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867|回复: 0

教育的现代化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9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的现代化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近日从网上读到一则消息《德州平原县“初中进城”的做法》,文章称:“初中进城”工程是一项庞大、具体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精心实施。为此,平原县建立了县委统一领导,县政府具体实施,教育、人事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体系,并出台了《关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促进小康平原建设的意见》、《关于全县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把“初中进城”工程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县市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家长的需求和学校建设之间的矛盾。我县也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意见:在改扩建第二实验中学的基础上,再建一所高标准的封闭式初中,地址可选在稻香街以南,规模按在校生数量调整,这样可以把全县初中搬进县城。每个乡镇可在原初中改建成中心小学,原小学可改建成公立幼儿园。理由如下:
1 现在乡镇中小学在校生少的几百人,多的上千人。班额少的二三十人,造成师资浪费。
2 各乡镇中学重复建设,不如集中财力办一所高标准的中学。
3 规模大了,可提高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竞争力,充分挖掘教师、学生的潜力。
4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满足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望。
5 带动县城南区人气,加快城市化进程。
6 现在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老化,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7 农村小学英语、音体美老师缺乏,可优化教师结构。
8 农村小学高年级可采用寄宿制,低年级可校车早晚接送,中午在校就餐。可免除家长一天接送八趟之苦,特别是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
这些建议对于解决家长迫切要求孩子得到优质教育的渴望是有帮助的,对于缓解县城小学入学难的问题更是有现实意义的。
张志勇厅长说:教育既要顺应民意,也要引领民意。如果我们的上层或者是教育部门的导向就是硬件资源、教师资源都向县城倾斜,我们的表彰侧重的是升学率,那么家长势必紧盯住县城学校,势必紧盯升学率。我们的教育应该追求什么?仅仅是升学率的提高吗?我们投巨资合班并校,学生受苦累离家求学,就为的是最终升入所谓的名牌大学吗?当我们费心心机培养出高分的“人才”后,这些“人才”却留在了京城,留在了省城,甚至留在了国外,对曾经培养过自己的故乡,却是恨铁不成钢,从此不理不问,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吗?再退一步讲,仅仅是我们的硬件设施现代化了,就一定可以促进教育的提高吗?
笔者认为,教育的现代化不只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
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毋庸置疑,经济的大发展完全有条件对教育进行更多的投入,提高办学水平,适合教育教学的新需要。可是更重要的是,人的现代化跟上了没有。人的现代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许多家长不愿意在农村小学就读,原因不仅仅是学校硬件条件差,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理念的落后。许多老教师沿用三十年前的教育方式,甚至一些中青年教师也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远远无法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和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人的现代化其次是学生的现代化,我们的培养目标还停留在什么阶段,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还停留在高分这个唯一目标上,还停留在语文、数学、英语这样所谓的主科上,这样的培养目标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也必将阻碍学生的发展。
我们不要把乡村教育看得一无是处,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部分乡村小学的确存在过度落后的状况,但我们也应该挖掘乡村教育的长处,在努力改变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关注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关注学生培养目标的现代化,真正让乡村教育成为学生发展的一片乐土。
这样的乐土并不罕见,早在几十年前,黑柳彻子就在她的《窗边的小豆豆》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小学。这个小学的学生总共只有50人左右,学校的教室是废旧的电车,学生们上午上课,课程内容固定,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学生自由选择,下午,学生们可以到田园中游玩。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自由地呼吸,舒畅地发展。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校长重视的是孩子道德的完善,人格的进步。在这个学校里,运动会可以为残疾孩子专门设计,在这个学校里,孩子的兴趣得到专业引领。这里没有现代化的设施,这里,却有着现代化的人的资源,培养出的人才,也注定走向社会前沿。
这样的乐土我们身边也有,莱芜的丈八丘小学,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正是在校长的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教师现代化,学生培养也实现了现代化。杜郎口中学、东庐中学也是基于理念的革新,实现了教育的突破。这样的乐土学生流连忘返,马庄小学,是一所回民小学,全校50人左右,每个班10人左右,孩子们学习轻松,和老师的关系融洽。升入初中后,学校的条件好了,但孩子们依然怀念小学时光,怀念人性化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乐土,不只是盖多么好的楼房,不只是增添多么好的硬件设施,更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学生培养目标的人性化、生命化。在持续关注学校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的同时,也让我们多多关注教师队伍的现代化,关注学生培养目标的现代化。到那时候,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我们的孩子不是生活在分数和作业的巨大压力下,不是生活在对教育的诅咒中。而是生活在学校的乐土里!他们既尝到了知识,又学会了生存的基本能力!到那时候,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是真正热爱祖国、热心家乡的人,而不是为了高分、为了“钱途”,不顾一切的人!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6-17 01: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