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云策
在中国偌大的词坛上,如果搞个排行榜的话,坐第一把交椅的,非乔羽先生莫属,这样说大概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吧。这位雅号“乔老爷”,与新中国同步相伴,在词坛上独开新境而领一代风骚的词作家,以他深厚的学养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作了大量优美诗词,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让我们荡起双浆》、《我的祖国》、《爱我中华》、《思念》、《人说山西好地方》、《牡丹之歌》、《难忘今宵》、《夕阳红》等等一大批出自乔羽之手的作品,插上音乐的翅膀,飞遍全世界,至今传唱不衰。可以说,凡有井水的地方,都有这位词坛泰斗的歌声在飞扬。乔羽是中国诗词界的骄傲,更是他的故乡人民的光荣。
那么,乔羽先生是何方人氏呢?因为乔羽以歌剧形式写过被广东人奉为“歌仙”的“刘三姐”,广东人说他是广东籍,但权威的说法他原籍山东济宁。
乔羽是济宁人吗?今年春节,在团中央工作的我的一位已故友人的孩子杨劲伟来看望我时,十分肯定地说“不对。乔羽是我们东平人!”他说有一次他与乔老爷意外相逢,两人互通乡贯时,乔羽先生自己这么说的。这个信息引起了我的极大关切。乔老爷啊乔老爷,您若真是东平籍,那将是东平文化史上自伟大小说家罗贯中以后出现的又一位大师级人物。我决定春节过后便去拜访乔羽先生,问个究竟。但不巧的是一整个春天我陷在一部古籍的整理出版中脱不开身。直到六月中旬,因赴京参加纪念叶浅予诞辰百年画展开幕式,这才有了机会。赴京前我把尚未经证实的乔羽籍贯东平的消息告诉了县里有关领导同志,也引起了他们的重视。六月十三日下午,我和专门为此抵京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冬云一同,在劲伟和他预先约来的乔公长子乔鲸引领下,拜见了乔羽先生。
乔羽先生住在北京郊区,距市内约一小时的车程。那天下午,天空落着蒙蒙细雨,汽车在通往首都机场方向的高速公路上飞驰,雨丝透过开着的车窗玻璃洒在人的脸上,使夏日的酷暑为之一扫,令人感到格外清爽惬意。心里想着马上要见《思念》的作者了,胸中隐约着一种激动。
在乔羽先生所住的顺义区龙苑别墅,我们与乔老和夫人佟琦女士见面了。年届八十高龄的乔羽先生,精力充沛,神清气朗,写满岁月沧桑的脸上,透出的是明净祥和,善良慈爱。他对我们的到来表示很高兴。我说,乔老爷,我们都是您老人家的粉丝啊,听说您原籍东平,我们更感到无比骄傲。乔羽先生说,是啊,我父亲说,我们的老家在东平乔村,因为家境贫穷,是我爷爷领着到济宁谋生的,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吧。
哇噻!乔老果然原籍东平!
老乡相逢,亲情更浓。此时此刻,一种血浓于水的感情在每个人心里都激起了层层热浪。我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说,乔老啊,能不能就您的籍贯给我们写几句话?乔老说可以嘛。拿起笔来,便在我带去的签名薄上写下了“山东省东平县乔村是我的祖籍地,当然也是我的家乡,愿家乡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乔羽二00七年六月十三日于北京龙苑别墅”。乔羽先生说,我记得修家谱时,曾与乔村联系,乔村也曾来人到我家,在家谱里续上了我们。你回去可以查一查乔氏家谱。
乔羽先生对老家和东平的发展很感兴趣,冬云部长就乔老关心的话题,一一作了详细的回答,并赠送老人家介绍东平的有关书籍资料,代表县委请老人家有机会时回家乡看一看。乔老满怀深情地表示,心里确实有想回东平老家看看的愿望,争取年内成行吧。天近黄昏,在北京工作的我的弟弟获悉乔老与我们同乡,高兴地设宴邀约乡党聚会。乔老和夫人及长子乔鲸、女儿乔国子愉快地一同参加聚会。席间,大家以乔老为中心,畅谈乡情,歌咏朗诵,互敬美酒,把盏祝愿,像全家人吃团圆饭一样,其乐融融,气份格外热烈。
离京返回次日,我带着乔老的嘱托,专程到沙河站镇乔村,就乔老一家迁离之事,作了实地调查。村委负责同志找来一部《乔氏家谱》,并请年高七十九岁、曾参加过两次续修家谱的本村乔姓长者乔冠华先生介绍情况。据《乔氏家谱》记载,乔氏一族“大明永乐三年自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于山东省东平县,卜居城东南沙河站”。乔氏家族从清朝咸丰年间始修家谱,至今凡修六次,时间分别为:咸丰十年(1860年),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民国十一年(1922年),民国二十年(1931年),1955年、1985年。每次修谱都有序文记述其事。《乔氏家谱》共分五卷,以福、禄、寿、祯、祥为序。在“禄”字卷内,有乔羽先生的世系记载。从始祖开始算起,到乔羽这一辈,已是第十五代人。据《乔氏家谱》记载,当年因家境贫寒,为生计所迫,乔羽的祖父乔东垣先生在清光绪年间领着家人来到济宁,从此客居于斯。但乔氏一家一直归宗认祖。乔冠华老人说,1955年和1985年两次修谱,乔村族人都曾与济宁乔氏联系,济宁乔氏也曾主动到乔村要求续谱。据此,我们可以说,乔羽先生的的确确是我们东平老乡。
我在查看了乔氏家谱之后,通过电话向乔老作了汇报。乔老表示认同家谱所记。家谱中记载乔羽原名乔良宝,有些采访过乔老的人写文章说乔羽原名乔庆宝,孰是孰非?乔老说应以家谱为准。
青年时代的乔良宝何时改名乔羽?又是怎样成为叱咤中国词坛的风云人物的呢?乔老说那是在1946年投奔革命之初,离家之日,天下大雨,全身淋得透湿。为了日后不给家人带来麻烦,便想改名“乔雨”,又觉“雨”字欠妥,不若“羽”字有些意思,遂改名乔羽。一字之异,立入妙境。中国不是有武圣关羽,茶圣陆羽,霸王项羽嘛。唐诗中有“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句,羽字何其轻灵,又何其神秘。与箭为伴,轻灵中便蕴含了呼啸飞鸣的豪情和韵致。须知那是在解放战争前夕,青年乔良宝要踏上献身革命之路的时候啊。
乔羽先生参加革命第一站,投考的是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这位风华正茂,才思敏捷,早在儿童时期就受到读过书的父母亲影响,熟读《千字文》、《三字经》而得到良好启蒙的年轻人,很顺利地便考入了北方大学艺术部。该学院即是后来声威卓著名冠华夏的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他留校工作,任剧本创作员。新中国成立后,乔羽先后任中国戏剧学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剧本创作员。1977年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副院长、院长。别人到该离休的时候,自然要去享天伦之乐了,他却被国务院任命为“终身不退休的艺术指导”,直到今日,仍然飞龙在天,不倦地工作着。
乔羽的人生,可以说是一串如歌岁月。他创作了国内发行量和卖座率一度最高的歌剧电影《刘三姐》、曾获得宋庆龄亲自颁发的儿童文学奖的歌剧剧本《门闩·门鼻·笤帚》、电影文学剧本《红孩子》。给他带来更大声誉的自然是他创作的那一首首久演不衰的经典性歌词。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人人喜爱,代代传唱。这些美如金玉,累累若珠的艺术珍品,使他成为倍受人们推崇的当代艺术大师、文化名人。令人惊叹的是,乔家还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词家群体,现任北京逸风行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长子乔鲸也是词坛高手,创作的歌词已入围奥运会征歌;次子乔方更写出了至今仍在歌坛走红的名歌《红旗飘飘》。乔氏兄弟像艺坛上闯出的黑马,在老爷子的带领下,健笔挥洒,风呼云啸,成为中国词坛上令人瞩目的“乔家军”。
乔羽先生何以有这样超群的艺术潜质和天才呢?据乔老说,他的爷爷是一位晚清秀才,父母亲也是读过书的人。孩童时他受前辈影响,喜爱文学,七八岁时已能背诵很多古诗,十一二岁即开始写作,被人们喻为“神童”。我在乔氏家谱中发现,他的八世祖乔文耀还曾是进士呢。可以说,乔羽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身上有着前辈遗传的丰富文化基因。我想这都是他日后成为艺术大师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我们从社会历史的人文环境来认识一下他成长的因果关系,也许是必要的。乔羽的祖父辈早年都生活在东平,祖父考取秀才,是在东平学府里读的书,或许这位秀才过多地专注于青灯黄卷,才使自己变得日不聊生,走向穷困。但秀才虽穷,心灵里装的却是天文地理之乎者也。毫无疑问,这些知识都来源于东平。而东平正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极为丰厚的土地。汉代时曾为东平国,产生过因夏侯胜、夏侯建两兄弟创立而被后人称之为的“大小夏侯学”派;三国时,被《诗品》评为“高风跨俗,贞骨凌寒”的东平籍诗人刘桢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唐代,郓州(今东平)籍诗人蔡京写下的“凝成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诗句,据学者考证,是古典小说《红楼梦》得名所本。写到这里,不禁令人惊叹,诗写到这份儿上,能在千年前就为震惊世界的文学巨著做好了命名准备,也就够可以的了。然而,东平最为辉煌的文化景观是出现在宋元时期。此时,府学兴盛,才俊迭出;戏楼高耸,笙歌不息。成为中国北方耀眼夺目的诗词之乡、戏曲重镇。出现了以享有“小(关)汉卿”盛誉的大戏曲家高文秀为代表的东平作家群,这个作家群所形成的以“利民济世,学以致用”为特点的“东平学风”,被当代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评为影响了整个“有元一代”。哎呀呀,这么个小地方产生的一群文化人,竟然影响了华夏九州,皇天后土,那还了得!这且不说,继之,元末明初,又诞生了中国四部古典长篇小说半出东平的伟大作家罗贯中。世人简直看傻眼了,这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啊,精神如此强大,内心如此富有!子曰“郁郁乎文哉”,东平足可当之。如此优越的人文历史,它所形成的浩浩文脉,怎能不穿越时空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东平文化人的血液里,嵌入进骨子里呢。乔羽先生幼承家教,接受的难道不正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东平历史文化的熏陶么?我想,他之所以成为艺术大师,应该是东平文化史上的必然。东平有如此源远流长,潜龙卧虎的文化渊薮,往后想不出英雄豪杰文化巨人也难。两千年前的孟老夫子断言“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借用在文化艺术领域,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东平古有罗本字贯中,今有乔羽名良宝。这块风水宝地,过去产生过,现在产生着,以后必定还会产生文化巨匠。
拜访乔羽先生,我们产生了这样的自信。
乔羽先生当面答应,一定要到东平来的。乔老,我们期盼着您的到来;同
时,也衷心祝愿您这棵词坛常青树,写出更多的华美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