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9343|回复: 0

《三国演义》《水浒传》作者罗贯中为山东东平人(名家名作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韩国的传入及版本之考察

闵 宽 东

(作者单位:韩国庆熙大 中文系 敎授)

中文提要  自韩国朝鲜时代以来,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对韩国人来说是较为亲熟的中国小说作品。 虽然它们是中国古典小说, 但是从朝鲜时代传入到韩半岛之后, 上至士大夫下到庶民百姓, 形成了相当广泛的读者群, 堪为最受欢迎的小说作品。  今天, 我想根据本人所搜集的韩国古典文献记录及目前韩国所收藏的与《三国演义》、《水浒传》有关的版本资料, 介绍《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韩国的流传时期与韩国主要图书馆的版本现藏状况及在朝鲜时代出版之情况和最近的翻译等诸问题, 愿与中国的同仁, 学者共享, 并恳请批评指正。


     
1. 引言       2. 传入韩半岛境内的时期      3. 在韩国的版本收藏状况            4. 在韩国的出版及翻译情况       5. 结语                             
                                
                  
1. 引  言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是在韩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兩部作品, 也是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不论是现存的版本, 翻译与改编及出版状况, 还是从古典文献的记录方面看, 其他作品是无可比拟的。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读者层也相当广泛, 各阶层的男女老少都喜爱它们。 而且韩国古典小说, 韩国传统诗-诗调、 散文 、 杂记 、民间故事 、 俗语等等, 均受到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内容的影响。
拙著《中国古典小说史料丛考》(其中韩国所藏中国古典小说版本目录)  较为详尽地搜集整理了《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韩国出版与翻译及版本上的情况。 这里我想根据拙著中搜集的韩国古典文献记录及现所藏的有关《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版本等资料, 详细考证一下《三国演义》与《水浒传》在韩国的流传与版本及出版翻译之诸问题。
  
2. 传入韩半岛境内的时期
中国史书《三国志》在韩半岛的三国时代就已经传入到高句丽, 此记录最早见于《后周书, 东夷传, 高句丽条》。  但小说《三国演义》最早的传入记录, 至朝鲜中期才发现。 《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卷三云:

「上御夕讲于文政殿, 进讲近思录第二卷, 奇大升进啓曰:顷日张弼武引见时, 传敎内张飞一声走万军之语, 未见正史, 闻在三国志衍义云。 此书出来未久, 小臣未见之, 而或因朋辈问闻之, 则甚多诞妄语, 如天文地理之书, 则或有前隐而后着, 史记则初失其传后难臆度, 而敷衍增益极其怪诞。 臣后见其册, 定是无赖者裒杂言。 如成古谈, 非但杂驳无益, 甚害义理。 自上偶尔一见甚为未安。 就其中而言之, 如董承衣带中诏, 及赤壁之战胜处, 各以怪诞之事, 衍成无稽之言。 自上幸恐不知其册根本故敢啓」

该记录为朝鲜宣祖二年(1569年)六月的事件, 从“此书出来未久”的事实记录, 可推知《三国演义》传入时期是1569年以前。 当时流入朝鲜的版本可能是明嘉靖壬午(1522年)版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本。 但是, 在此以前所印的明弘治甲寅本(1494年)与新安虞氏所刻的《三国志平话》本还没发现有传入的记录, 因此甚难确定流入韩半岛境内与否。

   《水浒传》流入韩国的最早记录可见于朝鲜时代光海君时代许筠(1569-1618年)先生1611年刊行的《惺所覆瓿稿》。曰:
「乐府则董解元 王实甫 马东离 高则诚, 传奇则水浒传 金甁梅, 为逸传,     
不熟此传者, 保面瓮肠, 非飮徒也。」      <惺所覆瓿稿, 十掌之故>
「余得戱家说数十种, 除三国。 隋唐外, 而兩汉龉, 齐魏拙, 五代残唐率,     
     北宋略, 水浒则姦骄机巧, 皆不足训。 而著于一人手, 宜羅氏之三世哑。」                   <惺所覆瓿稿, 卷十三 西游记跋>

    由此可知, 朝鲜光海君以前已经传入四大奇书之事实。 当时金圣嘆所评的《水浒传》(70回本)还没出版, 传入朝鲜的版本可能是李卓吾所评的《忠义水浒传》。 《水浒传》传入朝鲜后深受读者的喜爱, 因此除中国原本以外, 还出现了朝鲜倣刻本与翻译本。 如果以当时的记录与情况来推测传入时期则大至于1600年前后。
    另外, 许筠的《惺所覆瓿稿》卷十三 〈西游记跋〉中言及到《水浒传》的编撰者为羅贯中, 云: “水浒则姦骄机巧, 皆不足训。 而著于一人手, 宜羅氏之三世哑也”。 在朝鲜时代关于作者的问题也有兩种说法。
   
* 许筠(1569-1618年)《惺所覆瓿稿》卷十三〈西游记跋〉(1611年刊) :
       “水浒则姦骄机巧, 皆不足训。 而著于一人手, 宜羅氏之三世哑也”。
* 李瀷(1681-1763年)《星湖僿说》卷7, 下(遗稿集, 1740年) :
       “水浒传者羅贯中所作。.....”
* 李德懋(1741-1793年)《靑庄馆全书》卷5(遗稿集, 1796年) :
       “[水浒传]...... 意者, 施耐菴锦续之才, 有一块寃坟, 郁郁于中, 发比无实之言。”
* 徐有英(1801-1874年)《六美堂记》(1863年作) :
       “施耐菴水浒传, 从黄昏篱落五更卧。....”

    因此, 在韩国很多国文学者之中也引起了误解, 把施耐菴错写成羅贯中, 本人认为: 这可能不是单纯的误记, 而是以羅贯中作为作者的版本先传到韩半岛, 而后再传入作者为施耐菴的版本所造成的可能性很大。
    总之, 再度仔细考察《水浒传》的朝鲜流入时期, 《朝鲜王朝实录》 宣祖(1569年)卷3曰: “自上幸恐不知其册根本, 故敢啓, 非但此书如楚汉衍义等书, 如此类不一, 无非害理之甚者也。” 从1569年的如此言及《楚汉演义》等书的纪录, 可知当时其他演义类小说也颇多, 倂传到朝鲜半岛, 因此也就可以推定《水浒传》的传入可能性。 通过以上的资料我们可以确认,《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至少于1560年前后传入了韩半岛。
  
3. 在韩国的版本收藏状况
本稿收录了在韩国各主要图书馆所藏的中国古典小说目录, 其中中国古代小说的版本又分为中国原本与韩国本; 其所限年代, 中国版本只限于1911年之前, 韩国版本为1910年(韩日倂合)以前所刊行成书的。

(1) 《三国演义》 版本现况
  《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 : 陈寿(晋)史传, 羅贯中编次, 朝鲜木版本, 仁祖5年刊(1627年), 21.8X20, 13行24字, 纸质:楮纸。   
* 1卷1册(残本,卷12) : 版心题:三国演义, 刊记:耽羅开刊, 现李谦鲁所藏。 延世大本[笔写本, 11行20字, 封面题:三国誌, 弘治甲寅(1494)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     
* 1卷1册(残本) : 羅贯中(明)撰, 周曰校编, 朝鲜木版本, 仁祖5年刊(1627), 朝鲜改刻版, 现奎章阁, 东国大所藏。

《贯华堂第一才子书》 : 羅贯中(明)撰, 金圣叹(淸)编, 毛宗岗(淸)评, 韩国木版本, 朝鲜肃宗年间(1674-1720年), 序:时顺治岁次甲申(1644)金人瑞圣叹氏题, 表题:三国志, 卷首书名:四大奇书第一种, 纸质:楮纸。  
* 卷首,19卷, 合20册 : 图畵, 30.4X20.4, 8行15字, 现奎章阁所藏。
* 卷首,19卷, 合20册(覆印) : 12行26字, 图畵, 27.7X18.2, 现奎章阁, 延世大, 啓明大, 高丽大, 江陵市船桥庄, 朴在渊所藏。

《四大奇书第一种》 : 羅贯中(明)撰, 金圣叹(淸)编, 毛宗岗(淸)评, 中国木版本, 序:时顺治岁次甲申(1644)金人瑞圣叹氏题, 表题:三国志演义, 版心题:第一才子书。  
* 60卷20册 : 刊年未详(淸版本), 图畵, 16.4X11。
* 19卷,目录,合20册 : 淸光緖14年(1888)扫叶山房刊, 图畵, 23.5X15.5, 12行26字, 现高丽大, 中央图, 涧松本, 东国大[淸光緖23年(1897)江左书林刊], 延世大, 全北大本[杭永年(淸)參定, 淸末刊], 朴在渊(12册) 等。
* 51卷16册(卷首。卷1-51) : 邹梧冈(淸)參定, 淸末刊, 25X15.5, 版心题:第一才子书, 标题:绣像第一才子书, 图畵, 现高丽大所藏。   
   **高丽大本[羅贯中撰, 施耐菴评, 淸光緖19年(1893)], 残本11册(卷9-19)。

《第一才子书》 : 羅贯中(明)撰, 金圣叹(淸)编, 毛宗岗(淸)评, 序:时顺治岁次甲申(1644)金人瑞圣叹氏题, 表题:三国志演义, 版心题:第一才子书。  
* 卷首,60卷, 合12册 : 中国石印本, 淸光緖庚寅年(1890), 上海书局刊, 25行40字, 内题:绣像三国演义, 外题:增像全图三国演义, 现延世大所藏。
* 16卷16册 : 中国铅活字本, 咸豊3年(1853)上海广益书局刊, 15行31字, 内题:足本铅子印三国志演义, 外题:精校全图三国志演义, 现延世大所藏。
* 60卷60册 : 中国石印本, 咸豊3年(1853), 上海锦章书局刊, 16行32字, 序:咸豊3年(1853)孟夏。... 吴淸溪居士书, 外题:增像三国全图演义, 现高丽大本[残本, 中国铅印本。 淸末同文书局刊], 崔锺瑚所藏。  
* 19卷20册 : 三多斋藏板, 淸中期刊, 现岭南大本[中国木版本, 扫叶山房刊], 梨花女大, 朴在渊, 成均馆大[中国木版本, 淸顺治(1644) 后印, 翠筠山房刊, 扫叶山房刊, 文兴堂刊, 12行26字]所藏。
* 60卷20册 : 中国石印本, 刊年未详(淸末)上海锦章书局刊, 外题:增像全图三国演义, 现高丽大所藏。  
* 60卷16册 : 中国铅活字本, 咸豊3年(1853)上海时中书局刊, 15行30字, 序:咸豊3年(1853)孟夏 ... 吴淸溪居士书, 封面题 :三国志, 现金大经所藏。      
* 20卷20册 : 中国木版本(覆刻)。 刊年未详(淸后期), 12行26字, 内题:毛声山先生批点贯华堂第一才子书, 表题:三国志, 现中央图, 建国大, 全北大, 国民大, 庆熙大等所藏。
* 20卷40册 : 12行15字, 现建国大所藏。
* 3册 : 朝鲜木版本, 1859年红树洞刊, 韩文本, 现金东旭所藏。

《绣像全图三国演义》 : 羅贯中(明)撰, 金圣叹(淸)编, 毛宗岗(淸)评, 序:时顺治岁次甲申(1644)金人瑞圣叹氏题。   
* 16卷8册 : 中国石印本, 刊年未详(淸后期), 上海锦章书局刊, 28行56字, 现高敞郡玄谷书院, 成均馆大[上海锦章书局刊(1903), 25行54字]所藏。
* 60卷20册(残本) : 中国铅印本, 淸末上海蒋春记书刊, 现高丽大所藏。

《精校全图绣像三国志演义》 : 活字本, 7册, 图畵, 淸末中新书局刊, 现中央图, 朴在渊(8册)所藏。

《增像全图三国演义》 : 羅贯中(明)撰, 金圣叹(淸)编, 毛宗岗(淸)评, 序:时顺治岁次甲申(1644)金人瑞圣叹氏题, 中国石印本。
* 16卷8册 : 刊年未详(淸末), 图畵, 表题:绘图三国志演义, 现奎章阁所藏。 啓明大[淸后期 天宝书局刊], 全南大所藏。
* 28卷10册 : 图畵, 20。2X12.6, 现全南大所藏。
         
    在朝鲜时代所传入的版本, 大半都是《第一才子书》、《四大奇书第一种》、《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通俗演义》、《绣像全图三国演义》、《增像全图三国演义》、《精校全图绣像三国志演义》等。 其中, 以羅贯中(明)撰 , 金圣叹(淸)编 , 毛宗岗(淸)评本为主, 出版年度也以淸代刊行的版本为最多。
  刊行出版的书局则是「扫叶山房」 、 「江左书林」 、 「上海书局」 、 「上海广益书局」 、 「上海锦章书局」 、 「三多斋藏板」 、 「同文书局」 、 「成文信」 、 「上海时中书局」 、 「上海善成堂」 、 「翠筠山房」 、 「文兴堂」 、 「上海蒋春记书」 、 「中新书局」 、 「天宝书局」 等。 其中, 在上海出版的版本占了相当多数, 由此我们可知, 当时与上海的交流较为频繁密切。

(2) 《水浒传》 版本 现况
    《评论出像水浒传》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王望如(淸)评论, 中国木版本,  表题:水浒传, 版心题: 五才子奇书, 标题:绣像第五才子书, 序:顺治丁酉(1657)桐菴老人书于醉耕堂墨室, 纸质:绵纸
* 20卷20册 : 淸顺治14年(1657)后印, 25×15.9, 11行23字, 现高丽大, 中央硏究院所藏。       ** 梨花女大本 : 有图, 24。4×15.8, 11行22字。
   ** 延世大, 啓明大, 成均馆大, 釜山大, 中央硏究院本[有图, 11行24字]。
   ** 江陵市船桥庄本 : 14行24字, 贯华堂刊。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中国木版本, 标题:绣像第五才子书, 序:昔雍正甲寅(1734)上伏日句曲外史书。
* 75卷20册 : 刊年未详(淸末), 有图, 16.8×11, 现高丽大, 嶺南大所藏。
   ** 延世大本 : 刊年未详, 淸芥子园山房刊(纬文堂刊), 11行26字。
* 8册 : 中国活字本, 刊年未详, 淸上海申报馆刊, 现奎章阁所藏。
   ** 延世大本 : 22行35字。
* 75卷24册 : 刊年未详(淸末), 有图, 10行23字, 表题:贯华堂第五才子书, 版心题:第五才子书, 现成均馆大所藏。
   ** 全北大本 : 11行26字, 残本   

《评註绘图五才子书》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中国石版本, 刊年未详(淸末), 表题:绘图增像第五才子, 1卷1册(卷12, 残本), 有图, 20×13.4, 20行45字。 现洪川郡乡校所藏。

《绣像全图水浒誌》(第五才子书) : 32册, 东亚大(石堂本)
《绘图增像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书》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中国石版本。
* 2册(残本) : 17行32字, 註双行, 现成均馆所藏。
* 8卷8册 : 淸末上海锦章图书局刊, 24行52字, 现涧松本所藏。
* 10卷10册 : 淸光緖18年(1892)上海广百宋斋刊, 18行43字, 有图。 现东国大所藏, 江陵市崔浩集本[光緖丙申(1896)上海图书集成局刊]。
* 46卷8册 : 中国木版本, 刊年未详(淸), 上海同文书局刊, 现全南大所藏。

《评註增像水浒传》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中国石版本, 淸上海元昌书局,  12卷6册, 有图, 现全南大所藏。

《评註图像水浒传》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王望如(淸)评论, 中国石版本,
* 12卷12册 : 淸末上海共和书局刊, 有图, 现高丽大所藏。
* 35卷12册 : 淸末上海锦章图书局刊, 18行41字, 现高丽大所藏。
* 75卷8册 : 淸(1886)上海同文书局刊, 现高丽大所藏。

《水浒誌》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中国木版本, 淸顺治14年(1657)后印, 序:顺治丁酉(1657)桐菴老人书于醉耕堂墨室。
* 20卷20册 : 刊年未详(淸), 11行22字, 现建国大所藏。 ** 11行24字本(建国大)。

《水浒传》 : 施耐菴(明)撰, 金圣叹(淸)编, 中国木版本, 刊年未详(淸), 卷头书名:第五才子书, 10册, 11行24字, 现奎章阁, 釜山大所藏。

《结水浒传》 : 兪万春(淸)着。 中国木版本, 咸丰7年(1857)文聚堂刊, 序:重刻兪仲华先生荡寇志敍 .... 咸丰7年仲印, 版心题:荡寇志, 70卷, 卷末。合22册,(卷,3-7, 缺2册), 8行21字, 有图, 现奎章阁所藏。
* 2册 : 淸乾隆壬子年(1792)上海申报馆刊, 22行35字, 内封题:续水浒。 序:乾隆壬子年(1792)赏心居士, 现奎章阁, 延世大所藏。

《绘像结水浒全传》 : 兪万春(淸)着, 邵祖恩,范新来评, 中国石版本, 表题:绘图荡寇志全传, 序:兪灥1871年续序。
* 8卷8册 : 同治10年(1871)上海锦章图书局刊, 有图, 现庆北大所藏。
    ** 高丽大本 : 光緖34年(1908)上海书局刊, 24行50字。
* 31卷8册(卷40-70) : 刊年未详(淸末), 17.8×12, 12行27字, 现江陵市船桥庄所藏。

《结水浒全传》 : 兪万春(淸)着, 邵祖恩,范新来评。
* 卷8册 : 中国石版本, 淸末上海天宝书局刊, 有图, 现全南大所藏。
* 70卷18册 : 兪万春(淸)着, 邵祖恩, 范新来评, 中国铅活字本, 光緖9年(1883)上海申报馆刊, 序:咸丰元年(1851)胡老人, 现奎章阁, 高丽大所藏。

《荡寇志(结水浒传)》 : 兪万春(淸)着, 中国石版本, 刊年未详(淸末), 残本(6卷存), 12行27字, 现釜山大所藏, *东亚大[18册(卷1-70)所藏], *东亚大本[全图足本荡寇志, 14册]。

《绘图荡寇志演义》 : 兪万春(淸)着, 中国石版本, 淸末上海天宝书局刊, 8册, 29行65字, 有图, 现啓明大所藏, 成均馆大(8册)。

《后水浒传》 : 韩国笔写本, 笔写者未详, 朝鲜后期刊, 12卷12册, 28.1×20, 表题:后水浒传, 中央硏究院。

  此外, 韩国内所藏的《水浒传》版本大部分是由施耐菴撰, 金圣叹编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绣像第五才子书》、《评论出像水浒传》、《绘图增像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书》、《绣像全图水浒誌》、《评註图像水浒传》、《评註增像水浒传》、《评註绘图水浒传》、 而后书为《结水浒传》、《绘像结水浒全传》、《结水浒全传》、《荡寇志》、《续水浒传》、《绘图荡寇志演义》等为主流。 这些大半都是淸代的版本, 特别是以淸代中·后叶间的为数最多, 出版商社有「贯华堂」、   「芥子园山房」、「上海书局」、 「上海广益书局」、「上海锦章书局」, 「纬文堂」、 「上海同文书局」、 「文聚堂」、 「上海申报馆」、 「上海图书集成局」、 「章福记书局」、 「上海广百宋斋」、 「上海共和书局」、 「上海元昌书局」、 「上海天宝书局」等, 其中上述书的一半以上是上海出刊的版本, 由此事实可证明在上海小说的出版与流通非常盛行。  


4. 在韩国的出版及翻译情况
(1) 朝鲜时代《三国演义》的出版与翻译
    在朝鲜读者与听者的欢迎之下, 很早就有了朝鲜版本和翻译本。 朝鲜版本有兩种, 一为中文板, 另一种为韩文板。 其中最早的出版记录, 发现于朝鲜时期《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卷三。 曰:
     
「 ... 又啓曰 ...  剪灯新话鄙亵可愕之甚者, 校书馆私给材料, 至于刻板, 有识之人, 莫不痛心, .... 三国志衍义则怪诞如是, 而至于印出, 其时之人岂不无识, 观其文字亦皆常谈, 只见怪僻而已。......」

    《三国演义》传入朝鲜半岛后, 在朝鲜时期曾有过几种广汎流传的版本, 例如《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贯华堂第一才子书》、《坊刻本三国演义》等, 都很广泛地流传。 上述记录中, 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三国志衍义则怪诞如是, 而至于印出”这句话。 因为它证明了1569年以前韩国内就已经有出版《三国演义》的事实。 笔者非常关心此记录, 而曾调査各大小图书馆的古书目录, 但却无能找到其版本。 推测其版本, 可能就是明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本。
    此外, 在韩国出版的版本还有朝鲜仁祖5年(1627年)耽羅开刊(济州道)。 其书是周曰校刊行的版本(13行24字)。 书名为《新刊校正古本大字音释三国志》  现藏于「藏书阁」、「奎章阁」、「东国大」等。
    其后, 在朝鲜肃宗年间(1674-1720年)再次刊行的总20卷20册(卷首,19卷,合20册)的《三国演义》, 其书名为《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或《鼎峙志》。 对于此版本的刊行记录有李瀷(1681-1763年)的 <星湖僿说> 类选九曰:

「三国演义 ... ... 在今印出广布, 家户诵读, 试场之中, 擧而为题, 前后相续, 不知愧耻, 亦可以观世变矣。」

    其中“在今印出广布”的记录, 可推定大略是在1700年前后, 它说的就是《贯华堂第一才子书》。 此书共20卷20册(卷首一卷, 内文十九卷),  封面题为「圣叹塬评, 毛宗岗评点, 贯华堂第一才子书」。 卷首含金圣叹序一则, 读三国志演义法二十五则, 凡例十则及总目。 第一卷头为“四大奇书第一种之一, 圣叹外书, 茂苑毛宗岗序始氏评”。 此外还有总评, 有眉批。  其版本现藏于「韩国中央图书馆」 、 「藏书阁」 、 「奎章阁」 、 「高丽大」 、 「延世大」 、 「成均馆大学」 等, 也有覆印本。
   
    《三国演义》自朝鲜时代传入以来, 读者们所阅读的版本除了引进的原本之外, 还有其抄录 、重刊 、 编撰 、 翻译等版本。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韩国人自古以来, 对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情况。
    1446年朝鲜王朝世宗大王创制训民正音-文字以来, 朝鲜的文学有了很大的改变, 卽生成了平民阶层文学与女性阶层文学。 特别是演义类小说的大量引进, 使得平民与女性读者日益增长。 他们阅读中国通俗小说的渴求, 促使了‘汉文谚解’的诞生。 所谓谚解就是以韩文卽训民正音文字解释中文的作品内容, 也就是一种独特的翻译形式。 这种翻译小说的工作, 从朝鲜中宗38年(1543年)翻译《列女传》, 与1566-1608年间翻译《太平广记谚解》(5卷)时开始, 不断地出现。 特别是在中国通俗小说传入之后, 中国小说的翻译状况就变得更为兴旺, 倂且与后来贳册业的出现与倣刻本的出现, 均有着相当密切的关係。
   《三国演义》的翻译本可分为『完全翻译本』 、 『部分翻译本』 、 『翻案本(改编) 』等。   
   『完全翻译本』有以据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翻译的「臧书阁」所藏《三国志通俗演义》, 总39卷39册, 25.4x17.4, 9行20字内外, 双行註。 另外「高丽大」 、 「中央图书馆」也有此翻译本。 此外, 金东旭所藏有15册(2-19卷) 、 13册(4-19卷) 、 6册(6-12卷) 、 5册(9-13卷), 又圆光大朴顺浩所藏本等都是残本。  
   『部分翻译本』有翻译第43-50回的《赤壁大战》(总8回); 翻译第105-120回的《大胆姜维实记》(1922年刊, 总16回); 摘取翻译第37-50回的《华容道实记》(总16回); 还有摘取翻译第36-50回的《三国大战》(总16回)等。也有些读者阅读中国小说后, 生出自我表达的慾望, 于是开始学习模倣并尝试创作古代小说。 由于初期阶段创造技巧的不足, 无法完全发挥个人的创意构思, 因此, 不少文人就以当时已有的中国小说为蓝本, 经过模倣 、 拟作并融合当时的社会现况与自我意识, 将中国小说的故事情节加以改编 、 扩编 、 浓缩或删减, 以崭新的面貌, 新盈的名称出现在读者面前了。这就是韩国的翻案小说。可以说它是模倣中国小说文学的体裁、结构、内容、思想与背景而再创作的韩国特有的珍贵文学作品。
『翻案本』有《关云长实记》、《赤壁歌》、《山阳大战》、《张飞.马超实记》等, 其中《山阳大战》是跟《赵子龙实记》同种异本, 《张飞.马超实记》是据《三国演义》第27-73回添削而作。

  甲午更张(1894年)使西洋文化大量传入韩半岛, 小说界也産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新的思想意识産生了“新小说”。 长期与韩国古典小说形影不离的中国古典小说, 在读者意识的觉醒下, 结束了它在韩国小说史上的特殊地位。 因此, 以往翻译或出版《三国演义》的情况也渐渐减少, 到了日本殖民时期, 越来越日趋没落。 韩国光復(1945)以后, 因轻视汉文敎育, 读者无能阅读中国古典小说, 全靠翻译阅读, 而且版本也从部分翻译变成了全文翻译。 其中, 相当数量的版本是缩简本(金东里本,白斗镛等)或意译本。
    1945年光復以后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翻译情况, 就是争先恐后地翻译日本吉川英治的《三国志》。 此书, 李容浩(1965) 、 李仁光(1968) 、 朴锺镇(1976)等都曾翻译过, 在1960-70年代, 给予读者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书虽然跟原本有一些差别, 但是此后翻译的《三国演义》版本中, 模倣它的‘亚流’作品也相当之多。   
    进入1990年代以后, 相对比较完好的翻译本开始有所出现。 大抵就是由中国东北(满洲)地区朝鲜族翻译而流入韩国的版本, 它虽然间或出现一些韩国境内所不常使用的语汇, 但比较接近于原本的内容。 这些版本相对有较高的资料性。 其中有金光烈等翻译的(三星出版社,1993年)和延边大学翻译组翻译的(靑年社, 1990年)作品。  
    从以上自朝鲜时代以来翻译出版的状况来看, 相当多的翻译家翻译过《三国演义》, 这一点使得《三国演义》在韩国的古典小说史上, 相比别的外国小说来说占有很高的地位。 但是, 美中不足, 大多数的翻译者倂不是中国文学者,  而是韩国汉学者或者韩国文学者、小说家或精通日语的识文者。 故而误译或过度的修饰及添加创作的情况也较多。 因此与原本《三国演义》産生了一些差异。 但是, 出现如此大量的翻译本, 使我们能够更容易接触《三国演义》, 从而形成广范围的读者群, 从这一点上看,  多数翻译作品的出现也是有肯定作用的。

(2) 朝鲜时代《水浒传》的出版与翻译
    《水浒传》传入朝鲜后亦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因此除中国原本以外, 还出版了朝鲜倣刻本与翻译本。
    从翻译《水浒传》的记录来看, 大略是在1600年代初·中期就有过翻译, 但现存的都是1800年代以后的版本。 此外,《水浒传》是用白话文写成的, 当时大多数的学者或文人对文言文比较熟悉, 却不甚精通白话文, 因此朝鲜显宗10年(1669), 为读《水浒传》曾出版了《水浒誌语录》。 而最近《水浒传》的翻译出版则非常盛行, 已达到30余种, 但因大多数翻译本太过简略, 因此本人希望能有比较忠实于塬文的翻译本出现。      
    仁宣王后(孝宗妃:1647-1698年)亲笔写给淑明公主的书信当中(1652-1674年间)有对翻译《水浒传》的记录, 也有赠送过《水浒传》小说的记录(资料号码102)。  而且, 在洪羲福(1794-1859)的《第一奇谚》(1835-1848 : 镜花缘的翻译本) 第1卷序言中有曰 :

「我早就失学。...[中略] ... 世间的谚文小说大半都是阅览过, 大抵从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列国志, 西周演义到歷代演义类。... 」  

    以上记录可证明, 1600年代中·后期已经流存过《水浒传》翻译本。 因此, 《水浒传》最初的翻译时期推定为大略1600年代初·中期。然而这些翻译本大部分是笔写本, 至于活版本的出现则是19世纪的时候。

* 翻译出版本(倣刻本 : 京版, 安城版)。
京版本----3册1秩(现存2册), **「水浒志卷之一」31叶, (庚申孟春:1860年推定),
                           **「水浒志卷之二」31叶, (东洋学语校。 Paris藏)  
安城版本----3册(卷1:20张,  卷2:20张,  卷3:21张本),  ...... 金东旭所藏。

    其后出版的版本是1913年新文馆的《水浒誌》(4卷4册), 同年朝鲜书馆的《忠义水浒志》(3卷3册), 1916年唯一书馆的《水浒志》(南宫楔发行, 6册), 以及同年匯东书馆的《忠义小说水浒志前集》(高裕相发行, 3册)等。   

* 翻译笔写本也有几种 :
1)。 金东旭所藏本 : 1册(丙午年: 1846年或1906年, 笔写)。
2)。 梨花女大所藏本 : 4册本, 9册本。(笔写年未详)。
3)。 李熙昇所藏本 : 1册本。(笔写年未详)。
4)。 朴淳镐所藏本 : 水浒志(3-5回), 水浒志(17-18回), 水浒志 卷之(18-19),
                   水浒志(19-20回) : 水浒志 翻译顚末, 甲寅(1914年)。
5)。 中央硏究院本 : 后水浒传(12卷12册)。

    其中, 较引人注目的笔写本是在中央硏究院(旧精神文化硏究院)的《后水浒传》(12卷12册, 28×20, 10行22字内外, 乐善斋文库), 保存状态良好。 可是此书的塬文本在韩国已失不传, 现只有中国大连图书馆所藏的善本。 作品的翻译形式是将开场诗、散场诗等内容大部分省略, 大体上接近于完译, 也有直译或意译部分。 从频繁出现韩文古语和古文体来看, 可推定翻译时期为18-19世纪中叶。  
  
* 《水浒誌语录》的出版形式
  《水浒传》原本是用白话文写成的小说, 而当时大多数的韩国学者或文人, 对文言文比较熟悉, 而对白话文却比较陌生, 因此译者们在朝鲜显宗10年(1669年), 把《水浒传》与《西游记》中搜集出来的白话文难句、难词编辑成书, 分别叫《水浒誌语录》  与《西游记语录》。 现存的『水浒誌语录』版本之形式如下:

*四奇语录 : 韩国笔写本, 笔者,写年未详, 朝鲜后期刊。 1册(48张)。 26×20.8, 10行20字, 註双行, 总《西厢记语录》、《水浒志语录》、《西游记语录》与附录《道家语录》为一共4册......成均馆大
*水浒誌语录(韩国笔写本, 笔者,写年未详, 朝鲜后期刊)。
    ** 1册(35张, 1回-70回 收录),[奎章阁]。  ** 1册(75张),[奎章阁]。  ** 1册(21),         [奎章阁]     ** 1册(31张),[建国大]。  ** 1册, 10行24字,[延世大]
*水浒誌语录解 : 1册(25张), 21.7×16.5, 丁巳(?)6年。月粧续于蓮谷(卷末) ..... 中央图
*水浒誌语录 : (活字本, 1册), 张志渊发行, 朝鲜广学书舖, 1900年代初。

    最近重新翻译《水浒传》的出版活动非常盛行, 已达30余种版本。 翻译者利用的底本有70回本, 100回本, 120回本, 164回本等, 甚为多样。 因此让读者産生了误解与混乱。 其中一部分书籍因为以日本语版《水浒传》做底本进行再翻译, 在这些过程之中惹起了很多的问题点, 大多数的翻译者或是专门翻译者, 或是小说家或日本语识者, 因此发生了颇多的误解和过渡的修饰及添加等问题。故本人希望以后能有比较忠实塬文的翻译本出现。

5. 结    语
    《三国演义》传入韩国的时期大略是在1569年以前。 我们可以在《朝鲜王朝实录》宣祖卷3中发现到最早记录情况。 而更早的记录还没有发现, 因此不敢断定确切的传入年代。 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很可能是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最早流入到了韩国, 推定其年代大槪是1522年-1569年间。
    《水浒传》流入韩国之最早记录可发现于朝鲜时代光海君时代许筠(1569-1618年)的《惺所覆瓿稿》(1611年刊行)。 而从1560年已经传入《楚汉演义》等事实来看, 可以推定《水浒传》也有传到韩国的可能性。 总之我们可以推定《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至少于1560年代前后传入了韩半岛。
    朝鲜时代曾几次出版过中文和韩文本的《三国演义》, 其中《贯华堂第一才子书》本最为广泛流传。 本人搜集整理的「现所藏于韩国主要图书馆的古书目录」中, 关于《三国演义》的版本已达数百种, 翻译作品也有数十种。  韩国珍藏的版本大半都是金圣叹编, 毛宗岗评的淸代中后期的版本, 出版此书的中国书局有「扫叶山房」等数十家。 其中, 上海出版的版本甚多, 可知与上海的交流相当频繁。
    此外, 韩国内所藏的《水浒传》版本大部分是以施耐菴撰, 金圣叹编的《评论出像水浒传》、《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绣像第五才子书》、《绘图增像第五才子书水浒全书》、《绣像全图水浒誌》、《评註图像水浒传》、《评註增像水浒传》、《评註绘图水浒传》, 而后成书为《结水浒传》、《绘像结水浒全传》、《结水浒全传》、《荡寇志》、《续水浒传》、《绘图荡寇志演义》等书为主流。 这些大半都是淸代的版本, 特别是以淸代中·后期的为最多。
    《三国演义》的翻译作品大略分为「全文翻译」 、 「部分翻译」 、 「翻案(改编)」。 日本殖民地时代以后翻译出版的版本也曾多达70余种。 此类翻译本大半都是以毛宗岗本为母本, 翻译的方法主要是缩简或过分的意译及部分创作, 因此与原本颇有所差异。 但是, 从普及中国古典小说的角度来看, 也不能估低它们的功劳。 最近忠实于塬文的翻译作品显得有所增加趋势。  
《水浒传》传入朝鲜后亦深受读者的喜爱, 因此除中国原本以外, 还出版了朝鲜倣刻本与翻译本。从翻译《水浒传》的时间记录来看, 大略是在1600年代初·中期, 但现存的都是1800年代以后的版本。  而最近翻译出版《水浒传》则非常兴盛, 已达30余种, 但因大多数翻译本太过简略, 因此希望能有忠实于原文的翻译本出现。



< 参 考 书 目 >
《朝鲜王朝实录》, 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本)。
许筠, 《惺所覆瓿稿》, 成均馆大 大东文化硏究院刊, 1961年
金泰俊, 《朝鲜小说史》, [图书出版] 艺文, 1989年
李能雨, 《古小说硏究》, 半岛出版社, 1980年
韩国古小说硏究会, 《古小说的着作与传播》, 亚细亚文化社, 1995年
柳铎一, 《韩国文献学硏究》, 亚细亚文化社, 1990年
李庆善, 《对于三国志演义比较文学的硏究》, 一志社, 1978年
闵宽东, 《中国古典小说史料丛考》, 亚细亚文化社, 2001年
闵宽东, 《中国古典小说批评资料丛考》, 学古房, 2003年
闵宽东, 《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 中国: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8年
孙楷第, 《中国通俗小说书目》, 台北:广雅出版社, 民国72年
李在秀, 〈韩国小说的发达段阶中中国小说的影响〉, 庆北大论文集 第1辑, 1956年
洪淳孝, 〈三国演义硏究〉, 臺湾师范大学中文硏究所 博士学位论文, 1983年
朴在渊, 〈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之硏究〉, 韩国外国语大 博士论文, 1992年
<大韩民国出版物总目录>, (国立中央图书馆 每年度综合)
<古书目录>: 国立中央图书馆, 历史编纂委图书馆, 建国大图书馆, 延世大图书馆, 成均馆大图书馆, 梨花女大图书馆, 东国大图书馆, 啓明大图书馆, 庆北大图书馆, 全南大图书馆, 国立中央图书馆   
<奎章阁图书馆中国本综合目录>, <奎章阁图书馆韩国本综合目录>, 首尔大图书馆, 1982年  
<汉籍目录>, 高丽大图书馆(晩松,六堂,石洲,新庵,华山,景和堂文库等), 1979,1984  
<韩国册板目录总览>, 韩国中央硏究院, 1979年   
<韩国古小说目录>, 韩国中央硏究院, 1983年  
<藏书阁图书馆韩国版总目录>, 韩国中央硏究院, 1984年         



[注释]
  拙著, 《中国古典小说史料丛考》, 亚细亚文化社, 2001年
  「高句丽书籍, 有五经三史, 三国志晋阳秋」
  朴在渊 :〈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硏究〉, 韩国外国语大 博士学位论文,1992,
pp87-88参考
  洪淳孝〈三国演义硏究〉(臺湾师范大中文硏究所 博士学位论文 1983年), p167
  金一根 :《谚简的硏究》资料号码102。 建国大出版部, 1986年
  丁奎福 : 「对于第一奇言」,《中国学論丛》1, 高丽大, 1984年
  李能雨 : 《古小说硏究》, 半岛出版社, 1980年版, P252
  朴在渊 : 〈朝鲜时代中国通俗小说翻译本硏究〉, 韩国外国语大 博士学位論文, 1992年,pp 250-253
  现在中央图书馆,奎章阁,延世大,建国大图书馆等所藏
金台俊, 《朝鲜小说史》(图书出版 艺文, 1989年版) P83, 李在秀, 《庆北大論文集》1辑〈韩国小说发达段阶中中国小说的影向〉(二友出版社), P64, 朴晟义, 《韩国文学背景硏究》下,   P618




闵宽东(MIN, kwan dong) :
1960年生, 韩国天安人。 臺湾文化大学文学博士。 现庆熙大中文系敎授。
著述 : 中国古典小说在韩国之传播(中国 上海 学林出版社, 1998年)
       中国古典小说史料丛考(韩国 亚细亚文化社, 2001年)
       中国古典小说批评资料丛考(韩国 图书出版学古房, 2003년)
翻译 : 中国古典小说总目提要[第4,5卷](韩国 蔚山大学出版部, 1999年)
论文 : 在韩国中国古典小说的传入与硏究(中国 明淸小说学会, 46辑, 1997,5)
       中国古典小说的国内翻译史硏究(韩国 中语中文学, 21辑, 1997,5)
       中国古典小说的韩文翻译问题(韩国 古小说硏究, 5辑, 1998,5)
       关于水浒传的国内受容之硏究(韩国 中国小说論丛, 8辑, 1998,5)  
       在朝鲜时代中国古典小说的出版样相(韩国 中国小说論丛, 11辑, 2000)
       中国古典小说之国内受容(韩国 中国小说論丛, 14辑, 2001,8)   
       关于列国誌的国内受容样相之硏究(韩国 中国小说論丛, 13辑, 2001,2)
       西汉演义硏究(韩国 中国小说論丛, 15辑, 2002,2)  外 20馀篇
地址 : 京畿道 龍仁市 器兴区 书川洞 庆熙大学校 中文学科  
电话 : 031-201-2262
E-mail : kdmin@khu.ac.kr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5-27 06: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