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划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恐怕所剩下仅有个0了。”昨天上午,金陵晚报“名师公益大讲堂”迎来了第26讲。 随着一段梁启超《学问之趣味》中的文字开场,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郭学萍再度走进“名师公益大讲堂”,这一次她演讲的主题是“阅读的趣味”,一个个书名、故事和人物,她与现场的孩子们玩起了互动,关于读书的道理也让数百位家长大呼受益。
漫画书是爱上阅读的诱饵
“如何看待闲书?”讲座一开场,郭学萍便抛出了这个问题,没等家长回答,她便公布了自己的答案。她说,正如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水果、粮食、蛋禽、蔬菜都不可缺少,孩子阅读也是这样,在小学阶段,符合自然发展,可以读闲书,应该“无为而读”,“不为应试而读”,“不为功利而读”。
说起闲书,对孩子来说,最爱看的闲书莫过于“漫画书”。现场,她做了个小调查,让爱看漫画书的孩子举手,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举起了手,又让支持的家长举手,并不是所有家长都举手。“没有孩子不爱漫画书,因为漫画书的表达方式在某些方面更接近于孩子的审美”,她笑着建议家长,可以挑选一些健康的漫画书作为诱饵,让还没爱上阅读的孩子,逐渐地爱上阅读。
不过,她也指出,读漫画书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首先要学会选择,“现在有一些漫画书受日本漫画的影响,里面有暴力和其他不健康的成分,挑选时一定要避开”;其次要慢慢过渡,“只看漫画书,会造成‘挑食’,当孩子长到一定年龄时,家长要引导孩子逐渐从‘读图’向‘读字’过渡”;最后还要学会思考。
像钱钟书一样做读书笔记
“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引用这段杨绛文章《钱钟书是怎样做读书笔记的》中的文字,郭学萍指出,读书之后还要表达阅读感受,而做笔记就是其中一种。
“对于这些大家来说,做读书笔记是一种爱好和习惯,是一种享受和提升”,她建议孩子们效仿,“不动笔墨不读书”,多做读书笔记,图画、批注等都可以。除了做笔记,表达阅读感受的方式还有很多。在郭学萍的班里,孩子们是互相讲课,以“主动分享”的方式来表达阅读感受。以书会友、撰写读后感也是表达阅读感受的方式。
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手持式阅读器阅读……新媒介阅读成为另一道风景。郭学萍表示,和纸质媒介相比,新媒介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阅读景观,“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是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新增要求,因此“教师大可不必视之为洪水猛兽,只有理性地面对,科学地指导,孩子们的阅读春天才会真正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