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6684|回复: 14

州城传说故事大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1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粮河里的蛤蟆为什么不会叫

   张金桓

从东平湖南岸的大安山往南就是有名的运河,当地群众叫做运粮河。每逢夏秋雨季,湖里湖外蛙声一片,夜晚好不热闹,而运河内则是寂寞无声。河里并非没有蛤蟆,只是都张着大嘴,鼓着肚子,叫不出声,当地有句俗语叫做运粮河里的蛤蟆――干鼓肚。这里的蛤蟆何以如此,还有一段传说。

隋炀帝杨广称尊后,荒淫奢侈,为了四处游玩,坐龙车嫌颠簸,便想改乘船只。他调集天下民夫开挖运河,其工程浩大不亚于万里长城。工程竣工之日,他带三千粉黛、文武官员乘坐龙舟,选拔出俊男美女,用彩绸在两岸拉纤。龙船上,载歌载舞,丝竹缭绕。杨广把酒观景,看到两岸拉纤男女,双双对对,蹒跚前行,就从腰中抽出宝剑,砍断彩缆,顿时两岸拉纤男女滚成一团,杨广乐得哈哈大笑。荒淫无耻的生活使杨广十分倦怠,顺运河来到东平湖南岸以后,竟支持不住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特别到晚上,蛙声四起,更使他难以入睡。他十分烦恼,令常随宣旨禁止蛤蟆喧闹。常随宣旨后,蛤蟆岂通人语,照叫不误。杨广大怒,挥剑刺死宣旨官,再命宫娥重去宣旨。如此数次,杨广连斩数人,蛤蟆仍然“喂哇”大叫。杨广又传令百官见驾,宣旨称若蛤蟆再叫,便向文武百官开刀问斩。百官闻听大惊失色,面面相觑,无计可施,眼看人头就要一个个被斩下。这事惊动了河神,急忙奏于天庭,玉皇为解救众生,急令河神速回,传令凡入运河一带的蛤蟆一律不得叫出声来。这样方免了文武百官的杀身之祸。

州城 的 传 说

张金桓

 
东平之名,起于虞夏。州城之廓,始建宋初。在此前仍是浩瀚大水之时,曾有两位奇人预言,此处日后必建帝城。他俩就是同母异父兄弟李淳风与袁天罡。

  兄弟俩精通易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前知八百年,后知一千年。但二人一精河图,一通洛书,各恃所长,互不服气,传二人赌而著推辈图,相背而书,竟如同一人所著。又赌,后在何处为帝城且能出七十二驾皇帝。

  兄弟俩各显其能。李淳风遍寻神州,来到今州城地观此处乃神龟宝地,能建帝城。便舟载砘马石,在汪洋大水中扔出城廓之图像,并留言某时,此城开工筑建。

  袁天罡踏遍赤县,未见宝地,寻到此处,不胜欣喜,即船载巨竹,按意插之,遂城象,留言与李只字不差。

  光阴荏苒,沧桑巨变。宋朝咸平年间,洪水肆虐侵吞郓州,唯此处干涸。太守姚铉奉旨移城,亲选城址,寻到此处。勘测时发现,砘马石孔内有竹亦腐,知先人所为,既依标识兴工筑建。城修完毕,甚为壮观,形似巨龟嬉水。南门意为龟头,北门意为龟尾。东西各二门是为龟爪,南门外路左右各有一井,谓为龟眼。城中央一井,谓龟之脐,脐北有“两半子坑”,谓为龟之肾,北门一井称龟之肛门。

  此城处在济、汶、运交汇之处,成为水路咽喉,驿道枢纽,北通赵燕,南控江淮,真乃商贾云集,繁华似锦。名人志士,层出不穷,京中朝官,多出东平。金太宗天会八年,刘豫在此做大齐皇帝,也就应了帝城之说。

  不知何时,一外地人来此做官。他深谙易理,颇晓阴阳。观州城乃为母龟圣地,脉气正旺,若龟山之公脉气相通时,此地必出七十二驾皇帝。他心怀嫉妒,决意破之。


他以城池屡遭侵蚀为由,请旨修复,皇帝准奏。他将西部城墙缩进二里有余,并把大西门、小西门二城门合为一门,使龟失去一足。又在五城门外筑建石闸,意为铡断龟爪。同时又毁掉南门外龟之右眼,龟地风水破坏殆尽。

  从此,州城逐渐失去往昔的繁华,每况愈下,日见衰落。建制一降再降,沦为乡镇,一年之内,曾为三县属下。

  物极必反,天意难违。有人说州城之龟现已复活,否则怎会出了位全国人大万委员长?明天的州城前景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龙门连跃”的传说

张金桓

  明朝嘉靖末年,东平府西关村有一位武姓老汉,长得又矮又瘦,人送外号“武大郎”。武老汉做得一手好豆腐,闻名四周各村。可老汉时乖运蹇,早年丧妻,只有一小儿相依为命。小儿取名之大,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老汉视为掌上明珠。之大长到七岁看到人家的孩子上学,也嚷着要上学,老汉双眼含泪说到:“儿啊,不是为父不让你上学,实在是家中贫寒,老父对不起你呀!”别看之大年幼,却非常懂事,见父亲流泪,急忙说到:“爹爹不要哭了,我以后再也不说上学了。”老汉一听,更觉自己惭愧,双手抱过之大,放声大哭。从此之大真的再也没有提过上学,整天帮助父亲拐磨子,做豆腐。后来干脆叫人做了个小豆腐挑子,自己也卖起豆腐来。虽说嘴上不说上学,可总架不住学塾的读书声。每逢走到学塾,总是把挑子放到路上,站在窗外听讲。日积月累,倒也学了不少字。

  这一天,豆腐还没卖完,又走到学塾,他又情不自禁地放下挑子,趴到窗台,聚精会神地听起来。说来也巧,东平知府刘大人到安山运河闸会见闸官,回来时天要下雨,轿夫走得匆忙,没溜心叫豆腐挑子绊了一跤,把知府从轿中磕了出来,摔得鼻青脸肿。知府大怒,问明原因,立令衙役拘到之大之父武老汉,谓之教子不严,狠狠打了二十大棍。之大扶起被打伤的父亲,忿忿地说:“日后我长大得官,也一定狠狠地揍他父亲二十大棍。”

  日月穿梭,转眼之大到了十岁。过春节时之大自己挥笔写了一付对联,上联是“只手摇动乾坤”,下联是“双肩担起日月”,横批是“洁白世家”。大年初一,村中有一退职张天官拜年。路过之大门口,看到对联,心中惊奇,忙问出于谁手。武老汉陪笑答曰:“之大小儿”。天官一看之大长相,便有三分喜爱,便问之大,对联何讲?之大施礼,从容答之:“我磨豆浆时一手添豆、一手摇磨谓之只手摇动乾坤;做出豆腐又圆又白,我挑起沿街叫卖,岂不是双肩挑起日月?不光豆腐洁白无杂,我父子自食其力,一无以势取利之弊,二无淫盗祸人之嫌,岂不是洁白世家。”天官听罢,暗暗称赞,心想此人以后必是有用之人,不觉又添了几分爱意。为试其才随口说到:“水蛙绿皮难出井”。之大答曰:“油蟹红甲势已完”。天官一愣,好家伙,把我退职天官喻为过油之蟹了。又说到:“浊泥竭泽跎狂舞”,之大接对:“腾云升天待惊雷。”天官不由暗暗叫好,忙说:“武老汉,我观你儿日后定是栋梁之材,何不叫他学堂攻读,日后也好耀祖光宗。”老汉听罢摇头垂泪,天官见状忙说:“我明白了,假若你愿意,之大可进我府书,日后若皇榜高中,便是我家门婿如何?”武老汉听罢,急扯之大下跪叩头,感谢天官提携之恩。

  光阴似箭,不觉之大到了十六岁,学得真是满腹经论,四书五经无不精通,正好万历皇帝开科大选,之大进京得中二甲进士。皇上降旨:补缺湖南长沙府,先回家扫坟祭祖,完婚上任。说来也巧,长沙府原是东平知府刘大人的家乡,现在刘大人已升任朝中东台御史。之大到任后,微服私坊,暗查民情,得知刘御史之父刘员外依仗势力,横行乡里,无恶不做。之大少年得官,踌躇满志,决心为民除害。一根火签,把刘员外拘捕到公堂。刘员外好不气恼,历任知府没有不登府请安的,唯独这个娃娃竟敢太岁头上动土。公堂之上他大放厥词,咆哮公堂。之大大怒,责令痛打二十大板。三班人役,见新任老爷不惧豪强,人人高兴,不觉手重了一些,竟把刘员外打死在公堂之上。无有口供,公堂之上打死人命,非同小可。刘御史殿前参他草菅人命,官报私仇,皇上念其年少,仕途不悉,便宣旨贬回,永世不准再入官场。

  从此,之大心灰意冷,整天吃酒,夫人劝之不听,二人经常反目。时间一长,夫人竟不叫他进房,并且辱骂他。之大心中好恼,意欲教训她一下,其不知夫人自幼习武,倒被夫人打了一顿,赶出门来。真是鼓破乱人捶。之大被赶出门后,常受地痞流氓耍笑欺负,之大受辱不过,发誓习武,将来定报此仇。怎奈身无分文,家无粮米,叫他好不为难。倒是夫人的贴身丫环杏仙偷偷送来二十两纹银,说是自己的私房钱,望他笃志成人。从此之大专心习武,遍投名师,丫环杏仙经常供给,使他武艺大有长进。光阴似箭,六年又过去了。之大学得武艺超群,带兵布阵无不精通。又恰皇上开科选才,之大欲赴京考,无奈皇上有旨,永世不准再入官场,再说进京盘费无从筹集。正在为难之际,丫环杏仙送来了百两纹银,并出主意让他改名换姓,弃文考武。之大感动的泪流满面,说到:“如进京得中,你恩定当厚报。”

  功夫不负苦心人。之大进京高中武进士前四名,御赐金花,奉旨还乡,欲娶杏仙为夫人。杏仙告诉他,这一切全是夫人安排的计策。之大听了,懊悔不已,忙向夫人请罪,重归于好。

后来,之大带兵打仗,屡立战功,满朝文武,人人敬佩,官至兵部侍朗。皇上感念其志,钦封在原籍修一功名牌坊,并亲笔写下八个大字:“龙门连跃,凤诰重颁。”

                          父子状元的传说

张金桓

  东平州城廓为龟状,传龟有七十二经络,故城内设七十二条街,七十二胡同,七十二牌坊。乾隆帝下江南路经此地,牌坊拆除殆尽,仅留父子状元坊。知其坊誉满九州,天下仅有,故从坊上搭天桥而过。此坊为历代文人崇仰,视之魁首,效之楷模,为世人劝学之典范。虽传奇神诞,然因果报应之理。

  风光旖旎的东平湖畔,有一依山傍水之村落,梁颢就在村塾中习文。颢聪慧睿智,苦读善学,傍晚便到村前庙中著意攻读。庙居山坡,古树参天,浓荫蔽日。亭在水中,清澈见底,荷隐曲桥。时见沉鳞竞跃,常闻丛林蝉声。荷香鸟啼,树影筛风,真乃读书佳地。虽为幽雅景,久传为鬼怪仙灵之地。游人沾花惹草者,多有毙命于此。颢攻读心切,不以为然。久之,竟在庙中宿之。

  一日,颢欲就寝,门声响处,走进一位美貌端庄淑女。颢见此女,心中诧之。良家女子,深更半夜,谁会到此?顿感毛骨悚然。“何家女子,深更半夜,闯入小生房内,成何体统?”梁颢正色而曰。只见那女子双膝跪倒,“恩公切勿动怒,小女隐情相告。”“男女授受不亲,莫落人之口柄,请速回。”只见那女子泪如雨下,磕头不已,直喊恩公救命。颢好生奇怪,“你是何人,有甚难事?”女子泣诉:“恩公,实不相瞒,我乃狐狸精(有说柳树精),修得千年,业已成仙。明日大劫,午时三刻,玉帝将遣雷公闪将,前来收我,因你是文曲星,能救我一命。”颢闻言,面露难色。“我一介弱书生,焉能管得了神界怪域之事,恕我无能为力。”女子见不答应,伏地痛哭,继续哀求。“恩公,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你看我历尽沧桑,受尽磨难,千年修行,举步维艰,恳请恩公大发慈悲,施恩于我。”颢见其哭得可怜,不觉动了恻隐之心。说道:“不要哭泣,叫我怎得救你?”女子揩泪止啼,“明日我变作蠓虫,潜入笔之狼毫。且记午时你握此笔,纵有千变万化,此笔且莫离手,我命有救也。”梁颢颔首应允。女子再施一礼,飘然而去。

   次日午时,梁颢照女子所嘱,拿起狼毫,正欲著文。忽乌云翻滚,雷鸣电闪,风狂雨骤,好不惊人。梁颢全神贯注,任凭劈雷闪电围身游走,不顾汗水衣衫湿透,挥笔疾书。午时刚过,雷停电住,风雨同收。稍顷,女子现身拜。“多谢恩公救命之恩,小女定当厚报。日后你为状元,状元之妻、状元之母亦不难寻。状元之妻母合一双命夫人者,甚为稀少。我察南阳湖随河船一金姓女子身有此缘,小女今晚送到。”说完化风而去。

  是日午夜,梁颢梦中见狐仙,用被裹来一女,对他言道:“恩公,双命夫人小女送到。日后你父子进京应试,小女再来效劳。”梁颢醒来,果见一女子昏睡。从此梁颢与其婚配,后生一子,取名梁固。

  梁颢本应三十六岁高中皇榜,皆因出了乞丐吕蒙正,此人命该老年状元。玉帝观之不妥,乞丐老年得官何益。会与梁颢易之,设颢与其子同登榜首。故颢多次进京应试,皆名落孙山。只近老年,狐仙抵家指点迷津,父子俩进京朝试,双双中了状元。御赐在东平州城内修建状元府第及状元坊,留下千古佳话。

  父子状元(异文)

  梁家父子状元的传说,老百姓大都会扯上几句,可有的人说的是狐狸精,有的人讲的柳树怪,还有的说是吕洞宾,不管是神仙,还是精、怪,故事大体差不多。

  说是很久以前,一位怀了孕的妇女坐船过清水河,船到河中就呼呼地起了大风,浪足有人把高,“咣咣”地往船里灌,可把坐船的人吓坏了。这个妇女就说啦:“只要我生个儿子,长大得了官,就叫他在这里修座桥。”事也真巧,那个娘们回家还真生了个儿,长大后也真考了个官,就在清水河上架起桥来。没想到,桥修一半就没钱了,把他娘急得整天烧香磕头,祷告老天爷。玉帝知道这事后,就叫南海观音下界助修此桥。

  观音菩萨下凡后,想了个筹钱法,她摘苇叶点化一只船,自己变身美女坐船上,对来往人说:“不管谁,只要用银子投着我,我就跟谁当媳妇”。人们一看这么俊的大姑娘,都想娶她为妻。有的也出于好奇,都争着用银钱投她。她是个神仙,凡人哪能投的着呀!不一会银钱落了半船舱。

  可巧,吕洞宾路过这里,他不知其中的事,觉得挺好玩,就摸起块小石头变成元宝,一下就砸在了观音的脚上,气得观音大骂:“好你骚仙,敢来戏弄我,我上天庭告你一状,叫你天打五雷轰。”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就派雷公电母劈死他。吕洞宾可吓坏了,急着找能帮他躲过这一劫的大命人。

  这天他看到梁颢正专心读书,算得梁颢有中状元的命,能救他命,吕洞宾落下云头,推门进去就磕头,连喊“梁状元救命!”梁颢一愣,“这是干啥,有话好说,快起来”。吕洞宾说“梁状元不答应救我,跪死我也不起来”。梁颢说:“起来吧,我怎么救你?”吕洞宾说:“我是吕洞宾犯了天条,明天午时雷公闪将来劈我,只能你救我一命。”梁颢作难的说:“我一个读书的,啥法救你?”吕洞宾说:“明天,我变个小虫钻到你这支毛笔管里,别管外面有什响,你千万别放这支笔就行了。”

  第二天午时,劈雷闪将真的来了,梁颢赶紧拿笔写字,那劈雷“咔嚓、咔嚓”的一个劲围着梁颢乱转,把耳朵都快震聋了,他就是没放那支笔。过了午时三刻,雨过天睛,吕洞宾从笔杆中出来,变成人形,跪下磕头谢恩,“多谢梁状元救命之恩,我一定叫你梁家百世传名。”说完就不见了。

  吕洞宾跑遍东平州,也没发现既有状元妻命也有状元母命的双命夫人。他这天来到南阳湖看见随河船上有一个姓金的姑娘正在睡觉,正是找寻的双命夫人。他就用被子一卷,给梁颢背去扔床上了。梁颢醒来一看,床上果有一美女。二人成了夫妻,后来生了个儿子,儿子长大后爷俩一块进京赶考,双双中了状元,就在城里盖起了状元府,还在前门外修了牌坊。题联曰:

是父是子同作状头千载少

为卿为相流传历代一门多

当中四个大字:父子状元


状元与红莲仙子

张金桓

  在古东平州流传着状元与红莲仙子的故事。

老状元梁颢之子梁固,父去世后,以遗荫赐进士出身。梁固幼年好学,有大志,不图虚名,欲以实学考取功名。

  为了静心苦读,便来到城北水牛山下的一座土地庙里,废寝忘食,潜心治学。一天晚上,正默念着“小洞庭兮牢方舟,风嫋嫋兮离平流”的诗句,方觉有些倦意。刹时,忽见庙内有一烛光,庙宇一片光明,心想可能是祭神人点燃的。夜深人静,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

  黎明即起,晨练后又去攻读诗文。午间,东平湖上空乌云四起,眼前一片灰暗。不多时,电闪雷鸣。梁固有些心寒,索性钻进被窝睡了。蒙胧间发现一位红荷玉立的女子送来了莲子、芡实之物放在书桌上,书桌上并放一纸条。梁固醒来,来到书桌旁,果然有一纸条,上书:我钦佩您砺志成才的精神,请接受我的一分爱心。落款是莲花井村红莲仙子。

  梁固执著追求功名且尚节操,对此事并没太介意,仍一如既往地苦读寒窗。大中祥符元年,参加勤词学科考,考中状元。在恭贺金榜题名之喜之际,红莲仙子变成了一位普通靓丽的女子,与固结成了终生伴侣。

飞仙台

 韩滋杓 吴兴平

“飞仙台,在城东南隅水中。当夏时,荷花围绕”(旧志载)。相传宋高宗南渡时,曾驻驾此台。傍晚,高宗张弓腰矢,问天下课点,祝曰:‘吾若有天分,得达江南,重复社稷,而此矢每发即中上一字’。已而三矢俱发,果中上三字中心,”(见民国版“《东平县志·古迹志》合胜篇《高宗遗事》)。

既是相传,似乎没有书面资料可信度高。但故事性强,不是还有“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吗?无论情节还是发生的地点,这两个故事太相近了。

飞仙台这个地方应该是确实存在过的,只不过是随着岁月流逝,逐渐崩圮直至湮灭罢了。遗址应在今南马场,现在成了鱼池,芦蒲荷香,过去“荷花围绕”的壮观景象一去不返了。

宋高宗即是康王赵构,时任兵马大元帅,负责抗金护国的重任,贴身随从、亲兵,应不会太少。岛上至少数间房舍以供下榻之用。挽弓射箭,也不会是太短的距离。因此,飞仙台面积应不会太小,且应建在孤岛之上。

高宗为什么来到东平州城里的飞仙台上,张弓腰矢,问天下课点?

当时金人犯京师,高宗受钦命与计议使少宰张邦昌,留金军营十多天,做人质。高宗意气闲暇,沉着应付。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兵复引兵深入,陷太原,破真定,扬言直取汴都。十一月,受诏使河北议和。由滑、浚至磁州。风云突变,金帅已率兵渡过黄河,京师被围。受钦宗之旨,募兵勤王,闰十一月,任河北兵马大元帅。腊月初一,开大元帅府于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腊月十四,率兵离相州,十天后,至大名府,时京师危急,金人登城不下,大元帅府人心浮动,意见不一,宗泽主战,(伯彦主和。前者请直趋澶渊为壁,以次第解京师之围,后者请移军东平,待机而动,构遣宗泽以万人进屯澶渊,扬言构在军中。腊月二十九那天,康王离开大名。

大年初四,康王到达东平府。2月20日,离开东平府去了济州(今山东济宁),在东平府驻扎了46天。这年春节,康王赵构是在进军途中度过的。而此时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宋廷屈辱递降表,金军昂扬奏凯歌。出于礼仪,双方遣人互贺新春,但金人灭宋主意已定,初五那天,金朝曾有人上表请复立赵氏,金主完颜晟不听。从正月十一那天起,钦宗赵桓被软禁在青城金军营内,金使人索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马七千余匹。求索不已,至贫民僧道,倡优之家,均被分遣搜掘。正月十七,大雾四塞,金人下含辉门剽掠,焚五岳观。

而北方战场,宋军大获全胜。宗泽在大名至开德,与金人十三战,皆捷,迫使金人退却数十里。然而宋军战场的胜利,却没有挽救北宋的覆亡。二月初六,金主下诏,废钦宗赵桓与上皇(徽宗)赵佶二帝,贬为庶人。初七丁卯,赵佶及太后赴金营,诸皇子及“后宫位号”,共三千余人,都做了金人的俘虏。

康王赵构,这年正好20岁,看到自己的父亲和比自己年长七岁的大哥,正做着宋朝的皇帝,一日之间成了金军的阶下囚,这么大的落差,岂不心惊肉跳!自己的父亲赵佶,今年45岁,正值壮年,风华正茂,多才多艺,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特别是书法,创造出了“瘦金体”,誉满神州。却怎么在治国方面,遭此灾难落如此下场呢?

如此,就出现了在飞仙台以射箭的形式行“问天下课点”的一幕。

以后,几经波折,在当年的五月初二,康王继位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后来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赵构心愿得遂,或是巧合,或是后人的附会,但这次的“三矢俱发”,却是个好的预兆,似应归功于神灵的指点。

南马场

张金桓

南马场,应为演马场,百姓谐音称之,在州城城内东南隅,占地三百余亩。此乃是历代官府操练兵马之处,称之演马场,应是顺理成章。其实不然,据考证,宋代曰其为校场,明清袭用之。然何为南马场,其中演绎,鲜为人知。

唐朝末期,此处还未建城,仅一小村名曰段场。村中有户小康人家,主人有一嗜癖,酷爱良马,故家中不乏骏马良驹。曾有一匹枣红骒马,产下一赤焰火驹,长得油光滑亮,高大威猛,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翻山越岭,如履平地,泅江涉河,游似蛟龙。主人疑为汗血宝马,视此马及马母为已生命,喂料饮水,事必躬亲。

是年,母马发情,主人意用赤焰驹相配,怎奈马有灵性,尽使伎俩,马不靠前。仆人献计,用色染马可望成功。主人依其言,把母马染成白色,牵到林边,果然成功。

配后,母马长嘶一声,赤焰驹认出是己生母,即惊恐腾起,咆哮狂奔。继而旋回,扑跪母马之前,如人叩首,摔头拱地哀鸣不已。瞬间,鼻眼出血,顿时气绝身亡。主人懊悔不已,遂令厚葬之,并叹曰:“马真君子,人不如也”。

主人讳其村名“段场”与“断肠”同音,早有易名之意,今逢此事,为念马忠孝仁义,改段场为染马场。

后人讳忌此事,改染为演。后建城,此处成为校兵场,也就应了演马场之名,久而久之,百姓谐呼南马场。




“石龟盖井”的传说

                                                 ---- 金马驹子之一

 

 张金桓


州城西小寺(性觉持)遗址以东,约一里之遥,有眼古井,井口上面趴着一只巨大的石龟,其中原委,当地年长者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


宋朝中叶,西小寺僧侣众多,香火缭绕。这古井旁的庄稼,就是陈三租种的西小寺庙地。陈三从小没了爹娘,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小西门村的王五婶对他当儿子看待,陈三也把五婶视为亲娘。及长大成人,这才租种了五亩庙地,搭了间草屋,算是有了自己的家。

五婶早年丧夫,领着女儿丹娘含辛茹苦,艰难度日。别看丹娘生在穷人家,长在苦水里,却出落成千难挑一的俊姑娘。她与陈三一块长大。算得上两小无猜感情笃厚。这年,麦子刚刚登场,一南方人来东平任知州,不知他是看到了还是听到了丹娘的美貌,欲下重金聘丹娘为小。丹娘宁死不从。知州恼恨在心,命师爷想法办理。师爷便借口丹娘家欠粮欠赋,限五日内交银百两,否则拿丹娘顶债。

官口吞天,何处讲理,五婶气病在床,丹娘哭成泪人,陈三气得咬牙切齿,蹲在麦场井旁,嚯嚯磨铡意欲拼命。忽然,“滴铃铃……”跑来一匹带铃铛小马,大口大口地吃起麦子来。陈三气不打一处来,摸起大杈,狠打马驹,马尾被打下一绺,可小马贪吃麦粒,陈三打到东,马儿跑到西,并又拉又尿,吃饱方才跑开。陈三非常气恼,刚欲追赶,忽见掉下的马尾巴闪闪发光,马粪蛋也黄澄澄地耀眼。陈三虽没见过这玩意,知道是好东西,便拾起去了五婶家。五婶见状异常惊讶,追向金条、元宝的来历。陈三便把刚才之事说了一遍,五婶喜出望外,高兴地说:“孩子是你福大命大造化大,你遇上了金马驹子”。


第二天,知州与师爷饮酒谈笑,正说着娶媳妇的美事,没想到陈三带着金条元宝来到面前。知州见状大惊,这上乘的金条元宝,他也少见,只见他把眼一瞪,大声喝道:“好你陈三,金条元宝,哪里偷来,从实招出,免受皮肉之苦”。陈三无奈,便把金马驹的事说了一遍。知州听后暗喜,他来东平州城目的,就是搜刮宝物,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线索。他留下陈三听查待审,亲自带领三班衙役,到麦场捉拿金马驹。赶到麦场,果见小马在吃麦子,知州下令活捉。若干人役,吆喝呐喊,将小马团团围住。金马驹子左冲右撞,难出重围,“咚”的一声跳进场内井里,知州大喜,命衙役密密围住水井,叫师爷用绳把自己拴牢,亲自下井捉拿金马驹。虽知刚一下井,西小寺的碑林里,一只巨大石龟甩掉身上石碑,飞快地爬了过来,衙役们吓得一哄而散。拉绳的师爷也吓的一头载进井里。石龟急速爬上井口,把井盖了个严严实实。过了好长时间,三班衙役方敢到井口救人,可是不管怎么推拉掀撬,都无济于事,石龟像是生了根,丝毫不动。

从此,西小寺碑林里少了只石龟,井里多了个短命贪官和奸诈小人。

酷暑严冬,风狂雨骤,多少年来石龟忠实地趴在井口守看金马驹子。许多好奇人前来观看,并把耳朵附到石龟上,聆听井内金马驹子的铃铛响。

 


                                                                            后悔井

                                               ---------金马驹子之二

张金桓


东平州城大西门街,原是州城西行的大道。路旁碑刻古迹甚多,其村北有一碑上书“为人莫偏心,偏心落后悔”,颇为蹊跷。要说起这碑文的来历,其中有一段故事。


此碑后有一枯井,都传说是口宝井,里面有一匹能屙金尿银的金马驹子,每逢大年三十鸡不叫、狗不咬的五更里,金马驹就会到井上边来,这时谁要有十个儿子,九九八十一丈长的忙牛皮绠,就能把金马驹子套住拉上来。


大西门向西三里之外有个武家楼,村中有位姓武的员外,家景混的着实不差。论说他过的富甲一方,不该再有什么非分之求,然而人心不足蛇吞象,贪欲之心人人有,武员外更无倒外。他从年轻时,就天天做独得这金马驹子的美梦。



他有九个儿子,一个闺女,整天盼老婆再给他生个儿子,谁知天违人意,尽管偏房娶了两三个,楞是没有一个生育的。武员外顿足捶胸,恨天怨地,急得他心如火焚,坐立难安,愁得他食不甘味,夜难成眠。


有一年,女儿女婿登门看望,武员外突发奇想,俗话说一个闺女半个儿,何不叫女婿充当儿子,兴许此事有成。高兴之际,他吩咐儿子收买上好的忙牛皮,请打绠匠,昼夜精工赶制牛皮绠。

转眼到了年三十夜里,武员外叫儿子们吃饱喝足,带着所用工具来到井边。把绠做好活结小心翼翼地续到井底,单等金马驹子上套,时过半夜,万籁俱寂,忽听到井下“哗哗”水响,随即牛皮便绷紧了,武员外知道金马驹子已入套,立即大喊“快拉”!十个儿子竭尽全力,拼命地往上拉,不一会就见金光耀眼,金马驹子被拉到井口上,高兴得武员外疯魔一般,“孩子们使劲!金马驹子马上是咱的啦”!这时,十个人累的张口气喘,汗流浃背。“他姐夫,你再使点劲”,武员外大声督促,谁知话没落地,就听牛皮绠“格崩”一声断为两截,刚露出井口的金马驹子又落入井底。


武员外肯眼看宝物到手,却因偏心喊了一句“他姐夫” 化为泡影,恨得在自己脸上“咣咣”地扇了十几个耳光。


从此,再也没有人听到金马驹子的动静了。有道是:金马驹子已无影,此地空留后悔井。为警示后人,人们在井旁立碑镌文,上写道“为人莫偏心,偏心落后悔”

芦墓坟村名的来历

张金桓


芦墓坟,俗称一亩坟,座落在州城正东四公里处,村中以徐姓、董姓人家居多。关于村名的来历,有一个弘扬孝道的故事。


明朝时期,村中有户人家姓王,王老汉与老伴带着三岁的儿子云涣艰辛度日。没想到王老汉时乖运蹩,身染重疾,不久便撒手人寰,归天而去。好在儿子聪明伶俐,懂事勤奋,帮母亲拾柴捞禾,摊干晒湿。母亲悲中有望,白天下地,夜晚纺织,母子俩吃糠咽菜,相濡以沫,倒也把苦胆拌黄连的日子撑了下来。儿子长到十岁,母亲求亲告友,咬紧牙关,让云涣念了私塾。云涣不负母望,勤奋好学。


转眼,儿子到了十六七,长的是一表人才,又在乡试中高居榜首。家中虽穷,提媒的却是络绎不绝。有道是天有不测风云,母亲积劳成疾,在云涣十八岁那年,与世长辞,云涣哭得死去活来,街坊邻居无不为之动容。


人死不能复生,亲戚、世交、街坊邻居就按当时的风俗,帮云涣把媳妇“服”进家来。云涣思念母亲终日以泪洗面,绝不与妻同眠,并在母亲墓旁搭起芦棚,为母守孝三年,以报母恩。其妻独自在家,每日两餐,做好便送到坟前,云涣总是背而对之,嘱妻放下饭菜,速回家中,妻子走后,方才以泪伴食。


光阴荏苒,转眼时过年余。日子久了年轻美貌女子一人独居,总有人想入非非。邻村就有一个叫许洪齐的纨绔子弟,对云涣之妻早已垂涎三尺。有时进家秽言挑逗,怎奈云涣妻牢守妇道,决不顺从。多次把他给轰了出来。许洪齐真是又气又急。


俗话说,不怕门敞着,就怕贼想着,许洪齐终于想出了强占她的坏主意。


这天晚上,许洪齐穿上孝衣,扮成云涣走进房内。云涣妻并未多想,误为云涣,即羞中带喜,搀进内屋。许洪齐默而不言,促成其事,急忙溜走。



第二天一早,云涣妻按时把饭送到坟前,云涣仍是背而对之,其妻心中不悦,口出嗔言“既是正人君子,昨晚缘何亲奴”?云涣听后,愤而斥曰:“荒唐之极,吾为母守孝,从未踏出芦棚半步,岂能与你作那有污孝道之事。吾视你乃贤良淑女,岂知你竟是风流难耐,自寻野夫,反诬吾淫,此事传出,吾有何脸面,活于天地之间”,言毕,撞碑而死。云涣妻大惊失色,感到事有蹊跷,也就麻绳一根悬梁自尽。


有道是人命关天,王家同时出了两条命案,轰动州县,一时议论纷纷,州官感到事关重大,不敢怠慢,速请好友山东巡抚亲察此案。


山东巡抚来到后,一不坐桥,二不骑马,装扮成阴阳先生,进村入户,微服私访。半月过去,案情毫无进展,巡抚万般焦急,对天盟誓“此案不破,就此罢官”。


一日,他在该村周围查访,忽发现邻村上空慢慢地升起一面红旗,近而视之,杳然无物,返而观之,依然有旗,连续三次,方才无有。巡抚心中一震暗暗念道,红旗徐徐生,徐徐生红旗。他边走边念,不觉走到大路旁边的一家酒店。巡抚随意走进酒店,就听见里边有奕棋之声,并有人说:“红棋输了!红棋输了”!巡抚便问是何人奕棋,小二答曰:“人无奕棋,不信自己去看”。巡抚进而观之,果然无人。巡抚诧异之际突然悟到:此乃神明点拨于我,作案者定是名曰红旗。遂问曰:“小二哥,周围可有名叫红旗的人”?店小二悄声说:“嘘,洪齐正和他的狐朋狗友雅间饮酒”。巡抚心中暗喜,随即又问清了洪齐的其他情况,断然曰:“作案者此人无疑,待我试探一番”。


巡抚坐定,大声喊到:“红棋输了,红棋输了”!“是谁在喊大爷我输了”!随声走出一位踉踉跄跄的青年。“是我。”洪齐一看是个阴阳先生。“老家伙,你何出此言”。巡抚道:“我乃京城里来的孟半仙,不仅知道你叫红旗,姓许,还知道你是富户子弟,今年一十八岁,家住……”。一番话惊得洪齐五体投地。“先生真神人也,请问先生有何指教”?巡抚把洪齐拉到僻静处,说道:“我专管捉妖拿邪,刚才我看到一男破头鬼和一女吊死鬼跑到这里来了,我看面相跟你肯定有关,十天之日内你有血光之灾”。许洪齐吓得毛骨悚然,“先生救我,先生救我”,许洪齐磕头如鸡餐碎米。“救你不难,你须向我说出实情,我半仙方能救你”。许洪齐就把此事说了个清清楚楚。巡抚道:“这就是了,此事不难办,你明日卯时带着孝衣到城隍庙烧香许愿,我自有救你之法”。洪齐听后揖谢不已。


第二天,许洪齐在城隍庙被衙役抓住。公堂之上,许洪齐无法抵赖,被判候斩,百姓无不称快。巡抚念云涣孝心可嘉,申奏圣上,赐王云涣为东平州第一孝子,并在其村唱戏三天以示褒奖。

三天大戏,人山人海,为念其孝,观戏之人都从自家带来一包土,堆放到云涣及母坟前,以示悼念,没想到王家的坟头聚成了一亩大的土丘。为扬孝道,此村易名芦墓坟,民间俗称一亩坟。



百忍堂

张金桓


百忍堂遗址位于州城南门里路东,今黄河修防段居住地是矣。


百忍堂占地百余亩,是当年东平八大家堤子李在州城内的居住院落。因无功名,故其房屋建筑无飞檐斗拱,高楼大殿,虽如此却也是栉次鳞比,气势恢宏,稍逊官府。


创始人李善人(名不详),生于道光年间,长在小康之家。自幼敏思好学,慈心柔肠。及大成人,深谙柔能克刚之理,颇具温良忍让之德。邻里生非,尽揽其责。无赖讹钱,如数奉送,地邻侵边,让之再让,人唾其面,拭之陪笑,纵然有人头顶拉屎,也决无动怒之意。真乃大肚能容下难容之容,慈心能忍人间难忍之忍。久而久之,德誉鹊起,四村八乡称之善人,邻里敬他如宾,无赖视为己友,地邻处为知己。及而立之年,家业有增无减,人丁康健兴旺,李善人深得忍让之益,故奋志兴建百忍堂。忍让之礼,行之更甚。


及不惑年,其长子燕尔新婚,贺喜者络绎不绝。有一和尚,门前高叫化缘,李善人吩咐家人尽意施舍。然而和尚“金不要,银不要,只跟新娘睡一觉”。族人闻之大怒,欲痛打和尚,扭送官府,善人喝令止之。并亲自到和尚面前婉言相求,怎奈和尚矢口不改。善人踌躇难决,暗暗思忖:“世上诸事可忍,唯此难以承受,若忍有损做人之誉,落千古话柄,否则,百忍堂之事功亏一篑,化为乌有……。”


众人视善人默而不语,示有忍让之意,顿时大哗,污言秽语。不绝于耳。妻室子女,愤之更甚。不时,善人正色说道:“吾行善积德苍天可鉴。况出家之人,六根清静,淫为大讳,果真如此,也是天意,吾心已决,切勿赘言。”众人无奈,摇头叹息,嘲笑愤之,纷纷规避。


次日拂晓,新娘急忙禀于公婆,言道:“那和尚昨晚入室即呼呼大睡,现已变成金和尚”。善人闻之诧异,率家人视之,果然如此。善人无意按和尚之腹,即有元宝从和尚口中吐出,即按即出,层出不穷。


李家自此,如日升中天,富甲一方。在城内购买宅基盖起百忍堂,良田好地扩充双千顷,可谓盛极一时,成为当时东平八大家首富,有民谣为证:

堤子李,昆山赵,


姑台寺郑家钱铺道。

梯门王,王台王,

林台林家钱垒墙。

桃元吴家紫金箩,

金盆玉碗苇子河。

桥 上 桥


桥上桥的遗址在州城西解河口村北面,东平湖堤东,扶贫路上堤处。


州城自宋建立以后,这里就成了通往西去的主道。由于地势较低,每年雨季或发水时此处是洪水滔滔。过往行人及车辆,都得用船摆渡,非常不便。


离此不远的东边有个西关村,当年曾出了户挂双千顷牌的大财主赵凤七,富得可谓七窍淌金,毛孔流油。传说赵凤七的万贯家业,是他父亲之讹骗江南布贩子的金银财宝而得来的。布贩子愤恨交加,死后冤魂怀恨,在阎王面前哭诉其因,因此阎王准其转世投胎来当赵家的后代,到阳世来败坏他家的产业。所以赵凤七从生下来啼哭不已,只有听到撕扯绫罗绸缎的声音,或有打碎景德镇瓷器的响声,他才不哭。长大后,更加挥霍无度,变着法儿花钱。他第一个成立了弦子戏班,行头道具全是真金真银制作,堪称天下第一。进京演出,逢路修路,遇水架桥,第一座桥就是修的解河口桥。


他花钱买了最好的石料,用了最好的石匠,就在那里修了一座长约二十多丈,颇为壮观的石桥,并勒石昭示子孙,碑文为“桥破子孙修”,他认为自己的家产会代代兴旺,没想到偌大的家业,被他挥霍一空,最后饿死在场园屋内。


赵凤七死了,青石桥却给人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但是天长日久钢打铁铸的也要坏。有一年发黄水,桥身整体下陷,成了漫水桥,给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老百姓呼吁官府修桥,当官的本来就不愿麻烦此事,再加看到“桥破子孙修”的碑文,个个装聋作哑,谁也不愿当赵凤七的子孙。

时隔几年,桥西五里之遥的巩楼村有一位巩秀才,挺身而出,四方宣传,八方募捐,准备重建新桥。经费筹齐后,建桥又犯了难,若另造桥址,费工时费物料不说,且与大道不顺,若在原处修建,领头的都不乐意,哪个也不愿当赵凤七的子孙。巩秀才苦思暝想,不得良策,有日闲聊,说到腊山胜景是山上有水,水上有山。还有柏上柏,柏中柏,巩秀才灵机一动,何不修座桥上之桥?巩秀才与操心领头的一说,异口同声都说好。这样即省去清基之劳,又省了石料之资,可谓一举双得,于是就在原桥的上面,修了同样的一座桥。并镌碑纪念(此碑毁于文革)。


桥建好以后,极大的方便了人们通行,更成了一大人文景观。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洋处真是桥上有桥,桥下有桥,桥下有水,水中有桥,煞是美妙,工匠商贾,游人过客,过之无不称绝。

龟肛井的传说

张金桓


东平州城是块风水宝地,物物有传奇,处处有故事。州城北门路东有一井,传说为龟城之幽门(俗称腚眼)。据传井里有一朵仙莲,每年大年三十五更里才开一次花。到时候,莲花被井水托出,蕊里站着一个白面书生,长得慈眉善目,英俊潇洒。但只要听见动静或见物见人,即沉入井底,不再复出。只有大福大贵的有缘人,才能偶尔一见。

 
某年,南方来了个阴阳先生。看到此井,心中惊喜。他深知,井中宝物,千载难逢。他贿通地方,在井旁盖起阁楼,又在两半子坑妓院买了一个既靓丽又精通音律的少女。叫她住进楼内,白天美酒佳肴养精蓄神,晚上艳妆透乳,丝竹伴舞,通宵嬉乐。真乃箫音绕梁,舞姿婀娜。

 
说话到了年三十五更里,这女子正欲小憩,只见井内金光四射,伴随异香扑鼻,井水涌出一枝硕莲,花蕊中有位风流倜傥的白衣男子。这女子一见,顿时情窦大开,欢欣异常,轻展玉臂,拉男子进房。

 
二人抚琴洞箫,眉目传情,男子风情万种,女子千娇百媚。不时,男欢女爱,春宵千金。怎奈雄鸡催日,东方欲晓,那男子依依不舍,步入莲花深入井底。从此,白衣男子夜半必到,拂晓即归。这样过了九九八十一天,阴阳先生见女子有了身孕,知大功告成,就在月黑风高夜,携女子潜回原籍。

 
当年,那女子一胎生三子。说来也奇,隔年又生三子,连生三年,共生九子。九子皆聪明灵俐,好学善问,才华横溢。及大成人,进京朝试,个个高中皇榜,九人同为进士。故世上就有了这样的俗语:

父子状元不为奇

  
一母三胎九进士。


从此,谁也再没见过此井里莲花,说是莲仙自此远游不返了。

子尝母痢孝碑楼

张金桓

  为人之本,孝字当首。国人行孝,蔚然成风。二十四孝典故,久传不衰。州城子尝母痢碑记,亦能与二十四孝齐名。

  此碑楼位于州城大隅首南20米处路东,碑楼高5米,宽3米,为全石结构,顶脊高耸,飞檐走兽,古朴庄重,森然肃穆,碑楼额横书“褒表真孝廪生孙鹤年”,碑身有联,

  上 曰:用力用劳用爱用敬凡事根本在是

  下 曰:曰大曰至曰达曰可自古圣贤皆然

  横额书:永赐不匮

  碑中心书以60分见方飞白“孝”字。纵观所书碑文,字体苍劲,得柳体之精髓,润二王之飘逸,溢南帖之韵致,含北碑之风骨,为后世习书法者所推崇(此碑今在大隅首西100米路南-农户家中)。

  据孙氏家谱记载:鹤年、廪生,四川参政玄之子。其母患痢,数医难痊。鹤年昼夜相侍,吞泪泣声。皇帝闻之,遣御医望诊。医诊而曰:“欲得痢痊,需辨痢味甘苦,方能入药”,鹤即尝母痢辨味,因得医痊。此事传出,人皆感叹。帝颁旨意,旌表其孝,阖州立碑。时东平州学道给诗: 

子尝母痢卜生机,机动神随药奏奇。

一念感通捷影响,百年淑气蔼亲闱。

衔指心惊曾参至,泣竹笋生孟宗林。

休言今古不相及,而今至孝有鹤龄。

宫家马石台的传说

侯永光

相传上海道台宫慕久大人升任江苏省按察司按察使后,家人嫌原来的门楼不够壮观,拆掉旧门楼,大兴土木,兴建新门楼。把原来的物料拆下后堆放一边。其中一块旧马石台放在了一个不显眼的地方,合府大小没有把它放在心上。

一日,一南蛮子手持八卦旗幡,来到旧马石台前左右打量,连连称奇,赞不绝口,“此罕见之物也”!宫府一女佣出来泼泔水,见南蛮子围着旧马石台转悠,问他,“你围马石台转悠啥?”南蛮子满脸堆笑,忙道:“您府上旧马石台可还有用?”“有用无用要问大人,你干嘛?”老妈子回道。南蛮子说:“烦请回禀大人,我出高价买这块旧马石台,可否”?女佣进府片刻而回,对南蛮子说:“大人说不卖,你有用可搬去。”南蛮子喜出望外。回饭店酒足饭饱后,买了把錾子、锤子,把旧马石台錾起来。到翌日拂晓,旧马石台中心一个耀眼争光的圆球露出来了。南方蛮子高兴的手舞足蹈,眼看这只“还童宝星”就要到手了。原来,南方蛮子眼力特刁钻,能透过铁石看见里面裹藏着的宝贝。这只“还童宝星”乃是一只宝珠。里面藏有液体,擦眼可百岁不花,擦耳可去聋还聪,抹嘴可稚牙齐生。正当“还童宝星”唾手可得时,女佣开门扫街,猛然看到南蛮子錾旧马石台处,耀眼放光,便大声猛喊:“你偷我们的宝贝”!南蛮子一惊,慌乱间錾坏了宝星。南蛮子大呼“此宝休矣”!惊呼时,两手拼命往自己脸上乱抹。老妈子看着稀罕,也走上前去,往自己眼上抹了一把。后来女佣活到九十九岁时,眼睛比年轻时还明亮,穿针引线,做活绣花,年轻人也比不上。




袁楼岔村名由来

焦恩国

清康熙元年,袁氏最先由山西洪洞迁此立村。康熙九年,该村某富绅,欲建楼一座,显富扬名。遂召来工匠,筹备土料,是年五月初开建。富绅一向狡诈蛮横,作恶多端,欲不付工钱,想来诡计,限当月完工,否则劳而无获。工匠们明知是计,对其恨之入骨,但慑于淫威,只得苦水咽肚,加班加点,昼夜施工,争取限时完工。传说神灵相助,届时此楼竟奇迹竣工了。

建成后,四方乡邻皆来观看。富绅却蔑视乡邻,倚仗权势,对乡邻口吐狂言,“吾楼乃村之神社,需尔等敬仰,吾即为神灵,需尔等供奉”。也许激怒了上神,违了天规;也许是不得人心,万人诅咒。当天夜里,雷电交加,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墙倒楼塌,富绅身殒归西。

翌日,村民见楼成岔,纷纷拍手称快,燃炮庆贺,争相告之正是多行不义必自毙,作恶多端遭报应。此村为教育后人,便用“楼岔”命村名。

后此村因袁氏人居多,故又改名“袁楼岔”。村名一直延用至今。
           

皇城庄

张金桓

皇城庄遗址在张柳林村前,东汶公路西侧。

据张氏族人讲述:明朝初期,曲阜孔府嫡传小圣人与州城小东门刘大人之妹联姻,小圣人年方十岁。次年仲秋圣童由贴身随从,前呼后拥,到州城刘府行节礼。刘府倾其所能,盛情款待,择请州城名厨,遍购奇兽珍禽,门前张灯结彩,地铺黄毯红毡,地方豪绅,府衙官员,皆前来贺喜。真是车水马龙人声沸,盛况空前逾皇家。

当日尽,圣童精疲力尽,无精打采,早早就寝。一觉醒来,已是三更时分。发现自己溺床,顿感窘迫难堪。唯恐天亮被人耻笑,便意欲归家。也是孩童行事,便赤身露体,悄溜府门,顺来时大道急奔,不时走出十里之遥。

这时,月值仲秋,玉盘高挂,遍地铺银,爽风洒露,寒意侵身。圣童方感肢冷腿酸,无力行走。可怜平时娇生宠养,哪里受得如此艰辛,望望明月当空,瞧瞧四处无人,想想不知何处是家,又冷又怕悲声鸣咽。

哭声断断续续,传入路傍张柳林村张善人家。张善人蒙胧中听见似有孩童啼哭之声,急忙唤醒夫人,带领家院朝哭声寻去。见一少年童子蹲在路旁瑟瑟发抖,悲泣掉泪。急忙脱衣裹住少年,命家人急速背回家中,香汤沐浴,翻找新衣,亲煨人参燕窝粥,由夫人喂之,圣童感到似母柔情,偎在夫人怀中睡去。

或有人纳闷,何等人家,备存人参燕窝,其中详情,言毕便知。五代残唐时期,此张善人远祖亦为善人,赵匡胤幼时随母四处乞讨,饱受饥寒欺凌之苦。一日到此,张善人远祖予以留住,赠以银两衣物,并耗资疏通官府,设计为匡胤夺回其舅父家讹去的家产,母子俩感激涕零,匡胤发誓日后定当厚报。宋太祖九五称尊后,立召恩公进京,可惜善人鹤驾归西,赐其后人“逢官即大”皇匾一块,世袭爵禄。家道从此历盛不衰,虽改朝换代,家有珍物,焉能有奇。

次日拂晓,刘府发现圣童不见,大惊,四处寻找,不见踪影。州官闻之,额沁冷汗,急令官兵全城逐户搜寻。城内刹时如同炸锅乱营,白日翻天复地,就是不见圣童。刘家如热锅蚂蚁,州官如坐针毡。傍晚,州官再令官兵快马,火把灯笼,出城各村寻找圣童。

圣童由于劳累惊恐,故酣睡半日方才苏醒。张善人便询其故,圣童平时腼腆,加之尿床难以启口,所以只是笑而不答。倒是与夫人感情融洽,多时方与夫人附耳说之。此时城中快马到张善人府中查寻,得知在此,飞马回城禀报,不时州官率大队人马,接圣童回城。

次年,孔府执事受圣人之托,偕圣童带仪仗来到张柳林重金酬谢张善人。善人婉言拒之不受。圣童执意认义父母,善人难辞其诚,勉强应之。圣童曰:“义父义母恩同再造,我已向父圣申明,为二老请旨在此兴建皇圣城……”。话未说完,善人急忙答曰:“不可,万万不可,我村土地不足百顷,若修皇圣城占去,乡人无法生存,望圣童收回美意,老夫诚惶诚恐。莫损我善人之名。”圣童见善人执意不肯,便说:“不修皇圣城,也是皇圣庄,武官到此下马,文官到此落轿,兵马绕道走,田赋概免交,孔府赠匾一块为凭”。善人恭而受之。

从此,皇圣庄一名在境内广传,乡人官府无不仰之,显赫的张家更加威风。据传有一年,小清河水泛滥成灾,京中官员到此治水,意欲河流改道张善人祖茔之北。及到家造访,见物视匾,未敢落坐,急归。仍依小清河故道治理。又一杜姓屠夫,杀猪退毛,刚欲开膛剖腹,不料猪嗷而惊奔带刀闯入州府大堂,被皂役乱棍毙之。州官大怒,拘杜屠夫治罪,屠夫家人央求善人,善人只言片札,州官恭而息事放人。

俗话说:没有不毁的房,没有不倒的墙,时过境迁,人去物非,岁月的刮刀削尽皇城庄的辉煌,兵荒马乱残踏的面目全非,连年战火夷为平地,十年文革文物破坏殆尽。现如今皇城庄已从版图上消失,只留下皇城庄的故事仍在传扬。

于海村与烂船底

陈吉刚    张金桓

于海村位于州城镇政府东南8公里处,全村310户,1492人,尤以于姓居多。

传说于姓于嘉靖年间来此建村,村名始曰于楼。由于族人辛勤耕作,加之土地广袤肥沃,又遇风调雨顺,日子不久便过得红红火火。生活富足更思锦上添花,其族人能有仕者。然族人历代稼禾、文浅墨薄,仕途渺茫。闻祖茔宝地,可荫后人,众议决于江南聘得资深阴阳先生,为族人指点迷津,择地选茔。

阴阳先生到此后,足踏周围数百里,查看历时半月余,何处为茔,心中亦然有谱。对族人曰:“宝穴易选,然人心不古,尔等祖茔落成之日,吾目必双鼓,何以养老送终?”族人皆云:“若能如愿,人人视为己父,锦衣腴食,颐养天年,若有食言定遭报应”。先生欣然,尽施其技,为其点好风水宝穴,嘱曰:“祖之骨尘葬于此地,数年后必有仕者,可出一斗二升芝麻粒官位。然村名有碍。于者鱼也,楼者篓也,鱼入篓则如身入囹圄,状为坐井观天,实为四处碰壁,有语海阔任鱼跃,村名作于海为佳”。族人闻之大悦,遂更名于海。诸事完毕,先生双目果盲,族人按序悉心照料,无微不至,先生倒也神怡心安。

星转斗移,日月更替,数年后其族人果有京中官者,秀才举人接二连三,从此于氏家族如旭日东升,人才两旺,显赫周边。不料族人老者相继去世,后人对先生照料日见淡泊,时有不逊之言,先有素食充饥,后渐浅羹剩饭,甚者无人问津,先生苦不堪言。

一日,先生之徒寻师至此,见师父双目已鼓,蓬头垢面,衣襟褴缕,状如乞丐。徒弟泣询其故,先生悲泪纵横,细说经过,徒弟怒不可遏,欲找于姓评理。先生阻之,曰:“过河拆桥,卸磨宰驴,历来有之,事以至此,斥无益,何如谋计破之”。徒弟询问其策,先生曰:“可备乌鸡黑狗血、驴蹄多枚,桃木弓、桑木箭,驱邪剑,于年末岁交之时,到此村后赵王河畔,时河上游会驰来一只三桅大船,上边密密麻麻,站满穿官衣之人,可用桃木弓桑木箭射之,及近,用驴碲砸之,乌鸡黑狗血泼之,再近持驱邪剑跃船之上,诛杀舵手,船头灯火尽灭之。于家以后定然败,吾目复明矣”。徒弟谨遵师嘱,暗暗准备所用之器。

大年三十夜,时交二更半,徒弟背起先生,赶到赵王河畔,不多时果见赵王河上游悠悠驰来一只三桅大船,但见灯火通明,富丽堂皇,丝竹缭绕,气势非凡。徒弟按师所令,尽其所为,大船失去控制,一头触岸侧翻。先生双眼顿能视物,徒弟搀扶师父,潜回原籍江南。故事日久也便慢慢传出,乡人无不晓之,遂称此处为烂船底。沧海桑田历史巨变,如今赵王河虽已干涸消失,但远而观之,那儿仍然好象扣着的一只烂船底,有语流传至今:

传说荒诞犹可疑,

然而无信不可取。

为人背信弃义时,

请观此处烂船底。

立不起来的“德政”碑

韩滋杓

在州城镇署东街路南,老县公安局驻地,现社汇酒业家属院内古楼前的一家尹姓职工院中,平躺着一方石碑,此碑长1.87米,宽0.97,厚0.23米,碑上长年堆放着柴草。

自2001年迄今,泰安市文化局、县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曾多次前来查看,将有关资料进行了登记、整理。

石碑制作于民国34年(公元1945年),落款为“伍月”。按常规应该指的是阴历,其实这个时间肯定是有意后延了,因为此时正是永垂史册的“东平战役”进行时间。

众所周知,东平战役发生于1945年5月17日晚10时至5月20日上午10点,进行了三天三夜。比照阴历,正好是乙酉年四月初六至四月初九。

发起东平战役的是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由司令员曾思玉、副司令员何光宇、政治委员段君毅指挥,激战三昼夜,全歼日伪军政守敌,解放了东平城及全县境。作为时任日伪县长的佟昌五,因事早就离开东平去了济南,幸得逃脱。

据《东平县志》(1989年版)记载,佟昌五是1945年1月到任的,至当年5月,只当了不足5个月的短命县长。

听老人讲,相较而言,在日伪统治东平的六年零九个月中,一共有六任日伪县长。此人较其前任如王伯英、晏士英、张勉之等人,民愤不是很大。他为了往自己脸上贴金,撺掇了地方乡坤,假借“东平全县民众”名义,给自己立了块石碑,写的是“勤政爱民”四个大字,说是弘扬“德政”。

可惜石碑还没有完全凿好,更没有等到竖起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子弟兵,就从天而降,一举摧毁了他的主子及其傀儡政权,石碑倒是给历史作了一件很好的见证。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了一个流传多年的民间故事。这故事说的是一个殷实人家,女主人早年没了男人,守寡六七十年了,乡邻友善操心为她立座贞洁牌坊,几根柱子竖起来了,大梁总是上不去,不是吊梁绳断,就是出别的毛病,她娘家侄儿和婆家的近门急得没法,此刻她说了一句:“我抱着耳猫(公猫)睡过觉。”这话传开后,牌坊也就顺利地架起来了。

这个所谓的“德政”碑,实在是不够资格,看来注定是立不起来的。

槐树底街的传说


桂井子街的西部有一条叫作槐树底的老街,据村里老人讲,这条街上原有一棵老槐树,至于这棵老槐树的来历还有着这样一段故事哩。


北宋初年,桂井子街上有一个叫李润仙的孩子,自幼聪明伶俐,懂事好学,知书达礼,闻名四里八乡,人们都说其以后必成大器,光耀祖上。岁月流逝,光阴似箭,转眼润仙长大成人,长的是高大英俊,谈吐不凡。一日夜已至深,润仙仍然埋案苦读。门忽地开了,闪进一人,立跪润仙面前,叩首连连,连呼:“驸马爷救我!”润仙不解,忙问原因。来人说:“我本是槐树精,因酒后大闹蟠桃会,王母娘娘派雷公电母前来拿我。你只要如此这般,就能救我,我定助你成为驸马。”说完槐树精便钻进书箱,润仙端坐其上看书。忽而,天气忽变,电闪雷鸣,润仙凝神不理。一个时辰后,雷停电止,槐树精从书箱出来,附耳低语,约定拜别。


是年9月9日,夜深人静,润仙去街西荷塘,果见如槐树精所说,有九个美丽仙女正在洗浴,遂依约抱起第九份仙衣入芦苇荡藏起。天即放亮,仙女洗毕穿衣欲返,唯九仙女找不到衣服,其他仙女无奈归去。润仙归还仙女衣服。九仙女早有长留人间之意,又见润仙英俊、儒雅,与润仙一见钟情,二人遂结为夫妻。婚后二人两情愉悦,恩爱有加,次年生乾、坤二子,一家四口,共享天伦之乐。王母娘娘得知后,下界携九仙女北去,润仙急追。王母遂拔玉簪划出一道大河(即今州城北大清河),又令河神施法让河水倒流,阻润仙来追。王母将九仙女压于头山(即东平湖东畔蚕尾山)之下。槐树精赶到,劈山救出九仙女,夫妻二人得以团聚。此后,大清河由东向西而流,成为倒淌河,头山便分为南北两个山头。

槐树精为抱润仙救命之恩,便在李家柴园住下。一日,雷公电母率天兵而至,雷公一掌将槐树精毙命,电母一下将九仙女打入头山十八层地狱。润仙感念其恩,将槐树精葬于家中,然后携二子前往头山,与妻相伴。九仙女终日以泪洗面,竟至泪流成泉,长流不断,泉水清洌、甘甜,人称“九女泉”。


第二年,李家大院突然长出一大槐树,粗5围,高8丈,夏避风遮雨,冬驱寒保暖。人偶有不恙,即能叩头拿纸接药;食粮不济,便可叩首取器接粮。乡人知之,愈传愈远,槐树底成为穷人的精神家园。时间长了,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里称为槐树底街。


有一赌徒,把钱输光竟打起大槐树的鬼主意。一日,其来至树下,双膝跪地,谎称家有老母无钱可医,恳请槐树爷爷恩赐金元宝四个。元宝瞬间落下,其躲闪不及,砸的头破血流,忙捡起跑回家,谁知带回的去是四块石头。赌徒怒举板斧直奔槐树,一斧砍下,金星四射,槐叶般碎石从天似雨落下,把赌徒活活砸死。赌徒死后,其举斧砍树姿态变为化石。明代桂井子进士刘源清(曾任兵部左侍郎)题写“赌徒贪心石”五个大字于其上,警戒后人。


现在的槐树底街,老槐树早已没了踪影,但老槐树的后人们赶上了好的时代,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据说在仙女洗浴的荷塘上,每年的9月9日的晚上,还能看到仙女舞动的风姿,还能听到仙女嬉戏的声音。

发表于 2010-9-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哦,州城的传说,很令人神往啊,得好好利用这些传说呢,得让这些传说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啊!
发表于 2010-9-3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州城之窗


   
发表于 2010-9-3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4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9-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好了。这些传说我小时候不知在哪里看过,后来想找时却怎么也找不到,一度成了心事,不想今天在这里看到了。先收藏了,有时间转走。
感谢楼主分享。
发表于 2010-11-30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啦~~~
发表于 2010-11-30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故事 一楼,

配上图片,就更好啦
发表于 2010-12-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匿名  发表于 2012-10-13 23:44
烈马纹身 发表于 2010-12-1 09:48

匿名  发表于 2012-10-13 23:46
游客 218.56.145.x 发表于 2012-10-13 23:44

我老婆也姓梁,是父子状元的后人
发表于 2018-1-2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3 04: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