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神秘的东平湖

热度 3已有 387 次阅读2010-5-20 11:19 |个人分类:历史|

古老、神秘的东平湖,黄河下游一处非同寻常的湖泊 发表于 2009-11-22 18:52:58

  东平湖位于鲁西南,是黄河下游一处重要的滞洪水库,也是山东省第二大湖泊。2000年,水利部决定利用亚行贷款进行防洪工程建设,笔者参加了环境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调查、查阅资料、访问当地群众等方式,对东平湖的历史、地理、水系、建设历程、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做了一番考察,认识到东平湖不同于一般的水库,它古老、神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防洪、供水价值,又有环境、旅游、科学研究及教育价值。它的沧桑历史令人感慨,它曲折的道路、巨大的付出令人感动,它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表现出的灵性令人难忘,它的前景令人鼓舞。东平湖古老、神秘,是黄河下游一处非同寻常的湖泊。东平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

·         一、初识东平湖

  东平湖位于黄河下游南岸,鲁西南东平、梁山、汶上、平阴4县交界的地方,总面积627km2,为大(1)型水库。它处在黄河下游河道由宽变窄的过渡段,在黄河防洪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东平湖现有堤防164.6km,湖区分为一级湖(老湖区,面积209km2)、二级湖(新湖区,面积418km2),总库容40亿m3,一级湖常年有水,二级湖平时无水。老湖多年平均水深在12m,水面面积124km2,相应蓄水量1.3亿m3
东平湖承担着随时分蓄黄河洪水的重任,但平时黄河水并不流入湖内,河湖是分离的。它也是大清河的蓄纳水库,河水流入湖内,再通过出湖闸流入黄河。因此,东平湖既是黄河的滞洪水库也是黄河的补给水源。

  初次来到湖边,阳光下,宽阔的水面向远处展开,湖水清清,碧波荡漾,点点帆船在水面上游动,养鱼网箱一片又一片。对于你的到来,它既没有显出热情也没有显出厌倦,而是继续着它那自然的节奏,也许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接待了太多太多的游客,早已形成了最自然的待人习惯。

  面对这种景色,你也许感觉它很普通,与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的湖泊、水库没有什么两样。但隐约中你又会感到它的与众不同,在水面很少的鲁西南大地上、在最需要的地方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湖泊,的却恰到好处,令天、地、人都感到很轻松。你会感到它很精明,占据了大地上非常关键的地理位置,就象一个聪明的足球运动员,站在了最应该站的位置。它的背后一定包含着很多很多的内容,等待着你去挖掘,也许,你永远也挖不完。

·                                 二、古老的湖泊、沧桑的历史、深厚的文化

  对于东平湖的形成历史,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根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包括东平湖在内的一片大地是一个浩瀚的天然湖泊,称"大野泽""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补给水源主要是黄河、汶河。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大野泽受泥沙淤积不断演变,至北宋末年,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为主要标志的湖泊,此时古人已改称"梁山泊"。梁山泊得到了充足的黄河水补给,水面比较稳定。《水浒传》对梁山泊有如下描述:"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北宋以来,梁山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这就是"水浒传"所依据的水泊梁山的历史背景。

  在北宋以后的数百年间,黄河又进入一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梁山泊从盛到衰的时期,水至则"漂没千里,复成泽国",水退即"沽为平陆,安置屯田"。到了明代(大约公元1500年左右),对黄河进行了一系列治理,切断了梁山泊的水源补给,水面大面积沽退。八百里梁山泊被分割成几个局部积水的小湖泊,此时称"北五湖"。至清初,仅梁山东北一带洼地尚有少量积水,称为安山湖,只能起到蓄洪除涝的作用。

  晚清时代,又由于黄河的变迁,在梁山泊东北部大清河、大运河等汇流处一带洼地造成新的积水区,形成了现在的东平湖,到民国时期才有了"东平湖"之称。"东平湖"这个名字是新生的,但这片水域是古老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有着深不可测的内涵。它的沧桑巨变是由两个力量主宰:一个是大自然的力量,主要是黄河的自然变迁;第二个是人类的力量,就是人类对河流、湖泊的治理改造。

  面对东平湖,你会感到他是一位掌握了最多古代信息的老人,信息多得无穷无尽,人抬、肩扛、汽车载、火车拉,拼了命也运不完。所有的专家、学者都需要谦恭地向他请教,水利专家要请教黄河的历史变化情况,历史学家要请教各朝各代发生的大事情,地理学家要问地形地貌的变迁情况,文学家要问问当年水浒英雄的活动情况、问问几千年来都有那些著名文人墨客到这里来过。东平湖的文化价值之高可见一斑,如果他能开口讲课,相信讲课费是任何名人都无法相比的,世界各地的学者、专家都会拼了老命来听这"千年古讲"。想的更现实一些,这里开展水利文化旅游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                                 三、山区与平原的结合点、两大流域的分界线、三水交汇之地

  东平湖处于山区向平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它的东北部为低山丘陵,一般高程为250350m,北部和西部分布着一系列孤山残丘,高度多在200m以下。湖的北、西、南是广阔无垠的华北平原,湖区西南为黄河冲积平原,东部是汶河冲积平原。这个地理位置构成了山地、丘陵、平原及湖洼交错、类型丰富多彩的地貌特点。东北低山丘陵绵延起伏,西南平原河沟堤坝纵横交错,中部湖泊涝洼串联出现。

  东平湖是黄河、汶河、运河三大水系的交汇地。黄河从北侧流过,是黄河下游由宽变窄的过渡段,也是山东黄河南岸以山代堤的起点;汶河发源于泰莱山区,干流长200km,流域面积8735km2,汇集了大小940条支流汇入东平湖,是黄河下游最大的支流;京杭大运河在东平湖范围内全长40km,该段称会通河,开挖于元代,在岁月中多有变迁,至1958年扩建东平湖水库时,改走湖西围坝外侧。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由于河道决溢、改道、分岔、淤积,这里地下古河道、泛道纵横交错、分布较广,仅新湖区东部地下就有6条古河道穿过,地质状况非常复杂。

  解放以后,通过治理调整,东平湖新湖划归淮河流域,老湖仍为黄河流域。因此,这里是黄、淮两大流域的分界线,也是两大流域的交叉点。一湖分属两个大流域,这在我国也是罕见的。

  东平湖的地理位置确实与众不同、富有特点,不仅如此,从更广大的范围来看,它的地理位置也极其重要。清末以前,这里是南北、东西的水陆交通要塞,是北京通往苏杭一带的必经之地。各朝各代,不管京杭大运河如何整修、改线,总是不能绕过东平湖。据说在明、清漕运昌盛时期,这一带帆船点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熙熙攘攘、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是鲁西南地区的商业、贸易中心。

  运河漕运虽然早已停止了,但现在这里依然是交通要塞,济南~荷泽220国道从东平湖北侧穿过,这是省会通向鲁西南大地的交通干道;1996年,京九铁路贯通,就从湖西不远的地方通过,是北京连接华中、华南大地的干线铁路。

  显然,东平湖是水利、地理、环境工作者进行科学考察的好地方,也是开发知识旅游的好地方,游人可以学习到地理知识、水文知识、历史知识、交通知识,比那种随着拥挤的人群,一味的、毫无目的、自由游荡式的观光旅游要有价值得多。

·                                 四、新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水库工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当时国内并未统一,战争仍在继续,国内外敌人正妄想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局势纷乱而又危险。就是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地将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当作一项大事提到了议事日程,立即开始了防洪建设规划。东平湖被定为黄河下游的滞洪区,于1950年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建设持续了50年,到现在为止仍在进行,是新中国动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水库工程。

  截至到1958年,建成了943平方公里的自然滞洪区,建设正式堤防140km,修做土方1200m31958年开始兴建位山水利枢纽,政府调集了3000人的专业队伍、28万民工,1.2万解放军战士进行了大兵团作战,完成土石方量6000余万m3,建成了位山大坝、隔离堤防及5座大型进出水闸门。1963年,大坝爆破废除,东平湖开始改建、加固,60年代中期至1990年完成土石方量1000余万m3。据粗略统计,建国以后的50年间,修建东平湖水利工程的土石方总量超过了9000m3,成为新中国早期规模最大的水库工程。

  东平湖资历很老,如果水库也评院士的话,它毫无疑问会成为首批"水库院士",但它却从来默默无闻,从不张扬,完全没有人间那种争强好胜的势利思想,它的纯洁令人赞叹。

 五、 一波三折、付出昂贵学费的水利工程

  1949年以前,东平湖是黄河的天然滞洪场所,1951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自然滞洪区。所谓自然滞洪区,就是它与黄河保持着天然的联系,水流连通,任意进出,无人工干预,自然地发挥着调蓄洪水的作用。这一功能持续到1958年。

  1958年兴建位山水利枢纽,在黄河上筑起了一座长约1500米的拦河大坝。从此,东平湖从一个自然滞洪型的湖泊变为一座完全人工控制的水库,黄河水全部蓄留库内,河道下游流量完全由大坝闸门控制。这项建设的本意是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

  以后的运用实践证明,这项建设违反了客观规律,大坝泻洪能力不足,上游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威胁着黄河的安全。经水利部上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于1963年对拦河大坝进行了爆破,恢复了黄河的本来面目。建国以来,作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又被炸掉的,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说,东平湖是新中国付出昂贵学费的水利工程。

  炸坝以后,东平湖被定为可控制蓄洪的湖泊,与黄河进行分离,为此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它的性质再没有改变。可以说,建国以后,在东平湖建设的历程中,一波三折,道路曲折。

  东平湖建设的历程告诉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不管是对于水利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了解这个基本道理是很重要的。

六、背着沉重的包袱、做出重大贡献的湖泊

  东平湖所在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相差一倍,遇到大洪水时则需要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办法确保下游安全。东平湖的防洪作用是削减黄河洪峰流量,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8000m3/s,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及两岸广大地区的安全。根据多年防洪实践,东平湖是黄河下游运用频繁、作用明显的滞洪工程,对确保下游窄河道50年来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9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东平湖吸纳了过多的水量,以至于湖堤溃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受灾人口100万。正是由于它的牺牲,保护了黄河下游其它地区的安全。1954年黄河又发大水,东平湖分洪,转移人口3万人,倒塌房屋32000间。19571958连续两年大水,由于政府的正确决策,调集了大批群众进行防守,两度避免了分洪损失。1982年黄河大水,东平湖开闸分洪4亿m3,致使湖内7500亩良田被泥沙淤积12m厚,造成严重沙化,长期不能耕种,给当地的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

  1958年位山大坝建设时,湖区的27万群众全部移民外迁,被安置到黑龙江、新疆、山东省各地。老家房子拆了,井填了,树砍了。1960年全湖蓄水,63年大坝炸掉后,湖水消退,新湖区逐渐干枯,移民又纷纷回迁。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移民返迁持续了20年。移民这一去一回造成了严重的贫穷化,尽管政府给与了救济、补助,但目前湖内农民仍比外部贫穷。

  新湖区已经40年没蓄水了,但作为蓄洪工程的性质没有变化,这就决定了湖区内的经济建设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发展,这就是湖区付出的代价。

·                               七、 将来的南水北调枢纽工程,山东的水利心脏

  1978年,原水利电力部提出了南水北调的设想,自江苏扬州附近抽取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设15个梯级,由南至北经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注入东平湖之后在位山附近穿越黄河,总扬程65m。穿黄后自流至天津,全长1150km。东平湖新、老湖区作为黄河以南最后两级扬水站,在非汛期调蓄5亿m3。为了解决济南及山东半岛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山东省提出了西水东调计划,就是从东平湖引水沿着人工渠道送至济南及胶东各城市。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东平湖又多了一项调蓄供水的功能,将成为山东的水利心脏。东平湖很古老,却从来都不以老迈老,完全没有人间的各种毛病。它也在追赶时代,在改造自己,时刻准备着承担新的任务,为人类分忧解愁。将来它会焕发新的青春,赢得人们的喝彩,成为"未来之星"

·                               八、 无可替代的资源、环境价值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人们猛地发现,水资源不足、环境恶化竟成了人类的头等大事,这是古人怎么也想不到的。人们又开始以新的目光审视世界上的一切。近年来,我国华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十分突出,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人们想水、盼水。在这种大背景下,东平湖很自豪地把隐藏了数千年的资源、环境价值向人们展现出来。它不仅为城镇、农业提供了大量淡水资源,而且提供了美丽景观,它滋润着土地、湿润着空气、调节着气温、净化着空气,对改善生态环境孜孜不倦地作着贡献。

  其水面综合开发利用也具有优越的条件。水面适宜于水生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湖内浮游植物、底栖动物等饲料生物种类繁多、密度较大、生物量多,生长发育快,为多种水生经济动物提供了充分的饲料,对促进水域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起着重要作用。东平湖渔业养殖非常发达,水面利用率很高,湖中有鱼类、贝类等水生动物60多种。有莲藕、菱角、芡实、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40多种,其中芡实被"本草纲目"列为名贵药材,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量300多万斤。东平湖有4700家渔业专业户,年产鱼虾约4000吨左右。

  在大清河入湖口及入黄排水闸北部,有几十平方公里的沼泽湿地,一片片水面与一片片草地相互间杂,是典型的湿地景观。这里有大量野鸭,有各种鸟类、禽类,是很有价值的湿地。

·                               九、 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东平湖一带自然景观、文物古迹众多,山水、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摩崖等星罗棋布。由于年代久远,文物古迹均遭到严重破坏,建国后,政府对文物进行了保护,1980年以后,对许多重要文物进行了投资重建。自古以来,这里也是文人墨客荟萃的地方,唐代的李白、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文天祥等著名诗人都曾来这里采风,留下了大量的诗篇,有很大的文化价值。

下面介绍一下几个重要的自然及人文景观。

  东平湖景区。以老湖为中心,包括水面、山峦、河口、湿地、闸坝等形成了综合性的景观体系。群山环抱着泱泱湖水,湖光山影,景色迷人。东平湖景区是属于自然 水利工程型的,既有自然特色又有人工特色,水利工程并非为观景而建,具有朴实无华的特点。1985年东平湖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

  梁山景区。位于湖西岸,由一系列浑圆、雄壮的山头组成,海拔约200m。与泰山相比,梁山不高、不奇、不险,但它的南、西、北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它象一只威猛的巨虎蹲伏在这里,俯视着大平原,令人敬畏。站在山头上观望平原,心胸开阔、一望无际。山上有后来修建的聚义厅,围绕山头有一仗宽的残余石墙根,山上被树木覆盖、郁郁葱葱。梁山由于古典名著《水浒传》而名扬海内外,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林冲雪夜上梁山等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个鲜明的人物性格,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流芳千古。梁山风景区开放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以水浒为题材的诸多电影、电视剧纷纷来梁山拍外景。美国纽约《华侨日报》刊出了"中国山东名胜多,吸引游人心向往"的文章,把梁山摆到与泰山、曲阜同等重要的位置。1985年梁山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自然保护区。

  腊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东平湖北部,主峰海拔258.4m,面积10848亩,绵延15km。公园景点众多,有72座山峰,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岩奇险,石奇美"之称,自古被誉为"小泰山""小岱峰"。隋朝时期的瓦岗军、北宋时期的梁山起义军都曾把这里作为重要的基地。

  黄河、京杭古运河、大清河。黄河宽数公里,两岸大堤蜿蜒曲折,似巨莽、若长龙,丰水期,黄水滔滔、奔腾咆哮、势不可当,场面尉为壮观,平水期,河面平静,船只往来,一片繁荣景象。大清河宽1000米,平时水流清澈,景色秀丽。黄河、大清河都是流经本地区的重要河流,同时也是当地重要的风景点。古运河名闻中外,是古代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也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将来要成为南水北调东线的输水通道。

  戴村坝。位于东平县城东南约10公里的汶河干流上。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约600年),坝长400米,建坝目的是为了分流汶河水补给运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湖东景区。湖东的东平县文物古迹十分丰富,全县已查出古遗址、古墓葬群、古建筑、古石刻以及近代重要史迹共300多处。其中,列为国家保护文物的1处、省保护9处、市保护10处、县级保护单位72处。

  州城。位于湖东岸,原东平县县城(1982年以前),一座古城,已有1000年的历史。历史上曾是齐鲁西部繁华都会、水陆交通要道、军事重镇。原来城内古迹众多,现已所存无几。这里人杰地灵,荟萃过司马光、辛弃疾、文天祥等杰士英才,一代代出了很多名人,北宋时期,有父子两人都中了状元,立有"父子状元坊"。州城是人大委员长万里的出生地,早年他在这里参加革命,为人民的解放、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众多的人文景观不但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研究历史、文化有极高的价值,也是水利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十、关键时刻显神灵、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太行山取得了平型关、娘子关战役伟大胜利的八路军115师,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注:当时林彪已去苏联疗伤)的率领下,于193812月由山西挺进至鲁西南一带。在东平湖西岸的梁山脚下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将300名日本鬼子一举消灭,指挥官、日本皇亲-长田敏江命丧水泊梁山,还缴获了两门意大利产巨炮。当时的日本侵略军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行动谨慎、计划周密,气焰嚣张,一向自认天下无敌。可奇怪的是,日军进至梁山脚下时,却成了瞎子、聋子,大白天被八路军包围在一个村庄里还浑然不知,还在吃饭、喝水、睡觉。八路军没有付出多大代价就消灭了鬼子,打的很轻松、很痛快,顺当的令人出乎意外,就好像敌人是豆腐,没有任何硬度,没有表现出通常情况下的顽强、凶残与不怕死。当时这也是一场令全国人民振奋的胜利,延安的毛主席、重庆的蒋介石都发了贺电。有人说,是当年的梁山英雄显了神灵,暗中帮助了八路军,梁山是民族的福地、侵略者的坟地。

  日军住山东司令官闻讯后惊慌、恼怒,受到了来自东京的责骂,调集重兵在鲁西南发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大扫荡。"铁壁合围""辗转挑剔""反转电击",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八路军和日伪展开了游击战,沉重打击了敌人。在最危险的日子里,115师指挥部在群众掩护下曾躲避在东平湖里的岛上。敌人在平原上进行拉网式搜查,奇怪的是就是没进东平湖。湖外狼烟四起,湖内一片太平,115师平安度过了危险期。

  后来,115师东进到鲁南山区,发动山东人民同日、伪、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时,山东八路军发展到28万人,成为我党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有人说,东平湖有灵性,施展了古老的神力,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保护了八路军首脑机关,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东平湖地区成为巩固的根据地,刘邓大军、陈粟的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交替行军、作战、驻扎,这里成为国民党军队不敢进入的区域。

  东平湖在战争年代具有传奇性的故事,一般人并不了解,可作为水利工作者应该了解,因为这是水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也是对游人、对青少年进行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写在后面

  东平湖的却非同一般,它古老、神秘、有文化、有内涵、有灵性、有价值,它付出了太多太多,贡献了太多太多,却无所索取。它道路坎坷,却从容应对一切,按照固有的规律继续着它的旅程。它包袱沉重却从不推脱义务,不管哪朝哪代,它总能贡献出人类最需要的东西。它令人感慨、令人感动、令人欣慰。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水密不可分。文天祥过了一趟伶仃洋却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李白游了一趟三峡却留下了"早发白帝城"的著名诗句,代代流传;徐霞客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罗贯中的"水浒传"都是与水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取得了亘古未有的伟大成绩,但是,我们却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水利文化"。作为水利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挖河、修坝的具体事情上,还应关心、继承、发展水利文化,在新的时代,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从多方位做出贡献。

  起风了、下雨了,东平湖又笼罩在烟雨蒙蒙之中,又披上了它那神秘的面纱,波浪在欢快的跳动着,它又在孜孜不倦地收容着天上来的雨水,为人类积蓄着作为生命之源的水。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3-29 2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