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11523|回复: 14

熊一窝

[复制链接]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0:34 |阅读模式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摊上一个笨熊憨熊校长,老师们都跟着遭殃···········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0:35
个别单位成绩上不去,就是是该单位的领导无能!   而教育局按成绩分配聘任指标,实际上是把无能领导的责任和罪行,转嫁到干活的一般老师身上·········笨熊领导快下台,老师们的利益都毁到你手里了!!!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0:38
校长无能,成绩不行;  全县倒数,大家受苦。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1:01
哪里啊,街道的学校吧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1:02
天下为之礼,众诚曰之邦,有为谓之行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1:03
叫他滚蛋!!!
匿名  发表于 2013-6-22 21:15
哥顶的不是帖子,是寂寞!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5:5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 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母亲坐在地上,挽起裤腿,露出一双僵硬变形的腿,肿大成梭形……母亲抹了一把泪,说:“我得了晚期风湿病,连走路都困难,更甭说种田了。儿子懂事,要退学帮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学校……” 
  
    她又向熊师傅解释,她一直瞒着乡亲,更怕儿知道伤了他的自尊心。每天天蒙蒙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里外的村子去讨饭,然后挨到天黑后才偷偷摸进村。她将讨来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学校……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熊师傅早已潸然泪下。他扶起母亲,说:“好妈妈啊,我马上去告诉校长,要学校给你家捐款。”母亲慌不迭地摇着手,说:“别、别,如果儿子知道娘讨饭供他上学,就毁了他的自尊心。影响他读书可不好。大师傅的好意我领了,求你为我保密,切记切记!” 
  
    母亲走了,一瘸一拐。 
  
    校长最终知道了这件事,不动声色,以特困生的名义减免了儿子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三年后,儿子以627分的成绩考进了清华大学。欢送毕业生那天,县一中锣鼓喧天,校长特意将母亲的儿子请上主席台,此生纳闷:考了高分的同学有好几个,为什么单单请我上台呢?更令人奇怪的是,台上还堆着三只鼓囊囊的蛇皮袋。此时,熊师傅上台讲了母亲讨米供儿上学的故事,台下鸦雀无声。校长指着三只蛇皮袋,情绪激昂地说:“这就是故事中的母亲讨得的三袋米,这是世上用金钱买不到的粮食。下面有请这位伟大的母亲上台。” 
  
    儿子疑惑地往后看,只见熊师傅扶着母亲正一步一步往台上挪。我们不知儿子那一刻在想什么,相信给他的那份震动绝不亚于惊涛骇浪。于是,人间最温暖的一幕亲情上演了,母子俩对视着,母亲的目光暖暖的、柔柔的,一绺儿有些花白的头发散乱地搭在额前,儿子猛扑上前,搂住她,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5:50
臧根林 《 中国青年报 》( 2012年07月09日   12 版)

    为逃避教育制度送孩子出国

    就如同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泼掉

    到北京出差,和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太糟糕,他不准备让孩子上普通的学校,想送到私塾类的学校读书,到了中学阶段就送到国外读书,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问了他三个问题:第一,你自己退休后是不是希望到外国生活?他回答说不愿意,自己已经习惯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喜欢这里的朋友圈子;第二,愿不愿意接受和独生子女远隔重洋几年见不了一次面的局面?他说也不希望这样;第三,让孩子从小接受了西方的教育后,再让孩子回到中国来工作和生活,孩子能不能适应会不会开心?他马上就明白了,说自己光想到怎么样让孩子接受一种比较好的教育,但没想到这样做的后果。我说你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有意见,就让孩子从小脱离这个教育制度,实质上就是嫌洗澡水脏了,把孩子一起泼掉。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文化教育,回头又希望孩子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要孝顺父母等等,这可能吗?

    我看到并听说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故事了。我一个朋友的孩子9岁时被送到国外读书,现在20岁了,世界观和父母格格不入,完全是一个“香蕉型”黄皮肤的西方人,孩子和父母都很痛苦。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想让孩子中学阶段就去留学,总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精英,希望孩子以后幸福,却没想过这样做的后果。

    我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在朋友圈里得到了很多赞扬。我认为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合力的结果,但是现在社会信仰缺失,道德水准下降,网络和媒体传播很多负面的东西,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相当不利。学校教育也的确存在很大问题,小学中学本该是普及教育,大学是精英教育,中国的现状则刚好相反。中学的分数教育导致把最优秀的老师都集中到最优秀的学生身上,搞什么奥数班实验班重点班,一个中学培养出几个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就认为成绩巨大,忽略了大部分成绩普通的学生,所以中学是精英教育模式。大学反而是普及教育,大量扩招导致一个导师带几十个研究生,所以大学倒是真像普及教育模式。既然社会和学校教育都存在缺陷,家庭教育就成了关键。父母自己都没下工夫去好好教育孩子,我们怎么能去责怪学校和政府呢?

    初中时让孩子住校

    有助于顺利度过叛逆期

    儿子不到1岁时我下海创业,创业之初非常辛苦,但我有一个理念,就是赚再多的钱,如果儿子没教育好,我的人生就谈不上成功,所以每个星期六加班工作,周日陪儿子玩,基本上雷打不动。亲情也需要时间去培养和维护,保持好和儿子的沟通,一直不间断很重要,断了几年再来就可能接不上。

    孩子上初中时是和父母关系最特殊的阶段,因为这是孩子心理叛逆最严重的时期。我的经验就是找个环境好管理好的学校,让孩子住校。这个阶段的孩子心理实际上还是小孩,对父母挺依赖的,但又以为自己长大了,想推翻父母亲的权威,如果在家住就往往容易嫌父母啰嗦烦人,容易和父母吵架,但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见了父母很亲热,来不及吵架又要回学校了,有助于平稳度过叛逆期。

    我儿子小学阶段都是自己一个人睡,初中住校后回家可怜巴巴拿着铺盖要到我们房间打地铺,我们只好把床扩展成3米多宽,让儿子周末跟我们住一个房间,一直住到他上大学了才回到自己的房间睡,不过还不让我们拆掉大床的加铺。我这个初中住校的经验经过了很多朋友家庭的验证,对孩子度过叛逆期的确很有帮助。

    高中让孩子按照

    “木桶理论”去学习

    我儿子学习成绩中等,想考上他心目中的理想大学难度很大。我跟他讲,高考就是“木桶理论”,6门课就是6块木桶的木板,最短的木板决定你的高考成绩,也就决定了你的命运。一门课90多分了,想增加几分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而另一门课60来分要提升到80多分则相对容易得多,所以高考复习就是不停将自己最短的那块“木板”找出来,加高它,当这个“木桶”所有的木板都不短了,成绩也就达到比较理想状态了。另外,“木桶”的底就是身体,比一圈的木板更重要,为什么很多考生高考成绩还不如平时成绩,不是智商问题,是高考复习实在太累了,身体状况下降,自然发挥不好。6块木板的黏合剂是心情,一定要把高考的过程变成轻松快乐的过程。

    我儿子从高二开始按照我的“高考木桶理论”去复习,不断找出自己的短板去加高,成绩一步步提升。同时他每天坚持练陈氏太极拳,保持了旺盛的体力;喜欢玩魔术,边备战高考边练一些自己喜欢的魔术节目,和同学们一起成立魔术社作表演,保持了心情的快乐。

    离高考还有半年的时候,他找我说他的字写得太难看了,估计会影响成绩。以前我们说他的握笔姿势不对字难看,他一直不愿承认也不愿改变,现在终于承认了。按照一些专家观点,字难看的人考试每门课平均可能会被扣2~3分。也就是说,字写得难看等于“木桶”的每块木板都有一些“虫眼漏洞”。   

   我们一起上网寻找解决方案,最后还真找到了一个专门教人怎么把难看的字写好看的专家,在北京办培训班,只要一天时间就可以改变写字习惯。一个周六下午,我准备了行李在学校门口等着,放学时儿子背着书包飞奔而来,我们直奔机场飞到北京,周日上了一天的写字课程,晚上飞回广州,星期一上课写作文时老师发现我儿子的字体已经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真想做一件事情其实并不难,就怕不下决心去做。

    高考成绩出来了,儿子如愿以偿考入了理想的大学。我们父子俩很有成就感。儿子说:“爸爸,我这次不但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么设置一个理想的目标,然后用几年时间去一步步逼近目标,最后实现目标。”

    用“金刚钻”理论指导大学学习

    儿子高考之后,我建议他去街上摆摊。他去了,回来后明白,其实城管执法还是非常文明礼貌的。我告诉他,广州有上万名城管每天在执法,偶尔一次发生了冲突打架,报纸网络就会报道渲染,而平时99%正常的执法却没有新闻价值,所以你看到的很多并不是社会真相,你亲自去体验几天才会明白。很多愤青实际上并不了解真相。

    我儿子上大学以后,我告诉他高考的“木桶理论”结束了,读大学要用“金刚钻理论”:你可以很多门课都是“短板”,及格了就可以,但一定要有一两门强项,也就是自己的“金刚钻”,样样都不错却没有一样特别强的人,找工作比不上有“金刚钻”的人。现在社会很缺乏创新能力,我劝儿子训练自己的创新精神,如果到大学毕业时手上有10项专利证书,找工作比一个研究生文凭管用多了。于是我儿子开始不断思考不断发明,现在大二了,已经成功申请了6项专利。

    儿子只要在家,早上就一定会早起,和我一起去爬山,再回家一起打太极拳。记得我儿子18岁生日那天早上,一个冬季的下雨天,相当阴冷,我们父子还是打着伞去爬山锻炼,看到山路蜿蜒曲折,山上浓雾弥漫,我说今天是你18岁生日,很有意义的日子,我们一起作首诗吧,结果我们一人一句写了首诗:冷风携雨扑面寒,山路盘旋入云端,脚下就是通天路,父子含笑共登攀。

     编者按:@朱-春晖 : 感谢广州学员家长臧根林,他的儿子几年前上高三时,到跟我学习写字一天,结果取得了脱胎换骨的进步,今年暑假有很多学员由于看了他在《 中国青年报 》2012年7月9日《一个父亲的智慧》文章,也找到我学习写字,在此,我更希望我的正确写字方法能得够帮助更多的需要提高写字水平的人。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5:51
    ☺“超善恶”。

    本来世间的善与恶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唯一可以说的就是:

    对自己有利对众生有害是恶;

    对众生有益,对自己有害是善——但这个不是完善,是缺善。

    对自己有好处,对众生也有好处就是完善。若损人又不利己就是恶。

    所以,必须“超善恶”。

    因此,佛的心中绝对没有憎恨,绝对没有比较心,没有给众生痛苦的心,这就是“超善恶”。

    (慧律法师《死亡的艺术》)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5:56
良好的习惯能保持终生,人最好的改变期是三岁以前、六岁以前、十二岁以前、最终十八岁、大不了到二十五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怎样做才能把孩子的天分和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养大象时,有一个规律。他们用手指粗细的绳子拴住大象。这么细的绳子事实上是不能拴住大象的,但是为什么又可以呢?大家可以猜猜原因——习惯,对了,是习惯。小象一生下来,主人就用这根绳子绑住了他,他开始时要挣脱,但是小象是挣不断这绳子的;它挣了半年,没有挣断;半年以后,就不再挣了——他习惯了。你的孩子听话惯了,干家务活惯了,先学习后玩惯了——习惯了,功利的色彩就淡了。

因此,我现在就向大家讲,有哪些习惯,必须让孩子先养成:
在孩子三岁时,要开始洗衣服——洗自己的袜子和手绢;四岁开始让他整理自己的房间;五岁就应该教他吃完饭以后擦桌子;从六岁开始,就应该每个星期抽出半天陪孩子出去玩,雷打不动——刚才有家长说,教授,你的办法不行啊,我的孩子你叫他出去都不跟你出去了,我问你孩子多大了?一个14,一个16,一个17——所以,六岁,就应该开始。

七岁的时候,要开始培养孩子英语的语感,可以用动画片的形式引导孩子——找一个孩子最爱看的动画片:想要假期每天看动画片,那么每天要读让五句英语。开始的一个月要有家长盯着孩子学;一周到三个月的时间,孩子基本上就可以养成读英语的习惯,逐渐锻炼出孩子的英语语感。不要让孩子苦学英语、写单词、背语法,就用动画片的形式,去诱导。

小学的时候,一定要找一个数学好的老师为孩子补一个假期的数学课,让孩子不恐惧数学。十四岁以前,一定要和孩子共同讨论五篇作文,让孩子不害怕作文。十四岁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喝着茶、喝着咖啡,等着你的孩子给你报喜吧!这些习惯都必须在十四岁以前养成。实际上这些事情花的时间并不多,加起来一共可能有半年时间,就终生足矣。但是这些习惯不养成,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作文又不会写了、数学公式又记不住了、英语又得倒数了,再回头补啊补啊,就不好办。就像养大象一样,孩子从小把好习惯养成,长大了家长就会非常轻松,也让你的孩子走在同龄人的前列。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6:02
佛的心中绝对没有憎恨,绝对没有比较心!!!       不要比较,你没有得道,说明你还需要努力。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7:55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摊上一个笨熊憨熊校长,老师们都跟着遭殃···········
匿名  发表于 2013-6-23 18:16
倒数第几?
发表于 2013-6-23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游客502271 发表于 2013-6-23 15:50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 ...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起了我上高三那年,写了一个中篇小说《那一方蓝天》,后来我想去参军,就写了同学留言,还专程给当时的校长李茂环先生写了一首诗。李校长劝我,也讲了类似的一个故事。后来我又回到学校复课,正好李又回来当校长。97年香港回归---东平三中艺术节,李校长又朗诵了一次《满江红》。那年我写的艺术节开幕词,还亲自做了主持人。事后团委和校长表扬了我。让我一个后进生从此发奋努力,走出了三中。96年,我在三中完成了小说《男儿关   女儿湖》创作,其中记录了三中的这段故事。20年后,我的母校没有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一个好校长,一个好学校的重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5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