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在南北朝时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至今仍存有大量的佛教遗迹,其中以佛教造像和摩崖刻经最为著名。在有确切纪年的摩崖刻经中,又以东平洪顶山茅峪刻经为最早。洪顶山茅峪刻经2006年5月25日已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顶山茅峪刻经位于东平县旧县乡屯村铺村东洪顶山西面茅峪中,东距县城30公里,是北齐时的佛教文化遗存,是一处集经文、佛名、铭赞、题名碑于一体的大型摩崖刻经群。刻经分布在茅峪南北两侧石壁上,峪北刻经以僧安道一为主,峪南以印度僧法洪为主。镌刻面积共达1000平方米。共刻经文6处,其中《文殊般若经》2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大集经·穿普提品》、《摩诃衍经》、《仁王经》各1处。佛名9处,刻“大空王佛、” 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观世音佛、具足千万光佛、安乐佛、大山岩佛、安王佛、高山佛等十八佛名。共有大小刻字1200字左右,现存较完整可读者785字,现存刻经基本上保存完整,能反映出当时刻经内容的全貌。字径大小不等,多在25~60厘米之间。而最小者仅7厘米,最大者360厘米。《法洪铭赞》中有“河清三年”(564年)纪年。并有“释迦双林后一千六百二十年”等两处佛灭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