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博物馆
山东东平县博物馆2011年1月正式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18.3米,内设阅览室、展览室、储藏室等功能区,建筑造型体现东平文化底蕴,突出东平“汉文化”、“石文化”、“水文化”三大特色,整体造型平面为“东”字,由白佛山登高下望,博物馆就是一枚刻着“东”字的巨石印章,象征东平的印记;建筑周边由景观水系环绕,内外水景互为映衬,象征东平历史源远流长。
东平博物馆按照国家一级馆标准建设,集中展示历代文物和民间流散文物万余件,展区面积8000余平方米,地下室设汉画像石墓展厅,一层设学术报告厅,二楼主展区设文明起源、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精品石刻等展厅和多媒体厅,三楼主展区设书画方志、历史名人、民俗风情、东原文化等展厅。
建成的博物馆共分为8个主展厅,分别是:
文明起源展厅:以古遗址为载体,采取场景复原与古遗址、出土文物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展示东平文明起源。西周、两汉至晋代东平为国,后又曾为郡、府、路、州,长时期为我国北方地域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陶器瓷器展厅:陶瓷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近年来东平出土了大量的的陶瓷文物,不乏精品。此展厅主要展示汉代陶器、汉唐陶俑、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瓷器等共600余件,其中汉代陶厨房为国家一级文物,汉代彩陶俑、唐代陶马、瓷枕、注子等为国家二级文物。
玉器青铜器展厅:东平境内出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精湛,式样精巧新奇,纹饰细密华丽,有周代青铜剑、箭镞等兵器,汉代铜镜和洗、鼎、壶、炉等生活器物,其中包含很多重器,如晋代虎符、宋代铁观音等。出土的玉器数量虽然不多,但不乏精品,如新石器时代玉斧、汉代宪王陵出土的铜缕玉衣片、汉代玉杯等。这些对研究古代东平地区的文明发展状况、社会结构乃至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宗教信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精品石刻展厅:东平县的摩崖刻经和摩崖石窟造像,年代跨度大、数量多、内容丰富,堪称“石刻博物馆”。东平作为儒家文化发祥地之一,又是宗教文化兴盛区,境内至今保存大量的石刻文物。包括汉画像石、石刻造像以及大量的碑刻、墓志和造像题记组成。石刻中石雕的人物、动物,浮雕的人物、车马、屋宇、禽兽等图像,石刻的文字等,既是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有哲学、文学、史学、礼仪等方面的内容,是中国古代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
书画方志展厅:展出从宋代到近现代馆藏部分书画作品。其中明代大画家仇英的9米长卷,另外还有圣旨、经卷,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以及全国、省内著名书画家的作品。另外还展出清末民初著名书法家陆帅正、杜琴堂的书法作品,齐白石弟子赵华岩的绘画作品,吴澄航的隶书作品。方志类有清康熙《东平州志》以及乾隆、道光、光绪、民国时期的州县志。
展出族谱、地契、分家凭证,吏部执照、小刀会剧本、父子状元老照片、连环画等。设元朝杂剧台,真实复原当时元杂剧繁荣的场景。
历史名人展厅:东平历史上涌现出了一大批名人志士,他们用自己的才华机智,在文学艺术、医疗科学、农业技术、民间工艺等方面创造了一个个辉煌,为中华民族的科学文明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有齐国皇后“无盐丑女”钟离春;西汉经学家夏侯胜胜、夏侯建;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僧侣书法家安道壹、宋代父子状元梁颢、梁固,民族英雄戚继光;伟大小说家罗贯中等。客居东平的名人有刘苍、阮籍、司马光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利用有限的空间,展示他们各自的风采。
民俗风情展厅:东平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东平劳动人民创造了在物质上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工具,在精神是传承有序的礼俗用具。主要展示:东平服饰、礼节、称谓、婚礼丧葬风俗以及传统体育等。东平民居代表性土屋、马车、轿子;木工、石匠用具、农具、餐具;工艺美术制品类;武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等。
东原文化展厅:以历史为脉络,展示东平由古至今的沧桑变迁。东原文化不但源远流长,且丰富多彩,她是齐鲁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东原府学名噪一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