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描述段落通常用describe the picture或者describe the drawing做为题目要求,说这种段落写作难在于图画变化多端。 描述图画看似无章可循,但是要做到有话可说,关键在于观察的角度,请大家记住以下的口诀: 1)一看数字、名词、地点(请大家读一遍,直到记住为止) 2)二看动作、神态(请大家读一遍,直到记住为止) 3)尾句点题(请大家读一遍,直到记住为止) 根据以上口诀,快速写出描述段的次序依次为: 句子1:引言句(可写可不写) 句子2:描述句(用There be句型写数字、名词、地点) 句子3:描述句(代词+动词,对动作神态进行描述) 句子4:点题句(点明该图画的中心思想) 考生只需在这个次序中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句子,自行组装即可。要领为:1)套话前移、2)There be句型、3)代词切换配动词、4)末句阐明中心思想 有些同学会问,那都这么写,不就是模板了吗? 恰恰相反,“模板”和“框架结构”有相似之处,但是存在本质的不同。我们反对的不是框架本身,而是和图画本质毫不相干的“废话”。 上文提到的四大要领,每个要领都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考生如果能从中挑选适合自身水平的句子,并学会自行组合,完全可能用一个固定模板快速有效地完成图画描述段。 考生拿到考题,先写套话,比如,By providing the picture above, the author tends to highlight certain thought provoking social phenomenon:(注意这里用冒号),然后进入There be 句型:There vividly describe various kinds of fishes in the sea.(这句话主要是将图画中看到的数字、名词、地点填入即可,不用多写)随后进入代词切换,进行图画描述: But they were decreasing at an accelerating speed in 1995.(这句话主要对图画中看到的动作、神态进行描述)。最后点题结束:Obviously, by providing the picture(s) above, the author does convey his attitude towards+中心思想词汇。(这句话一定要指出图画的中心思想,关于中心思想的词汇,笔者已经在….文章中专门阐述,这里不加赘述。) 有了上述的角度,再加上对于主题名词的细心准备,就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描述段落,描述段的句子不用太多,三到四句话就够了。 有些读者会问:“反过来写可以吗?” 答案是:“因人而异,但是对于基础薄弱的考生,则根本行不通。”假设考生第一句就写主题句,那么如果没有背过主题词,则第一句话就不会写,一定会耽误很多时间。实际上,基础薄弱的考生在写第三句的时候问题更大,因为该考生如果不会写描述句,那么第一段就基本没有什么内容了。这个时候,该考生如果想在最后一个句子写By providing the picture above, the author tends to highlight certain thought provoking social phenomenon这类的套话,那么文章立刻就成了既没有描述、也没有主题的“废话”段,考官也许看了第一段,就立刻给出了低分。 多年在北京新东方教授考研写作的经验看,这个角度形成恰恰是很多同学所欠缺的。由于既没有观察方法,又不背主题词,却背了一大堆段落的首尾句,结果到了考试的时候,要点一个没写,无关的却写了一大堆。光会背开头句子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只要中间的描述句不会写,尾句不点题,描述段最为主体的内容就无法清晰表达出来,一看就会被人认为是默写出来的,而不是原创的。 考研写作的字数一般为160-200字,所以第一段也不用多写,少则三句,多则四句也就可以了。经过培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写出段首句和段尾句,但是最后写作成绩都不高。为什么呢?因为判卷者非常清楚,首尾句可以轻易地进行模仿和背诵。可是中间句却不是这样,只要把图画一变,图画中的人物和现象就全变了,想用一个固定模式套住开头结尾没有什么难度,但是想用什么固定模式套着中间的描述句却是不可能的。考生真到了考试的时候,要不就是不会观察,找不到角度,总是感觉无话可说;要不就是找到了角度,也找到了很多可以写的话,可是用英语却不会表达。就算写出了描述句,你不知道文章写作的中心思想词汇,就算用模板“挺”过了描述句,还有阐述段在第二段等着你,如果描述段是描述句不会写,那阐述段如果找不到中心思想词汇,就是整段整段的不会写了。 这么出题,既考察了观察能力,也考察了单句写作能力。现在大家明白考研写作为什么会“十一年如一日”地疯狂考核“描述图画”了吧?因为只要中间那句描述图片内容的话不会写,尾句不点题,就可以立刻判定该考生的文章是“模板”。这就是出题者“十年如一日”地考察“描述图画”作文的根本原因! 问题找到了,解决方案呢?无外乎一句话:There be句型+描述句+点题句,一个也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