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何振先生是一位从事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研究及实践的务实性专家。近年来他走遍大江南北,为人们释疑解惑,探讨疑难。何振的见解总有一种一语中的的味道。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懂得教育规律,懂得把教育规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实际结合起来,这“三懂”是教育好孩子的规律!家庭、学校教育不懂孩子,都会把孩子推向歧路。天下一理,希望家长、老师能够从中悟出些道理。 教育贵在悟 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尤其是家庭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如果你生搬硬套,总是套用别人教育孩子的方法来教育你的孩子,是很难行得通的。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人体有异,千差万别,教育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适合别人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这也是许多家长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却仍然不会教育孩子的真正原因。 教育更是一个要求悟性极高的活动。如果让家长学习家庭教育只掌握一个字,那就是“悟”字。悟是学习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实践的唯一门径,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悟教育规律、悟教育原理、悟自己的孩子、悟教育方法,学会迁移。在应用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悟就是把教育真理同自己教育孩子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通过反思走向成熟 教育有“四悟”,悟有4个层次。你教育孩子处在什么层次,看看这“四悟”就明白了,也会明白自己教育的问题所在。 何谓教育四悟?领悟、醒悟、觉悟和顿悟。 悟的过程有4个层次: 第一步是“领悟”。领悟就是明白,懂得什么叫家庭教育,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对孩子的影响。 这一步是清晰概念,每一个家长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会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开始明白教育孩子也是要学习的,才能对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教育。 第二步是“醒悟”。醒悟是思考和反省自己的教育行为,开始明白问题出在哪儿,教育孩子出现问题首先是家长出了问题。 家长认识到这一步时就开始进步了,开始走上“悟”的道路。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反思和开始反省了,才能走向教育的成熟。 第三步是“觉悟”,觉悟是明是非、知对错。 醒悟后,才能觉悟,开始知道自己在教育的过程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错了,哪些教育行为要保持,哪些教育行为应该改正。觉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只有当你弄清楚了,才能进入第四步“顿悟”。顿悟就是终于知道怎么做了,会做了,通了。 当家长顿悟了就“悟道”了,这种“悟”一是悟懂了孩子所思、所想、所为,二是悟通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家庭教育中许多的问题在悟的过程中就能迎刃而解,一通百通。这时,面对孩子表现的问题,家长在思考中,就能找到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走出了以前“只懂不会”的困境。做到“手中无书心有书,无书胜有书”,并且在悟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获得许多自己独特的见解与体验,开始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此时,当你再次看到各种教育观念与教育文章时,你就能很快区别出正确与否,不容易被误导。 好书要精读 许多家长家庭教育意识较强,看了很多书、听很多课,感觉书写得很好,专家讲得也很棒。教育意识确实高了,教育原理也了解得多了,可教育孩子更没招了,甚至觉得孩子问题更严重了。究其原因还是分不清究竟哪个对孩子合适,该怎样教育孩子。关键是这种家长没学会悟,没有悟懂自己的孩子,也没悟懂自己的教育行为,更没悟懂教育的规律或者方法。 阅读家庭教育图书要学会琢磨和反复研读。刚开始看书时要精,不要贪多,当教育有点心得后再看更多的书。 先拿出一本自己最容易理解和最认可的书来看,或重点看书中对你有帮助的一段内容,去实践,去思考,去悟。我买了很多家庭教育的书,每个作者都写得很好,说得都有道理,但我真正用心看的书没几本。我先浏览,看到对我有用的文章我就反复看,有的是百读不厌,有的书我随身携带两年多,一有空我就拿起来看。然后悟,然后开始用,用了又悟。悟是“想了做,做了想”的一个过程。不去做,不在实践中解决孩子的问题,教育原理懂得再多都没用。 “同样一本书你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事件和不同的年龄时看,对书的理解和体验都是不一样的,看得越多,参悟得越透”这是我看书最大的体会。“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凡读书须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真正的读书之法,现代人看书大都丢掉了宋朝大思想家、文学家朱熹的这一至理名言! 从最容易改变的问题入手 面对家长“懂却不知该如何做”的困惑,我建议当你看到书中的一个教育原理或方法很有用时,就多看几遍,从孩子最容易改变的问题入手。从孩子容易改变的问题入手容易让你尝到教育的甜头,建立自信心,这股甜头和自信心会推动引导你继续向前走。实践中不要怕出错,家长教育水平的提高都是从错误中升华出来的,没有人教育孩子不犯错误,古今中外全世界都没有一个。一定要去实践,持续去做,不要停留在看和懂上,更不要一暴十寒。 不知而不为,可教;知而不为,可恶。当你做了,感觉确实有用,再想怎么样能做得更好,再去用。在实践中悟,悟了再用到实践中去。这样你就能比较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和方法,这时,你再细细想一下“这个方法还可以用在孩子的其他方面吗?”这种追问会让你学会迁移,学会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孩子多种问题。时常思考与反省,就会走上教育孩子的正确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