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课堂插嘴”现象 “课堂插嘴”现象在各级各类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小学尤甚,部分老师恨之,怕之。但和东林小学的同仁们交流后,对“课堂插嘴”现象有了全新认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学生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 1.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彰显 教育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个性的彰显,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学生插嘴”是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彰显的最佳途径,学生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教师应该保护这种插嘴。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课堂上学生插嘴,既是学生主体意识的体现,又是课堂教学民主的体现。我们应当承认,学生和教师一样,拥有课堂上的表达自主权,允许插嘴尊重了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而如果承认了这一点,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插嘴”一说就不复存在了呢?而教师打断学生的发言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是对学生表达自由的侵犯呢? 课堂上学生插嘴只是一个小插曲,一句天真、幼稚的插话,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和谐。这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是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有助于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用教师的爱心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恰当地应用激励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教师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畅所欲言,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求得知识,在老师的欣赏与赞许中得到鼓励,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插嘴,除极个别学生是故意捣乱外,'多数学生都是在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的。他们有着强烈的参与课堂的欲望,作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的课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平等地交流,应该是很平常、很普通甚至是很好的事。这正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梦寐以求要达到的效果,学生的这种行为,是他们智慧火花的闪现,是他们对课堂的一种参与方式,我们应该予以婴儿般的呵护。 4.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允许学生上课插嘴,或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发问,打破了传统的控制-被控制、支配与被支配的师生关系,表明师生开始走向共同探讨、交流和对话,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确立。教师也从课堂的主讲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合作者。 插嘴行为是课堂“生成”的一个表现,学生的这种非预设生成能引起教师的“意外生成”’,师生在课堂上的“生成”能点燃师生智慧的火花。我们的教育并不是要研究如何使学生不插嘴,而是要研究如何来引导学生的插嘴,并将其进行二度开发,利用其“闪光点,,为教学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