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5813|回复: 0

东平县地名文化内涵(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1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style="TEXT-INDENT: 2em">2、古建筑</P>
< style="TEXT-INDENT: 2em">(1)清真寺  位于东平县州城镇州城内,占地约6亩,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明、清、民国及现代均有维修,为鲁西最大的清真寺。寺坐西朝东,从东向西依次为大门、天井、前殿、后殿、观赏台等。其中前殿为主殿,起脊灰瓦顶,歇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内为四梁八柱结构。左右各有耳子一所,木柱支撑,灰瓦顶。后殿和前殿有天沟相边,五脊攒尖式顶,斗拱结构,造型奇巧,巍峨耸峙,与北京天坛祈年殿的上顶有异曲同工之妙。</P>
< style="TEXT-INDENT: 2em">(2)戴村坝  素有“北方都江堰”之称,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县境东南部,南城子村东北大汶河上。明永乐九年(1411年),尚书宋礼采用当地白英老人的建议,在此筑土坝,将大汶河拦截南趋。明万历元年(1573年),侍郎万恭在土坝迎水面砌石坡,以防水冲。万历十七年(1589年),总理河道潘季训将此段拆除,另筑石坝,取名玲珑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尚书舒应龙在玲珑坝南增筑二石坝,取名滚水坝、乱石坝,并在坝面铸铁扣,以连接坝之石料。清雍正四年(1726年),内阁学士何国宗将坝增高一尺。乾隆九年(1744年),总理河道朱藻将滚水、乱石二坝降至原有高度,并拆除玲珑坝,改建涵洞。乾隆十三年(1748年),太学生高斌、漕运总管刘统勋改建玲珑坝,并将大坝降低一尺五寸。道光二年(1822年),中承琦善于坎河口增筑三合土坝,以保玲珑等三坝之安全。光绪元年(1880年),山东巡抚周恒祺复修玲珑、乱石、滚水三坝,并在南北各筑坝头一座。光绪三十年(1904年),抚东使者周馥将戴村坝浸口用土石堵塞,束水归槽,添建片石大堤,又将玲珑、乱石、滚水三坝和灰土坝修茸完整。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山东建设厅长张鸿烈、总工程师孔令溶将大坝坍塌处进行修整,并改名北部曰灰土坝,中部曰太皇堤,南部曰滚水坝,总称戴村坝。戴村坝三位一体,相互配套,在当时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技术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建成此坝,是非常惊人的。其设计之巧妙,造型之美观,在我国水利发展史极为罕见。虽历经数百年浪涛冲击,仍铁扣紧锁,岿然不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在治水方面的高度智慧,连康熙皇帝也不得不叹服:“此等胆识,后人时所不及,亦不能得水平如此之准也。”民国初年,美国水利专家方维来华,观看戴村坝后,由衷赞叹道:“此种工程,当十四、五世纪工程学胚胎时代,必视为绝大事业,彼右人之综其事,主其谋,而遂如许完善结果者,今我后人见之,焉得不敬而且崇也!”</P>
< style="TEXT-INDENT: 2em">(3)月岩寺  位于东平县银山镇昆山西麓,座北向南,寺门向西,面积约3千平方米。寺院内有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左右配殿和后殿,为前后双重院落,其中大雄宝殿向南,面阔三间,进深7.4米,高8米,抬梁式木质结构,歇山式瓦顶,脊上有砖雕双龙戏珠及花卉图案。院内有明代万历七年全石质钟楼一架,高4.5米,四角攒顶;宋代小虚观塔一座,全石质,高3.5米,瓦垄顶,均造型精美;碑刻数方及摩崖榜书“南海别院”、“昆岩瀑雪”等题字。根据碑刻所记,月岩寺不但是古代闻名的寺院,还是学子聚会讲学的场所,为研究“东原文化”提供了重要物证。</P>
< style="TEXT-INDENT: 2em">(4)清水石桥  又名清河桥,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此桥在《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志》、《东原考古录》均有记载。大桥宏伟壮观,桥南水泊风景秀丽,古有“小洞庭”之称。洄源亭座落湖上,为著名胜迹。唐诗人高适从鲁西至东平路经石桥,触景生情,曾写下“石桥水横流”诗句。《元和郡县志》载:清水石桥,在县西三里。隋仁寿元年,造石作华巧与赵州石桥相埒,长四百五十尺。</P>
< style="TEXT-INDENT: 2em">3、古墓葬</P>
< style="TEXT-INDENT: 2em">(1)土山战国墓  位于东平湖土山岛上,为战国时土圹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山东省考古队发掘。该墓南北12米,东西8米,出土有组合陶鼎、陶罐和青铜戈、车马器以及大量骨贝等文物,是鲁西一带最大的战国墓。</P>
< style="TEXT-INDENT: 2em">(2)后银山汉墓群  位于银山镇后银山村前,发现的汉代墓葬较多,多是壁画墓。其中一东汉前期砖室壁画墓顶绘有日月流云;西壁绘墓主人淳于口出行,图上有榜题游徼、功曹、淳于口车马、主簿、付戏等;南壁绘都亭和人物,榜题“曲成侯邑”;东壁近后室绘鸟树,其前有子元、子礼、子仁等9人。这座墓葬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的砖室壁画墓。</P>
< style="TEXT-INDENT: 2em">(3)宪王陵  位于老湖镇汶水之阳杏花岗东,为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子孙的墓葬群。共有墓9座,俗称“九子冢”。墓群占地百余亩,九座高大的封土堆墓从北向南呈左右对称式排列。北首一号大墓即宪王墓,今存封土高21米、直径310米,夯土层明显。2、4、8、9号墓封土基本完整,高度3—11米、直径10—50米之间。1958年山东考古所发掘队曾对2号墓进行发掘。墓为砖室,大型墓砖上模印有五株钱币、四方连续回纹等图案。墓室分前、中、后和左右耳室,出土有金银器、铜铁器、玉器、象牙器、陶器等一大宗文物,尤为重要的是出土铜镂玉衣一套,形状与河北满城刘胜墓金缕玉衣相同。宪王陵是与历史文献记载相一致并且保存较好的一处汉代王侯墓葬群,对山东地区汉代考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尤其对研究东平历史及东平汉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更为重要。</P>
< style="TEXT-INDENT: 2em">(4)梁氏墓群  位于老湖镇大望山、小望山之前梁林村西部,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东原名宦梁氏家族墓葬群,墓群座落于山前坡形地上,三面环山。呈长方形,南北320米,东西240米。梁氏墓群以五代时任太平军节度判官的梁维忠为始祖之茔,后“父子状元”颢、固和“祖孙三丞相”适、子美、焘及其后代,卒后皆葬于此,延续至明清。现存梁维忠墓碑、梁子美神道碑、梁固墓碑及二件大型螭首碑帽等。丞相梁子美神道碑,立于宋宣和七年(1125年)正月,通高7.5米,螭首蚨座,碑身高3.91米、宽1.6米。碑文正书,竖刻43行,满行122字。梁子美卒后,其子扬祖请于朝廷,徽宗敕命而立,分别由太宰兼门下侍郎崇国公白时中、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开国公李邦彦、通议大夫守尚书左丞开国侯赵野奉敕撰文、书丹、篆额,文书俱佳。其下部水池形底座,上刻水浪纹及水兽纹,与泰安岱庙内朝廷所立宣和碑相同,足见其规格之高。梁氏墓群是历史上少有的官宦墓地集中的墓葬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官宦丧葬制度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 2em">(5)霸王墓  位于东平县旧县乡旧县村东,当地人称为“霸王坟”,待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楚汉战争时,东平一带曾是项羽的根据地,驻扎着项羽的后方精锐部队,故项羽死后葬此。《史记》、《前汉书》载: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王已死,“楚地悉定,独鲁不下。汉王引天下兵至其城下,欲屠之,为其守节礼仪之国,乃持项王头以示鲁父兄,鲁乃降。初淮王封项羽为鲁公,及死,鲁又为之坚守,故汉王以鲁公礼葬项王于谷城,亲为发丧,哭临而去。不诛诸项氏支属,赐姓刘”。据此可知,墓为楚霸王之头颅墓。《皇览》中亦载“县(谷城)东十五里有项羽冢”。墓原有封土,高10米左右,直径100米,墓前原有碑刻四方,汉柏数株。后代名士多有前来凭吊者,如清代进士德清人俞樾在《项王墓》诗中有“已置头颅生赠客,还留魂魄战死神”之句。清洪亮吉(乾隆时进士)曾来寻项王墓,并撰《东阿西楚霸王墓记》一文,其文句有“予以屠维之岁始夏之有夜抵东阿旧县舍第及长白瘳君寻西楚霸王之墓……寻碑读之,云有‘李将军从王死,实附葬’……”。</P>
<P style="TEXT-INDENT: 2em">(6)东王林  位于梯门乡梯门村西荆山之阳,为明兵部尚书王宪及其后代的墓葬群。原墓区内碑刻、石雕甚多,墓区周围建有围墙。现存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王宪墓碑1方;墓前神道石人、石马、石羊、石虎各1对,均形象高大,雕刻精美华丽;石门1架,华表1对(上有望天猴)。王宪,字维刚,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为官清正,忠心报国,卒赠少保谥康毅。其子王汝孝,嘉靖丙戌年(1526年)进士,官至河南右布政使,顺天巡抚,政同其父,“历履南北皆有声迹”。</P>
<P style="TEXT-INDENT: 2em">4、古石刻</P>
<P style="TEXT-INDENT: 2em">(1)白佛山石窟造像  位于县城西侧白佛山之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大小造像142尊,以隋开皇七年(578年)建造的阿弥陀佛像最大,该造像通高7.6米,结跏趺于束腰仰覆莲座上,形体硕大精壮,面相慈祥,微含笑意,其西土造像之容貌已然不见,转化成东土者形象。据专家考证,此造像是目前我国中原一带保存最为完整、个体最大的隋代佛像,堪称“中原隋代第一佛”。大佛两侧窟壁排列数十小龛像,大者高35厘米,小者仅10厘米。其中具有地方特色的“涅槃”龛像是国内现存较早的两处涅槃龛像之一,“十六王子”带铭龛像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像、铭俱存龛像。唐窟内一佛二菩萨像,主像高2.43米,高肉髻,面相丰满硕长,蚕眉细目,鼻梁高挺,两耳垂肩。左右二倚坐菩萨像,臂钏颈圈,缨珞敏缛。三像均通体磨光,雕刻细腻,比例匀称协调。反映了盛唐时期卓越的雕刻技巧。五代及宋窟内主像为释迦牟尼倚坐像,通高1.9米,面部较宽圆。袈裟衣纹厚重,线条略粗。其左右为少年阿难、老者迦业立像。东壁为数尊罗汉像,均光头结跏跌坐,慧眉善目,面含微笑。其前有明代晚期三教堂,又名“三教寺”。山西侧有天仙圣母、祥云二洞窟,分别雕刻送子观音和天仙圣母像等。山顶玉皇阁内有玉皇大帝、托塔天王李靖像和二郎神杨戬见3尊高浮雕像。白佛山石窟造像群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style="TEXT-INDENT: 2em">(2)棘梁山摩崖造像  棘梁山又名司里山,位于东平湖西畔戴庙乡,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主要集中于山顶呈“品”字形分布的三块巨石上,共有大小千余尊,完整清晰者600余尊。东崖多为北齐、唐、宋造像,西崖多为唐宋组合造像,南崖多为唐宋时期的单体佛像和罗汉像。北齐一佛二弟子像,佛像通高9.7米,头带高宝冠,两侧宝缯垂巾,宽圆肩,双肩略耸,胸部较鼓。面像浑圆宽厚,眉间有突起白毫相。手施说法印,著褒衣博带式袈裟,是中原一代最高的造像,有“中原北齐第一佛”之美誉。左右二弟子像均高9.5米,立于莲花台座上。三像表现了北齐造像身体丰圆健壮的风格。盛唐时期的造像多为一佛二弟子、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二天王二力士等组合像,其像多通体磨光,面相丰圆饱满,其中十王像均头戴宝冠,结跏趺坐,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宋代造像几乎填充了两宋时代的每个年号,造像神情丰富、雕刻精细,五官比例适度,近于真人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嘉佑二年(公元507年)“三教通连”龛像,“文宣王”居西,“释迦牟尼”居东,“老子”居中,每尊主像左右各立一身弟子像,是我国北方最早的造像,对于研究我国三教融和发展的历史具有一定价值。造像多有铭文,如刻字、纪年题记等,铭文最长者达500余字。这些题刻对于考证我国佛像石刻的名称、年代、演变规律、书法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棘梁山摩崖造像历时1500余年,犹如一部中国摩崖石窟造像教科书,被业内人士赞为“鲁西石刻博物馆”。</P>
<P style="TEXT-INDENT: 2em">(3)理明窝摩崖造像  位于县境西北斑鸠店镇六工山西南麓,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造像呈“一”字形东西排列,共有唐代大小造像49尊。最高者177厘米,最小者仅为10厘米。长安三年(701年)清信女比丘尼王八元、朱芸等造像主要为阿弥陀佛3尊大像,像着双领下垂式衣,质薄贴体,襞褶流畅写实具有质感。面部丰腴,眉眼细长,五官雕刻细腻,面带笑意,神情丰富。胸部凸起,光头并施彩绘,内有化佛7尊。可谓武周时期佛教造像的标准形象,体现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高度匠意,透出精神气质的活力感。开元八年造像延续了长安三年的造像特点,形象稍逊。咸通十四年造像多以弥勒佛为主,施禅定印。著通肩式袈裟,衣纹呈泥条状,螺纹发髻,头似圆球。造像之南山脚处有建福寺,长安四年初建,为三进院落式,其中前殿为五脊硬山顶,鸱吻高大,琉璃瓦覆盖,脊饰高浮雕龙凤花卉等图案。</P>
<P style="TEXT-INDENT: 2em">(4)洪顶山茅峪刻经  位于旧县乡屯村铺村东洪顶山西面茅峪中,待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北齐时佛教文化遗存,是集经文、佛名、铭赞、题名碑于一体的大型摩崖刻经群,由东平人僧安道壹和印度僧人法洪共同刻经。刻经分布在茅峪南北两侧石壁上,峪北以僧安道壹刻经为主,峪南以印度僧法洪刻经为主。镌刻面积共达1000平方米。刻经文6处,其中《文殊般若经》2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集经·穿普提品》、《摩诃衍经》、《仁王经》各1处,还有大空王佛、安乐佛等佛名9处,大小刻字共1200字左右,现存较完整可读者785字,可反映当时刻经内容全貌。字径大小不等,多在25—60厘米之间。而最小者仅7厘米,最大者360厘米。峪北中心北“大空王佛”四字,总高9.60米,最宽处达4.10米,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大北朝大字。</P>
<P style="TEXT-INDENT: 2em">(5)国宝《张迁碑》  明初出土于谷城(今旧县乡旧县村),是东汉中平三年(186年)谷城旧吏苇萌等人为升迁者张迁所作的去思碑。此碑出土后移州城立于州学内。1956年移至县政府礼堂之后建亭保护,现存泰安岱庙。碑高约95尺,宽约32尺。透雕龙首下,碑文区之上,篆刻扁体“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双行12字。其拓片作为我国八件书法精品之一,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并影印在故宫编印的《国宝》一书中。</P>
<P style="TEXT-INDENT: 2em">(二)历史事件</P>
<P style="TEXT-INDENT: 2em">1、东平立国  汉代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宣帝立东平国,治无盐,封其子刘宇为东平王。无帝即位后就国。宇死,其子刘云嗣位。建平三年被诬谋反,刘云自杀,东平国除。改置为郡。(见《汉书·宣元六王传》)</P>
<P style="TEXT-INDENT: 2em">2、无盐大捷  西汉末年,皇族、贵戚、官僚、地主依仗政治经济特权,兼并侵吞土地,迫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王莽篡权改新后,进行“托古改制”,造成了社会的更大混乱,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在今山东境内爆发了樊崇领导的赤眉军起义。当时,无盐县义士索卢恢组织队伍,积极响应赤眉军。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统领精兵,围剿樊崇部,企图一举消灭起义军。官兵所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攻破无盐县城后,屠杀百姓近万人。官兵的暴行,激起了赤眉军和索卢恢部的极大愤慨,他们互相配合,协同作战,在汶水之阳、无盐城周围大败王莽军,杀死更始将军廉丹及部将20余人,官兵1万多人,太师王匡狼狈逃窜,一举收复无盐县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无盐大捷”。现北京历史博物馆存有“无盐大捷”巨幅油画,再现了当时起义军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P>
<P style="TEXT-INDENT: 2em">3、宋江起义  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江等36人聚义于梁山(今东平棘梁山一带),转战齐魏(今山东、河南)之间。本年在沂州(今临沂)为知州蒋圆所败,余部北走龟蒙(今新泰境内)。(见宋史侯蒙传)</P>
<P style="TEXT-INDENT: 2em">4、金代立为京城  齐阜昌元年(1130年)九月,金策立刘豫为帝,年号阜昌,国号大齐,始建都大名,后迁东平府须城,称“东京”。(见《宋史刘豫传》)</P>
<P style="TEXT-INDENT: 2em">5、东平成为元代杂剧创作中心  元代大宗时期,在东平行台严实治下,社会环境安定,经济繁荣,东平治所州城成为中国北方大运河岸畔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相当发达的城市。文人、曲家及散乐艺人多聚集于此。严实幕僚宋子贞择其具才干者予以举荐,刘肃、李昶等人皆被起用。“四方之子,闻风而至,一时人才济济”。东平杂剧创作由此进入高峰期,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杂剧作家,如有“小汉卿”之称的高文秀、张时起、李好古、张寿卿、赵良弼等,他们的创作成就,对齐鲁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P>
<P style="TEXT-INDENT: 2em">6、东平龙山书院诞生  元至元三十一年(1293年),东平府在府治东三十公里处的风光名胜区龙山设立龙山书院。该书院曾是山东三大书院之一,为东平培养了很多人才。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东平知州普尔泰重修书院,并将书院移建于州城牌坊街路西马公祠旧址。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又移建于书院街路北(今东平一中校址)。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万里早年曾在书院读书。</P>
<P style="TEXT-INDENT: 2em">7、明代东平移民  明洪武二年,由山西省洪洞县移民东平,至永乐十一年(1414年),由洪洞县又移民多次。今东平居民之祖,多追溯至明代移民之时。</P>
<P style="TEXT-INDENT: 2em">8、东平战役  1945年5月9日,冀鲁豫军区为扩大解放区,保卫麦收,组织了东平战役。由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副司令员何光宇指挥,负责消灭日伪军,解放东平城。中共东平县委于5月中旬召开各区委书记、区长会议,具体布置东平战役的支前工作。县委组织500名武装民兵,分为4个小队,在城周围游动警戒。来自解放区的800付担架跟随部队进入前沿阵地,300辆大车和400辆手推车运送了3万多斤给养和大批作战物资。5月18日凌晨,担任主攻任务的七团兵临城下,一营在南门西侧突袭成功,入城后,包围了伪山东省警备大队;三营直插城东北角包围日本侵略军司令部;二营包围伪县政府、伪县警备队和新民会。经过激烈战斗,歼灭伪省警备队、伪县政府、伪县警备队、新民会及警察所敌人。19日17时30分,包围日军的三营重新布置兵力,一部分在城东北、东南角佯攻,一部分在密集炮火掩护下,从西北角攻入敌司令部,击毙日军37名,生俘日军顾问及士兵4人。是役共歼灭守城敌人2500余人,缴获迫击炮1门、掷弹筒11具、轻机枪33挺、重机枪2挺、步枪2000余支、汽车1辆、战马30匹、麦子200余万斤。</P>
<P style="TEXT-INDENT: 2em">9、东平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在中共东平县委领导下,全县农业学大寨运动蓬勃发展,气势磅礴。全县进行了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建设稳产高产田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建成稳产高产田37万亩,取得了巨大成绩。1977年至1978年先后来东平视察农田基本建设工程的国家领导人有: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1977年5月30日),美国友好人士韩丁(同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1978年4月16日),农业部部长沙风(1977年5月30日),国家副主席李先念、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和中央七个部、21个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山东省第一书记白如冰、书记秦和珍等(1978年5月6日),水利部部长钱正英率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代表2000多人来东平(1978年7月12日)。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东平人民在大干》的新闻纪录片在全国放映。东平的农业学大寨运动,曾经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P>
<P style="TEXT-INDENT: 2em">10、2001年东平湖抗洪抢险  2001年8月上旬,地处泰莱山区的大汶河流域连降大雨。7日1时,东平湖水位达44,38米,超出警戒水位1,88米,创下建库以来最高水位纪录。东平湖老湖5400多米的大坝出现十几年不遇的险情,危及坝外29个村庄3万多群众安全,在中共东平县委领导下,东平人民奋起抗洪。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泰安市委市政府迅速组织2400名驻鲁解放军、武警官兵和5000余名民兵预备役人员抢险。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抗洪抢险斗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省长李春亭,济南军区副参谋长余怀谋少将、武警山东总队总队长杨正武少将、省军区司令员李泉少将等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抗洪,全省各地捐款捐助救灾物资和现金共折款551万元支援抗洪抢险。先后有十万余人次参加大坝抢修,动用车辆48096车次,船只1660艘次,调配抢险物资5万余吨,采取上堵下疏,加高堤坝、爆破清淤等措施,经过12昼夜奋战,保证了大坝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取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三)历史人物</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东平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数千年来,曾经产生过无数俊杰英贤。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战国时的女政治家齐国王后钟离春;西汉时的“大夏侯学”、“小夏侯学”的开创者夏侯胜、夏侯建;东汉时有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文学家刘桢;唐代有绘图凌烟阁的开国功勋卢国公程咬金,五代有宰相、文学家和凝及枢密使兼东京留守、音律学家王朴;北宋有父子状元梁灏、梁固,集贤殿大学士、宰相梁适,儿科医学家钱乙,画家梁楷;元代有状元霍希贤、农学家王祯、魏国公王士熙、戏曲作家高文秀;明代有政治家兵部尚书王宪、大理卿杜三策、御史王彬、医生高洞阳;清末有第一批出国留学的学者进士侯延爽,早年参加同盟会并曾参加刺杀清摄政王载沣的尹沺;民国时期有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才志士更是层出不穷,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万里,曾任安徽省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P>
<P style="TEXT-INDENT: 2em">无盐娘娘钟离春  战国时期,齐无盐邑(今东平镇无盐村)人。离春貌极丑,年三十而未嫁。虽为平民女子,但素有大志,胸有良谋。她关注国家大事,面对当时朝政腐败,国势衰退的局面,十分焦虑。为了拯国救民,她冒着杀头的危险,去拜见齐宣王,指出齐王政治上有“四失”。开始,齐宣王很生气,喝令杀她。钟离春不慌不忙地说:“求大王让我说明这‘四失’后,再斩不迟”。“我听说秦国重用商鞅,国家因此富强。过不了多久,秦国就会出兵函谷关,与六国争雄,最先受害的就是齐国;而大王一无良将,二无强兵,战备松驰,人心不稳,这是第一失。我听说:‘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大王内沉溺于女色,外不理国政,忠谏之士,拒不重用,这是第二失。王欢等人阿谀奉承,窃取高位;驺衍等人高谈阔论,华而不实,大王重用此辈,误国误民,这是第三失。大王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台榭,耗尽民力、国赋,这是第四失。大王这四失,已使国家危如累卵,而大王则苟且偷安,只知吃喝玩乐,不知发愤图强。请大王听民女劝告,励精图治,为时未晚。只要国富民强,我死而无恨。”宣王听了非常感动,诚恳地说道:“如果你不给我指出来,我还真不知道有这些过失呢!”宣王当即让钟离春坐车入宫,拜为无盐君,立为后。于是拆渐台、罢女乐、退诌谀、纳忠言、选兵马,以田婴为相国,以邹人孟轲为上宾,齐国从此成为强国。</P>
<P style="TEXT-INDENT: 2em">“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  字公干,东汉末年文学家,五言诗负有盛名,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建安七子”之一,后人将他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刘桢作品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或抒发个人抱负。原有集,已散失,流传下来的较少。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诗品》评价刘桢“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并说“自陈思(曹植)以下,桢称独步。”对刘桢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人张溥编选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中有《刘公干集》一卷,其中《赠从弟》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即体现了刘桢作品的特点。</P>
<P style="TEXT-INDENT: 2em">卢国公—程咬金(?—665)  即程齿尧 金,后改名知节,东平斑鸠店人。唐初大将。少时善使长矛,勇猛过人。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从李密参加瓦岗起义军,任内军骠骑。李密败,属王世充。后归唐,任秦王府统军,辅助李世民平定地方割据势力。因战功显赫,封宿国公,领左一马军总管。永徽六年(655年),咬金任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初战获胜,后被免职,任歧州刺史。麟德二年(665年)去世,赐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唐太宗昭陵墓。</P>
<P style="TEXT-INDENT: 2em">北齐僧侣书法家僧安道壹  北齐时期东平人,擅长书法,与北齐的官绅有交往,是山东地区刻经活动的主要人物。据考证,僧安道壹,名“僧安”,又名“道壹”。洪顶山有“安公之碑”。主要作品有本县境内洪顶山刻石,枣庄铁山、临沂峄山、二鼓山等刻石。据有关专家考证,泰山经石峪亦出自安道壹之手,郭沫若1961年5月8日游泰山时,曾写下《访泰山经石峪》诗:经字大于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砰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祗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僧安道壹是中国古代著名四大僧侣书法家之一。</P>
<P style="TEXT-INDENT: 2em">父子状元—梁颢、梁固  梁颢(962—1004)  字太素,北宋郓州须城(今东平州城)人,出身宦家。颢少年丧父,靠叔父抚养成人。雍熙二年(985年),进京科考,经太宗殿式,考取状元。任大名府观察推官,时年23岁。颢有吏才,每上朝进奏,辞辩明敏,对答如流,真宗甚为嘉赏。群臣奏章,多交其参议。景德元年(1004年),任开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时年42岁。著有文集15卷。</P>
<P style="TEXT-INDENT: 2em">梁固(985—1017)  字仲坚,梁颢长子,幼年好学,有大志,尚节操,著《汉春秋》,深得其父器赏。父去世后,以遗荫梁固被赐进士出身,丧服期满,辞去赐进士。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参加勤词学科考,考中状元,任密州(今山东诸诚)监丞,后任著作佐郎。归朝后,任著作郎、直史馆,赐红袍官服。后任户部判官、户部勾院等职。因为人爽直,善与人交往,尚义气,重信誉,有吏才,常受使代马元方判理三司(刑部、都察院、大理寺)案件,断案公正,时称“平审”。天禧建元年(1017年)病逝,时年32岁,著文集10卷。</P>
<P style="TEXT-INDENT: 2em">儿科医学家钱乙(1020—1101),字仲阳。吴越王钱俶支属。越国亡,钱氏北迁郓州(今山东东平),遂为郓州人。钱乙是我国宋代著名儿科医学家,因第一次系统地总结出对小儿病的辩证施治法,被后世称为“儿科之圣”。宣和元年(1119年),钱乙弟子阎孝忠将钱乙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此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见,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小儿经方,于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功”。</P>
<P style="TEXT-INDENT: 2em">减笔画鼻祖—梁楷  字白梁,南宋画家。嘉泰年间(1201—1204年)任画院诗诏,后不受金带,离职而去。梁楷嗜酒自乐,人呼为“梁风(疯)子”。他擅画人物、佛道、鬼神。初师贾师古,有“青过于蓝”之誉。现存作品有《太白行吟图》、《泼墨仙人》、《布袋和尚》、《秋树双鸦》等。1967年以来,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先后决定以中国历史上的李白、张衡、蔡文姬、梁楷、关汉卿、祖冲之、李清照、鲁迅等23位名人,命名外星球上的环形山。</P>
<P style="TEXT-INDENT: 2em">元代科学家—王祯  字伯善,元代农学家及木活字印刷术的创造者。元贞元年至大德七年(1295—1303年),在旌德(今安徽旌德县)、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任县尹时,教民农桑,提倡种植桑、棉、麻等经济作物。元贞二年(1296年)开始撰写《农书》,至元皇庆二年(1313年)定稿,前后用了17年时间。《农书》原有37卷,现存36卷,约13.6万字,插图306幅。全书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系统介绍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记载了垦耕、播种、施肥、灌溉、收获、植树、饲养家畜及栽桑养蚕等方法;粮、果、菜、棉、麻、茶等农作物的起源、性能和栽培方法;以及所用农业器械的构造、来源、演变和用法等。是一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北魏以来农业生产经验之大成,对我国农业及农业器械操作系统研究的巨著,为后世所推崇,被译成多种文字传播国外,在中外农业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王祯还创造了木活字印刷术。大德二年(1298年),用木活字印刷的《旌德县志》,是我国方志中最早的活字印本。附载于《农书》中的《造活字印书法》,是最早系统记录活字版印刷的珍贵文献。</P>
<P style="TEXT-INDENT: 2em">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  约生活于元宪宗元年前后,早卒。少年时即以编撰杂剧初露锋芒,后进入元大都,多有佳作,时人誉称“小汉卿”。高文秀一生创作杂剧近四十种,名作有《黑旋风双献功》、《好酒赵元遇上皇》、《刘玄德独赴襄阳会》等,另有《周瑜谒鲁肃》、《惜花春起早》等散曲。目前存世作品有《黑旋风双献功》、《须贾啐范睢》、《保存功经赴渑池会》、《刘玄德独赴襄阳会》等五种。高文秀善以历史上的武侠英烈为题材,撰写杂剧,尤以反映梁山泊英雄除暴安良为最多。梁山泊当时在东平境内,高文秀生活的年代距宋江起义的北宋末年时间很近,民间流传着许多梁山泊英雄的故事和传说,这为他创作水浒戏剧提供了大量生动素材。他创作的《黑旋风双献功》、《诗酒丽春》、《斗鸡会》、《乔教学》、《敷衍刘要和》、《借尸还魂》等水浒剧,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吴梅戏曲论文集》称:“东平高氏,力追汉卿,毕生绝艺,雕绘梁山”,可见其影响之大,艺术水平之高。</P>
<P style="TEXT-INDENT: 2em">罗贯中(约1330—约1400 )  明朝时期东平人,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其故居在今东平镇罗庄村(县城南1公里)。罗贯中所处的时代是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时代,传说他少有大志,图王霸业,因为碰到朱元璋才罢手。后举家南迁杭州,为防官府追捕,三代人皆装聋作哑。罗贯中是才华俊逸的大作家,一生写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隋唐两朝志传》、《三遂平妖传》以及杂剧《风云会》等几十种小说、剧本。关于罗氏籍贯目前尚有分歧,国内学术界权威人士王利器、罗尔纲、何满子等一大批学者,各自经过数十年研究和考证,皆一致认定,罗贯中是山东东平人。</P>
<P style="TEXT-INDENT: 2em">建筑设计师--吕彦直(1894—1929)  字仲宜,别号古愚,东平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生于天津。幼年时代去法国,居巴黎数年,常参观卢浮宫博物馆,酷爱绘画雕塑艺术。回国后,先入北京五城学堂,继进清华学校留美预备部读书。1913年,由北京政府派赴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攻读建筑工程。1921年离美回国,在上海自设彦记建筑事务所。吕彦直是天才设计家,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中国国民党葬事筹委会决定在广州建立中山纪念堂,在南京紫金山南麓建造中山陵,并向海内外征求建筑设计方案,吕彦直应征设计,荣获首奖。不幸的是,为了建造中山陵,他呕心沥血,竟积劳成疾,工程未完,即与世长辞,年仅35岁。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建筑设计家,在中山陵后浮雕其像,于右任先生为之题词:“吕彦直建筑师建筑陵宫积劳病故,特此纪念”。</P>
<P style="TEXT-INDENT: 2em">二、地理文化</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东平山、水、田三分天下,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北部山区群峰竞秀,西部洼地碧波万顷,南部平原一望无垠的奇特景观。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而造就了东平县独特的地理文化。</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一)区域地理特征</P>
<P style="TEXT-INDENT: 2em">1、地质</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东平地处鲁北地台区鲁西台背斜的西缘,为鲁西拱断束的一部分。基地为前震旦系泰山群结晶变质岩系,盖层为古生代及新生代之寒武纪、奥陶纪及第四纪沉积物。</P>
<P style="TEXT-INDENT: 2em">2、地形</P>
<P style="TEXT-INDENT: 2em">地貌类型多样,大地貌,属华北平原;中地貌,属鲁西南平原东北低槽和鲁中山区的西南边缘丘陵。北部为低山丘陵,中、南部为平原,西南部为滨湖洼地,西北部为黄泛区。由于地形复杂,成土母质各异,使土壤形成多种类型。大体分为褐土和潮土两大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36个土种。</P>
<P style="TEXT-INDENT: 2em">3、气候</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东平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P>
<P style="TEXT-INDENT: 2em">(二) 经济概况</P>
<P style="TEXT-INDENT: 2em">东平县自然条件优越,地美物丰。境内的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属浅水富氧型湖泊。湖内盛产甲鱼、河蟹、青虾、菱、芡、蒲、苇等多种水产品。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已探明的有金、铁、煤、大理石、紫砂页岩、石英、云母等。新探明的戴庙煤田储量达3.6亿吨,而且埋藏浅、煤层厚、煤质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工业已初具规模。至2005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68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30家,形成了以日用化工、亚麻纺织、造纸、机械制造、酿造、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生产体系。农林牧渔业发展水平明明提高,形成了40万亩优质小麦、15万亩大蒜、20万亩花生、10万亩薄皮优质核桃、80万只小尾寒羊、10万头鲁西黄牛、50万只麻鸭、30万只特种动物等八大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全国粮食、油料生产基地县,小尾寒羊良种繁育基地县、山东省淡水养殖基地县。旧县乡被联合国薯类研究中心命名为“中国地瓜淀粉之乡”;大羊乡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P>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4 06: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