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981|回复: 0

《三国演义》《水浒传》作者罗贯中为山东东平人(名家名作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贯中的籍贯应为山东太原

杨海中


关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籍贯,本世纪30年代之前所见资料记载,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但比较确切的说法:
(一)东原人
1、百十五回本《水浒传》署“东原罗贯中编辑”;
2、百二十四回本《水浒传》署“东原罗贯中参订”;
3、万历本《三国志传》署“东原罗贯中道本编次”;
4、《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次”;
5、明弘治甲寅(1496)庸愚子《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云:“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二)杭州人
主要有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王圻《续文献通考》、郎瑛《七修类稿》和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等。
(三)庐陵人
旧本《说唐全传》题署。
1931年夏,郑振铎等人访书于宁波,发现天一阁蓝格本《录鬼簿续编》。该书收录了元末明初七十一位曲家,钟嗣成为榜首,罗贯中赫然名列第二: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竞不知其所终。
至此,有了第四种说法。对以上诸说,不少学者认为,杭州、庐陵之说其源多为“故老传闻”、“街谈巷语”,殊不可靠,故而罗贯中的籍贯只能是“东原”或者“太原”。
一个人不会有两个籍贯。罗贯中到底为何处人,不少专家对此又进行了研究,旁征博引,爬梳考证,其看法有三种,略述如下:
(一)东原说
四川学者刘知渐认为,“《录鬼簿续编》出于俗手所抄,‘太’字有可能是‘东’字草书之误”,因而他断定“罗贯中是东原人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些”(《重新评价<三国演义>》,见《三国演义研究集》,四川社科院出版社1983年版)。
(二)太原说
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录鬼簿续编》的作者同罗贯中为“忘年交”,其记载的真实性、权威性应在其他各种记载之上,罗贯中为太原人不应有疑问。山西学者孟繁仁说,1984年冬,他在元代虞集《道园学古录》卷十中看到一篇《题晋阳罗氏族谱》的序,从而获得了元代太原确实存在着一个罗氏家族的可靠证据。1986年6月,他又在距太原40公里的清徐县发现了一部《罗氏家谱》。“由于清源(今清徐县)历代皆属太原管辖,与《录鬼簿续编》记罗贯中为太原人的情况是相互契合的”,因此,他断定罗贯中即为山西太原人。他进而说,即使“东原罗贯中”的题署果真出自罗贯中之手,也不应该把罗氏的客籍与原籍混为一谈,更不可以用他的客籍之地去否定其原籍太原(《太原《罗氏家谱》与罗贯中》,《文学遗产》1986年第3期)。
(三)难以判定说
何心指出:“有人以为贾仲明是罗贯中的忘年交,他的话自然比较可信,所以罗贯中应当是太原人。但是还有些怀疑。太原是熟地名,无人不知,东原是古地名,比较生冷。东原或许会误认为是太原,而太原却不容易误为东原。假使罗贯中确是太原人,则《平妖传》、《三国演义》及百十五回本《水浒传》似乎都不致写成东原。《续录鬼簿》乃是辗转传抄的本子,也不能说一定没有错误,所以太原、东原孰是孰非?毕竟也难断定。”(《水浒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三种看法虽然相差甚远,但分析论证的方法大多是推测:东原说者认为“太”字可能是“东”字之误;太原说者认为东原可能是罗之“客籍”;即使认为难以断定者也不排除“太”、“东”两字可能有传抄之误。
那么,“东原”与“太原”究竞是什么关系呢?

在探讨罗贯中籍贯的诸多文章中,虽然涉及到许多旁证资料,如罗的交游,著作中的方言,罗氏谱谍等,但令人不解的是,至今没有人著文提及我国历史区划上曾有过三个“太原郡”和两个“太原县”这一事实。请看:
(一)《禹贡》:“既修太原,至于岳阳”。《汉书》颜师古注:“太原,今之晋阳是也。”秦置太原郡,隋又于郡下置太原县。这个“太原”,即今山西省省会太原。
(二)《诗经》:“薄伐孍阭,至于大原。”“大”通“太”,大原即太原。《南齐书·州郡志》:“秦州领郡:武都郡、略阳郡、安固郡、西扶风郡、京兆郡、南太原郡……”这里讲的“南太原郡”,即今宁夏固原一带。
(三)《宋书·文帝纪》:“(元嘉)十年八月丁丑,于青州立太原郡”。同书卷三十五《州郡志》:“泰山太守,汉高立。永初郡国又有山茌、莱芜、太原三县”。《魏书·地形志》对此也有记载:“齐州(治历城)领郡六:东魏郡、东平原郡、东清河郡、广川郡、济南郡、太原郡”。关于太原郡,又曰:“刘义隆置,魏因之,领县四:太原、祝阿、山茌、卢”。关于太原县,又曰:“司马德宗置,魏因之,治升城。”太原县至隋时易名长清。《隋书》卷三十《地理志》记述曰:“济北郡统县九:卢、范、阳谷、东阿、平阴、长清、寿张、肥城”,“长清,开皇十四年置。又有东太原郡,后齐废。”这个太原郡,其辖域为今山东济南西南、泰安之西一带。民国二十四年所修长清县志载:长清县魏时有“太原郡,属齐州,孝昌二年自山茌故城移东太原郡治”,“太原县,郡治”,至齐周时郡废留县。从以上记载可知,自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在位十四年,397-418)时置太原县,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十年(433年)又置太原郡,经魏到后齐时废,太原建制大约150年。
鉴于以上情况,新编《长清县志》在《建制沿革》一节中对这段历史概括为:“长清县境……东晋时为太原县地……北朝魏时为齐州东太原郡太原县、卢县和山茌县地。隋开皇五年(585)废太原县于升城置长清镇。”(《长清县志》,1992年济南出版社,第41页)
“东原”又在哪里呢?《尚书·禹贡》:“大野既潴,东原底平”。《水经注》引《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地理今释》曰:“东原,今山东兖州府东平州及济南府泰安州之西南境也。”显而易见,这里所说的 “东原”辖域,就是前面《宋书》、《魏书》、《隋书》等中提到的“太原郡”即治所在长清的今山东济南、泰安一带的大部分地域。
东原在汉代为郡地,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曾改大河郡为东平国,之后从南齐至唐一直为郡地,宋时改为路,辖所在今东平,辖境相当今山东汶上、梁山、东平、肥城。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从地理位置上讲,在山东,“东原”和“太原”本是一个地域或区划的不同时期的两个不同名称而已。

罗贯中及《录鬼簿续编》作者贾仲明生于元末明初,距太原郡、太原县废置七、八百年,他们的题署或记述何以不用熟地名而用生地名呢?其中原因值得研究,但总的来说不外是文人风雅,喜用古地名或地方别名所致。《录鬼簿续编》著录戏曲作家71人,有籍贯者50人,其中35人的籍贯不用当时地名,而用古地名、地方别名或习惯性的称名。如古汴、金陵、广陵、燕山、晋陵、高昌、京口、兰陵、武林、西域、陇右、江右、淮东等。其中个别地名,如陈伯将,记为无锡,而同是无锡人的倪元镇则记作锡锋,“锡锋”生冷,确属鲜为人知。此外,在作家事略介绍中,涉及地名时,作者也喜欢避熟就冷,避今就古,如吴越、吴门、关山、吴下、姑苏、苏门、荆溪、东廓、兰陵、金陵等。贾仲明为山东人,按说在记山东人籍贯时,不应避熟就生、避今就古,但因其博雅,便不拘于此,除罗贯中外,他如贾伯坚,虽为同姓一宗,却记为“沂州人”,这“沂州”,也不是当时的称谓。至于只称地域范围而不用具体州、县的更多,如丁野夫、兰楚芳、赛景初记为“西域人”,张鸣善记为“北方人”,就连他本人,也只记为“山东人”而已。明此一点,对“太原”作为山东的一个古地名的使用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在有关罗贯中的资料中,由于《录鬼簿续编》记录最详,且作者贾仲明与其为“忘年交”,二人接触多,了解深,因而研究者无不以为可信程度最具权威性。贾仲明为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与罗贯中为“老乡”,地理上的方便也必是两人成为好友的有利条件之一。其次,罗、贾均为戏曲作家,贾极其敬重罗,贯中署号 “湖海散人”,仲明慕而自号“云水散人”。“湖海”、“云水”,何其接近乃尔!元末社会动乱,罗贯中离北趋南,投张士诚慕府,于是二人便“各天一方”,不通音讯。张士诚降元前后,罗对其失去信心,脱离伪吴后很可能又回到了家乡,此时的贾仲明正好在当时戏曲活动比较繁荣的杭州,因而两人继续“各天一方”,至正甲辰(1364)时二人复会于杭州。短暂的会面之后,两人又分手了,到贾仲明为其写小传回忆此段经历时,“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无限怀念怅惘之意,自不在言中。孟繁仁诸先生考证说,罗在南方考查了方腊举事历史后,回到了与家乡毗邻的大名浚县许家沟隐居作《水浒传》,贾仲明限于南北阻断,不知旧友去处,故有“不知其所终”云云,所记不虚,实为信史。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在罗贯中的三种著作中,不仅《三国志传》题署“东原”罗贯中道本编次,而且在《三遂平妖传》(二十回本)也署“东原”罗贯中编次,百十五回本《水浒传》也署“东原”罗贯中编辑。难道这是偶然的吗?恐怕未必。故此,何心先生才认为,“假设罗贯中确是太原人(杨按:指今山西太原),则《平妖传》、《三
国演义》及百十五回本《水浒传》似乎都不致写成东原”。这确实是值得深思与探讨的,不难看出,何先生的潜台词也是十分明白的。此外,在万历本之前,弘治七年(甲寅)(1494年),庸愚子蒋大器(金华)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中也称罗贯中为“东原”人,想必他也是有根据的。有趣的是,化名(或号)为庸愚子的蒋大器,乃是山东栖霞人,和贾仲明一样,也是罗贯中的老乡。蒋作序时,《三国演义》成书已经一百多年,但成书之初的盛况似曾经眼,不能忘怀,故记述甚详:“书成,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对这样一部影响至大的巨著作者的籍贯,蒋不可能只是道听途说而无所本便记入序中。平心而论,罗贯中之籍贯,对今天的人来说似乎成了一个不解之谜,但在当时,对与之为老乡的蒋大器来说,恐怕不会存在什么问题或争议,反之,甚至很难说不是家喻户晓、路人皆知的常识。况且,蒋大器在浚县做过主簿,罗贯中晚年在浚县隐居著书,对这样的乡梓大贤,他是既敬仰又引以为荣的,故其文也是严肃而审慎的,因而对其真实性的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关于罗贯中之籍贯,“东原”“太原”之说是可以统一的,关键在于,《录鬼簿续编》中的 “太原”,应释为山东之“太原”,罗贯中应是山东人。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刘颖先生的帮助,特此说明并致谢意)
1995年4月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王连仲
(原载《东岳论丛》1995年第4期)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5-19 1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