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进校园活动的讲座 ——东平县冰清书法馆 王玉振 一、书法的概念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来表达作者精神美的艺术,为中国所独有,后传入日本、朝鲜、韩国、新马泰等国家。现已传入世界各国。书法的基本要求,使用毛笔写出形象丰富的汉字。书法依附于文字内容而存在,而后书体渐多,技法日精。文字的书写,点画篇章之间,气韵蕴藉,风神荟萃,足以表达出作者的性格、感情、趣味、素养、气质、思想等精神因素。遂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借助汉字的形体和文字内容,以抒发情感,陶冶性灵。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和感染力。 二、书法在中国的影响 自从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帝王将相,达官贵人,都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书法艺术的影响力,要追溯到社会的最高层。那就是帝王。中国历史上多数帝王都是书法高手,或是书法爱好者,少数为书法痴迷者,或成为真正的书法大家。例如宋徽宗赵佶就是一位书法家,他独创瘦金体,在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最痴迷书法的皇帝,善临古帖,殆于逼真,工行草,深得二王法,锐意临玩右军真迹,人间购募殆尽。命萧翼由山阴僧辩才处赚得《兰亭序》真迹。后以殉葬昭陵。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工作之余,潜心研习书法,善狂草,尤得张旭怀素狂草法,毛泽东的书法在历代帝王中独领风骚,他的狂草大气磅礴,有排山倒海之势,令世人心折。另有很多将相对书法都情有独钟,不一一例举。 由于历代帝王将相热爱书法的影响,促进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书法艺术伴随着百代过客,经久不衰。人虽去,墨痕无处不在。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楼台亭阁,坊轩寓斋,随处可见。千百年来的书法文化积淀,书法逢盛世又掀起热潮,特别在近二十年来,书法艺术已走上世界。在国际上引起了极大关注。外国人对中国书法刮目相看,以至于重金购买收藏。这块瑰宝,这颗明珠,将越来越被世人爱不释手,影响越来越深远。 三、书法的要素 1、笔法 是指执笔和用笔的方法。执笔有二指法、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悬腕法、枕腕法、悬肘法。用笔的方法有提按、使转、方笔、圆笔、中锋、偏锋、藏锋、筑锋、出锋、缩锋、挫锋、裹锋、翻笔、断笔、曲直、接笔、搭锋、借笔等等。 2、字法 是指字的结构,每一个字的框架构成是否协调,有没有美感,是否符合字法艺术的法度。 3、墨法 是指线条墨色的变化。浓淡干湿,涨墨飞白。 4、章法 是指整幅书法作品的布局,是否恰到好处,是否自然形成布白情调。 5、笔势 是指每一根书法线条的姿势。或斜、或正、或相向、或相背。 6、字势 是指每一个字的姿势。或横向、或纵向、或左斜或右倾,就象各种动物的姿势,或坐、或卧、或站、或行、或跑。 7、速度 是指书写的快慢。也要根据字体,因人而异。这个速度没有统一模式。我个人体会,写大字要慢一些,因大字需端庄、敦厚、凝重,特别大楷书。要慢一些,方能力透纸背。写小楷要快一些,因小楷需灵动,简雅飘逸,方显旋律雅韵。草书要慢一些,草书需笔划轨道清晰。造型准确。草而不乱,流动不失稳重,潇洒不失严谨。 8、风格 风格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指在饱学传统,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自然而形成的鲜明个性。书法风格的形成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道德修养,文化积淀,学书经历,人生阅历。然后是对书法本体的悟性;对其他艺术门类的观察和吸收能力;对自然界万事万物敏锐的感知;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历史大书法家,大多在晚年形成自己的风格,就连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也是在晚年形成,有副古联:右军书法晚乃善,瘐信文章老更成。历史为证,有天赋的书法家也得五十岁以后形成自己的风格,至于很年轻就成了书法家,这仅是一种浮躁的现象,实在不能苟同,大浪淘沙之后,才能见到金子。书法不同于其他艺术,如唱歌、舞蹈、武术、杂技,年轻是黄金时段,到晚年就不适应了。书法恰恰相反,年龄越老艺术成就越高。历代书法家皆如此。孙过庭书谱中有一段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整,即知平整,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整,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四、书法的重要性 1、书法是我们的国学经典,中国四大国粹之一,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抽象艺术。 2、历史上的科举考试,把书法列为第一关,卷面书法不过关,考官不再往下阅卷。 3、现在书法又纳入教育计划。从小学到大学都有书法课。有不少大专院校已开设书法系专业。 4、在当今社会,因写字好,因书法好,得到升迁和提拔的工作人员,国家干部枚不胜举。实践验证,这一类人在道德修养,文化层次等方面都是比较优秀的。 5、书法成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家庭不可缺少的生活原素。凡是高雅的场所和住宅,没有书法就雅不起来,书法的魅力感动着每一个有志之士和每一个爱文化的中国人。 6、学书法促进了文化修养的提高。首先多了解文学知识,多识字,当书写每一幅作品时,先要弄懂书写的内容是什么意思。不熟悉的词句要查字典词典,真正弄懂为止。如果对自己书写的内容不知啥意思,那就是抄书,也算不上书法,书写内容必须自己先明白,然后才写出格调高雅的作品,这就是一个提高文化的过程,长此以往,厚积薄发。 7、从事文化工作的对于学书法尤为重要。从事教育,从事考古,从事文学,从事设计,从事音乐舞蹈,都应深刻了解书法。这些姊妹艺术借鉴互补,增加各自的艺术修养,或本体的艺术,缺泛其他姊妹艺术的辅助修养,一但涉及与之有关的情况,可能会出差错。例举身边的两个例子,说明书法文化的重要性。白佛山大佛不远处,石壁上有一处石刻,刻有一首白佛山赞,发在网上和写在正式出版物上的释文与原作有两个字不对,(见父东原古诗辑注659页)气概的概释为盘,瞿昙的昙释为坛,这就是对书法不了解造成的。因书法为了艺术上的需要。往往使用异体字。这类异体字有的左右结构变成上下结构,气概的概在《白佛山赞》这首诗里把既然的既放在上面,木放在下面,和涅槃的槃相近。但又跟盘不相干。从诗韵上讲这首诗押开韵。金螺为名,青汶为带。山峙水流,占尽气概,概字应是无疑的,至于雄镇一方瞿昙所在,瞿昙这两个字是释迦牟尼的姓。把昙释为坛是不应该的,也是字意上有别。 另一个例子,是龙山石刻。龙山书院遗址石壁上刻有四个大字《东平文化集锦》校本教材227页误为《高山流水》这是连一般的书法知识都缺乏的原因。传统书法几乎没有从左往右写的,都是从右往左写。而把峙误为高,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我提出这多个例子,毫无贬意。因搞文化能出书,是难能可贵的,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对文化的贡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至于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术有专攻,行外出错,也属常见,我的用意是在说明,书法对于文化的重要性,再者,这样的小问题如不提出来,将误导很多读者,甚至几代读者,我们不强调人人都得学书法,而搞文化的应懂书法,懂国学经典,不枉为国人。 8、练书法对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历史印证,练书法的人大都健康长寿,书法是一种运动,它和太极拳,气功一样,静动结合,刚柔相济。有一位长寿书法家谈长寿体会时,总结了四个字 “静动乐寿”。静是写作前的构思,每写一幅作品,先构思所写的内容,再构思章法布局,选择适当的笔墨纸等,这时是心平气和,达到静的状态。动就是运笔书写,尤如打太极拳,一招一式,轻重缓急,抽拔提按,全神贯注,集精气神,发于毫端,这是一个动的过程。乐是指常以练书法为自娱自乐,或向世人展示,或得到褒奖,或自我陶醉,经常有这种精神愉悦,达到了身心和合、气血贯通、阴阳平衡,这是乐的过程。久而久之,乐以忘忧。终是寿星。 历史上的书法家可以举出很多长寿例子,欧阳洵84岁,柳公权87岁,文征明89岁,傅山85岁,刘墉86岁,梁同书92岁,近代于右任86岁,沈尹默88岁,林散之91岁,沙孟海92岁,朱复戡89岁,启功93岁,蒋维松91岁,武中奇101岁。最近这几年去世的书法家多在100岁左右,当然还有健在的很多高龄书家,不再例举。 五、怎样学书法 1、选帖。很多初学者问,学书法先学哪个帖?或先学那个人的?回答是:凡历史流传下来的帖都有学习价值。历史上的书法家各有各的特点和风格,选帖一定选自己喜欢的字帖,喜欢才有兴趣,有兴趣是前提。 2、摹帖。摹帖,分双钩和单钩。 3、临帖。临帖分对临和背临。 4、学书法先写大字,后写小字。 5、临摹时间长短因人而异,要看自己的悟性,但对一种字帖要临摹的相似,方能换另一种帖。 6、多看书法理论。包括书法史,文字的起源,书法演进过程,书法理论适应高中以上文化成度,初中以下应以临摹为主。 7、多请教有成就的书法家,多看现场书写,多看电视讲座或看光盘,从中吸收适合自己学书法的资料。 8、学书法要和文化并修。临帖的内容和字意要弄明白。光单纯练好字。就背离了书法的内涵,当书法进入创作阶段。文字内容尤为重要。不光弄明白,还要熟读,熟记才创作出有情感的作品。要背下一些经典的短文和诗词歌赋。以及自己自作诗等等。建议书写蒙学经典《三百千》和《古文观址》上的短文。 9、持之以恒,寒暑不间。学书法一定要有恒心,要有耐心,不能一日暴十日寒,把玩的时间变成练书法,将会终生受益。有位大书法家写一首学书法的诗:学书如参禅,十年破一关。待到穷尽时,心花在眼前。说明书法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要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根据前人的经验证明,学书法要过三大关,每一关十年,三十年方成为书法大家。第一关是基础,文化基础,碑帖基础,书法理论基础,对书法的理解基础。第二关是创作关,各种字体的创作。(指自己所善常的字体)各种形势的创作,(指篇幅的大小、中堂、扇面、条屏、横披、巨幅、长卷)。第三关是书法艺术关,主要指风格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雅韵流芳的风格。 10、要有较高的修为。修为包括道德素养,文化积淀,言行举止,人生历练等。修为高则书品高,书品乃人品。字如其人,艺源于德高,德养于艺精。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和学书体会。不当处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