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楼主: 教育规律

东平教育为什么要加快课程进度,符合教育规律吗?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7-12-17 16:02
班店教办副主任兼子路小学校长郭广翔利用职务之便,在银山教办印刷厂,为班店各小学盗版印刷了大量试卷,收取试卷费,谋取暴利,请有关领导查一查。
匿名  发表于 2017-12-18 19:08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斑鸠店镇路村更是混蛋;今年的支部换届没用老百姓选举就悄悄地完成了!!!当然里面肯定有不可告人的东西;乡镇政府官员为了掩盖建设的豆腐渣移民避险解困工程的事实;‘为了掩盖贪污受贿、偷工减料的缺德行为的事实!!!为了掩盖裂了縫的5#楼的事实!
匿名  发表于 2018-1-2 11:02
为什么不实际调研一下,弄得现在学生的基础太差了,初中的一些定理计算都整不明白,坑了绝大部分学生
发表于 2018-1-2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1-5 22:20
唉,这。。。。。。
回复

使用道具

匿名  发表于 2018-1-14 15:39
这是不对的,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违反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规定“不加快教学进度”。还有,
匿名  发表于 2018-1-14 15:39
这是不对的,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违反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规定“不加快教学进度”。还有,
发表于 2018-1-28 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平教育落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8 22: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东平教育落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8-2-18 06:09
游客 218.201.144.x 发表于 2018-1-2 11:02
为什么不实际调研一下,弄得现在学生的基础太差了,初中的一些定理计算都整不明白,坑了绝大部分学生

对于程度好的学生适当加快进度可以,程度一般的学生学起来确实困难。
匿名  发表于 2018-2-21 11:42
银山二中太操蛋,八年级三科毕业,学生不让加班,六年级七年级学生加班,简直是混蛋透顶,特别是那个徐主任,除了钱,什么都不要。
匿名  发表于 2018-2-21 11:53
游客 111.16.229.x 发表于 2017-7-12 14:27
何局长来银山暗访吧,把银山的孩子坑死啦。来查查中学的成绩吧,何局长你为孩子们做主好吗、何局长;;;; ...

银山二中太操蛋,八年级三科毕业,学生不让加班,六年级七年级学生加班,简直是混蛋透顶,特别是那个徐主任,除了钱,什么都不要。
匿名  发表于 2018-3-8 07:20
游客 221.1.177.x 发表于 2017-10-20 16:49
北大清华能考上几个?绝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呢?给极个别学生当陪葬吗


匿名  发表于 2018-3-16 22:56
教育部长陈宝生:我们讲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
匿名  发表于 2018-3-16 22:57
陈宝生:

减负问题在今年“两会”上引起各方面高度关注。“减负”是一个热词,也是长期以来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减轻学生负担,这些年已经迈出重大步伐,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彻底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都知道总体上负担为什么没减下来,都知道自己孩子的负担是谁加上去的。

我们讲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在这个以内的,我们把它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这一点,我们应当区分一下。不然谁都讲负担,但是很多人讲的负担不是同一个负担。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这样的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减负工作。减负这件事情,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事情,还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减负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减负要从以下几方面减:

一是学校减负。这些年,学校减负已经取得明显进展。有人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个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有一些减负措施“一刀切”,有一些减负办法简单化,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这是一个渠道。

二是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我们现在要整顿的是违规的这一块,如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这一块负担很大、很重,学生痛恨、家长无奈、机构赚钱。这种状况是不允许的。

三是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四是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五是家长和社会减负。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使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所以,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从这五方面减负,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其中有两个关键措施:

一要砍断教师和培训机构在教学方面的联系纽带。培训机构可以搞各种培训,但是不能搞超前教学、超纲教学,义务教育阶段涉及的各科都不能搞;还要割断各类考试、考评、竞赛成绩和招生的联系,不把它作为招生的凭据;公办学校不准抢生源。用这些办法逐步减轻负担。

二要综合治理。建立起健康的教育秩序,构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过重的学业负担会逐步降下来。

我呼吁,要给学生减负,也要给老师减负。现在老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压得有些老师喘不过气。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必要的表要填,但现在表太多了,基层把这个叫做“表叔”“表哥”。学校要拒绝它们,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确保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

占比80%以上



中国新闻社记者: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托幼服务和学前教育备加关注,有社会智库也组织了专家研讨,提出了相关建议。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加强对儿童托幼全过程监管。请问教育部在这方面有什么具体考虑和措施?学前教育立法进展如何?

陈宝生:

学前教育是新时期中国教育发展最快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大的短板之一。现在各方面对学前教育高度关注,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这已经成为他们最大的“烦心事”之一。这里我澄清一个概念,学前教育指的是3—6岁儿童的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幼儿园阶段的教育。

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安排和要求,对学前教育给予高度关注。前一段时间,我们组织了一场较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一是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到十几个省区调研,摸清情况;二是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三是请驻外使领馆对所在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情况、做法、经验、问题进行调研。现在正在处理这三方面得来的大量信息,撰写调研报告,协调有关部门会同制定相关政策和发展规划。

调研过程中,我们的信心得到了极大增强,受到了极大鼓舞。我们的感受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面临着历史性挑战。具体表现为:

一是学前教育服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们现在举办着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学前教育,2017年学前三年在园幼儿4600万人,这是一个中等人口国家的概念。

二是普及水平和发展速度有了很大提高。2017年适龄儿童的毛入园率达到79.6%,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毛入园率达到80%,我们2017年达到了79.6%。这是什么水平?它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发展速度和五年前比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三是用于幼教的投入大幅增长。2016年用于幼教事业发展的投入是2800多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1300多亿元。投入总量这几年年均增长16.9%,财政性资金五年增长了77%。

四是重构了中国的学前教育体系。我们实施了两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去年开始实施第三个行动计划。这两个行动计划实施下来,五六年时间,幼儿园发展到25.5万个,规模庞大。

为什么说重构学前教育体系?在改革过程中,过去公办的如机关等办的一些幼儿园消失了,两个行动计划起步的时候,幼儿园数量很少,只有五六万所。现在25.5万所,就这么几年时间,一个完整的体系建起来了,这就是历史性的跨越。

但是,我们在幼儿教育发展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因为人口巨大,幼儿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充分反映出我们在幼儿教育市场方面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人们育儿行为和观念的巨大变化。这种挑战是革命性的。有没有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凸显出来了。

现在发展学前教育,既要继续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更要下大力气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家长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就近入园,入优质幼儿园,入便宜的幼儿园,就近、优质、便宜。而我们现有的状况是:在众多的幼儿园里面,普惠性幼儿园不足,这个问题需要破解;财政保障和成本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保教人员数量不足,水平不高,这个问题也需要解决;还有保教过程中,管理和安全问题也存在着诸多漏洞、薄弱环节,需要破解;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幼儿教育方面的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今年开始,我们将继续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好学前教育问题。

首先,要实施好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计划确定的目标,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占比80%以上,毛入园率85%,这两个目标我们要确保实现。

二是在前一段调研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一个新时代既符合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又能较好适应幼儿教育需求的发展规划。我们正在做这件事情。

三是继续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挂牌监管,督导各级各类幼儿园提高办园质量,满足入托、入园的需求。

四是加强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幼儿园面临的安全问题有它的特殊性,它和小学不同,和中学更不同,涉及幼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些环节都要加强管理,确保孩子安全。人防、物防、技防并举,让孩子能够安全地、快乐地在幼儿园里面生活成长。

五是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这是很大的事情。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的,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过去了。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一些小学课程,所以很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

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现在有在园幼儿4600万,我们总结自己的经验,借鉴国际经验,对教师、保育员和学生的比例有一个基本要求,保教比大体上老师是1:15,保育员是1:30,每个班有“两教一保”,即两位教师,一位保育员。按照现在220多万幼儿教师、4600万在园幼儿这个数字来推算,我们现在还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76万。

根据卫计委的人口预测,到2020年有431万幼儿到达入园年龄,把这个数再换算,要缺29万老师,缺14万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共计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一共190万,这就是一个大账。所以幼师队伍培训非常重要,保育员培训也非常重要。

这里我要说一点,要努力提高幼师、保教人员的待遇,尊重他们的劳动。现在很多幼儿园主要是民办幼儿园,低工资、低待遇,一个幼儿老师2000元、3000元工资,他们不能安心从教、从保,幼师毕业的学生不愿到幼儿园去工作,这个问题也必须解决。

最后一个措施就是立法。我们正在调研,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起草学前教育法,这件事情要加快进度。当然,它要经过法定程序,因为法律的产生有生命周期,有自己的程序设计,只有在时间中才能成熟,在过程中才能通过。

以上是学前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我们要采取的措施。
匿名  发表于 2018-3-18 10:50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才是教育最该有的样子。

一名教师,即使能力有限,作用有限,如果能保持独立思考,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在整个教育中起作用。

面对流行风潮,学校和教师只要敢于放弃,就有可能保持学校和课堂的安静。教师有能力,管理者有务实的决心,既敢于抵制“政绩观”折腾,也不纵容民粹思潮干预教育改革,改变教育状态,不是没有可能。

有老师问,我在《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中为什么反复强调“常识”?很简单,我是教师,背离教学常识,就误人子弟。我说过,我天分不高,遵守常识让我的教学少犯了错误,仅此而已。教育界的浮躁之风经久不息,反常识甚嚣尘上,几成气候;强调守本分,或许能让那些恪守常识的老师安心教学。

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缺乏智慧的基础教育等于没有教育

人接受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学习,成为有智慧的人;如果基础教育的任务仅仅是教会学生对付考试以升入高一级学校,那就无所谓“基础”,真正的教育也就没有发生。

学生成了考试机器,没有问题意识,缺乏批判思维,不关心社会,甚至不思考自己的明天,这种“教育”,即使有社会风气支撑,教育者也不能认同。

基础教育如果缺乏理想与智慧,等于没有教育;更危险的是教育违反常识,背离常识的教育是“反教育”。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反常的“教育”变得堂而皇之。

教育目的一旦被庸俗化,简约的教育内容被繁复的形式所替代,师生疲于奔命,教育没有让人变聪明,而是把人逼向愚昧;更令人困惑的,是人们无视愚蠢教育的危险性,而热衷不切实际的鼓噪。

基础教育不可能“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学校教育不宜提倡“竞争”,学校管理不宜过多强调“特色”“成功”等等,这些,本是常识,然而,瓦釜雷鸣,终于念出一套歪经。



浮躁之风让教学失常

教育关涉人的未来,任重道远,不能因为有困难就可以背离基本常识。基础教育一直遭遇各种困境,但解决问题的阻力变得越来越大。此中原因,固然在于社会开放后人们能公开主张争取个人利益,另一面,也和社会不良风气有关。浮躁和急功近利纠缠在一起,酿成校园的浮躁之风。

在一些学校,看到的,经不起想,听到的,经不起问。比如,一些学校宣传推行“高效课堂”,既然“高效”了,那就意味着可以少上些课了,然而教室课表上主要学科的课时,竟然大大超过部颁标准,简直自打耳光。

又有学校大张旗鼓地组织学生“夜间步行活动”,请来媒体大事报道,轰动一时;但让老师们不能理解的是:校长悄悄下令把每周体育课减去了一节。

关于校园阅读,我很疑惑,为什么需要特定的一天进行“阅读推广”?学校本就是读书场所,学生应当每天读书,每天阅读。而不是做做样子后继续做试题卷子。

学校如此热衷作秀,就不能不上升到职业廉耻高度加以评判了。一所学校,能把无教育价值、甚至反常识的事在形式过程上做到极致,以如此的坚毅去从事低智商活动,这种示范,对中小学生思维的伤害很可能是终生的。

因为浮躁,往往无视常识也不讲逻辑。多次看到这样的“经验介绍”:某个学生“月考名次落后,年级组和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什么叫“月考”?为什么要排“名次”?学生某门课成绩有浮动,是不是非得去寻根究底?学生本人有没有思考能力?找家长“沟通”的作用是什么?如果学生学习有问题就通知家长,那么学校和教师的职责又是什么?这些白纸黑字的“经验介绍”会留存史册的,未来的教育史家会在安静的时代阅读今人留下的教育事迹,他们会比我们有智慧。我们不能再留下笑料了。

如果一种不良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那一定是有利益群体在固守,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解说、推诿,转移注意力。比如,在传播技术发达、获取信息便捷的现今,一名教师的学习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方便,可是,每年仍有动辙几十万教育干部和老师不远千里朝拜“典型”以“取经”,这种现象可能只有中国教育界独有。

而中小学的“检查”、“验收”、“评比”多到不胜其烦,学校疲于应付,难得有一周安静;一些教师也受浮躁之风影响,热衷表演,课堂喧闹如集市。有人认为,这些“验收”“评比”和“赛课”“对学校工作是一种推动和促进”,这种解释潜含的意思,是不是认为学校懒惰教师无能,如果不找点事整一下就会犯贱?

浮躁之风,或出于落后的政绩观,或在于违背常识的盲从。浮躁之风盛行,是因为有人从中得到好处,而更多想获得好处的人们自觉地推动并发展这种浮躁。这类怪象,经不起理性思考,如果能在教育内部提出来反思讨论,其怪自败。

教育要教会学生思考,教育者本身即应当是思考者,如果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回避矛盾,不能对学校的教育现象作出解释,我们也就很难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学校、老师、课堂都需要安静

在教育界的喧哗嘈杂中,我渴望能有安静的学校;学校静下来,有价值的教育才会出现。在安静的校园,教师安静教书才能敬重常识,保持理性思维,既能深刻地思考复杂的问题,又能展示简洁平易的教育风格;学校不折腾,教师不盲从,富有智慧的教师站在讲台,学生庶几可以安心地学习。

在一些相对安静的学校,人的心境会变得辽阔。有校长对我说:“我们是所普通学校,生源一般,升学率不太高,也没有什么特色。”老师说:“没什么人来听课参观,领导不常来,评比没份,学生没吃太多的苦,蛮好的。”校园整洁,没什么标语横幅,会议室布置简朴,没什么奖牌奖杯,学生举止礼貌,老师态度温和。我觉得很好,正常,像从前的学校。

有一次在郊外看到某校长跟着学生春游,有些意外,因为很多学校取消了春游;学校要学生交“家长签字同意”,动辙以各种借口取消春游秋游。这位校长说,市里通知一句“要特别注意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一些学校便以此为借口,名正言顺地不安排春游秋游和社会活动,但补课却十分主动,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学校安静了,教师的心平静了,课堂正常了,学生的学习开始了,教师的职业素养也会提高。有这样的学校:例行的检查验收,由“班子”接待应付,尽量不劳烦教师,让他们安心教学;某项节外生枝的检查或评比落后,被上级批评,校长恬然自安,不以为耻,因为学校不愿为了一纸表扬逼迫老师学生参与形式主义的折腾。

有所学校,校长一学期只开了三次教师大会,校长解释,“学校本没那么多事,不要折腾老师”。他认为,每天和老师在一起,听到很多有益的建议,教师最了解学生,最有话语权,学校必须倾听教师的教学主张。的确,每所学校都有学养高的教师,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能远离尘嚣,保持冷静,以他们的理性思考和判断,带领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

然而,学校为何始终静不下来?为什么有那么多管理干部热衷制造“特色”,编出各种排比句顺口溜?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热衷上表演课,追逐“赛课”?中小学怎么会有那么多“课题”?为什么教育行政部门总是希望学校多挂标语横幅,“把气氛搞得浓浓的”?为什么有那么多检查评比?为什么许多学校特别重视“与媒体搞好关系”?



能不能不要去骚扰学校?

学校能不能不自我折腾?

没那么简单。非喧嚣则难以出名,不折腾则无以获利。领导东张西望,老师左右为难,学生疲于奔命,学校的喧闹,不可能不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果学生长期被过重的学业负担困扰,如果学校和教师的“业绩”要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体现,这样的教育怎么可能培养出创造精神?

现今校园中最尴尬的事,莫过于坚守常识反而比胡闹困难。我们不能过高估计人对抗环境的能力,一名教师在喧嚣的氛围中要付出极大代价才能保持自我,随波逐流则省时省力;但是,放弃教育常识,对一些教师来说是极其痛苦的事。

教师能不能保持职业理想,能不能从工作中感受职业幸福,既取决于他个人对教育的理解,也取决于学校的教育追求。如果教育价值观混乱,学校文化必然变质。在一些学校,遵循教育规律尊重教育常识的教师,往往被视为异类,被认为不通世故人情,被认为缺乏合作精神,最具诬蔑性也最具杀伤力的,是指责他们“不为学生利益着想”,——猥琐的、市侩主义的教育观就这样践踏教师的职业理想。

“理想主义”有害么?教师富有教育激情是幼稚么?教师职业态度为什么不能单纯一些?如果他服从民粹顺应世俗,心中只有教育之利而无教育之美,他的学生能学到什么?教育者就应该是理想主义者,如果他过于“现实”,他教出的学生至多是精致的市侩。

如果“现实”落后庸俗,教师是不是也得“尊重现实”?有没有其他选择?是顺应现实还是改造现实?顺应落后的教育状态,并不难,只要装作没看到就行了。可是,学生在看着教育者,学校和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留存在学生的记忆中。



老师和学校有能力保持独立性

我不认为一名教师只配“顺应潮流”,听天由命,我也不认为一所学校无力保持理智保持独立性。在现有条件下,仍有把事做好可能。事在人为,一些本可以做到的事,就是因为软弱、不作为、生事、争利、避责,拖成了老大难;面对流行风潮,学校和教师只要敢于放弃,就有可能保持学校和课堂的安静。教师有能力,管理者有务实的决心,既敢于抵制“政绩观”折腾,也不纵容民粹思潮干预教育改革,改变教育状态,不是没有可能。

这些年结识了不少老师,他们对我讲述课堂上发生的事,讲教学之难和教学之美,我从他们的讲述中感受到炽热的职业激情,也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遵循规律,恪守常识,是职业素养;当今之世,这种职业态度也许平淡无奇,甚至学生受时风影响对正常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然而一名有理智的教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未来的时代也必然敬重这种平凡教育的高度和品质。

我尊敬那些安静的老师,他们完全不顾一波波涌来的浪潮,对喧哗嘈杂充耳不闻,他们静心教学,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他们不愿被社会风气绑架,不肯牺牲学生的学习去争升学率,不让庸俗的名利观玷污职业荣誉;他们乐于在“普通学校”当“普通教师”,过普通的生活,在平凡的工作中提升职业品质。一名教师,即使能力有限,作用有限,如果能保持独立思考,对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就有可能在整个教育中起作用。

在安静的学校,学生安静地学习,他们的思想在自由地飞翔。一所安静的学校,会成为学生的童年记忆青春记忆,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他们能体会到“正常”的重要。

童年只有一次,少年并不漫长,属于校园的青春,也只有几年,如果学校能真正的安静下来,学生也许能得到他们渴望的美丽人生。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4-18 10: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