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在祖国东北边陲工作的普通小学教师,看到《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后,我希望最后的规划纲要能更充分地关注教师,采取切实措施让老师能“站”起来,“活”起来,“动”起来。
《规划纲要》文本对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是否也该考虑如何为广大教师“减压”?当前,社会片面追求分数、国家考试评价制度相对滞后,使得教师的身心压力越来越大,我们盼望《规划纲要》能够发挥导向作用,完善教育、教师评价机制,引导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和理解教育和教师,让教师真正“站”起来,轻装上阵,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作为教师,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要常装常新,不能是死水。我们始终把学习放在工作首位,集体学、个人学、外出学,确实收获很大。但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眼界越来越宽的学生,仍常感到自身知识的“饥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教师专业提升的保障性措施,但我们还盼望《规划纲要》能为教师的学习和成长开辟新途径、拓展新空间,使教师们能够汲取更多、更新鲜,源源不断的“活水”。
再好的花、再美的景,看久了也会有视觉疲劳。在不少地区,有很多老师在一所学校一干就是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老师得不到交流,新鲜师资得不到补充,难免会出现职业倦怠。有热情、少激情,有压力、少活力,是一线教师普遍的工作状态。我们盼望能采取切实措施让教师“动”起来,让教师在一定区域内、不同学校之间,尤其是在强弱学校之间合理流动。这不仅能焕发教师激情、消解职业倦怠,而且有利于逐步实现学校间师资力量相对均衡,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黑龙江省鸡西市铁路小学教师 王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