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当初一个不通飞机,不通火车,在地图上找不到,只有荒山野岭的偏僻山村,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中国好莱坞”,这就是被国内经济界热议和看好的“横店模式”。横店影视城因2002年电影《英雄》的拍摄在国内外声名鹊起。截至今日,已拥有包括“广州街”、“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等12个影视拍摄基地、8大风景区和12个展馆,室内摄影棚面积为全国之最,影视城规模为亚洲之最,已形成能相对完整地反映中国历史进程和地域风情的系列影视拍摄基地和经典人文景观。一个人口不足10万人的小镇,其发展空间相当有限,不久前,横店又斥资收购杭州至横店之间的4大景点植入横店影视城,从而形成杭州与横店之间连锁景点和连锁饭店。为实现与国际接轨,横店影视城正与美国迪斯尼等国际著名影视城就相关合作事宜进行磋商。
影视搭台,旅游唱戏;旅游搭台,横店人“演戏”,这就是横店人为经济崛起而谱就的“华章”。
解读“横店模式”,旨在能为奋力开发的商丘古城提供一点微薄的借鉴和支持。
解 读:“横店模式”中的土著文化能
目前,由陈建斌饰演曹操的新版《三国》,正在横店影视城热拍。今天的横店人可以这样自豪地说,中国影视圈里,不是所有的明星去过好莱坞,可他们十有八九到过横店。近年来,地处浙江中部半山区的横店镇,以发展影视文化产业为切入点,走出了一条以影视促旅游,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全面发展的“横店模式”。
今年74岁仅仅是高小毕业的农民企业家徐文荣,是“横店模式”的原创者。从一个简陋的缫丝厂起家,开工厂、办企业、盖学校、建医院,带领横店人以工促农并走上富裕道路时,徐文荣已经40岁了。而让横店走上经营影视这条路子,源于1995年导演谢晋对横店的一次造访。当初谢晋为拍《鸦片战争》,迫切需要搞一个拍摄基地。没怎么看过电影的徐文荣并不知道谢晋是谁,也不懂电影,但这并没有妨碍他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叫谢晋的人给横店带来的机遇。果然,此后从谢晋到陈凯歌,两位大导演为横店打开了通往中国好莱坞之都的大门。
陈凯歌拍《荆轲刺秦王》时,来采访的媒体仅外国记者就有140多名,为横店大大广而告之了一回。而更具积极意义的是,这让横店看到了无限商机和发展方向——影视加旅游的开发模式。随后“好事”也接踵而至,1999年,美国杂志《好莱坞报导》称横店为“中国好莱坞”;2000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横店影视城为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4年,横店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为国家影视产业发展基地……
横店影视城不同于传统经营方式的地方在于,推出了剧组可以免费租用场景的优惠,还提供齐全的配套设施服务。免费之举给横店经济带来了勃勃生机,一个又一个剧组来了,横店人做群众演员,开餐馆,开旅馆,把很多行业带动了起来。只要有劳动力,在横店就有出路。横店集团上层称,集团赚1元,周边老百姓就可以赚5元。出租房屋、当群众演员、做演员游客的生意……以前,横店有的只是农民,如今,横店和附近的村子成了远近闻名的演员村,村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都上过电视剧镜头。据说连横店老年协会承包的13个景点停车场,每年也有20多万元的收入。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剧组的大量到来,越来越多的活动在横店举行,让这个小镇始终处于媒体的视野之中,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而当地的旅游公司正是抓住了游客对于影视剧拍摄的好奇心,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以影视为龙头,带动了横店旅游、宾馆、餐饮等产业的全面发展。在《英雄》上映后,横店把所有的拍摄场景原样恢复,摄影棚里搭建的漏顶棋盘、赵国书馆、藏书阁被全部原样搬到了秦王宫内。他们还以电影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法,真实重现影片中“刺秦、论棋、比剑”等几场重头戏。电影拍摄的神秘面纱也可以在近距离的接触中揭开:飞檐走壁的功夫原来借助的是一根紧系在腰间的钢丝绳、被乱箭射中的刺客找的替身居然是只假毛猴……游客在这里能够享受到影视和旅游的双重乐趣。
近年,横店还推出了国内首个灾难体验式旅游项目,让游客体验了影视剧中的“另类快感”——“山洪暴发”,只见一道闪电划过,炸雷响起,狂风大作,暴雨倾盆,一个村庄的山顶立即出现两道“山洪”,从高处奔腾而下,场景甚为壮观。据了解,等天气转凉,他们还会推出火灾、地震、火车脱轨等灾难体验式旅游项目。旅游界人士认为,这种灾难体验式旅游是市场的细分,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强烈,符合年轻人口味。
植上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是“筑巢引凤”的理念为横店吸引了更多的剧组和投资方。国内知名的“华谊兄弟”、上海唐人电影公司、汇鑫义影视道具租赁公司等,目前约有276家影视产业公司落户横店。
思 考:古城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影视元素
3月16日,记者从张巡祠远远地眺望古城,各种景观树、行道树、园艺树,以及花花草草,鲜明的绿意已忘我地铺展开。而在蓬勃新绿的掩映下,林立的景区和景点,昭示着古城历史的庄严和恢弘、沧桑和大气、古朴和灿烂。而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色出游的人群与车流,更是给古城增添了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古城在变,变得有规模,有层次,有文化的品位和姿态。但进到内城,除了主街和几处已被修复的景点外,大部分民居还在静静地等待“还原”。无疑,“还原”将是一项巨大工程,单就资金投入就不仅仅是一个小数目。
而就“横店模式”看,其开发资金的注入,倒可以给予我们有益的借鉴。由横店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横店集团对影视旅游业的专项建设资金投入,约占总投入的66%,土地投入和民间募捐筹资,约占34%。其稳固的企业投资来源和大量农民积极的资金参与,使得横店影视城并没有像国内其他影视城那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资金的断档。
商丘古城的居民,是古城除政府之外的又一大优势资源,即他们这一群体是无可限量的人力资源和经济资源。他们大部分拥有生意,或在古城内,或在市区。他们多方的、不遗余力的支持,将是给予古城的福音与强大力量。反过来,古城开发成功,也必将无限地回馈给他们机遇和富饶。
商丘古城同样拥有丰富的影视艺术元素。近2年来,我们这块不断孕育大美的厚土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始终在用影视这种快捷乐见的方式,对外积极推介和宣讲着崛起的商丘。2005年9月,由商丘市青年作家祁明杰和市委组织部电教科科长张振华联合编剧的电影《特别村民》,在梁园区王楼乡开拍,同年10月29日封镜;2007年8月,由我市青年作家夏凡的《大国民》改编而成的《草根英雄》开机;2007年6月,根据我市青年女作家张小莉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醉颜红尘》开机,该剧在影视界被亲切地称为现代版《雷雨》;2008年5月,又一部电影《和谐一家亲》开机,它的拍摄传播了中华传统美德,宣传了王泽林帮贫扶困的精神,也宣传了商丘。近几年,商丘不断有作家在电影文学上发表作品,除祁明杰的《特别村民》、夏凡的《草根英雄》外,另有王士敏的《天上飞来金丝鸟》、《特殊行动》和万济江的《女婿》等。
目前,商丘文坛上已形成一支活跃的影视军。再说我们商丘出现过全国闻名的历史名人和文化事件,比如侯方域和李香君、张巡、范仲淹等,以及连理枝、刘邦斩蛇等,包括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典范……这一切都可以以影视为载体,从而发展成为影视文化产业。
引 申:“文化产业”开发的焦虑和有序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振兴当地经济,都在竞相依托旅游“搭台”。其间,一种普遍现象的出现与蔓延,反映了人们在谋求发展载体和方向的进程中,往往最初明朗的“搭台”情节,渐渐会演绎成为情感上的“符号焦虑”。譬如前几年,地方与地方之间踊跃上演的“拉祖配”剧目,睢阳区与山东菏泽、安徽蒙城争庄子;湖南人考证出来鲁迅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人;浙江宁海要把日本著名影星山口百惠拉到门下叫她姓杨,让人叹为观止。借“符号”发展经济,心情可以理解,但急急忙忙地“搭台”很容易把“文化”搭成“花架子”。
商丘拥有5000年的“文化能”,即便是古城,其“文化符号”也相当丰富。但是,受制于种种原因,开发中的焦虑情绪不可避免。古城资深的研究者和思考者尚起兴告诉记者:“这个足以振兴经济的旅游平台一定要搭起来,还要搭得独一无二。当然,关键还要摒弃发展焦虑,努力做到开发有序。比如组建有专家参与策划的智囊团、有强大的源源不竭的资金后盾、有几步走的规划和预算、有宽松的开发体制和政策优惠、有强势的广告宣传和市场运作等。”
独有的文化,就是永远的王牌。商丘古城绝对拥有独有的“文化符号”,下一步理应努力创造精品“标的”。有了精品,就能产生全国性的影响,就能对当代生活和社会各界产生强势的辐射力。如奥运会为北京留下的鸟巢和水立方、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深圳“世界之窗”等;如人们提到苏州,首先想到古典园林,提到济南,便是大明湖、七十二泉等。
全国“两会”刚刚过去,在央视《艺术人生》为代表们举办的“两会”专题上,中国知名作家冯骥才发出一个呼吁:我国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建设,一定要有专家参与,以免消解掉自身的特色,而变成一个样子。他强烈反对,在全国都在积极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因“符号焦虑”而破坏了固有文化资源有序的开发和整合。
的确,商丘古城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根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重要的文明遗产,积淀深厚,博大灿烂。商丘古成的成功开发同样凝结着炎黄子孙的生活情感和人间理想,而且昭示着华夏民族的个性与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