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提交者:暴风雨快来啦 加帖在 猫眼看人
2009-9-20 17:20:51
中国典籍《左传·成公十三年》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与战争是国家大事,而仪式更在其上。阅兵可以说是两种大事的结合体,有学者因此将阅兵成为国家仪式的典故追溯到此。
阅兵的仪式庄严感、队列的威严感,背后是对同一化的热衷,很多批评者认为与国家的意识形态有一定关联,并常以德国导演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Triumph des Willens)作例证,说明集体意志的可怕力量。
大规模的阅兵展示的是高度整齐、人工削制的步伐与节奏,物化的武器与物化的士兵,向外界传递综合强力、团体气势和集体服从的效果。因此,很多人会把大阅兵当成是共产国家展示集体主义强权意志的方式。现今世界能将大阅兵做到场面具有震撼性效果的,也就是中国、朝鲜,以及曾经是大哥的俄罗斯了。
但是,对当下的中国人来说,阅兵早已不尽然是所谓集权意志的体现。参加阅兵的大多是80、90后的年轻人,这一代人并没有上一代强烈集体主义的意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经历过地震磨砺和奥运洗礼,他们参与或观看阅兵,体现的是对国家的自豪感,外界也应该摆脱惯性的分析逻辑。
华丽自豪的底下,也有一些尴尬。国庆期间,北京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要调控监管,确保万无一失。北京市民政局协调外省区市民政部门,集中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力争对流浪人员,发现一个。帮助一个”。
在媒体工作的年轻朋友去现场观看国庆阅兵的预演,回来写下感言:“无数双齐刷刷踢正步的腿,无可避免地让观看的国人油然而生国家自豪感;人海战术的群众分列式开始了,毫无例外地让观看的国人产生国家自豪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