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发生一件震惊丰县杨氏后人的大事,有人竟然把杨氏家谱与东平东杨楼村杨俭一系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说,我们的家谱记载错了,杨永康不是山西洪洞县迁民,而是从山东东平县搬来的。 刚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感到非常神奇,因为我在网上看到一幅世系图,这幅图是东平东杨楼杨俭一系家谱,上面有丰县永康祖和鱼台永荣公及以下七世子孙的名讳。我感到非常兴奋,认为这是铁证,永康祖、永荣公肯定来自东原(平)。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假的。 在东平一家饭店里,杨明亲口承认,世系图是假的,出自他杨明之手。也就是说,东杨楼杨氏家谱没有记载,是杨明等人凭空捏造的。这些人先改家谱,再改出身,用心险恶。翌日,我见到了东杨楼家谱,还拍了照,仅有简单几个字:“康、德二公赴靖难军未归”,就是失踪了。 认祖闹剧的始作俑者是鱼台湾里杨鹏和丰县东关杨传新与杨明等人!杨鹏是续入永荣公一系的,杨传新是续入永康公一系的。所以,他们没有资格认祖。认祖竟然是杨鹏在网上发现杨明上传的杨俭系家谱,两人发现名字差不多,闹剧就开场了。杨明、杨鹏一拍既合,演了这么一出。 山东东平记载,杨俭也是山西洪洞县迁民,有七个儿子,分别叫:道、德、福、寿、康、荣、和,与我们记载的祖宗八弟兄有六名雷同,而且注明康、荣弟兄建文四年(1402)服役拒靖难军未归(当兵没回),德公迁山东汶上县居住。 俺老祖宗是永康公!鱼台县还有个永荣公!虽说弟兄八个变成了七个,但名字有六个相同,我最初也认为不可能仅是巧合,但细细品味,便发现了问题: (1) 东平记载:杨俭生于后至元辛巳年(1336),举家迁到东平时已34岁了,杨康是他的第五个儿子,就算22岁时生第一个孩子,杨俭30岁前,杨康就应该出生了,洪武三年(1370)杨康至少四岁,杨荣(老六)至少两岁。又过了32年,两人一块失踪。杨康失踪时至少36岁(应在40岁左右),杨荣至少34岁。问题是:古人寿短,结婚很早,两人在东平怎么没有老婆、孩子呢?要是三十多岁还打光棍,肯定是无屌用的家伙!有种说法,杨康、杨荣失踪时二十余岁,问题得证明此二人是小老婆生的。女人超过三十五怀孕就不容易,杨俭的夫人四十余岁是生不出孩子的。可以断定,这俩老光棍战死沙场了,六百年后,被这些小人安在了永康公和永荣公的头上,不但是人家儿子,还是老光棍,不忠不孝,皇帝捉拿的逃犯!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是给老祖宗脸上抹黑啊! (2) 虽当初未必怀有恶意,在没有确凿证据、仅靠名字相符、有明显疑问,在没解决所有疑问,没有经过论证,没在全体家族开会认同的情况下,便草率地跑去认亲,像打鸡血似的,还大张旗鼓地在网上发布消息,合并族谱,认祖归宗,弄出这么大的动静。认祖形如儿戏,荒诞不经,离奇怪异,这是对永康公、永荣公的公然羞辱,本身就不可原谅,丢死人了。就算去认祖,应该是永康公直系子孙去,你们有什么资格?你们说祖宗是东平杨俭!没有人拦着你们,别拿俺祖宗说事,老人家当年被迫迁民,别离骨肉至亲,来到荒无人烟、黄河水泛滥的丰县、鱼台县开荒种地,本身就够苦的,死后七百年也不得安生,这些小人在东平给认了一个干爹!什么东西! (3) 咱们家谱记载,从洪洞迁来弟兄三个:永康公、永荣公、永德公!永康公居丰县西北四十五里田家疃杨家庄!永荣公居鱼台县东南十五里大觉寺!永德公居濮洲之临布(濮),非常明确,没东平一点事。而且注明一百多年后(正德二年:1507)的九月十五日,三弟兄后裔在鱼台大觉寺聚会,也没提东平。 (4) 假如永康祖、永荣公出自东平,东平便是他们生活了三十余年的故乡!两人失踪时父亲杨俭还在(66岁,死时86岁),丰县杨庄离东平杨楼仅二百余里,步行两天就到。故土难离,老父尚在,两弟兄为啥一次没回东平呢?难道连父母都不要了?有悖常理。东平杨明辩称,两弟兄害怕皇帝杀头,所以不敢回去。这话乍听有理,细想也不可能,既然是惧祸隐居,应该更彻底,两人不但不敢再叫康、荣,甚至不敢姓杨。奇怪地是,永康公不但没“隐姓埋名”,而且做人高调,父子俩与官府的关系均不错,还获封“奉直大夫”!怎么看都不像是逃犯,还是杀头重罪。据《丰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丰县仅两万多人!因怕迁民们逃跑,官府对民众管理严格,藏住可不容易。六百多年后,连这些现代能人都能找到“康、荣”,难道明朝那些官吏是吃干饭的?再说,既然断绝了往来,137年后的三弟兄后裔大觉寺聚会,更无法解释了。 (5) 名字相同又怎么解释呢?其实很好解释,可以推测出来,那时的人没有文化,弟兄又多,迁民之前估计没有真正的名字,搞不好就是领取号牌时,记录人临时起的。也可能是后代编著家谱时,给长辈们起的名字。当时叫福、寿、康、宁的肯定很多,古典小说中常看到“张福、王寿、赵康、刘贵”这些人名,“福寿康宁”本身就是一个成语,是句吉祥话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