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正常的,甚至慢条斯理的常态课,不容易被记住。这样的课是不是就没有“效果”了?未必。这些年,到处听说倡导“高效课堂”,行之严苛,如有指导者点评,批评开课教师“这里一分多钟,讲了没用的话”“两三个学生发言,都有些拖沓,要提醒他们简单一些”。锱铢必较,几分钟的缓冲也不允许,这是把课堂当作生死竞技场了。 既然一节课能精心设计出七八个有效的环节,而且每个环节“环环相扣”“举一反三”,那就是说,一节课胜过好多节课了。可是课时是国家课程规定的,是有依据的。我在一所学校听了有关“高效课堂”的介绍后,问老师:既然每节课都如此“有效”,甚至“高效”,那为什么课时不但未减,反而有所增加?“高效”之后节约下来的课时做些什么呢?为什么你们连体育课都减去了?如果省下来的时间给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了,让他们去社会实践了,让他们去野营了,或者,让他们去劳动了,甚至,用于他们增加睡眠了,——那样的“高效”,可能有价值。如果课堂是“高效”的,一节顶三节,学校把省下的两节拿来“训练”,做题、考试,以测验“高效”,我就觉得:“二九一十八”有时未必如“三六一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