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读的32条教育金言》:动通守望者与心灵鸡汤战争 2014-03-23 郭长连 动力沟通
近日网络屡见《父母必读的32条教育金言》,读来如鲠在喉,好多说法实在让人左右为难进退维谷,如继续任其流传,定会误导大众。现粗加刨析,以正视听。(黑字为“金言”,红字为刨析)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影响孩子成长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如果理解无误,这里要表达的“成绩”是孩子的考分,百思不解的是,孩子考分与其自身学习态度和努力情况、一套适于自己的学习方法等都不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老师的教学手段和水平也不是,这样说来,“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孩子会打洞”,那些学富五车的父母,完全可以躺在自己书堆了静等子女出列拔萃,而家庭环境不良的孩子,成绩不好情有可原,也休想通过奋斗改变什么了。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如果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家里可能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在家里成为“问题孩子”?没有问题的家庭教育是什么样子?家庭“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家庭教育是不是有一个比32条还具体、带着刻度的量尺呢?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所以,孩子成绩不好,爸爸妈妈找个没人的地方抽自己一顿,然后夫妻俩相互掐一阵……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换父母!因为孩子成绩不好都是你们的错!当父母有罪!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首鼠两端!你富裕要千方百计给孩子提供贫穷的“教育资源”,你穷但要给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都哪些是基本的“资料”呢?让孩子“贫穷”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适的“教育资源”?北上广那些名校难道没有富家子弟?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这与第四条自相矛盾!贫穷是“教育资源”,而“富裕”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一言以蔽之,贫穷和富裕都是教育资源,那分别叙述是表达逻辑思维缜密呢还是混乱?而既然孩子成长需要“高级的教育艺术”,哪来“阶层是会遗传的”?既然“遗传”,为何又说“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故此时被,钻头不顾腚的逻辑错乱语言,竟然成了“金言”!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这是一条概念错乱、让人眼花缭乱的叙述。学问—文化—生活—善待——学术水平……本来模糊的几个概念,相互偷换借用,估计作者自己都不知所云。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孩子可以是世界的中心,与父母独立生活并不矛盾。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父母生活的内容有哪些?难道孩子和父母不是相互间生活的一部分?家庭角色界限清晰,尊重彼此的人格独立,伴随孩子成长,给孩子应有的自由度,并非强迫家长一定“要过独立的生活”,一家几口,夫妻恩爱,子女绕膝,温馨和谐,其乐融融。生活需要的是自然从容,人为设定太多的条条杠杠吓唬人干吗?!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
教育孩子的责任与休闲是相互矛盾的两极吗?家长休闲,孩子需要休闲吗?“没有责任感——太有责任感”区间的平衡点在哪里呢?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是不是所有年龄段的孩子哭闹都不要抱起来?如果婴幼儿期孩子哭闹而不抱,请问还有什么更绝妙的招数?如果三岁前的孩子无师自通的会用“哭闹”这个利器纠缠父母,那一定又是一个“哪吒”!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模仿学习”是孩子天生的本领,夫妻关系对孩子人格形成也一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如果把孩子在学校不懂尊重异性同学归罪于父母,那些有言行不适的单亲家庭孩子、那些留守儿童,该找谁问罪呢?那些男孩为保护母亲与父亲反目的案例作何解释?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把培养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简化为“精神长相”,是不是开办礼仪学校、去修习四书五经、或者去教堂寺庙就可以了?另外,是培养长相,还是培养内涵?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出生那天如何征求意见,讲那些道理?如何跟刚出生的孩子讲道理?这么神奇的观点,缺乏实际的证据和说明,让人怀疑者可能是标题党了、
另外,到底是讲道理还是征求意见?讲道理一定是家长带着自己的观点灌输,耐心征求意见一定是放弃“自我”以平等、尊欣赏的心态去聆听孩子的声音,尊重孩子的意见。讲道理显然是成人的道理和意见,去给孩子讲着自己的意见,同时又要耐心征求孩子的意见,结果除了各执一词不欢而散还会如何!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激情是指强度很高但持续时间很短的情感,它是一种猛烈、迅速爆发、短暂的情感,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正常人谁都会有激情。而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理智是人在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判断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基础上的情绪调节能力。激情和理智,只要是个正常人,人人都会有,只是水平差异而已。不知作者花这么唾沫,说这个观点,就像论证活着,都必须呼吸一样,价值在哪里呢?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守时、排队、不在公共场合大声讲话……似乎都有道理,但世界上所有的清规戒律都不应牺牲孩子的天性,守时排队的孩子可爱,偶尔迟到、插队的孩子也并非不该贴上“没有教养”的标签。不让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说话,什么时候锻炼他们慷慨激昂演说?即使孩子在公共场所发泄情绪,又和“教养”有多少相干?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请细心理解这几个词语:厚道—软弱—小便宜……厚道的反义词是软弱?喜欢占小便宜是不厚道?作者强调,“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这种推理和引导方式,显然是利诱蛊惑别人,为“占大便宜”而暂时“厚道”,明显“不厚道”!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基地组织、邪教组织、昆明暴力事件参与者都不是残疾,都有比常人还健壮的体魄,何曾见他们阳光了?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者茜尔玛·拉格萝芙、张海迪、邓朴方等一大批闪耀着生命光芒的名人,身残却贡献卓著,并没有躲躲闪闪吞吞吐吐啊?!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廖成美将军自出生就被抱养,三岁养母病故,从此跟着养父流浪。如果父母都健在且有能力有条件守护孩子,这对孩子无疑是无可替代的良好成长环境。但那些孤儿、那些因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所致不能享受父母之爱的孩子,就这样被下了结论判了刑?孤儿院就是为制造“沉默者”、“捣乱者”建立的?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是家长带着“自我”设定做戏还是顺其自然与孩子打成一片?是孩子自觉自愿还是家长“邀请”?这种带着“暴力”倾向的“干预”,自以为是的“控制”,怎么能培养出自由自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与18条对照,到底是“经常”还是“每天”?这是可望不可即的“金言”,是强人所难的无理要求。父母尽可能多的和孩子共餐,是营造家庭气氛很好的方式,但现实中父母有工作,有的需要在单位就餐,孩子要适应集体生活,不少学校会有集中进餐。把价值观的形成寄托在共餐上,这种偏颇的推论实在有些勉强,把家庭生活缩写为吃饭,实在太过狭窄。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孩子成长有相对的“敏感期”,每个敏感期都有发展的内容,这在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结论,还是建议家长注意相关专业权威科研成果,而不是一个简单的3、9和13而已,关键的不是时间,而是内容!不了解内容,而只记住了时间,才真的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请列出当做不当做的事件清单。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无可厚非,但言之凿凿,过于较真就不是生活,失去了家庭和生活的韵味儿。休要说三岁,十三岁孩子撒娇耍赖,在父母面前偶尔耍横,如成人平心静气观之依然可爱,甚至忍俊不住。孩子的规矩是在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养成的,孩子的成长中多一些自然,少一些刻意,多一些爱抚呵护,少一些求全责备,用爱浇灌出的花,一定绚烂多彩。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少有人少的好处……青春初期的孩子世界缤纷多彩,成人对其正当的爱好、带着年龄色彩的举止言谈去欣赏、去分享、去关爱就好,在意孩子是否喜欢某句诗词,由此推断其人生轨迹,焦虑了吧!
26.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好的,听你的,为人父母,要成为“变形金刚”,还要随时改变自己的人格特征,时而放任、时而积极威严,时而消极民主,每个父母都要具备“变脸”绝技。可是,我们这么努力变脸,是为什么呀?你总要告诉我们吧。
27.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金言”指导下的父母需要有面临枪林弹雨烈火永生的思想准备。要留意成绩,但万一孩子优秀到“第一名”又要警惕,如此看来孩子真是一个“橡皮泥娃娃”,连他在班级考多少名都要由父母把握。况且,性格是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同时也受个体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不同人性格不同天经地义,好坏的评判也会因人因背景不同而不同,因为孩子成绩优劣就要附加上“性格”好坏的要求,异想天开。
28.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29.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28、29条自相矛盾,把父母和孩子都至于进退维谷的境地。请给孩子一个择友标准或者量尺,让孩子在结识其他小朋友时首先丈量一下。而且所谓的“杂乱”|“坏习惯”等侮辱性的词汇,都是带着成人的好恶和评判标准去指点评说,孩子世界里的词汇与你想表达的定会不同,因为孩子没有“沾染”你那么多“坏习惯”!
30.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弱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健康的审美观指什么?审美观从审美的角度看世界,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审美观和政治、道德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密切的关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人类共同性,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健康与否当然因人而异。而且在这个小巧玲珑宠物受宠、空中客车航空母舰等庞然大物同样受人追捧的年代,你去不厌其烦提醒别人“不要以为”,岂不是自己杞人忧天?
31.《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孟子·滕文公上》中有:“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51年出版,说“守望”这个词是小说贡献的,显然知识面太窄。“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到底在那里?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教育和“管”本来就是两个概念,“管”充其量是“教育”内涵的一小部分,无论你把张三和李四如何翻来覆去比较,除了让你自己糊涂外,别人都会感觉多此一举!
32.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是不是说教导孩子别听讲,靠自学?把孩子掌握知识的不同渠道,区分为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去“告诉”,如此“金言”,真如粪土!
******************************** 动力沟通,是在一线心理服务实践中构建的中国本土化的关于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和团队建设的理论和技术。动力沟通,期待您的分享和创造,以便使它不断完善和丰满,并不断地自我突破! 动力沟通体验分享信箱: tongxinyuanzhu@163.com
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