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2273|回复: 5

关于古代东平县的探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代东平县是不是现今的松溪县?是历代史志悬而未决的问题。明嘉靖《建宁府志》和同代黄仲昭纂修的《八闽通志》都提到东平县,都注明“未评”。笔者在这次纂修《松溪县志》中,参阅许多历史文献和近现代史学家论证,又与本地文物古迹进行实地考证,认为古代东平县即今松溪县前身是有根据的。
  一、东平建县的历史文献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代,东吴为开拓疆土,前后五次用兵,花了五十六年时间,才把闽中平定下来。为了经营闽中,吴景帝三年(260),以会稽南部为建安郡、郡治设建安,领建安、建平、吴兴、东平、将乐、昭武、绥安、南平、侯官、东安十县(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1053卷)。到了晋朝,由于户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增设晋安郡,辖地包括闽西和沿海一带的八个县。这时建安统领建安、南平、将乐、东平、昭武、吴兴七县,郡治仍在建安。晋末添设绥城(今建宁县),(见《晋书地理志》)。除《晋书》之外,还有许多历史文献都有关于东平县的记述,如:
  清谢钟英撰《二十五史补编·三国疆域表》载:建安郡东平县汉建安初分东侯官立,地缺。
  清洪亮吉撰,谢钟英补注《补三国疆域志注》载:东平县汉建安初分东侯官地立,东平地缺。
  《晋书地理志新补正》载:建安郡统县七,户四千三百,建安、吴兴、东平、建阳、将乐、邵武、延平。
  《东晋疆域志》载:东平,晋书地理志有。
  综上所述,闽北这块土地上,早在三国时就建立了建安郡,其统辖的十县中,就有东平县。
  二、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废东平县改为东平乡
  西晋惠帝时(291)贾后专权,发生宫廷政变,引起八王之乱,接着匈奴、鲜卑等五个民族豪首相继混战达150多年之久,晋王朝被迫南迁,中原士族纷纷南下避乱,这时东晋王朝为了争取中原土族支持,采用王导的“定侨寄法”,设置侨州、侨郡、侨县,安置北方移民,以巩固东晋政权。因此,一郡变成四五郡,一县分成二三县,凭空添了许多官职和郡县。到了公元420年,南朝宋实行“土断法”,令北方南移士族就地为土著,与南方土著同等待遇,许多县份被废置或合并。这时建安、晋安两郡各辖八县,到泰始四年(468),建安郡废延平、东乎两县,增设沙村(今沙县)。
  这样,东平县建于吴永安三年(260),经西晋,东晋到南朝宋泰始四年被裁撤,在历史上存在208年。
  东平县废置之后,降为东平乡,属建安县辖地。五代后梁开平元年(907)至后晋天福五年(940),划为吴越国处州辖地。后晋天福六年,闽国建安节度使王延政出兵夺吴越国之东平乡大部,建松源镇。到南唐保大九年(951),南唐将松源镇升为松源县,没有恢复东平原名。又经过24年,到北宋开宝八年(975),改松源县为松溪县。由于年代久远,名称数次更换,影响到后来许多史书只知东平县在建安郡内,而不知在郡内何处,只好写“未评”或“缺”。
  三、近现代史志学者对古代东平县即今松溪县的论证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本县知县潘拱辰主修《松溪县志》中说:“三国孙吴置建安郡,统县七,今图其山川而考其地:郡之西为建阳,郡之北为浦城,即孙吴之吴兴,郡之南为将乐、邵武、延平三县,而独缺其东偏。又闽地之邻于建安者,遍稽旧志,亦从无载某县之先、即三国之东平县者,则东平一邑之境托于杳茫,而建郡东封悉为瓯脱,证今稽古,当不其然。今据松邑旧志云:松溪即处州之东平乡。则松溪为三国孙吴之东平县,现或然也。惜乎干戈攘夺,文献无证,余心识其所以然,大抵松溪之或为镇,或为县、其变更亦已屡矣,未必创始于南唐也。”这是二百九十年前,古人在修《松溪县志》时对东平县考证的论证。据《福建通志》载:松溪县在建宁府东少北,号简县。本晋建安郡东平县地,旧为闽越之界,戍兵所屯,号松源镇。又按《闽书》载:松溪三乡,首东平乡。《建安志》载:松溪本吴越国处州之东平乡。《乐记》载:松溪源自处州龙泉县东北流入,则东平即今松溪无疑。
  四、当地有许多文物和遗址可证明松溪县是古代东平乡
  (一)东平县于南朝宋泰始四年被废置后,降为东平乡,归建安县管辖,松溪县就是以大部分的东平乡为基础建置的。松溪全县分三乡七里,首乡东平辖五里,占全县面积七分之五,其他两乡为善政、崇仁,各辖一里。东平乡这个名称,一直延用到民国十七年(1928)改里为区时,才不用此名。
  (二)松溪县至今还保存有许多以“东平”命名的古迹和遗址。《县志》载:东吴会稽南部都尉陆宏庙,在县东北五里东平乡,即济美庙,旧名东平威灵王庙。“神本姑苏人,姓陆名宏,仕吴为南部都尉,是时闽地皆其所属,有利于民,故民为之立祠。”《四库全书·福建通志》载:三国吴陆宏墓在松溪县东五里,济美庙后。除此以外,《松溪县志》还记述古代东平县留下的“东平渡”、“东平驿”等遗址达13处之多。
  五、东平县疆域与治所
  从留存的遗迹证明,东平县地跨现在的闽浙边境上松溪、政和两县及庆元县部分地方,它首先包括现在的松溪全境(除庆元里外),是东平县的主体;其次,包括现在的浙江省庆元县一部分地方,即今文菊隆、城郊、万里林、新村四个区及举水乡;第三,包括现今政和县的锦屏村和东平镇一带地方,或更多一点地方。
  东平县的治所在那里呢?有人说可能在今政和县东平镇,笔者认为这不可能。因为现在的东平镇,古时叫七桥东常市,本是荒村野处,直到明朝天启年间(1622),才逐渐形成圩集,至今不过三百多年历史,我们不能设想在三国时东平县的治所会设在靠近建安边境的一个荒村里,政和县东平镇之所以叫“东平”,只因为它是古东平县的旧地。
  据我们考证,建安郡东平县的治所是今旧县乡,前为松源镇,后称皈伏里,是历代戍兵之地,也就是东平乡治所,在当地可以找到很多历史与现实的依据。
  (一)旧县乡的地理位置处于东平县的中心。以现在公路里程计算:东去庆元33公里,西南往政和县东平镇30公里,南下茶平24公里,北上溪东20公里,说明旧县乡正处于东平县疆域的中心,又是松溪与渭田溪交汇之处。在旧县乡交溪码头水下,发现宋开禧元年(1205)四月望日立的交通法碑,碑文镌:“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说明旧县在古代已是交通要道。离旧县乡五公里的游墩村,还发现南朝光大元年(567)墓葬,也说明当时此地是闽浙交通要道,且为中原士族南迁聚居之地。
  (二)旧县乡是古代闽浙边的军事,政治中心。旧志载:“闽王延政攻取吴越之东平乡,建松源镇”,证明松源镇即东平乡,松源镇本是旧县乡前身,南唐保大九年(951),升镇为县,到北宋开宝八年(975)改松源县为松溪县,并迁县治于五斗金(即今城关)。古代设镇,置镇使,除捍卫防守外,还向人民征收器甲粮饷,掌握地方实权,说明此地不仅是军事中心,也是政治中心。在我县文物普查时,旧县乡吴墩桥头的田畴间,至今仍留存有土城遗迹;在桥头季家房子门口五十多米处,还有古城门的遗迹;有一段古代石路通向溪边,是居民取水和洗濯器物的通路;在乡政府厨房东侧临河边,1967年还保存有石拱门,象古代城门遗迹。1975年平整耕地时,隐约可见古城街道遗迹,证明该地古时居民点范围很大,传说东面的赤山坪,西北的马坪,东南的马步岭,则是古时军伍养马、练兵之地,如果说这些是松源县的遗址,而松源设县仅24年(951~975),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因此,说它是三国时东平县治所更为合理。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三国时吴永安三年建置的东平县,是有历史文献、地方志书和文物古迹的依据的,它的位置在当时建安郡之东,今松溪县即古东平县主要部分。
发表于 2010-5-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档案局
发表于 2010-5-3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5-4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长不看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4 1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