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没有一个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和幸福,也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有过苦口婆心与学生交流却不被领情的心路历程。然而,当我们心灰意冷的时候,是否反省过自己与学生对话时的失误:虽然师生之间平等地相向而坐,可我们有没有真正地把话语权部分地移交给学生,有没有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声?虽然师生之间有形式上的对话,可我们是不是依然放不下老师或长者的架子,甚至以维护自己的权威让学生服从自己为最终目的?还有,我们的对话内容是不是直逼学生的问题,而看不到他们的成绩,或不屑与学生分享彼此的快乐?我们的对话方式是不是局限于四目对视彼此端坐、运用严肃的语句交流着沉重的话题……一句话,我们的师生对话,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对话?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之间的良性对话。这样的一种对话机制,要求我们树立这样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不只是我们的学生,也不只是我们的孩子,就像安德烈说的,他们还是一个个拥有平等社会地位、富有独立人格和个性的“别人”,一个个不仅我们影响着他们,而且他们也影响着我们的重要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