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又要让知识分子回到臭老九时代
2010年02月23日 11:23中国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3条
近期《南方周末》刊出某大学讲师封滇的一则来信《年终奖,我不满》,称其所在的云南某大学计发2009年年终奖——讲师1500~1800元,正副教授2000~3000元;一般科员5000~6000元,副处至正处级(含学院正副书记)18000~21000元,副校至正校级(副厅至正厅级,含正副书记)金额保密。封滇说他是个资浅讲师,奖金低点无所谓,但他敬仰的一位资深教授,年终奖也不过5500元,就一般科员的水平。
其实,一些大学像上面这样如此颠倒地发放日常薪资,也已有多年。包括笔者和周围不少评到职称的高级知识分子,也都义愤不平。其中,那些原先属于机关行政编制的资深公务员,都是副处级以上的老干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左右,中央下发“红头文件”说为了尊重知识分子,在机关部门工作的知识分子和高级知识分子可以评职称,一般科员评上中级,就可享受副科或正科待遇,其他依此类推。
但当时规定知识分子第一步只能从中级、副高职称限额评起,4年后可再从中级评副高、从副高中评正高;知识分子要评上职称就得从机关行政编制(即现称的公务员编制)变为机关事业编制。那几年,在机关工作的知识分子和高级知识分子努力准备评审材料、写专业论文及在省市以上已经发表、出版的作品专著等,报送省市以上专业职称评审委员会,再经二次补充考核,最后核发相应职称证书。
那时要得到“职称证书”并不容易,可现在看来,它承诺的福利并没有完全兑现。笔者评上“副高”时已近50岁,自从评上高级职称后,我所在的政协机关人事部门将我原先几十年的行政编制、国家干部身份改换成机关事业编制(财政全额拨款)、职称干部。可每次机关干部(即公务员)加工资,与我原先工资及行政编制时同级的干部加薪,多次都是我低他们数十元。
可2008年8月起机关实行所谓“阳光工资”,公务员即原同我一起为行政编制的同事(我们都是退休干部),他们加工资加津补贴的养老金,每月发6500~7000元,我因只有高级职称而相差当年同事一半还多的养老金。在同一机关同办公室一起退休有职称的每月给你3000元养老金,光这退休金少了一倍还多,每年相差四五万元。现在机关里的一般科员每月3000~4000元,工勤员每月还5000多元,我却成了机关里的贫困户,这样的知识分子政策是不是变形了?可惜如今一些大专院校也采取类似的行政编制与事业编制相区分的政策。
前几年就不乏报道,称深圳大学、北京某大学招聘行政处长、总务主任和科长,竟引起数十位副教授、正教授竞聘。这次,云南某大学讲师封滇反映的2009年年终奖的不公平、不合理,也源于这种编制上的毛病。近年来,我们的不少大学实行行政干部治校,越来越官僚化,中国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因此也非常不理想,现在是回过头来推行“教授治校”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