗的力量已经式微。因此,要求校长为学校全体成员描绘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倡导和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引导全校师生正确理解教育的使命和学校存在的价值,并且努力协调个人愿景与组织愿景的矛盾,鼓励师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和完善,使学校发展目标成为师生共同的自觉追求。
策略
具备伦理管理理念是伦理型校长诞生的前提,而实践伦理管理的策略是伦理型校长诞生的关键。概括起来看,从促进伦理型校长诞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有意识进行教育伦理思考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境界决定了学校的境界,校长的思想观念和人格特质紧密地关系到学校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学校品质及文化。如苏州十中校长柳袁照就是一位能进行教育伦理思考的好校长。他指出办学有五种境界:原始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天人合一境界,认为每种境界都有其特征和内涵。他从苏州十中的发展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独特的学校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非物质校园文化的挖掘、传扬,其意义将超越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影响;优质学校不能仅仅盯着升学指标办学,必须放开眼量,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影响;环境氛围的创设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的教学状态,让学校充满书卷气、书院气、书生气;一所理想的学校,应该是学术的殿堂、文化的殿堂,是为每一个学生成才提供机会的学习乐园。正是怀着这样一种理念和精神,苏州十中才结出了今天的硕果。
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
校长的思路决定了学校的出路,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校长的思路决定了中国学校未来的出路。日前,电视台播放的《恰同学少年》之所以引起社会的热切关注,不仅是因为人们把焦点聚焦在毛泽东的青年时代,而且更关注当年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的校长孔昭绶的教育理念和人才观。片中多次出现校长孔昭绶语重心长谈教育的场景。他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把教育二字放在首位,何谈国家之发展,何谈民族之未来?开民智、兴教育,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这才是民族生存的根本,中华强盛的源泉啊!”正是把教育看作民族强盛的根源,正是这种报效国家、振兴民族的教育理念,才使一批德才兼备的教师把为国家培养栋梁人才视为己任。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校长和与校长有着同样教育理念的教师的呵护,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一大批学生才最终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坚力量。而反观今日的学校和教育,缺失的正是清晰而坚定的教育目标、学校的社会责任感、教书育人的使命和服务国家民族的意识。说到底,是缺失了对学校教育的伦理思考。
走职业化发展之路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教授说,校长要善于从琐事中摆脱出来。他认为,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校长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主要职责很明确,包括制订学校发展战略和规划,吸引精兵强将,获得充足经费。而中国校长的职责则是对教职员工几乎涵盖“从摇篮到坟墓”的整个过程的管理,除了教职员工评职称、下岗之外,还包括和各级政府部门打交道,都要其亲历亲为。中国校长有两难,一是琐事多,所以校长要善于从琐事中摆脱出来,但中国的校长却常被琐事困扰,这是中国校长职业化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二是筹钱难,如何筹集到更多的办学资金,对中国的大多数校长来说,是更大的挑战。三是安全问题,这是校长最担心的问题,牵扯了校长太多的精力。目前全国有40多万所中小学,有40多万名中小学校长,带领着千万名中小学教职员工,教育和影响着两亿多中小学生。因此,校长能否职业化,直接影响到广大中小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于 2012-11-7 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3 1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