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周末(11月30日),一年一度的公务员“国考”鸣锣开考了,十余年时光荏苒,但国考周而复始的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作为考试科目。在纷繁复杂的图形数据推理和模式化的阅读归纳中,可以窥见国考作为一种测评工具的精致化设计,但其作为选人用人的“风向标”的内在价值却难以探寻,作为考试本身应承载的教化育人功能也未充分释放。 “考”以载道,历史上科举考试虽然形式上不尽完美,但始终在弘扬培育一种“士大夫”精神----胸怀天下、为民请命、安贫乐道……,它深植于名臣贤相内心深处并且躬身行之,塑造了两千余年共有的道德规范和精神家园。反观如今,少数公职人员出现价值迷茫、脱离群众、腐败堕落等问题,莫不与传承千年的“士大夫”精神的断层缺席有关。 “国考”和科举一样,目的是选拔治国理政的精英人才,如果单纯基于知识进行水平测试,能在一堆杂乱无章的图形数据中抽出解题的“线头”,知道企鹅生活在南极而不是北极,就够格当公务员,则对其定位过于显单薄肤浅。放眼环球,凡是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地区),都将民族语言和宪法法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基本科目,学历的门槛可以降低,但是对于共有文化记忆、共同核心价值和坚定法治信仰的尺度不能降。 “国考”不该是一场纯粹的“智力”闯关,它应是一场严肃而庄严的群体精神洗礼,凡参与的人都能感受到其强大“磁场”的价值召唤。所以,“国考”需要再造考试载体和内容,一方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从中汲取力量养分,树立并规范公务人员从业道德,涵养全社会良性的公序良俗。同时,需要契合时代进步潮流,注重塑造公务人员自觉的法治信仰,助力法治中国铿锵前行。这样,国考才能发挥“指挥棒”的价值牵引作用,聚合大量“好干部”,从而打破十余年的一成不变,实现自我浴火涅槃。 (作者为湖北省公务员局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