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4739|回复: 0

闲话“阮氏三雄”及其故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1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闲话“阮氏三雄”及其故里
“阮氏三雄”,就是小说《水浒传》中有名起义军头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其故里在今东平湖西北岸银山镇铁山之阳石庙村。   
1989年《东平县志》载:石庙村原为石碣村,在村边出土的一块元代碑刻上有“石碣村,地处铁岭之阳。铁山银山岭相抚”的记载。在明代万历年间,当地百姓尤其是阮氏族人为纪念阮氏三兄弟,在村内建庙“三贤殿”,以后石碣村便又更名为石庙村。
宋代,东平一带由于黄河下游的不断决口冲击,和古大野泽的的遗存水域一起,形成了“水势浩淼白帆点,周围方圆八百里”的梁山泊。石碣村一代由于地势较低,也形成了一片水域,当时称作石碣湖,和梁山泊为“相通一脉之水”。石碣湖水域面积较大,当官府欲捉阮氏三兄弟时节,公差们说:“若说这个石碣湖荡,正傍着梁山泊,周围尽是深港水汊,芦圃草荡。若非大队官军,车船人马,怎敢去那里捕捉贼人。”石碣村依山傍水,有诗为赞曰:“青郁郁山峰叠翠,绿依依桑柘堆云。四边流水绕孤村,几处疏篁沿小径。茅檐傍涧,古木成林。篱外高悬沽酒,柳荫闲缆钓鱼船。”村有集镇,集镇上有水阁酒店,有诗赞曰:“前临湖泊,后映波心。凉亭上四面明窗,水阁中数股清致。当垆美女,红裙掩映罩纱衫。休言三醉岳阳楼,只此便为蓬莱岛”。一派自然秀丽的渔村景色,村周围处处水港泊堂,荷花荡风光美丽,可称“水乡”。
    阮氏三兄弟生活贫苦,以打鱼为生。因武艺高强,不畏强暴,敢于除暴安良。爱结交江湖朋友,甚重义气,是男中豪杰。三兄弟为乡邻所拥护,成为渔民们的首领,称为“阮氏三雄”。由于官府惧怕,石碣镇鱼民到也安宁。时人称阮小二为“立地太岁”,有其赞诗曰:“讴眍兜脸两眉竖起,略绰口四面走拳。胸前一带盖胆黄毛,背上两枝横生板肋。臂膊有千百斤力,眼睛射几道寒光。人称立地太岁,果然混世魔王”。阮小五为“短命二郎”,其赞诗曰:“一双手浑如铁棒,两只眼有似铜铃。面皮上常有些笑容,心窝里深藏着鸠毒。生能横祸,善降非灾。拳打来狮子心窝,脚踢处蚖蛇丧胆。何处觅行瘟使者,只此是短命二郎”。阮小七为“活阎王”,其赞诗曰:“疙瘩脸横生怪肉,玲珑眼突出杀睛。腮边长短淡黄胡,身上交加乌黑点。浑如生铁打成,疑是玩铜铸就。休言岳庙恶司神,果是人间刚直汉。村中唤作活阎罗,世上隆生真五道”。由于生活穷苦,阮氏弟兄三个只有小二成家结了婚,有老小。
阮氏三雄和晁盖、吴用等“七星聚义”,于黄泥冈智劫生辰纲。这是水浒英雄第一次组织起来的联合行动,是梁山辉煌大业的良好开端,是建筑梁山革命大厦的奠基石。后逼上梁山,和梁山好汉一起,除霸安良,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水浒群英排座次,三雄分掌着梁山东南、西南和东北主要水寨,成为梁山的主要将领和战斗力。又随宋江招安,征大辽,平方腊,为朝延立下战功。而小二、小五却在平定方腊的战斗中为国尽忠,朝廷追封忠武郎。阮小七为忠武郎授盖天军都统制,得到朝延赏赐。后阮小七因曾穿戏方腊黄袍、龙衣玉带之事而遭童贯、蔡京等奸臣陷害,皇帝降旨追夺去本身诰命,复为平民。小七仍回石碣村居住,依旧以打鱼为生,奉养老母,年六十而卒。还有的传说阮小七回家后复反,和其女儿阮桂英与官军对抗,流传有名的“打鱼杀家”即出于此。
笔者曾多次去石庙村进行实地调查,石庙村位于铁山前,西临黄河,河西即是阳谷县地。其处原有三个小村庄,即石碣村、北栾村、南栾村。现该村1千多人中有十七姓,其中阮姓有400多人,火姓400多人。民众反映,该村西北头原有高1米做有的小碑碣一方,故名石碣村。后来北栾村内建有石庙一座,明万历年间,其三村合为一村,名曰石庙村。该村原有古代形成延续的大集市,六十年代时因黄河发水,迁往其东西汪村。村内偏东部原来确实有三个并列的坟冢,后来于修黄堤时毁掉,传说是《水浒传》中“三雄”的坟墓,但根据调查情况,我们无法肯定,坟冢处现在已成为水坑。还有的群众说因阮小七回家复反之故,阮氏族人为逃避朝廷追杀而迁往他处或曰山西,至明朝洪武年间朝廷解禁,重返该村居住,但其真实性以无从查考。村内宋代元祐八年(1093年)的造像碑铭记中有“佛弟子元青、李昌”之名,有人说是阮氏族人因“三雄”反抗朝廷之故,其后人改姓“元”,“李昌”是水浒人物李逵的后代,其实这是缺乏历史知识所误。原村内宗教建筑较多,有“石庙(镇武庙)”、“七圣堂”、“佛爷庙”、“老奶奶庙”等,其中以“佛爷庙”规模最大。各庙内原有不少碑刻,惜多被砸毁回埋于地下。村后铁山之阳摩崖龛像,村民俗称“金娃娃”、“银娃娃”,风化严重。村内原有几处饭馆,有名的是“徐家饭馆”,从此可以看出当时石庙村的繁华兴盛景象。群众反映山,前俗称“山前庙”内供“‘三雄像(阮氏三雄)’”。另说当年“三雄”杀掉一赵姓渔霸后,周围群众为之修庙称“三贤殿”。我们不知石碣村始建于何时,但在元代陆友仁《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中就有“我舟尝过梁山泊,春水方生河渺漠。或云此是石碣村,至今闻之犹褫魂”之句,从此可以看出宋元时,石碣村就已存在了,并且其处还有水域存在。
今本《水浒传》是根据宋末元初的水浒故事,后人加工增删而成,在明朝中叶始形成现在看到的百回本《水浒传》故事,由此,其内容也多有改动。如在宋时《宣和遗事》一书所记六段故事中有一段是:梁山好汉宋江等既满三十六人之数,,“朝廷无其奈何”而招安,“其三十六人各分诸路巡检使去也”,“后遣宋江等征方腊,有功,封节度”,后来又有“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之称。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其人物形象多有改动,如《元曲选》中的李逵是一位“乔断案”、“穷风月”、能玩“诗酒丽春园”之人,在《水浒传》中变成耿直莽汉人。在《遗事》中的阮进、阮通、阮小二之名,在《水浒传》中则成了“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即叱茬风云的“阮氏三雄”。
按《水浒传》中只有阮氏三人,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古时即有叔伯兄弟排行称呼的风俗,以示亲近,以示族望,这种风俗流传至今。《水浒传》中虽有五、七之称,依风俗可能实有亲兄弟三人。小五、小七可能就是习俗的排列称呼。有人说阮氏有兄弟七个,死去四个,只剩下二、五、七三兄弟,其实不尽如此。在《水浒传》中也多处有“阮家弟兄三个”、“这三个是亲兄弟”、“弟兄三人”、“阮氏三兄弟”的描述。
我们考证历史人物,在其历史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可用现存实物、民间传说、风俗等作为旁证。不论阮氏人物在水浒文学作品中如何更变,当年梁山好汉中应该确实有阮氏兄弟(或阮姓人)的参与的,并且是东平石碣村的阮姓人。如明朝兴起的纸牌游戏中,其纸牌上就绘有“百万贯阮小五”、“九十万贯活阎罗阮小七”,从中也可以看出水浒阮氏人物的影响之久。
石庙村,村虽不大,但也因该村在历史上出现“阮氏三兄弟”而闻名,早在元代,就有不少荡舟游湖、寻访水浒遗迹的文人墨客光顾石碣村了。五、六十年代至今,有国内多名水浒研究专家来此走访考察。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水浒文化”的兴盛,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日本株式会社等摄制组也曾多次前来进行实地探访拍摄。石庙村委也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在带领村民走致富发展道路的同时,积极配合各级组织进行的水浒遗迹调查,挖掘水浒故事,发展水浒旅游,保护村内古代文物,将与水浒有关的重要石刻运至村委院内加以保护。
(东平文物所:  杨浩  赵苹)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3 12: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