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千年一叹读乡贤

热度 1已有 147 次阅读2010-2-12 16:17 |个人分类:散文|

          2010年的第一场大雪,飘飘扬扬席卷华北,也覆盖住了我所居住的东平小城。早晨起来,极目远望,满眼尽是银白,风一刮,我楼前的竹子“哗啦哗啦”作响,几棵垂柳泛黄的嫩枝翩然起舞。哦,掐指一算,已是过了“立春”一周。

          这天是阴历腊月二十八,昨天我和爱人儿子一起回了十几公里外的父母家里,本来我返回县城是为了再买些需要的年货,可因为这场雪,我只好一个人住在了县城的家里。一早,我先打扫了一下楼门口的积雪,接着发了一回少年狂,换上一双厚鞋,戴上线帽和手套,独自踩着“咯吱咯吱”的好雪,来到街头踏雪寻景,陶冶自我。此时,街上还没有车辆行驶,只有三、两路人裹得严严实实小心赶路,脚下过处留下行行“一”字。

        我居住的小区北面不远是一处城市广场,名叫“东平历史文化名人广场”。因它开阔优美,平时在这里游玩锻炼的人很多,可以说是来者如织。但今天,因为这场大雪,整个广场就我一人,我在感觉到空阔寂静的同时,也感觉到了心无羁绊的别样况味美丽。

         广场上的高树矮棵中间,耸立着四座青铜造像。深冬里,少了花香,减了玉绿,虽然有几分冷清凄凉,但雕像上的污尘经雪刷洗,彷佛是近期新立,如新生初造,更增添了它们的端庄威仪。我观看这广场四角的每一座雕像,采取了以历史人物年代为序的办法,先安道一,再梁楷,最后是高文秀和罗贯中,每一处都看得认真且细致,仿佛我不是已经看过百遍千遍,仿佛它们是能跨越时空和我互动交流的生命奇迹。

         安道一是近些年我县挖掘出的一大隐士,他的归隐简直是彻底消失,直到1300年后,才由一批探究者的追寻使他重见天日。我是土生土长的东平人,爱乡敬乡之情是所难免,但我也曾设想,既便我真的不是出生在这里,也会神往于她的人杰地灵钟灵毓秀。东平实是一个诞生奇迹的地方,泰山有几件书法遗珍光耀中华,有爱此道者人尽皆知的李斯碑、张迁碑、经石峪、记泰山铭等国之重器,其中张迁碑是泰安岱庙博物馆上世纪由东平迁走,而一直被学术界弄不确切书写者身份的经石峪刻经,历经多年探究,现在大家公认:它的伟大作者就是北齐时的东平僧人安道一。

        耸立于广场西北角的安道一慈眉善目,袈裟袭身,仙骨突立,最吸引人的是他手中的如椽巨笔,它粗如臂,长如杖,让人们视之便想到安道一和书法密不可分结为一体。安道一苟活生命于乱世,当时的统治者好像患了躁狂症,全凭自己的好恶一会儿尊佛,一会儿灭佛,为了使佛家真经永传于世,安道一等虔诚信徒九死不悔,用毕生之力于山东中西部的深山幽谷写经刻石,以期后世能尽得真传。每当看到泰山经石峪或东平二洪顶遗存的宏阔刻字,想到今人对它们“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赞誉,我都会想起悄无声息了1300年的安道一。试想,如果安道一在世时是一位名利客而非修行者,他就不会终此一生献身信仰,或许他凭借自己的书法水准能谋个书协副主席或理事的位置,他的字会给他带来广田美宅和妻妾成群,但一定不会千年不朽,因为他的书法就会从众流俗,断是会少了逸气而多了俗气奴气。骨气,会使平凡的人事变为不朽;俗媚,会使偶得浮名者从人们视线中渐渐淡出化为腐朽而不为人知。

         我 观看的第二位乡贤是画家梁楷,他的雕像就如他笔下的泼墨仙人,头大腹袒,发飘衣披,诙谐滑稽。我曾觉得,一个小县能有一个旷世书法家安道一就足够宣显了,但东平还诞生过国画大写意画法的鼻祖梁楷梁疯子。梁楷的疯与不疯,全在人们对他的审视态度,说他疯,是因为南宋皇帝赐他金腰带都不受,为了按自己的所想画自己的东西,他炒掉皇帝的鱿鱼脱离朝廷画院而浪迹民间,一个为画而抛掉功名利禄的人,无论在当时还是今日世人十之八九要拿他当疯子;说他不疯,是因为他的作品格高和寡,他的作品前无古人后学影从,一个开创新境地的艺术家,难免会不被世俗了解与认识。他死后越来越少的存世佳作被中国的皇帝和外国的权贵视为极品,当时的放浪形骸终以如雷贯耳之名传以后世,每当翻到中国美术史有关梁楷的部分,我就有一种假想:如果没有梁楷这位画坛疯子,中国的写意画会不会出现断层,是不是就没有了徐渭、吴昌硕,还有晚年大成的齐白石?

      高文秀,元朝杂居家,他的雕像耸放于广场的西南角,是我观看的第三位。他的名声稍逊关汉卿,所以被后人称为“小关汉卿”。元代是东平的鼎盛期,这里为当时山东西路的首脑机关,中国的文化经济,往往和政治相生相依,体现在表面,那就是淋漓尽致的官本位。当时元杂剧的中心,一为京师大都,一为东平州城。高文秀好像一直是位白衣秀才,没有为官作宦的露脸位置,但他就是这样一个化平庸为神奇的文化人,当世的官宦与草同休,而高文秀却以水浒英雄为题材的多部杂居走得更远,一个个当世的名尊位贵者烟消云散,而高文秀却以千古华章为后人铭记仰视。看着他执书翻读的青铜雕像,我彷佛听到了历史的批语与警示:为学,是淡泊之路,宁静之途,此外无他。

       我最后观瞻的一位乡贤雕像,是坐落于广场的东北角,今天仍被山西太原、浙江杭州和我县挣来抢去的元末明初的代 文豪罗贯中。罗贯中《水浒传》中对东平的方言使用极多,且许多地名及其间距离都记述翔实,和今之东平一些地方仍十分吻合,许多争议的问题渐渐在向有利于我县的方向迈进。罗贯中的一生主要贡献在不朽巨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如果说三国还有对忠君爱国思想宣传广播的话,那么,水浒则是一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宣言书,他把统治者眼中的贼寇英雄化,第一次把许许多多的平民当做侠义者歌唱,难怪水浒拥有亿万读者。看有些资料,好像罗贯中是明末起义军中的一员,为啥他没能坚持到最后也一同分享蛋糕?大约他已经看到,大明不明,朱元璋得到了天下也只能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他比以前的家天下者高明不到哪里去。于是,罗贯中急流勇退,战场上,少了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文坛上,多了一位志士仁人,他和自己的《三国演义》《水浒传》同根同命,泽被后人。

      “咯吱咯吱”,脚下的积雪是那样皎皎无暇,白的如粉似面,柔得让我不忍去踏去踩。伫立在罗贯中像前,看着渐渐跃出东天的红日,我的心里也燃起一只明晰的火炬:文化人的使命,就是要为大众而歌;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史,就是知识分子弃恶扬善的人伦布道史;为大众讴歌,悄然于当世,光大于身后;为利益而攀附舌燥,或许能自得于一时,但终将会泯灭于不久的将来。我县健在的政治家万里,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就是因为他坚信:无产者革命,必将救民于水火,挽民族于危亡。

        “嘀嘀嘀”“嘀嘀嘀”,街上车和行人多了起来,我们的小城又再次成为沸腾的城镇。我缓步离开广场,身后留下两行深深脚印。回视广场上伫立的四尊先贤雕像,我想起了一对千古佳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啊 ,没有道义的文化,将是多么软弱苍白;而为大道而写而歌,将是多么生命久远光芒四射。看着匆匆行人,望着天边的浮云,我用手在雪地上写下心里汹涌的四个汉字:为民而歌。

      “咯吱咯吱”,我在雪地上坚实地走着,身后是两行深深脚印,还有弱风,还有坚冰,以及枝上嫩绿唱着新春讯息的歌谣。

 

千年一叹读乡贤 - 平湖墨客 - 颜建国的书画评论和文学原创博客

 

 

 

评论 (0 个评论)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5-1 13: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