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0065|回复: 13

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9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东平人,我一直在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因为一种落后就要被奚落的尴尬,也因为一种失落。
        2005年12月18日,一个偶然的机会,与水利部一技术人员在泰山邂逅,才知道了一个令我振奋,又痛心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东平长达数十年的贫穷和落后。这个事件,就是东平湖位山大坝的修建。[/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得知这一消息,我立刻联系了泰安地方史志办公室的几位朋友,经他们查询资料,发现此言非假。但是,当时的历史情况十分模糊,缺乏还存在的历史人物,无法找到人证和部分物证。
        2006年4月6日,我带着诸多疑问,去泰山学院历史系请教,但是仍然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
        但是,位山大坝的确有这个事件,它是中国水利史上的一个败笔,是导致东平人贫穷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今天,我把它贴出来,希望有知道更多情况的老乡,多多寻找线索,为咱们自己找到答案。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寻找东平落后的原因,就不可避免的要谈东平湖,东平湖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东平人贫穷的根源也从这里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东平湖位于黄河下游南岸,鲁西南东平、梁山、汶上、平阴4县交界的地方,总面积627km,为大(1)型水库。它处在黄河下游河道由宽变窄的过渡段,在黄河防洪体系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东平湖现有堤防164.6km,湖区分为一级湖(老湖区,面积209km)、二级湖(新湖区,面积418km),总库容40亿,一级湖常年有水,二级湖平时无水。老湖多年平均水深在1~2m,水面面积124km,相应蓄水量1.3亿。东平湖承担着随时分蓄黄河洪水的重任,但平时黄河水并不流入湖内,河湖是分离的。它也是大清河的蓄纳水库,河水流入湖内,再通过出湖闸流入黄河。因此,东平湖既是黄河的滞洪水库也是黄河的补给水源。初次来到湖边,阳光下,宽阔的水面向远处展开,湖水清清,碧波荡漾,点点帆船在水面上游动,养鱼网箱一片又一片。对于你的到来,它既没有显出热情也没有显出厌倦,而是继续着它那自然的节奏,也许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它接待了太多太多的游客,早已形成了最自然的待人习惯。面对这种景色,你也许感觉它很普通,与全国各地到处都是的湖泊、水库没有什么两样。但隐约中你又会感到它的与众不同,在干旱的鲁西南大地上、在最需要的地方突然冒出这样一个湖泊,的却恰到好处,令天、地、人都感到很轻松。你会感到它很精明,占据了大地上非常关键的地理位置,就象一个聪明的足球运动员,站在了最应该站的位置。

        它的背后一定包含着很多很多的内容,等待着你去挖掘,也许,你永远也挖不完。内容内容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对于东平湖的形成历史,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根据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包括东平湖在内的一片大地是一个浩瀚的天然湖泊,称“大野泽”,“南北三百里,东西百余里”,补给水源主要是黄河、汶河。由于黄河频繁决口改道,大野泽受泥沙淤积不断演变,至北宋末年,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为主要标志的湖泊,此时古人已改称“梁山泊”。梁山泊得到了充足的黄河水补给,水面比较稳定。《水浒传》对梁山泊有如下描述:“周围港汊数千条,四方周围八百里”,“山排巨浪,水接遥天”。北宋以来,梁山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这就是“水浒传”所依据的水泊梁山的历史背景。在北宋以后的数百年间,黄河又进入一个不稳定的时期,也是梁山泊从盛到衰的时期,水至则“漂没千里,复成泽国”,水退即“沽为平陆,安置屯田”。到了明代(大约公元1500年左右),对黄河进行了一系列治理,切断了梁山泊的水源补给,水面大面积沽退。八百里梁山泊被分割成几个局部积水的小湖泊,此时称“北五湖”。至清初,仅梁山东北一带洼地尚有少量积水,称为安山湖,只能起到蓄洪除涝的作用。晚清时代,又由于黄河的变迁,在梁山泊东北部大清河、大运河等汇流处一带洼地造成新的积水区,形成了现在的东平湖,到民国时期才有了“东平湖”之称。“东平湖”这个名字是新生的,但这片水域是古老的,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的形态不断发生着变化,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有着深不可测的内涵。它的沧桑巨变是由两个力量主宰:一个是大自然的力量,主要是黄河的自然变迁;第二个是人类的力量,就是人类对河流、湖泊的治理改造。内容[/COLOR][/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1963年,位山大坝开始建设[/COLOR]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当时国内并未统一,战争仍在继续,国内外敌人正妄想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局势纷乱而又危险。就是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下,中央政府及时地将治理黄河水患的问题当作一项大事提到了议事日程,立即开始了防洪建设规划。东平湖被定为黄河下游的滞洪区,于1950年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建设持续了50年,到现在为止仍在进行,是新中国动工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水库工程。截至到1958年,建成了943平方公里的自然滞洪区,建设正式堤防140km,修做土方1200万。1958年开始兴建位山水利枢纽,政府调集了3000人的专业队伍、28万民工,1.2万解放军战士进行了大兵团作战,完成土石方量6000余万,建成了位山大坝、隔离堤防及5座大型进出水闸门。1963年,大坝爆破废除,东平湖开始改建、加固,60年代中期至1990年完成土石方量1000余万。据粗略统计,建国以后的50年间,修建东平湖水利工程的土石方总量超过了9000万,成为新中国早期规模最大的水库工程。东平湖资历很老,如果水库也评院士的话,它毫无疑问会成为首批“水库院士”,但它却从来默默无闻,从不张扬,完全没有人间那种争强好胜的势利思想,它的纯洁令人赞叹。[/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一波三折、付出昂贵学费的水利工程[/COLOR]

      1949年以前,东平湖是黄河的天然滞洪场所,1951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自然滞洪区。所谓自然滞洪区,就是它与黄河保持着天然的联系,水流连通,任意进出,无人工干预,自然地发挥着调蓄洪水的作用。这一功能持续到1958年。1958年兴建位山水利枢纽,在黄河上筑起了一座长约1500米的拦河大坝。从此,东平湖从一个自然滞洪型的湖泊变为一座完全人工控制的水库,黄河水全部蓄留库内,河道下游流量完全由大坝闸门控制。这项建设的本意是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进行农业灌溉。以后的运用实践证明,这项建设违反了客观规律,大坝泻洪能力不足,上游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下降,威胁着黄河的安全。经水利部上报,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于1963年对拦河大坝进行了爆破,恢复了黄河的本来面目。建国以来,作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建成以后又被炸掉的,是极少的,可以说,东平湖是新中国付出昂贵学费的水利工程。炸坝以后,东平湖被定为可控制蓄洪的湖泊,与黄河进行分离,为此又进行了大规模改建工程建设。到目前为止,它的性质再没有改变。可以说,在东平湖建设的历程中,一波三折,道路曲折。东平湖建设的历程告诉人们: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不管是对于水利工作者还是普通大众,了解这个基本道理是很重要的。[/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背着沉重的包袱、做出重大贡献的湖泊[/COLOR]


东平湖所在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相差一倍,遇到大洪水时则需要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办法确保下游安全。东平湖的防洪作用是削减黄河洪峰流量,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8000/s,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及两岸广大地区的安全。根据多年防洪实践,东平湖是黄河下游运用频繁、作用明显的滞洪工程,对确保下游窄河道50年来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49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东平湖吸纳了过多的水量,以至于湖堤溃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受灾人口100万。正是由于它的牺牲,保护了黄河下游其它地区的安全。1954年黄河又发大水,东平湖分洪,转移人口3万人,倒塌房屋32000间。1957、1958连续两年大水,由于政府的正确决策,调集了大批群众进行防守,两度避免了分洪损失。1982年黄河大水,东平湖开闸分洪4亿,致使湖内7500亩良田被泥沙淤积1~2m厚,造成严重沙化,长期不能耕种,给当地的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1958年位山大坝建设时,湖区的27万群众全部移民外迁,被安置到黑龙江、新疆、山东省各地。老家房子拆了,井填了,树砍了。1960年全湖蓄水,63年大坝炸掉后,湖水消退,新湖区逐渐干枯,移民又纷纷回迁。从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移民返迁持续了20年。移民这一去一回造成了严重的贫穷化,尽管政府给与了救济、补助,但目前湖内农民仍比外部贫穷。新湖区已经40年没蓄水了,但作为蓄洪工程的性质没有变化,这就决定了湖区内的经济建设受到很大限制,难以发展,这就是湖区付出的代价。[/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U]家有万贯,也不搬迁。
而东平湖位山大坝的修建,恰恰使东平人不得不背离这一古训。

我们做出了贡献,可是,失败的教训中,却没有提及东平人[/U]。
[/COLOR][/COLOR][/COLOR][/COLOR][/COLOR][/COLOR][/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是悲哀,也是无奈。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补充几点:[/COLOR]

东平湖所在黄河河道上宽下窄,排洪能力上大下小相差一倍,遇到大洪水时则需要采取"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办法确保下游安全。东平湖的防洪作用是削减黄河洪峰流量,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艾山下泄流量不超过8000m3/s,确保济南市、津浦铁路、胜利油田及两岸广大地区的安全。根据多年防洪实践,东平湖是黄河下游运用频繁、作用明显的滞洪工程,对确保下游窄河道50年来的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1949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东平湖吸纳了过多的水量,以至于湖堤溃决,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淹,受灾人口100万。正是由于它的牺牲,保护了黄河下游其它地区的安全。1954年黄河又发大水,东平湖分洪,转移人口3万人,倒塌房屋32000间。1957、1958连续两年大水,由于政府的正确决策,调集了大批群众进行防守,两度避免了分洪损失。1982年黄河大水,东平湖开闸分洪4亿m3,致使湖内7500亩良田被泥沙淤积1~2m厚,造成严重沙化,长期不能耕种,给当地的群众生活造成很大的损失。[/COLOR]
 楼主| 发表于 2006-4-9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COLOR]

[U]    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太行山取得了平型关、娘子关战役伟大胜利的八路军115师,在代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于1938年12月由山西挺进至鲁西南一带。在梁山脚下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将300名日本鬼子一举消灭,指挥官、日本皇亲—长田敏江命丧水泊梁山,还缴获了两门意大利产巨炮。当时这也是一场令全国人民振奋的胜利,毛主席、蒋介石都发了贺电。
    日军住山东司令官闻讯后惊慌、恼怒,调集重兵于1939年初在鲁西南发动了为期三个月的大扫荡。“铁壁合围”、“辗转挑剔”、“反转电击”,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八路军和日伪展开了游击战,在东平湖一带作战数次,沉重打击了敌人。在最危险的日子里,115师指挥部在群众掩护下曾躲避在东平湖里的岛上。敌人用尽了各种手段,搜遍了每个角落,奇怪的是就是没进东平湖,115师平安度过了危险期。
    后来,115师东进到鲁南山区,领导山东人们同日、伪、顽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5年日本投降时,山东八路军发展到28万人,成为我党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有人说,东平湖有灵性,施展了古老的神力,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保护了八路军首脑机关,为民族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东平湖地区成为巩固的根据地,刘邓大军、陈粟的华东野战军在这里交替行军、作战、驻扎,这里成为国民党军队不敢进入的区域。[/COLOR][/U]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寻找东平落后的真正原因

看来,认识深刻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关注。

悲哀啊!!!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4-16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