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几何时,大学被誉为高等学府,被人们尊为象牙塔.从古代的科举到现在的高考,曾让多少莘莘学子为之奋
斗、为之努力!为了踏进这块梦寐以求的理想之地,大家蜂拥而上.就是高考地位略微下降的今天,还有亿万家
庭的孩子想跨入这个门槛.之所以说现在高考地位有点下降,是因为毕业以后所享有的待遇不一样了.改革开放
以后,90年代中期以前,只要你大学毕业,就意味着你有了一份铁饭碗,头上还戴着\"天之骄子\"的光环.周围邻居
的羡慕,亲朋好友的称赞,你想不自豪都难.可现在呢?
从高考的体制上来讲,它是否起到了衡量人才的标准呢?相信大家各有各的看法,在这里,我们也无法判断这
个讨论了十几年的话题.
从改革开放的初期来看,高考也确实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现在国家的政府部门的精英以及国企老总大部分
也是从中选拔出来的.究其原因,那时的人们刚刚遭受文革的迫害,比较单纯,周围的环境也在逼迫着你不得不参
与这场测量的活动中.是否人才,高考之后定.
更有一个现象,也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凡是那时跨过独木桥的,基本上没有生活的特别不尽如意的.为什
么?其中国家体制的因素要占很重的一个比例.这时的中华民族刚刚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大批的栋梁之
才已经远离尘世,振兴中国只能先从教育抓起,先从培养人才抓起.赶在这时期通过高考的人们,可以说是幸运
的,仅仅因为一次考试,他们的人生就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没有通过高考的群体中,也有很多眼光超常的,做起了
生意,日后很多人成为了商界的精英.
回顾以前,再看看现在的高考.日益严重的扩招形势,再加上国家现在的体制,让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变的无比
艰难. “为什么上大学?”这个看起来简单的问题,却常常让人感到迷惑。近日在重庆7所大学开展的调查表
明:有3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上大学的首要理由是“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居各项选择第一;32.5%的
父母为孩子选择上大学的首要理由同样是“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也居各项选择第一。调查还表明,现
实功利和自我利益目标成为四成大学生上大学理由的首要取向。
大学生作为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对未来充满了理想与信念、激情与冲劲,在他们上大学的理由趋于现
实功利的背后,其实是大学生对现实的屈从与无奈,尤其是面对巨大就业压力的妥协。
简单地分析一下,当初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心里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根据我接触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
心理:一家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毕业后,可以通过家里的帮助,让孩子进入政府部门,或者在考公务员时能给予
一定的帮助.二父母虽然文凭不高,但在一定领域颇有影响力,因此特希望孩子将来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也算弥补了老一辈没有上大学的遗憾.三家里在农村,经济状况一般,老想通过上大学这种途径脱离农村,,不想
让孩子再和自己一样,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靠天的生活了.四虽然供孩子上学已经家徒四壁,但不想让亲朋好
友或邻居看不起,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为了面子,也为了孩子的前途,怎么着也得上.
像后面两种情况,那些含辛茹苦的父母也许并不知道,也许还没有考虑到,孩子上完大学后的情况会如何.刚
踏进大学的校门时,或许学生们大多都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然而随着入学后新奇感的消失和对大学现
实认知的不断增强,以及面对的压力的增大,尤其是高年级时必须要应对的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压力,在这种情
况下,如果缺乏社会和学校正确的引导和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就很容易趋向于现实功利和自我利益。
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念能不起变化吗?现在经常把大学生的价值观描述为价值取向功
利化、注重自我价值、偏重物质利益、价值目标短期化.其实照我说,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都是整个社会大
环境的影响。想想大家小时候说长大当科学家的誓言,估计大部分人都会笑出来.以前国家缺乏人才的时候,会
倒贴费用培养人才.现在只知道扩招.将来呢,人人都是大学生了,可真正的人才有几个?还是缺人才.大学普及
了,也没大见人才增长啊.天下无贼中有句经典台词--21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是人才!悲哀的是连个贼都知道,
国家对这个问题却感到越来越棘手.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再是天之骄子,他们必须面对就业压力和毕业后残酷的生存竞争,很多同学还要面对
家庭经济困难所带来的求学压力。他们承载着父母、家庭和师长的期望,如果不能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
别说价值观偏差了,大学生犯罪也会节节升高。长此以往,国家还有希望吗?
写到这里,问大家一句:上大学还有用处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