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966|回复: 0

《三国演义》《水浒传》作者罗贯中为山东东平人(名家名作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水浒传》与东平方言 民俗

展 衍 振
(作者单位:东平县委办公室)

史书记载,北宋时期,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军聚义梁山泊(今东平湖),替天行道,除暴安良,救困扶危。元代,东平“境内治安,四方争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大江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元代杂剧创作演出的中心之一。东平籍剧作家人称“小汉卿”的高文秀,宦居、客居东平的剧作家康进之等作家、学者,汇集东平(今州城)采访、创作,把梁山泊英雄好汉的传奇故事,编成杂剧,说唱演出。明代,东平人罗贯中把民间口头传说的、话本写的、杂剧演出的梁山泊传奇故事,整理提高、重新创作,写出了举世闻名、传遍天下的才子书——《水浒传》。事实证明,《水浒传》与东平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东平方言,写了许多反映东平风土人情的场面,可以说,东平是《水浒传》的“家乡”。笔者家住东平城,小时候爱听梁山泊的故事,长大了爱看《水浒传》,常啦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冲枪挑陆谦、武松斗杀西门庆的故事,算个水浒迷,退休后研究《水浒传》与东平方言、民俗。拜读《水浒传》过程中,辑录了许多方言、民俗、称谓方面的资料与爱好者交流、探讨。


《水浒传》中,运用东平方言的地方很多,不是一回、两回,也不是几个方面,而是方方面面,贯彻始终。《水浒传》是十四世纪出版问世的,迄今已有六七百年,书中的许多方言与现代方言相似,生活中仍照老腔老调讲话。
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书中写道:“王进母子走了一晚,不遇着一个村坊,转入林子里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四下里乔松青似染”。“一周遭”、“四下里”是常使用的方言。前一段,一位老同志回后屯,他说:多年没回家,四下里看了一看,转了一周遭,没看见一点老物业,净新的。
同一回,史太公见到王进母子时说:“你母子二人敢未打火。”“敢未”,意思是还没有?“打火”意指吃饭,都是东平老话。前几年,我们在机关食堂吃饭,俗称在“机关打火”。
第二回中,还有史进“寻思”与少华山头领回礼,叫庄客寻个“裁缝”做衣服。王四办事不敢“差迟”,路上不曾住脚等,都是东平方言。直到现在还活在群众口头上。仅是把裁缝改成缝纫。
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三处方言:
鲁达听到卖唱的金二、金翠莲父女被郑屠欺侮,对金二说:“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便回东京去如何?”“盘缠”,今称路费。东平人也习惯把生活费用统称“盘缠”。
“且说郑屠开着两间门面”。门面,即营业室。东平人习惯用几间门面形容买卖大小。建国前东平州城较大商号三间门面。
鲁达打死郑屠后,府尹派王观察捉拿犯人鲁达。“当时王观察领了公文,将带二十来个做公的人,径到鲁提辖下处,打开他房门看时,只有些旧衣旧裳和些被卧。”“二十来个”是习惯用语,“下处”指住处,“被卧”指被褥,现在把被卧说成“被窝”。语音相似,含义不同了。
第四回,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当和尚,智真长老对众僧说道:“他后来正果非凡,我等皆不及他。”首座道:“长老只是护短,我等只得从他。”
“护短”,东平方言。
第六回,鲁智深来到瓦罐寺,“只见满地都是燕子粪,门上一把锁锁着,锁上尽是蜘蛛网。智深把禅杖就地下搠着……”就地下指脚下这片地。例如,“不要坐在就地下。”“搠着”,也是至今普遍流行的方言,例如“把铁铣搠好。”
第七回,鲁智深在相国寺菜园子里把李四张三踢下粪窖里去,二三十破落户惊的目瞪口呆,……都不敢动掸。
智深自去屋内取出浑铁禅杖……飕飕的使动,众人看了一齐喝采。“智深正使得活泛。”
“动掸”、“活泛”,都是东平方言。
第九回,写到林冲“午牌时候已到沧州城里。虽是个小去处,亦有六街三市。”东平人习惯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称大去处,一般县市,称小去处,例如“您是大去处的人。”
第十回,林冲在沧州遇到熟人——开酒店的李小二。林冲道:“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人。”李小二道:“谁不知恩人大名,休恁地说但有衣裳,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
这段对话既有东平方言,也反映东平民俗。“来家里浆洗缝补”等语,在此倍感亲切。当代人遇到单身在外的朋友,也会这样说。
第十四回,赤发鬼刘唐,追赶郓城县班头雷横,要回晁盖给雷横的十两银子,二人相争,雷横骂刘唐必须要连累晁盖……,我行须使不得。
当时雷横和刘唐在路上斗了五十余合不分胜败。吴用寻思道:“必有些跷蹊,我且劝开这场闹。”
“连累”、“行须”、“劝开”,都是东平方言。
第十六回,杨志押送生辰纲去东京,梁中书的夫人也有一担礼物,特地再教奶公谢都管,开两个虞侯和杨志一同去。杨志告道:“老都管、虞侯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奶公,倘或路上与小人鳖拗起来,杨志如何敢和他们争执。”
“鳖拗”、“争执”,都是东平方言。
第十八回,白胜被捕,济州差何缉捕捉拿晁盖等七人。宋江飞马来报信道:“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你们不可担阁”。
“担阁”,东平方言。现在多用于治病抢救方面,如离医院远,一赶抬到担阁啦。
第二十一回,宋江来到阎婆惜的楼上,到里面凳子上坐下。阎婆惜认为张三郎来了,骂道:“这短命,等得我苦也!老娘也打两个耳刮子着。”
阎婆子吃了许多酒,口里只管夹七带八嘈,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白说绿道。
“打耳刮子”、“张家长、李家短”,都是东平方言。
第二十二回,朱仝到宋家村去捉拿宋江,没有捉到,回县去回知县的话,说道:“宋太公三年前出了宋江的籍。”
“出籍”,东平民俗,出籍后不再是一家人。还有另一种,例如:弟弟的儿子过继给哥哥为子,也叫出籍,与宋江出籍的原因不同。
宋江兄弟二人,来到沧州界分……,一径投柴进庄前来,便向庄客,“柴大官人在庄上也不?”这是东平的语法。
宋江与柴进喝酒,已有八分酒,脚步趄了,只顾踏去……,正跐着火锨柄上……。
“跐”字是东平习惯用语,民间普遍使用,指用脚尖踏着物体。例如,跐着梯子上墙。适用于形容词,例如“跐着灶锅上炕头,”“跐着别人的肩膀向上爬。”
第二十三回,当下景阳冈那只猛虎,被武松没顿饭时间一顿拳脚打的那大虫动掸不得。
“没顿饭时间”,是东平方言中形容时间长短的用话。如“一袋烟功夫。”
第二十六回,“武松自从领了知县言语,监送车杖到东京亲戚处,……去时新春天气,回来三月初头”。“三月初头”这也是东平形容时间的用语。
第二十八回,张青要把押解武松的两个公人做翻(杀死),武松道:“这两个公人于我分上只是小心,一路上伏侍我来,我跟前又不曾道个不字。”
“我跟前”,“道个不字”,都是东平习惯方言。
武松来到牢城营单人房间,众囚徒道:“到晚,趁饱带你去土牢里,把索子捆翻,着一床干藁荐,把你卷了。”
“藁荐”,又名苫子,可以铺,也可以挂在或立在屋门上挡风。东平民间至今还在用。
武松在牢房里问给他送饭的,“你是谁家伴当,”那人答道:“小人是管营相公家里梯已人”。
梯已人,东平方言,指贴近的人。长者私下里给近人东西,也称“梯已”。
第三十二回,宋江放清风寨刘寨主的妻子下山去,轿夫走的慌了,“脚后跟只打着脑杓子。”
东平方言,形容脚抬的高,走的快。
第三十四回:“当日清早,秦明摆布军马,出城取齐。”
清早,即早晨,东平人习惯曰“清早”。
取齐,集合之意,亦东平方言。
第三十六回,宋江发配江州,途经梁山泊,晁盖要留下宋江,多与两个公人些金银,发付他回去。宋江道:“哥哥,你这话休题,这等不是抬举宋江。”
“抬举”,东平方言,支持拥护的意思。
第四十五回,和尚裴如海勾引杨雄之妻潘巧云。“和尚道:敝寺新建水陆堂,也要来请贤妹随喜”。
“随喜”,东平方言,跟着大家做好事、善事。
第四十六回,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迎儿,与时迁“离了蓟州地面……行到郓州地面。”
郓州,即东平,地面,方言指管辖范围。
第四十七回,李应、杨雄、石秀来到祝家庄。那庄前后两座庄门,两条吊桥,墙里四边都盖窝铺。
窝铺,简易住处。有两种,一是临时搭建的,二是固定的。书中说的窝铺,靠一面墙,深掘、盖顶,俗称半阴半阳。
第五十五回,高太尉兴三路兵收剿梁山泊,三个将军各赏了金银缎匹,三军尽关了粮赏。
关了粮赏,简称关饷,今称发工资。
第五十六回,时迁去盗铠甲,住在店里,吩咐店小二道:“我今夜多敢是不归,照管房中。”
“多敢是不归”。东平方言发音,按标准语音是“多半是不归。”
约至二更以后,徐宁收拾上床,娘子问道:“明日随直也不?”即“明日去值班不?”东平方言,问号在后。
“听得徐宁夫妻两口儿上床睡了,两个丫环在房门外打铺。”
“打铺”,东平方言,即在屋外铺个睡觉的地方。
丢了成铠甲的皮匣子,徐宁妻子并两个丫环如热鏊子上蚂蚁,走投无路。
“热鏊子上蚂蚁”,东平的歇后语。鏊子,摊煎饼的炊具。“热鏊子”,正在用或刚住火的鏊子。
第五十九回,宋江军马三队都到少华山下。吴学究道:“明日且去城边看那城池,如何用计,却再商量。”宋江饮酒到晚,巴不得天明。
“巴不得”,东平方言,殷切盼望。
第六十五回,张顺去请医生安道全,过江时险些被贼人张旺害了性命。回来又坐张旺的船。张顺设计道:“梢公快来,你看船舱里漏入水来。张旺不知中计,把头钻入舱里来,被张顺肐    地揪住。”
肐    地,东平方言,表示突然、气愤。例如:“谁偷了我的钱,叫他肐    地死了”。
第六十六回  孔明奉命化装成乞丐,披着头发,身穿羊裘破衣,右手拄一条杖子,左手拿个碗,腌腌臜臜。
腌腌臜臜。东平方言,很脏。
第六十九回  九纹龙史进初陷东平府是三月,原来那个三月是“大尽。”
东平把农历大月(30天)称为大尽。小月(29天)称为小尽。
第七十四回,燕青、李逵来到泰安府赶会,住店。店小二来问道:“大哥是山东货郎,来庙上赶趁,怕敢出房钱不起?”燕青打着乡谈说道。
“打乡谈”,意思是用家乡方言交谈,生意人多用,套近乎。东平有句歇后语:蛮子见蛮子,别打乡谈了。
第七十七回,童贯叫能射弓的放箭,一个马军射一箭,正射到蓑衣上。
“蓑衣”,东平湖内渔民防雨用具,用蒲草或高梁叶编织,也能御寒。
第八十六回,贺统军弃马而走,不想胁窝里撞出杨雄。
胁窝里,东平人常用方言,例如“这回打到胁窝里了,”此处指杨雄从很关键的方向杀来。
东平方言中有许多是用数字表达,《水浒传》中也广泛运用。
第一回,洪太尉赴江西信州龙虎山去请张天使,走过几个山头……扑地跳出一个吊睛白额锦毛大虫来……洪太尉那心中一似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
扑地,突然的意思。例如:“扑地窜出一只黄狗,吓坏了。”
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东平至今普遍使用的语言。
第二十一回  阎婆见宋江和婆惜两个,都低着头;那婆子坐在横头桌子边,口里七十三,八十四,只顾嘈。
七十三,八十四,东平习惯用语,意思是说的话太多,没大用处。
第二十五回,潘金莲把武大说的话,一五一十都对王婆、西门庆说了。
一五一十,东平方言,意思是:从头到尾一句不漏的全说了。
第三十九回,宋江要给卖唱的女子二十两银子,那夫妻两个拜谢道:“但得三五两十分足矣”。宋江说:“我说一句是一句,并不会说慌。”
说一句是一句,言而有信,东平人习惯用语。
第四十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南边那伙挑担的脚夫,轮起扁担,横七竖八。”
横七竖八,意思思是杂乱,此处也有多的意思。
第五十四回,李逵、汤隆、公孙胜离开武冈镇,向高唐州来,“三人于路三停中走了两停多路”,迎着戴宗来迎。
三停中走了两停多路,东平习惯用语,即三成走了两成多(文内有着重号的即东平方言——笔者)。


东平石碣村(今名石庙村)阮氏三兄弟是贫苦渔民,因为穷被逼上梁山的。他们追求“论枰分金银,异样穿绸绵,成瓮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活生活”。《水浒传》中写了许多吃酒的宴席场面,笔者从宴席、吃喝这个侧面,探讨书中的东平民俗。
宴请,首先要安席,即把主宾长幼的座次安排的合乎礼节。《水浒传》中对不同人物不同场合的座次安排符合东平民俗,合情合理。
第十五回  吴用到石碣村阮氏三兄弟家中,阮氏兄弟请客,“入酒店里来,阮小二便道:“先生休怪我三个兄弟粗俗,请教授上坐。”吴用道:“却使不得”。阮小七道:“哥哥只顾坐主位请教授坐客席,我兄弟两个便先坐了。”这段文字把主宾交待的很清楚。
第十二回  宋江杀了阎婆惜,与弟弟宋清来到柴进家中,柴进邀宋江去后堂深处,已安排酒食了。便请宋江正面坐地,柴进对席,宋清有宋江在上,侧首坐了。这段文字交待了正面与侧首的座次。
第二十四回,武松来到武大家中,叫间壁王干娘安排酒席,武大叫妇人坐了主位,武松对席,武大“打横”。打横,方言,指坐位面朝里。
第四十四回,杨雄认了石秀做兄弟,二人在酒楼喝酒,杨雄的岳父潘公来了,便叫潘公中间坐了,杨雄对席上首,石秀下首。上首,下首,也是方言,是主次。同样三个人,潘公中间坐了,是面朝外,武大打横面朝里,每个人安排的座次十分妥当。今天,东平人仍然注重宴席坐次。安排不当,轻者,惹人笑话,被讥为不懂事;重者,引起双方不和,结下咯嗒。
其次,筛酒,是宴席上的服务项目。
第八回,陆虞侯奉命害林冲,在酒店里请董超、薛霸,酒保筛酒。第九回,林冲到了柴进酒店里,“有三五个筛酒的酒保。”第二十四回,武松在武大家中喝酒“武大只顾筛酒。”建国前,东平较大酒楼饭店都有酒保筛酒,也有各种各样的筛酒傢什。老百姓也乐于筛酒,有的用酒筛酒,有的用热水加温。冬天,一个火盆,几根高梁穰就能筛酒,从筛酒中取乐,这就是东平民俗的地方特点。改革开放以来,筛酒、斟酒已列入服务项目,成为一门学问,向程序化发展。
其三,菜肴,东平民俗中有一条不成文的乡规,即看客下菜,什么客,什么菜;什么人,什么待。《水浒传》中几个宴请菜肴体现了东平的地方特色。
第二回,史进拜王进为师,史太公大喜,“叫庄客杀了一个羊,安排了酒食果品之类,就请王进的母亲一同赴席”。这是农民的家宴。
第十五回,吴用请阮氏三兄弟吃酒,“向主人家沽了一瓮酒……,买了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这是英雄好汉的豪饮。
第四十一回,众头领白龙庙小聚义,“通共有一百四五十人”。穆弘叫庄客宰了一头黄牛,杀了十数个猪羊,鸡、鹅、鱼、鸭,珍肴异馔,排下宴席,管待众头领。这是劫法场后的庆功宴。
第二十四回,自从武松搬将家里来,取些银子与武大,“教买饼馓茶果,请邻舍吃茶”。这是县城居民邻居之间的聚会。其中提到馓子,是东平居民喜爱食品,油炸、细条、香脆可口,多用于酒肴,冬春两季适用。书中写的宴请时间在春节之前,这也说明作者非常熟悉东平民俗。
其四,付款。《水浒传》中描写归还酒钱的细节很有特色。
第十回,陆虞侯在李小二店里,请牢城营差拔、管营,是奉高太尉之命办的,是“公事”,先付款。“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与店小二道:“且收放柜上,取三四瓶好酒来”。
第十五回,吴用在阮小二家中请阮氏三兄弟吃酒,是吴用取出一两银子与阮小七。阮小二道:“那里要教授还钱。”吴用道:“不依小生时,只此告退。”阮小七道:“既是教授这般说时,且顺情吃了。”这是主客争着付款。
第十七回,“杨志便入那酒店去,”灶边一个妇人问道:“客官莫不要打火……”,先叫一个后生来面前筛酒,一面做饭,一面炒肉,都把来给杨志吃了……杨志起身便出店门,那妇人道:“你的酒肉饭钱都不曾有?”杨志道:“待俺回来还你。”这是赊酒的情节。
第十九回,宋江、戴宗等在琵琶亭上喝酒,张顺便叫酒保去说:“这席酒钱我自还他。”宋江那里肯,便道:“我劝二位来吃酒,倒要你还钱,于礼不当。”戴宗道:“既然是张二哥相敬之心,仁兄曲允。”宋江道:“既然兄弟还了,改日却另行置杯复礼。”这段文字,描写了梁山泊兄弟义气,互敬互让。这种礼让风气东平民间至今仍存。
第二十四回,众邻舍斗分子来与武松人情,武大又安排了回席。斗分子是东平民俗,历史很久,涉及范围很广。建国前地主、富农、家产富裕的户,斗分子的事更多。发丧要斗分子,按分子负担丧资,继承遗产。一般劳动力少的中农户习惯组成老亡社,斗分子集资发丧,是互助互济的组织。改革开放以前,干部职工在机关食堂吃饭,每逢春节、国庆节、五一节、仲秋节各部门同志会餐,都是斗分子,书记、常委与一般干部职工平均斗分子,一律平等。回族同胞过开斋节,宰羊“下油香,到清真寺会餐,也是斗分子,名曰“夜头分子”。现在青年工友、同学之间都有来往,谁家遇到婚丧嫁娶,都拿一百元,二百元的丧资喜礼,既是友谊来往,也有斗分子的民风。《水浒传》中通过描写吃喝宴席,展现了东平民俗的方方面面,不是东平当地人,不长期生活在这里,熟知东平,是写不出这样深刻、涉及这样广泛的著作的。


称谓,也是民俗中的一个方面,东平对于称谓也有自己的地方特点。
娘子。第七回,书中称“林冲娘子”。东平人习惯呼新结婚的媳妇为新娘子或新娘。建国前,东平的一些乡绅名流家,称儿媳妇为相公娘子,兄弟多的称大儿媳妇为大相公娘子,二儿媳妇为二相公娘子……至今仍有人这样戏称。当然,称谓随着身份的变化而变化。清代,有人考中举人,则呼举人老爷,举人的父亲称太爷,举人的儿子称少爷。民国时期一位乡绅当了东平县民团团长,他的儿子称少团长,儿媳妇则称少夫人。
孤老。 第四回,金二老汉称他女儿新嫁的丈夫为孤老。建国前,已婚妇女与丈夫以外的另一个男人同居的,称这个男人孤老,与书中称呼雷同,现已不用这个称呼。
二哥。第二十三回,宋江呼武松二郎,二十四回,武大呼武松二哥。东平湖西的居民至今习惯呼二哥,“武老二”是打虎英雄的影响非常深,东平湖东对二哥的称谓不太讲究,老大就是老大,老二就是老二。
叔叔。第二十四回,潘金莲喊武松叔叔,听起来不大合辈份,实际上,这就是东平的民俗。东平人习惯称丈夫的弟弟为“小叔子”,当面喊兄弟,也喊您叔,即他儿子的叔,叔叔是您叔的简称。称谓中加您字的很多。我在职时,县直机关有位局长,与我同乡,我喊这位局长的岳母婶子,她老人家喊我您大哥、您大爷,都是互相尊敬。但是,有的儿媳妇称婆母“您奶奶”,喊老公公“您爷爷”,喊丈夫的哥哥“您大爷”,称丈夫的嫂子您大娘等等,是一种不文明的称谓,现已逐步改变。不再喊“小叔”改为喊名字。
婶子。第四十九回 孙立、孙新是亲兄弟,孙立喊孙新的妻子顾大嫂“婶子”,听起来也不合辈份,实际上这也是东平民俗的反映。东平人习惯称兄弟媳妇“弟妹”或称“您婶子”,即儿子的婶子,书中只写婶子,也是“您婶子”的简化。
妮子。第五十一回,李小二称妓女白秀英为妮子,贬意词。东平民俗称年龄小的女孩子为小妮,大一点称闺女、姑娘,有一定身份的人家称小姐,在骂人的时候才说:“你这妮子……”书中称白秀英妮子,符合东平民俗。


《水浒传》中写的梁山是实指,梁山是一片山头,这地方在抗日战争前隶属东平县第八区。 为适应抗战的需要,1940年划归昆山县,1949年建国前,行政建制中才有梁山县。景阳冈在阳谷县,虽与东平县隔着黄河,抗战前东平有个河西乡与阳谷搭界。黄泥冈属郓城县,距东平也不远。《水浒传》中,关于东平府的方位与邻县的距离记述都相当准确。公元1000年(北宋咸平三年)水淹须昌之后,东平府治所迁至王陵山前,今东平县州城镇驻地。当时东平府辖须城、寿张、东阿、平阴、阳谷、汶上等六县。第六十七回,“宋江领兵前到东平府,离城只有四十里路,地名安山镇扎住军马。”梁山在东平府城西南,约八十余里,扎住安山镇(今名小安山乡),正在梁山与东平府距离的中间。同一回,吴用建议“先打汶上县,百姓必须都奔东平府。”汶上县距东平府六十华里,也是较近的。同一回,宋江与董平交战,宋江军马佯败,“退到寿张县界”。当时的寿张县界,大体在今天东平县新湖乡翟家庄以东,距东平城30里左右。第七十回又说,“原来这寿张县贴着梁山泊最近。”经查,北宋时期,寿张县治所寿张集,距梁山只有八里路。把地理位置写的这样准确,只有熟知这里的人才能做得到,由此看来,罗贯中是东平人,应是确凿无疑的。
另外,对施耐庵是否《水浒传》作者,提出两点疑问。第一,施耐庵是江苏兴化人,他能熟悉东平的方言民俗,地理位置么?第二,《中国文学史》说,施耐庵参加过农民起义,但不知道他的起义部队是否到过梁山泊,到过东平。既便到过东平,住上十年八年也不可能对东平的方言、民俗那样熟知。只有罗贯中这样土生土长的东平人,熟悉家乡,又有天才,才能写出这样的才子书——《水浒传》来的。

2006年8月8日
作者简介
     展衍振,回族,1925年5月生,原籍山东省东平县州城(即历史上的东平府治所在地),历任中共东平县委办公室副主任、东平县档案局局长、《东平县志》主编等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曾任平阴县委新闻秘书,六十年代初,曾到大众日报社培训。八十年代,任1989年出版的《东平县志》主编,该书在全国地方志评比中荣获一等奖。九十年代退休之后,从事地方史志方面的研究,在省市一级刊物和出版单位,发表《严实父子与元代东平》、《话说东平回族迁徙》、《东平回族伊斯兰教简史》等著作,新世纪以来,研究《水浒传》与东平方言、民俗。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5-19 10: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