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609|回复: 16

教学的本质在于调动学生思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6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匿名  发表于 2012-3-24 09:26
匿名  发表于 2012-3-24 09:38
现象一:为了脸面使劲折腾,结果却丢了脸面该怪谁?。总是害怕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总是担心别人说改革的力度不够大,于是便在“教育改革”的不断折腾中,上演了一出又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台”的形式主义和花样翻新。而在这其间,基层的教育工作在从声名远播的洋思经验到成效卓著的杜郎口模式、从蔡林森的高效课堂到到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从“探究性学习”到“有效教学”、从“特色课堂”到“五分钟课堂”、从“分槽喂养”到小组合作学习等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的学习与借鉴中,陷入了“丢了鞋子找不着路子”的困窘与尴尬。而当我们深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实际去看时,我们却发现,教师其实还是那些教师,学生其实还是那些学生,课堂还是那个课堂;唯一不同的是,教师越来越不象教师,学生越来越不象学生,课堂也越来越不象课堂了……
匿名  发表于 2012-3-24 23:21
金榜题名是高中生和家长们的最大心愿。我带过多届毕业生,而且都是从新生入学一直带到毕业。不过,最近我有点困惑。其实,这种困惑以往也出现过,只是没有现在那么纠结:我发现,自从进入高三教学复习以来,每遇习题测试,很多学生的错题率明显高了。也就是,越复习知识反而变得越发陌生了。这种现象在高一、高二时从未出现过。不但我有点困惑,很多学生也无所适从,特别是原来成绩非常突出的同学变得焦急了。难道仅仅是因为试题变得复杂、难度增加的缘故吗?为什么这种现象那么普遍?

    带着以上这种困惑,我每天认真观察,不断思考,也经常跟同行们讨论交流。结果发现:教学中的同一个知识点如果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中出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速度明显不同,学生往往无所适从。特别是贴近高考类型的题目,本来很熟悉的知识点竟会变得陌生,学生甚至连题干的信息都看不懂。试举一例: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三“内环境与稳态”一节中,关于内环境概念的理解是重点知识。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比如血红蛋白;而细胞外液中的成分都属于内环境,比如血浆蛋白。通常在高一、高二的考试题中,由于题目信息简单,几乎没有学生会出错;但是高考题却不同,它不仅仅考察内环境这个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考察学生能否从题目中审出考察哪个知识点,即考察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2007年山东理综卷生物题: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问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什么。选择项有四个: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在高考中,几乎每一道题都会考察学生从题目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才考察具体的知识点。而我们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只熟练掌握知识点本身,而不能使学生拥有“一双慧眼”,因此学生不能从千变万化的题目中找出要考察的知识。

    虽然出现的是一个小问题,但却是“致命”的,不但让学生丢了本不该丢的分数,而且也反映出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教师应该突出课堂中学生的主体性。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掌握知识的本领,正所谓“授之以渔”。如何达到这种目的?教师要改变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从“统治者”变成“聆听者”、“启发引导者”,学生也应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获取者”。

  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思考并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是无法替代的。教材本身在内容设计上的相对简单是为了方便学生自学,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挖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对教材要细心挖掘,准确理解,然后在课堂上用精巧的设计启发学生达到准确理解的程度。这就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艺术了。而这些艺术水平的高低,即教师对教材知识理解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了学生思考的高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去思考。所以,每堂课前的教学设计要精心准备。例如:怎么导入更有趣?怎样设疑更巧妙?怎样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究、讨论?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教师来不得半点马虎。教师的思维习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思维习惯。

  学生必须理智地看待学习,理性地面对课堂。对课堂中知识的获取,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将自己的思维调动起来,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通过合作、探究、讨论解决问题,而不是流于形式。应摒弃对问题解答时的模式化思考或教条主义,从题目本身实际出发去思考,获取全面且有效的信息材料,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有这些思维点滴的积累能够促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可见,教学一定要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跳动起来。这种教学中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这就完全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反之,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节奏多么紧凑,师生互动多么顺畅,都不会
匿名  发表于 2012-3-24 23:22
教师的思维习惯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思维习惯。

匿名  发表于 2012-3-24 23:26
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节奏多么紧凑,师生互动多么顺畅,都不会达到教学目的
匿名  发表于 2012-3-25 09:53
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节奏多么紧凑,师生互动多么顺畅,都不会达到教学目的
匿名  发表于 2012-3-28 22:03
 可见,教学一定要促使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的思维跳动起来。这种教学中的课堂应该是一种十分活跃的课堂。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思维紧跟着老师授课,积极思考。这就完全达到了高效课堂的目的。反之,没有学生思维的课堂教学,无论其形式多么新颖,节奏多么紧凑,师生互动多么顺畅,都不会达到教学目的
匿名  发表于 2012-3-30 22:29
看好本质
匿名  发表于 2012-11-12 09:48
发表于 2012-11-15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12-25 19:25
题目好
匿名  发表于 2012-12-25 20:06
匿名  发表于 2013-1-26 20:06
h
匿名  发表于 2013-1-27 09:13
h
匿名  发表于 2013-1-28 19:02
h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4 19:4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