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2847|回复: 1

今天,我求真务实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7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者,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的“在职大专”学历引发网络热议。热议之焦点,不过官员学历与执政能力之关系耳。

  官员学历与执政能力之间的关系历来暧昧。不少人迷信高学历,看重名牌大学的光环,似乎学历即代表了能力。也有人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完全是两码事。以我愚见,此题其实并不难解,答案基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官吏选拔制度的变迁中来找寻:

  秦朝二世短命而亡,不提也罢。两汉官员选拔制度以功臣世袭罔替为主,极少数采取推乡贤、举孝廉的“察举制”,其弊端是外戚专权、强臣欺主(从外戚王莽篡西汉,权臣曹丕篡东汉的两汉之结局可见),此典型的以出身血统选拔官吏,最不可取。

  曹魏吸取两汉教训,采取“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吏。有名望的推荐官,分九等评定人才的等级,然后朝廷量才授官。此制度绵延两晋南北朝,终于隋朝。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大行其道,清河崔氏、琅琊王氏等大士族阶层把持朝政,“九品中正制”成了士族大贵族之间你来我往的交易手段,只要出身士族家庭,即便是白痴也必加官进爵,而才华横溢的寒门子弟入仕做官难于登天。看似进步不少,其实质还是以出身血统选拔官吏。

  到了隋朝,“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从此开始了一千多年以考试选拔官吏的漫长历史,直到清末被废止。看到络绎不绝入朝应举的士子,唐太宗曾豪迈地感慨:“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这标志着“门阀政治”的彻底终结。科举制绝对公正吗?显然不会。历史上科举舞弊不绝,明清时期更是大兴八股文,不见得能选拔真正的济世之才,但的确算得上是巨大的进步,无数的寒门子弟从此有了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

  可见,考试(学历)选拔官吏是相对于特权世袭的巨大进步,但通过考试选拔官吏无法杜绝不公正现象。一定程度上,考试(学历)选拔官吏只是体制下的无奈之举,但目前肯定找不出更有效更公平的方法。

  由此可推论,学历并不代表绝对的能力,仅仅代表了一段寒窗经历,代表了一种身份标记,代表了一定社会公正。

  既然学历有如此功用,注定了现代人对其不懈地追求。权力经济模式下,教育产业化形势下,学历、文凭的迅速贬值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在当今大学生多如牛毛的时代背景下,牢牢掌握资源优势的官员们早已不满足“学士”的称谓,动辄以“硕士”、“博士”、“博士后”面目出现,甚至连“博导”也不鲜见。

  在见惯了官员的高学历之后,骤然见到蒋宏坤这位副部级高官的“在职大专”学历,其吃惊程度不亚于发现新大陆,其好感程度不啻在沙漠里见到了绿洲,不由得想起已是无比熟悉的四个字:

  求真务实。

  求真务实是党一贯的优良作风。依照官方的解释:所谓“求真”,即不断地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追求“真”的东西。所谓“务实”,则是要在这种规律性认识的指导下,去行、去实践。因此,在我看来,求真在先,务实应当建立在求真的基础上。没有求真,便无务实。

  那么,官员们的学历都是真的吗?有无存在利用权力混甚至买学历、文凭的现象呢?如连自身的学历都不真不正,如何令人信服,如何带领群众去务实?

  历代封建王朝皆采取严刑峻法力求杜绝科举作弊,奉行“治国必先治吏”。这一切,难道不值得现代的我们深思吗?

  作为一名远在浙江的小民,理论上应当不存在献媚拍马的动机,因此勇敢而果断地以《史记•李将军列传》中的名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表达本人对蒋书记的一丝敬意。

  先圣曾子有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官员虽非圣人,但愿能每日一省其身:“今天,我求真务实了吗?”
发表于 2009-8-27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8 21: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