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更多的孩子成功,让更多的家庭幸福,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成功素质教育专家—— 陈峰) 爱,胜过人类已经发现和学习利用的任何能量,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玛利亚﹒蒙台梭利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育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有着重要的意义。——安﹒谢﹒马卡连柯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
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所在。——马丁﹒路德
父母都非常爱孩子,我们中国的父母爱孩子,但有时更爱面子,经常拿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与别的孩子的优点、长处相比,越比越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并且家长越比越伤心、越比越生气。一生气就情不自禁地训斥起自己的孩子:你看楼上小刚的画画得多好,参加比赛还得过奖,你看你画的这是什么东西!你班的纹纹那舞跳得真棒,人家还比你小一岁呢!……父母的目的是想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结果方式方法不当,往往伤了孩子的自尊心,破坏了孩子的积极性。这样比到底会有什么结果呢?看下面的案例: 小明和巧巧是表姐妹,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快到春节了,学校刚一放假,巧巧就到姨妈家来玩。这天,姨妈和巧巧在厨房里聊起考试成绩,悄悄很骄傲地告诉大姨,她除了数学是90分,其余都是100分。“你真是个好孩子,总是学的那么好!我还没看见小明的成绩单。小明,你来一下。”其实,小明已在楼上听到了下面的对话,踌躇着不愿意出来。听到妈妈喊她,不情愿地走出来。“小明,这次考试怎么样?成绩单在哪?”“在我房间里。”小明很慢地回答。看着她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开始有些生气了:“是不是又考得不好?去把成绩单拿来,我要看一看。”单子拿来了,没有一个100分,大部分是70分。“你真丢人!”妈妈忍不住的大声训斥起来,“你的成绩为什么总是这么差?巧巧总是考得比你好,你为什么不能像她一样?你的学习环境哪一点比她差?你就是太懒,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贪玩,回房间去好好想一想,想好以后再出来吃饭。”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巧巧面前挨训了,小明还是很下不了台,觉得很没面子,含着泪回到了房间。 悄悄聪明,成绩好,出色;小明觉得自己像个丑小鸭,情绪总不高,她需要鼓励。但她从小就感到来自巧巧的压力,觉得自己无法比得过她,而妈妈不但没有鼓励她,反而训斥、指责、数落她,这很伤小明的心。 首先,她没有看到成绩单就非常肯定地说小明一定考得不好,表明她对孩子一点信心都没有。她的态度会使小明完全放弃努力,认为自己永远是个失败者; 其次,妈妈表扬了巧巧,并拿小明与巧巧比较,使得小明对自己的能力更加怀疑。妈妈希望小明能够像巧巧那样,但是,对小明来说,在短时间内这简直是一个不可能的目标。孩子认为自己不论怎么努力,都不能是妈妈满意,妈妈对她的态度依然如故,对他的自信心又是一次打击; 第三,妈妈以为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孩子感到羞愧,可以产生一种刺激,好让孩子发奋起来,以便将来能提高成绩。但是这种办法对于一个从小缺乏鼓励、缺乏自信的孩子来说,只能使她感到更加不行,更加软弱无能; 第四,这种攀比教育,很容易使孩子从小产生嫉妒心理,怨恨别人。因为由于别人的存在总使自己挨批、挨训,有时甚至会变得孤僻,不善合作与共处。这样很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这种“比较”是非常有害的。行为失常的孩子,常常都是比较心态下的牺牲品,一个屈居于下风的常败者,个性则有可能变成习惯性的压抑,甚至产生报复的偏激行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因此,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从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人的复制品。停止比较,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点进步,无论是生活上的、学习上的,还是游戏活动上的,点滴培养自信,切要让孩子知道无论成绩如何,只要努力了,就是个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有这样一个幽默:美国有一个小学生,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当工人的爸爸很着急,就对孩子说:“人家华盛顿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已是第一名的学生了!”孩子毫不客气地回敬道:“人家华盛顿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早已是美国总统了!”搞得这位家长非常尴尬。所以,家长朋友在使用横向比较时,一定要注意可比性,少用、慎用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