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性学习其实是无效的学习
教育家魏书生第一次到甘肃平凉作报告,根据局里安排,限制名额参与,且每人400元的会务费。我所在的乡镇领导指派了6名同志参加,除了2名领导外,其余4名全是年轻校长和颇有些名气的校长,或许是时不待人还是时不惜人的缘故,这次没有让我去。说句心里话,近些年,对这些活动我颇不感兴趣,上个月,有个北师大的教授来做报告,老同学穆让我免费参加,我婉言拒之。一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身心一步步地倒入慵懒和麻木的边沿,另外,孩子就业的事,父母的养老,妻子进入更年期的唠叨,的确让我感到一个男人是该承受的压力是何等的沉重而又无奈。
昨晚十点多,领导又来电话,安排我组织老师收听魏书生的报告实录。两个光盘,需要三个小时。我又接连安排下去,不到半小时,学校OO群里老师留言了,更多的则是埋怨,有人直呼说这是“强迫”,我看到老师们的这些心声,觉得如今的教育领导,怎么总是想着如何强迫着的事情,难道就不能把心思放在如何调动老师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吗?学习,只有自觉自愿,才有成效。否则,强迫性的学习,收效甚微。
如何才能调动老师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呢?
1、不要总是让领导让名师参与,学习面前人人平等,轮流参与何尝不是一种好办法。如今,一旦遇到教育活动,领导就习惯性地让名师参与,结果,名师更名了,反倒让那些不是名师的老师更加灰暗了,一个个默默无闻地牢骚满腹。中国教育不都是依靠大多数普通教师吗,名师只是站在教育前沿的一面旗帜,真正做工作的名师又有多少?搞教育搞得主要是面,为什么领导非要在点上下功夫呢?这里面就包含着一个领导个人主义的功利色彩,正因为这一点,中国教育的进展步伐是那么地迟缓。依我之见,把主要精力放在面上,适当缩小点上的品牌效应,或许,教育的发展步伐会加快一些。让教师人人参与,身临其境,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主动说出来,要被领导强迫他们,效果好得多。
2、必须让老师明确学习目的,切忌不要用那些冠冕堂皇的言辞忽悠老师。比如,学习魏书生,领导就首先抬高架子,说“为了增强老师们的敬业意识,激发老师们管理学生管理班级的技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为教育而献身的动力”,如此言辞,老师们的确听腻了。领导为什么不能朴实地说“学习魏书生,至少可以激发你们的教育动力,为了你们将来在教育岗位站住脚,不被竞争的旋流所冲垮,有必要学习魏书生,给自己的思想充充电。”还可以用某些奖励机制,比如发一张奖状,集会上宣读一下,激发老师们自觉自愿地去学习。我总感觉身边的教育充满着官话或者一部分人打官腔,这种例行性地实施工作其实不是在工作而是在玩弄工作坑害孩子。只有彻底杜绝教育领导的官话,脚踏实地,用朴实引导朴实的生活,教育的明天才会有希望。
3、只有多认定,多表扬,教师的工作热情才有可能被激发出来。听好话,这是人的一种优点,也是人的一种缺点。好话听得多了,容易使人迷失方向;缺点指的多了,容易让人丧失信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好教师也是领导夸出来的?多给予认可,少给与否定,在对待老师们的缺点是非上,含蓄一些,文雅一些,帮助他们如何纠错时,措施说得具体一点。小鸡肚肠要不得,不要动不动就对老师们发火,发火并非美事。防止火的反弹易伤自身。逼急了的狗会咬人,逼急了的人会骂人。骂人的人开始并不是一心想着就想骂人,骂是有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原因。我们既要学会骂人,也要学会承受被人来骂。认定其实就是一种被人骂。表扬其实就是一种在骂人。我们之所以看作是表扬,那是因为我们的耳朵里充满着沙子,不干净的东西到了干净的地方,也会变得干净。
总之,强迫这方子轻易不要用。用好了,你就是皇帝;用不好,你比奴才还要奴才。强迫性学习其实就是无效的学习,我们大都喜欢做这些无效的事情。为什么呢,无效有一种虚幻的色彩,容易迷惑人,而现实总是蜡人的,现实性的东西,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会混淆。人,对于清楚的东西不感兴趣,反倒对那些云里雾里的东西,味很浓。人之所以永远成不了神仙,原因就基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