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拒绝投资女儿上大学,教育遇到什么了?
凤凰网以《父亲反对女儿上大学:不想扔几万学费打水漂》为题,转载了《成都商报》一篇报道:家住槐树店路的玲玲,虽然拿到了成都某高校的本科录取通知书,但玲玲的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他宁愿出钱资助玲玲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当上大学成为大多数人一种习惯性选择的时候,为什么父亲拒绝投资女儿上大学?是家庭困难,没有钱吗?不是。是因为重男轻女吗?不是。是女儿的成绩不行吗?不是。女儿成绩不错。因为父亲认为:这一投资不划算?如果大学毕业后只能找到高中毕业生一样的工作,只能有两三千元的工资收入,甚至还可能毕业就失业、成为啃老族。如果上了大学只是培养了一个解题高手,无法适应以金钱为重要衡量指标的现实社会。在这位父亲的眼中,4年时光的大学生活至少投入8万元学费,加上4年时间可能创造的收入,从经济的角度看,真是不划算的投资。我相信,每年数以万计的毕业生学生家长都或深或浅的算过这笔账。为什么这位父亲选择了拒绝投资?一是因为怀疑。对就业环境的怀疑,对学校教育的怀疑、对女儿发展能力和前景的怀疑。二是因为近视。因为这位父亲长期过着“思想封闭、眼界和层次低,没有任何精神追求”的生活。对金钱之外的东西,没有更深的体会,不知道知识有更重要的价值、大学生活经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就像井里的青蛙不知道有更广阔的天空一样。三是因为父权。父亲在潜意识里想决定女儿的命运,想象女儿在自己的安排下,走一条自己熟悉可控的老路。可是,这位父亲显然不懂女儿心中的“梦”。李克强总理指出: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让孩子受教育并且受到良好教育,是几乎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教育公平具有起点公平的意义,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以使人们通过自身努力,提升参与平等竞争的能力,这有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 社会给予了玲玲这样的学生以机会,可是这一机会没有得到父亲应有的尊重。玲玲的父亲难道不知道在广大的农村,还有无数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考入普通高中,家长就急切的让他们去读职业中学,此外仍有一大批的人,就此告别校园,无缘重回学校。 不,坚决不能让“怀疑”剥夺了玲玲选择的自由、内心的梦想、未来的希望。学子们要珍惜时光,不能把梦想锁定为一纸大学毕业证,还要匹配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加载不断超越、创造的勇气和力量。教育机构应该警醒,不要让大学成为恋爱天堂,让大好时光在年轻人的懒散中悄悄溜走。全社会应该警醒,不要让金钱的闪光干扰了人们的价值判断,让中国社会丧失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和水平的机会。大家齐心协力,驱散“读书无用论”的阴影,让教育成为促进人生始终不断进步的高速电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