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来源:光明日报 | 2010-07-05 17:38:00 | [大 中 小] |
|
经典滋养孔孟故乡人——山东济宁市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效应与启示 光明日报记者 邢兆远 编者按:7月4日,《光明日报》在一版头条刊发了题为《经典滋养孔孟故乡人——山东济宁市中小学生诵读中华经典的效应与启示》的长篇通讯。文章以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为“中华经典诵读”有没有价值的争论找到了答案,阐释了“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延续文化的根脉,构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固本强基,民族的未来才充满希望”这一深刻道理。阅读这篇文章,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深远意义,推动各级各单位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们创造接受中华经典文化熏陶的条件,让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融入他们的血液和心灵,为时代培养更多的“美德少年”。 穿“耐克”鞋、吃肯德基、看日本动漫……时下,从众多孩子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中可以窥察到外来文化的熏染力度。众多人士忧心忡忡:文化的开放是件好事,但一个民族脱离自己的文化基因而丢失主导性格,怎能从容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在“中华经典诵读”有没有价值的争论声中,带着沉甸甸的思考与追问,记者来到读书氛围浓郁的孔孟故乡,从孩子们的音容笑貌中,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里,从人们的议论中,寻觅答案,获得启示。 “母乳”价值在于固本强基 卡通片、口袋书、漫画书……众多舶来品涌进孩子们的生活,而在中小学课本中,中华经典的比重偏少。记者在各地的书店里看到,孩子们扎堆的多是日韩、欧美以及国内的快餐化图书,中华经典乏人问津。谈及此,曲阜孔子教研室主任孔庆河说:“如果自小就缺少民族文化基因这一乳汁的喂养,长大会成为什么样子?” “自然科学证实,用母乳喂养的孩子免疫力强,大脑发育快,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也快。”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校长陈卫华说,“中华文化经典就像母亲的乳汁,以其 ‘道德’、‘品性’、‘气质’等人文素养哺育了一代代优秀儿女。当前,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延续文化的根脉,构筑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固本强基,民族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走进曲阜市实验小学,处处可见国学柱、论语墙、经典栏、读书林等,孩子们举止文雅、大方、知礼,脸上洋溢着蓬勃朝气。课间操刚过,整个校园便响起一片诵读经典之声。校长马宪余说:“蒙童时期,心灵纯洁无邪,是一张白纸,给他涂抹什么就是什么,好的东西不进入,乌七八糟的东西就会进入。亲近与理解经典,与圣贤对话,是孩子生命成长的必需。” 一些孩子沉迷于充满玄幻、暴力、色情等低级快餐文化,性格变得浮躁、冷漠、自私、任性。济宁市针对这一现象,12年前就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诵中华经典”活动,目前普及率已达到100%,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共同推动,市、县、乡、村上下联动的格局,让孩子们时时处处受到中华经典文化的熏陶。家长们普遍反映,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开始知善恶、辨美丑、懂是非。 “融四岁,能让梨;香九龄,能温席。”济宁任城区8岁的小学生王子玉,熟读“三字经”,在一点一点的熏陶中起了变化,丢掉了任性,懂得了感恩。前几天,妈妈发起高烧,她跑前跑后照顾妈妈,送水喂药,测试体温,并钻进被窝抱着妈妈说:“妈妈,把您的病痛让我分担一点多好!”女儿稚嫩的话语,感动得妈妈直流泪。王子玉的小笔记本里,记下了一篇篇鲜活的诵读经典的体会作文,老师在一段评语中写道:“她像一只小蜜蜂,在圣贤书里采集花粉,中华文化在她心里开始扎根。” “母乳”营养在于贴近时代 “有人认为,不要指望从传统文化中找到什么灵丹妙药;也有人担心,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诵读出来,分不出有害无害,岂不是害了孩子。”济宁市少工委的张云沐说,“与旧时的‘读经’不同的是,我们让孩子诵读的经典都是经过精筛细选的,并以当代理念来进行通俗易懂的阐释,进而艺术地引导孩子吸收。” 在济宁市的中小学,各校图书室、阅览室、教室里都摆满了《中华经典作品选》《中华经典诵读》《新道德三字经》《经典故事连环画》《中华经典儿童歌曲集》等图书。随便翻阅了几种,看得出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都是进行过精心筛选的,每篇文章后都有阅读引导。济宁文明办主任段向阳介绍说:“诵读经典不能简单地照搬过来,我们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一批适宜孩子阅读的经典读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赋予时代内涵,贴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目前,全市85%的中小学校都有了自己的教材。” 伴随着悦耳的“三字经”儿歌,记者走进东门大街小学,一块中华经典图书推荐栏格外引人注目。校长陈卫华告诉记者: “我们构建起由师生、家长、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中华经典书目的推荐渠道,然后进行了选择、梳理,张贴在这里。让孩子们清楚应读什么书;让家长明白,自己的孩子最需要读什么书;让老师们知道,什么样的经典最适合孩子读。对外来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也不排除,要明白, ‘拿来’融入是为了丰满我们的价值体系。” 同经典为友,与圣贤为伴,与时代相融,“诵中华经典,做美德少年”的活动在济宁开展得有声有色。广大青少年在诵读经典中汲取营养,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全市涌现出32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基地、一大批 “中华经典诵读示范学校”和 “美德少年”。中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出的文章,结为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墨韵沁心扉》等文集已陆续出版。 “母乳”喂养在于润物无声 “前几年,几位文化大家曾呼吁建立 ‘幼年古典学校’,搞了一下,不了了之。对时下的 ‘中华经典诵读’,也有人持怀疑态度,觉得让娃娃刻板地摇头晃脑读 ‘经’,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成不了气候”,济宁市东门小学教师李丽说:“关键是要传授给孩子科学的、充满趣味的阅读方法,让孩子快乐阅读,并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从而快乐成长。” 走进曲阜实验小学,立即感受到一种 “诗书古韵,和乐致美”的氛围,圣人雕像、六艺亭阁、经典画廊、草地喷泉……都巧妙地与经典融合,读书、玩耍、健身,以及故事会、演节目、练书法、画图画等,无不与经典相伴。与此相似,岳村小学别出心裁,在入校的中心路面上,设计成诵经典“晋级格”,孩子们每吟咏对一首经典诗文就前进一格,在“挑战与竞争”的乐趣中感悟经典;兖州的学校把经典名篇谱成歌曲,让学生们边诵唱边舞……不少学校创出 “故事引导法”、 “意境陶醉法”、 “成功感应法”、 “诵读变式法”等,让诵读进入家庭,开展阅读交流、知识竞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经典沙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央文明办副主任王世明来考察时说: “经典诵读贴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实际,很有推广价值!” “从 ‘无趣’到 ‘有趣’,再走向 ‘乐趣’,进而 ‘润物细无声’”。孔子礼仪文化学校校长金辉说, “让诵读经典融入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这样民族文化的基因就会慢慢融入孩子的血液与心灵,构筑起美好的精神家园。”
(转自7月4日 《光明日报》一版头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