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登录

搜索
查看: 9840|回复: 4

有网友称:“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5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一个网络上传闻已久的帖子,一个看完需要7个小时以上的帖子,一个据说能红到年
尾的长命帖子,一个“有史以来最牛的超强帖子”。   

  从今年2月22日开始,一出大戏在互联网上的“天涯社区”轰轰烈烈地上演,看客多达22
.3万多人次,近4000人参与其中。两个分别叫“北纬67度3分”和“易烨卿”的主角,进行着
一场关于财富、关于服装、关于赛马的“上流社会”的大辩论。这一切,最终归结到一个由来
已久的话题――富人该不该歧视穷人。  

  对“上流社会”的“炫耀”构成了论战的主框架,而对这个隐秘世界的“窥视”和对主角
之一“易烨卿”一边倒的批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沉溺其中欲罢不能。天涯社区责任编辑、
天涯杂谈版主大雪封山用“百年难遇”来形容这出戏,因为这也许不是网络论坛上跟帖最多的
一次对话,却是非常罕见的富于戏剧性、“针锋相对”、空前惨烈、通宵达旦的大论战。  


  一直以来,关于这个被称为“贵族帖”的种种,在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中口口相传,有网
民称其为“史上最强帖”、“世纪大战”。众多网民以能在这一“强帖”上留言为荣,更有看
客赋诗形容:“目睹此帖,开怀大笑,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大战缘起  

  [一]故事从一个在天涯社区有一定名气的网友易烨卿开始。  

  易烨卿一贯强调着自己的身份――“高贵的上海人”,并再三宣扬:“人是分三六九等、
高低贵贱的”。  

  从2004年开始,她在网上撰文数篇,表达自己对农民、民工、外地人、乞丐的鄙夷,其中
被网民痛批的文章《今天,我看见一个民工不穿鞋》里,有这样的句子:“这个民工,他竟然
连世界上最穷的国家的土人都不如……观念这么落后!鄙视他!”   

  另一篇《我看中国的大学住房条件?真吓了我一大跳》里,易烨卿把去上海某高校参观形
容为“经历了一些可怕的事情”:“天哪,一间房间竟然住4个人!真是闻所未闻。更令人不
可思议的是竟然4个人用一个洗手间,真是不卫生……可悲可悲!”   

  2月22日,一个叫斤阝羽的网友在“天涯杂谈”发表了名为《易烨卿,一位高贵得不食
人间烟火的仙子?》的帖子,直接批驳易烨卿把农民、民工、外地人、乞丐等“推上舞台,脱
光了他们的最后一件衣服,无情地加以嘲讽”,“在你眼里,他们的身份是多么可悲,他们的
存在是多么亵渎。他们在世界上的每一呼吸都影响到你的心情,他们在上海街头的每一次出现
都污染到你的视野。在你的笔下,给于他们的不是同情与帮助,而是鄙夷与抛弃。”   

  斤阝羽的这篇文章,就像给一出大戏拉开了帷幕,引来众人对易烨卿如过街老鼠般的痛斥
。  

  但这类情形在易烨卿身上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事实上,每当易烨卿在论坛发帖,必引起众
网友关注,帖内批驳、漫骂随处可见,还有网友屡发专帖,孜孜不倦地“追杀”易烨卿。



面对网友的打击,易烨卿从不退缩。她坚持自己的意见,一次次耐心地对网友解释自己的高收
入、高档次及高品位,始终不改自己鄙视民工之流的初衷。  
  正如天涯杂谈著名女写手珠墨所言:“易烨卿根本无法用普通的对骂打倒。”


  [二]半路杀出个“周公子”

  打击傲慢的,只
能是抽去其傲慢的资本。一个“高人”――北纬67度3分(下称“北纬”)登场了。   


  北纬的目的非常明确――他要证明易烨卿只是自以为“上流社会”的暴发户,没有资格代
表“上流社会”歧视农民。“你歧视是你的问题,但不要打着我们‘上流社会’的旗号,我们
并不认为自己比别人高贵,他们尊重每一个人,哪怕是乞讨者。”   

  易烨卿毫不掩饰自己家庭的财富及与有名望家族的关系,“我姐姐的资产已经超过600
0万美元了”,至于自己,和船王×××(编者注:此处隐去姓名)的夫人早就认识,×家的
情况“我们家是再清楚也不过了”。   

  北纬一开口,四座皆惊,“×家的亲朋好友里我好像没有听说有姓易的啊?当然也可能有
而我不知道。毕竟我跟×家不熟,×家是一直想往上流社会挤,不过这种暴发户我们是不大愿
意理的。”“令姐有6000万美元?她好穷啊?”   

  北纬通过“透露”华人“上流社会”里有个隐秘的六大世家,来证明自己来历非凡。“可
能你是个有钱人,但你永远不会是上流社会的人。你不姓沈,不姓周,不姓李,不姓张,不姓
顾,也不姓陈。你不是六大世家的人。你永远不懂什么是上流社会!……我姓周,六大世家中
的汝南周氏。如果你真的对上流社会有一点了解,就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   

  易烨卿自诩为“高高在上”的足以支持她歧视社会低层的根基被动摇了。比她更“上流”
的人尚且尊重低层,易烨卿鄙视农民的资本何在?她遭遇了游荡网络以来最强有力的打击。 


  论战迅速从网络大众对易烨卿歧视“大众”的抗击,演变为“老贵族”与“新富豪”的一
场交锋。在“尊重人”这一共同价值观下,“老贵族”和“大众”暂时结成了微妙的同盟,共
同对抗骄横的“暴发户”。  

  北纬的出场可谓万众瞩目。尚且等不及辨别北纬所言虚实,网民们已从此称他为“周公子
”。

  [三]北纬直往易烨卿的要害处杀去,选择“比富”对她进行打击。

  易烨卿曾说自己的家人“一眨眼的工夫几千美元就花掉了”,几乎每2至3天就要坐一次
飞机,从欧洲的俄罗斯到美国的三藩,一个月的机票钱都要好几万美元。北纬回应:“我们坐
飞机从来不买票的,因为是私人飞机。”  

  易烨卿说自己在除夕夜里喝的红酒是一两千元的;北纬说,他和朋友在除夕夜里喝了一瓶
法国1986年的“拉菲”,价值1.3万美金。

北纬的武器里,除了财富,还有格调。
  他指出“贵族”们是不说“三藩”的,只叫圣弗朗西斯克,并且他们从不去那里,“也不
去莫斯科,自从沙皇死了之后莫斯科就没有贵族了”。北纬去的地方常人没想过――阿拉斯加
钓鲑鱼或者中非草原打猎。   

  他也“教导”易烨卿:“上流社会只喝香槟酒和少数几种
法国红葡萄酒,此外我们只喝苏打水或矿泉水。”易烨卿提到自己爱在家里煮咖啡或到上海的
五星级宾馆――花园饭店喝咖啡,北纬说:“易小姐居然说喝咖啡!天啊!我们上流社会是根
本不会喝咖啡的。我们只喝茶!”

  [四]“贵族生活”的9个问题

  “周公子”从不忘提醒易烨卿他的初衷:“我们从不歧视任何人,也不欺凌穷人,我们只
鄙视一种人,就是易小姐你这种要假装高贵的人。”  

  为了进一步证明易烨卿是暴发户,他抛出了9个“贵族”生活问题,追穷寇般地要求易烨
卿回答。   

  接下来的问答,把争辩推向了最高潮,也演变成“上流社会生活大揭秘”。 

  问题一:你经常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是什么牌子的?你戴什么手表?你戴首饰吗?如果戴
你什么时候什么场合戴?你的首饰是在哪里买的?  

  关于衣服,易烨卿最喜欢PORTS。手表有7块,其中最名贵的是工作时父亲送的PA
TEK PHILIPPE。  

  北纬以自己的妹妹为例“教育”了易烨卿上流社会是怎么穿戴的,“她们的衣服是没有牌
子的,因为是在巴黎皇后区的几家专门的店里定做的”,并且这种店只接待特定客户。  

  “上流社会的女孩子穿衣服很保守,通常是黑色或灰色等颜色暗淡的衣服,鲜艳的衣服通
常只在少数场合才穿,并且有一种颜色不论男女都不会穿的,就是紫色。她们平时不戴任何首
饰。首饰是在特定场合戴的,而且基本是祖上传下来的。”  

  北纬指出,PATEK PHILIPPE的每块表都有编号,卖出的任何一款表都会详
细记录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卖给了谁,客户资料会寄回瑞士。就他所知,PATEK PH
ILIPPE从来没有卖给过姓易的华人。所以,北纬一直揪住易烨卿不能公开她的手表编号
这一点不放。   

  问题二:你自己开车还是有司机?你的车是什么牌子什么颜色?

  易烨卿家的车是Lexus的轿车,但她本人更喜欢TOYOTA的大霸王。  

  北纬的标准答案则是:BMW或BENZ是暴发户开的,“我们开雪弗兰,白色的。”
  

  问题三:你的财务顾问和律师每年为你报多少税?

易烨卿认为没有必要养私人律师和财务顾问,如果北纬的钱是自己赚的,就应该能理解她想省
钱的意图。就此北纬断言:“看来你请不起私人律师和财务顾问!”  
  问题四:你每年给慈善机构捐多少钱?捐给哪些慈善机构?

  易烨卿答:“捐款不是我的义务,具体捐款的事情,还是要找我的父
亲,他会决定的。”  

  北纬又一次断言:“捐款你一定是不会捐的啦?”他还在另一次对话中补充:“我家每年
捐给中华慈善总会的钱是你10辈子也挣不到的。”  

  问题五、七、八:你每年养游艇要花费多少?你家养几匹赛马?参加过哪些比赛?拿过什
么奖?是什么血统?你家的狗是什么品种?什么血统?   

  易烨卿回答:“我不养狗,养狗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去照料。”她也表示,游艇和赛马自己
不是买不起,也不是养不起,但不想花精力照料,也没有必要浪费这个钱。  

  北纬近乎刻薄地反驳:“易小姐啊!上流社会没有不养狗的,没有狗我们怎么去打猎啊!
不过你看完后可千万别急急忙忙去养狗,因为不是什么狗都可以养的。就凭你家能养得起游艇
?能养得起赛马? 养一匹纯血马每年至少要花费1000万美元。你养一个给我看看?”  
 

  问题六:你小时候在哪里上学?你从小到大有几位家庭教师?

  易烨卿没有回答,北纬干脆下了结论:“你一定没有家庭教师。”这家庭教师绝对不是教
物理、化学这些无聊的课程,而是只教击剑、礼仪、骑术。   

  问题九:你听什么音乐?在哪里听?

  易烨卿说她喜欢Karajan指挥的作品。

  北纬答:“我们是看歌剧的!”
一番论战下来,易烨卿完全处于劣势。

  易烨卿惟一的反击,是指责北纬没有工作,而她见过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没有人是不工
作的。   

  北纬悠悠一句:“上流社会的人是不工作的,因为一代又一代积累的财富带来的结果就是
我们没有必要工作,我们把钱投资给能
替我们赚钱的人,让他们替我们工作。”“我们有自己的信托基金。”   

  之后北纬抛出了“结案陈词”:“易小姐是个极端向往上流社会的小白领,可惜她从来没
有见过上流社会的生活,她幻想着自己的上流社会生活,并且骄傲地鄙视周围的人。真正的上
流社会的淑女是非常低调的,有教养的,包容宽厚的。”  

  他用易烨卿鄙视农民般的语气鄙视了易烨卿:“草鸡就是草鸡,永远不会变成凤凰。我本
不想这么刻薄地对待你,可是你的恶劣表现会让不知真相的人误会我们上流社会的。我们这个
圈子里没有你这种没教养、不知羞耻、吹嘘虚荣的人。”   

  易烨卿只剩下苍白辩驳,称自己本是“平凡的人”,靠自己劳动挣钱的人。   

  与易烨卿论战4天之后,北纬最后一次出现在论坛,一句“我最近果然很无聊,来争这种
事情”就轻描淡写地从容告别。辩论以北纬的完胜而告终,只剩下易烨卿继续应对着网友的提
问和质疑。   

  直至本报记者截稿之日,该帖的点击率仍在攀升,还不断有人在其中惊叹、怒骂、怀疑、
争论,甚至痴等“一代奇人”北纬的再次出现。

  不尊重别人,也得不到别人尊重  

  天涯社区知名“砖手”老G尤其看重这个帖子给众多看客带来的冲击。“当大家都以普通
人的姿态说话的时候,突然冒出个贵族。论战主角,尤其是北纬,所描述的贵族生活,远远超
出所有网友甚至大富之家网友的想象,在每个人心中造成巨大的震撼。”  

  因此,“贵族帖”已超越了单纯的网络式胡言乱语。紧扣“尊重人”这个中心议题展开的
“上流社会”争辩和攻讦,激发了许多人的认真和投入。   

  事实上,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建设,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个富
裕阶层已经出现。在人们惯常的印象中,富人一方面被社会冠以“成功人士”的称号,另一方
面个别富人又被指为“穷得只剩钱了”。正如学者王晓明所说,物质的充裕并不代表一切,一
个现代人必得要关心的事情还有:人的自由、社会的公正、艺术的创造,等等,否则“成功人
士”就必然染上骄横、粗鄙的“暴发户”气质。  

  北纬正言:我决不能容忍易小姐代表上流社会歧视农民。我们承认人是分阶层的,但我们
坚决反对把人划分等级。更有专家指出,这场论战反映了社会上和网络上思想多样性存在的现
实。让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理念深入人心,成为
网络上的主流声音,这将是国家和人民之福。社会和网络应倡导积极的,支持有益的,改造落
后的,抵制腐朽的。易烨卿的落败是必然的,因为她的观点代表的是与时代落伍的文化,是不
会被大多数网友接受的。合法的财富只是一个人劳动成果的标志,但绝不是由此可以鄙视人、
不尊重人的资本。这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数以千计的回帖中,尽管也有人质疑北纬和易烨卿的真实身份,纷纷在网上搜索所谓的“
六大世家”,但更多人的想法也许和大雪封山一样:“他们究竟是不是真富豪和真贵族,大部
分网友并不在意。关键是他俩都自称是上流社会的人,而且论战胜得极其痛快。”  

  绝大部分网友为这场完胜欢呼:“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同样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可
以鄙视一个人的人品,但是绝不可以鄙视他的出身。”“真正的高贵的人,既从容,又宽容。"
发表于 2005-9-15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网友称:“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em4][em3][em2][em1]内容内容内容
发表于 2005-9-16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网友称:“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易华卿这类人是从下流社会侥幸挣脱而又回头藐视同阶级的叛徒,披着父辈雍容华贵的外衣而又忘记了自己原本姓氏,皮囊混于上流而灵魂堕落于下下流,不为人齿的社会渣滓!
发表于 2005-9-16 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网友称:“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转一个五岳散人大人的片段文章。个人觉得写的不错,和这个帖子也应该算对的上了。
  
  
  『关天茶舍』断裂的时代——中国城市的阶层描述(序及第一章的一部分)
  
  
   作者:五岳散人_ 提交日期:2004-5-14 13:56:00
  
  ??序
    离开了“阶级”的概念后,对社会整体的论述开始出现了混乱。“阶级”的描述方式,是一种对立的描述,是对社会生活一种扁平的说法。而实际生活中,阶层是一种没有针锋相对意味的描述。
    阶层是一种很中性的说法,这样说的目的,其实是一种现实世界的缩影。阶级是革命的产物,非如此不能调动革命的积极性。而阶层取代阶级的目的,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化,即从革命的暴力转换到改良的温和。在利益结构上,大家发现其实没有多少一定要进行革命的因素,这个世界也是可以共存的。
    阶层之间的转换与变迁,也不象阶级那样的生硬。转换一个人的阶级属性,往往要经过暴力的手段与惨烈的争斗才可能实现,而转换一个人的阶层属性则要温和的多。虽然阶层与阶级都是描述社会、经济地位的用词,但阶层的更多的强调经济的作用,而阶级在经济的作用外,用政治划了一条鸿沟。
    但在这里,我个人不想对阶层的政治属性进行任何描述,这种描述也是我力不能及的。由于这些年社会生活的变迁,经济成为了衡量阶层的最重要的标准,所以我想描述的是中国目前城市中各阶层的生活。
    其实在用阶级分类失效后,中国正式走入了一个以阶层分类的社会。由于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固有的阶层被完全的打乱。尤其在近50年里,本来还在勉强维持的地主乡绅、新兴的企业家被建国后的历次运动所消灭,中国传统的阶层划分与新的阶层的兴起中断了。当然,这不是在说没有新的阶层兴起,而是社会自发形成的秩序被完全打乱,代之而起的,是政治意义上的阶层。而这种阶层是没有可供描述的余地的。
    自从20多年开始,中国的社会开始了新阶层形成的过程。这个过程之短暂,以至于很难看出新兴阶层的特点与生活的模式。断裂的时代中,重新起步的已经不是当年的农庄主、老资产拥有者,而是一批新兴的资产拥有者。这些人在左右我们的社会,但我们很难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
    由于古代中国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而西彦说“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重新起步的阶层中,没有所谓的“老钱”,每个人的兜里,都是喀喀做响的新版人民币。所以没有什么贵族之类的阶层。钱也不是衡量阶层属性的唯一方式。我很难说自己的观察是正确的,所用的分类方式也是适当的,只能分别描述一些我所能知道的典型生活方式,在这个里面加以分类与评论。在这个激烈变动的社会,只能如此了。
    
    
    
    
    
    第一章、 阶层的划分
    有一种方式叫做“两分法”,比如把人分成有钱、没钱两种。这种分类法确实比较清楚,就是没有一个得到大众认可的界限标准。多少钱算是富裕的?这根本无法得到一个大致都满意的结果。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们这里的社会结构不是枣核型,而是宝塔型结构。枣核型结构是比较容易描述的,因为庞大的中间队伍与外在的透明性保证了描述的准确性。宝塔形结构从外在上看等级分明,而内部有不为外部所知道的阶梯,这种结构很难被描述。
    在表面上看,一个家伙每天坐公交车上班,满身都是二级或者是国货精品,他的职业可能是政府一个部门的科长。在他的手里,可能每天批准的资金有几百万之多,而他晚上坐公交车可能只是为了到豪华酒店去吃晚饭。每年的年假,他可能向所有的同事宣称自己去了某著名的、正在减价促销的旅游线路,并且是用的打过很多折的机票,而实际是在国外渡完自己的假期。
    这就是描述中国城市阶层的难度:财富固然是衡量一个人的方式,但很多人不能用他们手里的钱去衡量他属于那个阶层。最明显的例子是我的一位朋友,他的家里装修得象个国外的中产阶级,但他不过是某个国营垄断行业的小头目。之所以可以装修的那么好,是因为这个国营公司下属有建筑装饰公司,而这个下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归这位朋友审核。当然,他是付了钱的,他付的钱可能正好可以购买那个昂贵的马桶。
    任何时候,听说一个人在城里著名的黄金地段拥有房产,都不要马上认定对方是有钱人。因为我们这里曾经实行的分房福利制度,那房产很可能是这么来的。同样,一个人开着一辆不错的车招摇过市,这车也可能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关于中国城市中的阶层划分,要是从通行的标准出发,得到的就是一种毫无真实可言的假象。因为一切可以被观察到的东西,都可能不是真实生活的标准,我们这里是不按照那些标准生活的。所以,在财富这个最基本的衡量基础上,要加上无数的变量。除了政治的因素外,掌握的资源与所处的地位就是变量。这种变量的标准是特殊的车牌与出入场所的综合。
    我的一位朋友曾这么描述中国人的财富问题:某些人手里的人民币含金量比较高。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可能就可以部分理解中国城市的阶层是怎么回事。
    中国的阶层基本可以划分为七个:上上层、上层、中层、中下层、高级下层、中级下层与底层。每个阶层其实都并不相交,界限的划分在于一种与其他阶层隔离的程度。上层之间与中层(不论是怎么样的中层)、中层与下层(高级下层也是下层),他们之间在生活中相互隔绝的地方就是阶层的分界线。
    相信在中国用房产与私车来做标准可以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而这两种东西是隔绝与“下等”阶层的最好的工具。所有的上层与中层的人士,至少应该拥有自己的住房与供私人使用的汽车。这里说的私人,是指除了以开车作为一种职业外,所能拥有使用权的意思。即使产权不是私人的,鉴于中国的状况,只要长期拥有使用权也可以归到这里面来。
    这种隔离是最显著的特征。即使高级下层在经济能力上可以经常乘坐出租车,他们依然不是与周围的社会环境隔离的。一个上层的朋友说过,他从来不觉得社会秩序有任何不好的地方。关于这一点他其实没有说错,在他出入的场合与场所,社会秩序非常的良好。即使是一个对社会关注更多的中下层成员,他的社会秩序感也是趋向于好的方面。
    但任何下层的人都可以说出对社会的担心,因为他们生活的地方是经常可以看到各种冲突。中下阶层的人士虽然在生存的环境上说,比较接近下层社会。可是他们依然在某种程度上是隔绝与下层生活之外的。只要通过与下层隔绝的小区、汽车的玻璃窗,任何一个中层以上的人士都不会体验到其他阶层人士的感觉。
    上上层
    上上层的生活是其他阶层所想象不到的。
    上上阶层的形成分成两种形式。上面说过,中国没有贵族的传统,但建国的时候,有些被特意保存下来的旧日的特权人士,在历次的运动中没有完全消失。由于国家政策的关系,他们基本上是属于被供养的阶层,这是其一。另一种是当年高级官员的亲人,形成的新贵集团。如果在历次运动后还能够最终恢复当年的荣光,自然就形成了目前中国人数最少、能力最强的阶层。
    在经济开放后,这些特殊的阶层利用当年的关系迅速取得了经济上的利益。按照当时的法律,这些行为未必是合法的,现在这些已经积累起庞大财富的人已经成为了中国最低调的有钱人。
    低调是这些人士最显著的特点。我们都知道的一个经济学原理就是“越有钱就越有钱”,在最早期得到一个资金的积累,在一个市场刚刚开始发育的国家是一种什么意义是不用多说的。经过积累的阶段后,基本他们现在在幕后操作一些不那么显眼的公司或者基金会。虽然在市井中可能流传着他们的名字,可是没有什么人可以真正说出他们在做什么。如果有人在说他们在做什么,基本是可以肯定是错的。
    那么他们现在是怎么样?除了某些还在操作上不了正史的事业外,其他很多人成为了相当于“暗东”一样人物。比如他们的手里经常有些“控股公司”、“投资公司”之类的机构,为了合并或者拆分一些企业做准备。
    在他们的名单上,大量的资产是各种公司的股票、公司的股份、不动产等,而这些东西保证着他们不进入公众的视线中。这就是现在他们的生活,虽然完全脱离了公众的视线,却在不同的领域影响着公众的生活。
    
    上层
    上层是一个明星的群体。
    这里的明星指的不是娱乐界的明星,虽然娱乐明星中的佼佼者通过个人的努力而栖身于这个阶层,但这个阶层中的其他人士是不会把他们太当回事的。因为这些其他领域的明星不是在娱乐大众。这里可以看出另一种隔离的形式,就是从任何角度与大众隔离起来,甚至对于靠娱乐大众而取得经济地位的人,这个阶层也抱有怀疑的态度。只有这个娱乐行业的明星展现了其他方面——通俗的说就是商业能力的时候,这个阶层才会接纳他(她)。
    与国外的相同等级不同,这个阶层比国外的相同等级更具有开放性。这是他们的底色决定的。在这个阶层中,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上上层那种虽然短暂、但是实际存在的显赫背景,很多是从社会的底层中奋斗出来的。
    一个当年曾在国家收购羊绒的公司任科长的朋友说过:“当时那些人背着装羊绒的口袋住在最便宜的旅馆里,现在他们“奔驰”都有好几辆了。”记得我曾问到,你现在如何?他沉默一会儿后说:“老样子。”
    所以,对于这个阶层应该讲究的品位与其他东西,这个阶层是根本不考虑的。只要通过做买卖可以得到足够的经济力量,就可以通过各种联宜俱乐部找到属于这个阶层的“组织”。这里可以顺便说一下,在象北京、上海之类的大城市中,高档会员制俱乐部就是为这样的人士预备的。这种俱乐部不对大众开放,基本上是一个小圈子的会所。
    与上上层相比,他们是勤于出镜的一群人。他们的出镜未必是为了个人的名声,在他们的眼里,出镜、接受采访是为了企业发展的行为。从这个意义上看,他们很难接纳纯粹靠镜头吃饭的明星是可以理解的。同样重要的原因是,娱乐明星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企业也是原因之一。
  
  中层
    中层是面目最模糊的阶层,因为这个阶层容纳了太多不一样的人。基本上说,上上层与上层虽然出身背景有差异,但其基本从事的工作是相似的。不论是倒卖导弹还是生产洗衣机,都是商业方面的背景。
    而中层具有着最变化多端的职业。那些无法凭借头脑而被上层认可的娱乐明星属于这个阶层;中型企业主也属于这个阶层,甚至成功的畅销书作家与随时可以挣到外快的教授也属于这个阶层。
    这个阶层的生活是最值得羡慕的一种。
    首先,这个阶层的生活是富裕的。对于上上层与上层而言,一般意义上的金钱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关于这一点,可以用银行卡泛滥后的工资发放来解释。在银行卡发放前,看见自己的收入至少是厚厚的一种重量,发卡后,多少钱变得没有意义了——至少比拿在手里虚拟了许多。
    而且这个阶层是最有时尚感觉的阶层,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支付由时尚感觉而产生的消费。与上两个阶层不同,这个阶层的审美能力是自身工作、家庭教育与后天熏陶的结果。上两个阶层在有钱的时候,还没有相应的品位,而他们即使是糟糕的品位,在有钱后也没什么人可以讽刺他们了,所以他们始终不能有任何提高。这与有多少钱没有任何关系。
    更多让人羡慕的地方,还在于他们不是真正意义的工作者。至少不是完全的工作者,没有人记录他们的考勤情况。不论地位与收入如何,只要还被打卡机束缚的人,就不能与这个阶层有任何关系。在这个阶层中,任何标准都在钱之上。包括自由的工作时间、工作的环境与工作的乐趣。
发表于 2005-9-16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Re:有网友称:“行走论坛,此帖独尊

中下层
    有个正在流行的词汇叫“小资”,具体好象是指一些虽然收入有限,但保持一种“小资产阶级”可怜品位的人物。比如看《读者》、去“星巴克”、以《时尚》杂志为最高品位的人群。这些人是组成中下层的主力。
    中下层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早九晚五生活的人。出入大写字楼的人中,绝大多数是这个阶层的代表人物。每天按照时间表生活是他们别无选择的生活方式,因为时间表是老板定的,而老板是给他们发工资的人。
    然而,五点以后,他们很愿意成为一次老板。所以,他们去酒吧、咖啡厅或者其他有良好服务的地方去实现这个梦想。梦想着被重视的滋味,并且以为高于他们的等级的人也是这样生活的。但遗憾的是,他们错了。高于他们的人是没有这种消费习惯的,他们的圈子里专门的地方可以消磨。
    同样,他们所购买的杂志等东西,都不是他们可以经常进行消费的。在这个阶层中,总是要购买自己并不完全需要的东西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者用翻看另一个阶层的读物来打发时光或提高自己的品位。因为这个阶层抱有这种幻想,所以中国的无数杂志都号称给品位高、学历高的人看,但实际瞄准的就是这些人。几乎是同样的道理,他们以为高层阅读的东西,恰恰是那些层次比较高的人所不看的。
    这是一个尴尬的阶层,大量的消费能力被投入到他们不能明了其内涵的活动与消费中,结果只能让冒牌高档品厂商大赚一笔。但也要承认,没有了这些人,伪装的品位与幽雅终究不能卖上个好价钱。
    
    
    高级下层
    在我们这里,高级下层其实是很值得重点推广的社会稳定因素。如果没有办法说明这个阶层的面貌的话,至少可以做个类比:凡是夏天可以在半分钟内决定乘坐出租车的人,基本可以归入这个阶层中。
    上面说过,把大众与自己隔离的程度越高就证明等级状况越高。高级下层的收入如果愿意的话,是可以具有半隔离效果的。半隔离的意思,就是他们可以经常乘坐出租车,尤其在快迟到的时候。而回到居住地,这种隔离就不会存在了,因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还是中国人的传统——邻居之间过于熟悉的地区。
    这是对时尚进行拙劣模仿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生活就是每个月发工资到下个月发工资之间的日子。他们的时尚圣地是那些品牌来历可疑的摊贩聚集地。虽然中下层偶尔会到这里来购物,但他们不是支撑这些可以把价格还到原来开价几分之一的地方的主力。
    对于这个阶层而言,更没有自信是其最重要的特点,因为相对于中上层对公司或企业的重要性来说,他们是更容易被替换的一群人。他们对于彩票的热情超过了其他所有的阶层,在他们之上的阶层对于前途的自我认定是多少强一些的,他们也较少购买彩票。而低于这个阶层的人,甚至对彩票的消费能力没有那么大,虽然他们更需要虚幻的希望进行生活的支撑。
  
  中级下层
    这个阶层是相当统一的阶层,这个阶层的工作属于城市中最用不到创造力的。这里所谓的创造力,就是指在工作中尽量发挥主观作用。而这个阶层不需要这个,他们需要的是一条别人已经完成的流水线。
    没有创造力不是代表这个阶层的人不聪明,他们足够的聪明。如果愿意,你可以把这种聪明称为“小市民智慧”。我们国家最著名的这种智慧的集散地,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上海这个伟大的商业城市。但据我的观察,在任何地方其实都是这种智慧的乐土。
    小智慧到底是什么?在北京与上海、甚至全国的超市你都可以看到这样的人:面对大小两种包装的产品念念有词。请不要误会他们在读商品说明(他们早就已经习惯相信电视广告了),他们是在算单价到底那个更合算。其实这是件非常愚蠢的事,大包装的商品当然会比小包装的在单价上便宜,这是一个基本的商业规律。这就是小智慧的用处:有些事情根本就可以从常识上推断的时候,他们在利用当年学的一点可怜的算术知识。
    电视广告是他们购买商品的指南。如果说上层或者中层的人对于广告还有一定的免疫能力的话,这个阶层从来就没有这个能力。隔离是上层与中层的特点,而这个阶层的是最害怕被隔离的。通过电视或者报纸的广告,并且通过购买他们推荐的产品,这个阶层才幻想自己是没有被隔离的。因为在生活中,他们极度需要被社会所承认。而使用大众产品是得到承认的一种途径,让他们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环境里。品位这件事跟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底层
    作为城市生活的一员,你很难知道他们是如何生活的,除非你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他们有收入,但是很不稳定,有工作,但经常被炒鱿鱼。很多情况下,很难从白天见到他们。因为他们可能在某个自发形成的路边集市上卖些针头线脑。白天是城管、税务的天下,他们只好在傍晚的时候出来,因为他们无法交够那些让他们合法化的费用。
    有些景况好一些的人,可能会找到这个城市中最辛苦、最没有前途的工作。比如运输、交通协管等工作。在这个阶层里,即使最好的情况出现,他们的所得也最多是刚刚够养家糊口,甚至他们的所得不能让他们在吃饱饭的前提下,供养一个学生上学。
    城市中的底层其实是最悲哀的。在农村中,如果只是吃饭倒也还好,至少在土地上不会饿死。但在这个全部都是柏油马路的城市中,在公共草坪上种庄稼显然不是个好主意。由于我们这里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当年是过于庞大,现在又难以维系,所以,在这个阶层中,只有很少的人享受到了这种保障。而这种社会保障的水平,往往又严重滞后于物价等波动,这些人在风险面前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甚至一次持续时间稍微延长的物价大幅度波动,都可以导致他们的生活完全崩溃。
    社会的底层、尤其在城市社会的底层,是没有什么可以暴光在表面的。因为一切都被城市的繁荣所掩盖着,不可能成为报纸关注的焦点。每年的年底,有很少的人将得到一年中唯一一次来自领导的关怀。除了这个时间段,他们是领导的眼中钉。
    
    
    第二章 出来走走
    如果不能在生活中表现出阶层的属性,相信很多人就不会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了。在任何注意自己形象的人看来,基本上表达的不过是两个意思:对下而言,他们全身的零件都在显示“我与你不同”这句话,而对上而言,这些零件想表现的是“我们是一伙”。
    这就是阶层属性的本能,也是庞大的生活用品行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每个品牌在宣传自己的时候,如果面对的是中层以上的消费者,他们将把自己打扮成高于自己实际价值的东西。当然,价格要符合真正购买阶层的要求。
    面对下层消费者的时候,这些东西需要的是把自己说成是大家都选择的品牌,或者直接赤裸裸的用价格优势打动购买者,比如一直在用那个光头明星推销自己的肥皂粉。
    所以,要是不能表现阶层的属性,就实在是对不起那些伟大的劣质商品的推销者了。
    
    
    服装:
    我的一位很有品位的中下层朋友被一个土财主追求过。整个追求的过程是这样的:
    土财主说:“我穿西服只穿金利来。”
    我的朋友说:“我不知道金利来,只知道范伦铁诺。”
    这个追求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结束了。
    服装是个比较永恒的话题,而这里也是最容易让人糊涂的地方。一个人的着装最容易暴露自己所属的阶层。
    上上层与上层的着装具有的差别,甚至大于上层与中上层的差别。上上层最显著的特点是很少着正装,而上层由于工作的关系,着正装的机会比较多。
    最为上上层所接受的服装,绝对是很低调的休闲款式。在他们而言,已经不需要用服装来提升或者告诉别人自己的地位了。这不是说他们没有正装,而是除了出席正式的场合,很难见到他们穿正装。我倒是见过几个上上层的家伙,在需要正常着装的场合,穿的依然是毛衣。还有一个比较有个性的人物,不论任何庄严的场合,总是一身中山装。
    仔细观察,即使在这些休闲的服装中,依然可以找到蛛丝马迹来代表他的身份。最应该注意的是一个人衬衫的领子与袖口。由于上上层所喜爱的衬衫不会是需要上浆的硬领,在他们的生活标准看来,那东西多少是不舒服的。他们所选择的衬衫(如果他穿了的话),一般而言,一定是纯植物纤维的制品。人类再聪明,想要让衬衫不经过熨烫就保持没有皱折的状态,就一定要在植物纤维中搀杂别的物质。如果对纯棉等东西有一定认识的话,对这东西不经过熨烫的状态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上上层绝对不会穿着领口袖口遍布皱折的衬衫出席任何场合的活动。这种细节的关注,是辨别阶层的一种好方式。
    在其他的地方,请留意他穿着的品牌。不论是否是花体的,一般来说,上上层的服装不会是你所知道的任何品牌的产品。如果你有幸知道他的大名,这个牌子应该就是他姓名的缩写。当然,是英文的,并且特殊设计过。
    这基本是他们互相辨认身份的一种标志。对于他们而言,挣钱是一种很游戏的事,他们不需要每天在财务报表中奋斗,老实说,他们能否看懂都是个问题。只有这样的人,才有时间到那些定做服装店里去浪费时间。
    我所认识的一位这个阶层的人士,所有的衣服都是英国某些老店的产品。他在英国没有业务,但他每年要去两次以上,只是为了定做服装。据说,那是个很浩大的工程,如果没有超强的耐心与长期的闲暇,绝对没有可能把自己一周的时间完全浪费在各种布料中。
    作为一个对价格还是比较敏感的人,曾问过他这样的衣服需要多少钱。他的回答比较具有英国绅士的风度:“我不知道。他们的帐单都寄到我的秘书那里。”一个伟大的消费主义者曾说过:你要是问价,你就买不起。
    这种对奢侈品的消费方式,是区分上上层最可靠的信号。上层也拥有庞大的财产,但生意人的本性会让他不论怎么掩饰,都会暴露出对价格的敏感。由于他的钱来的不是那么容易,并且长期关注成本的问题,这几乎成为了他的第二天性。一个能够明确说明自己拥有的东西的价值的人,绝对不是上上层。
    上层的服装品位基本上是最乏味的。在他们看来,每天开会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或许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而对于他们来说,面对下属的时候不能表现正式的样子,就没有得到开会所带来的成就感。对于一个上层来说,西服式的正装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对于他们的西服,也绝对不要抱任何幻想。我这辈子从来就没有发现过长时间开会后还能保持笔挺的西服,除非是化纤产品。而化纤产品好象不够昂贵,只能让某些建筑工地的搬运人员在工作的时候穿着。
    在上层的衣橱里,自然还是有休闲类的服装。与正装相比,休闲类服装崭新的可能性比较大。在正确的场合穿正确的衣服,基本是他们最大特征。
    与上层相比,中层的穿着品位更接近上上层。对于他们而言,舒适与个性是第一位的。在他们的穿着中,更多体现的不是经济地位的隐喻,而是对自我感觉的认可。即使在出席正式的场合,他们的服装也不会象上层那样正式与刻板,当然也不会象上上层那样随意。他们的着装特点在于保持应该有的对主人的尊敬外,体现自己的特点。
    他们的服装品牌相当繁杂。基本上是看上什么就买什么,哪怕是某乡镇企业的产品,只要他喜欢。这个阶层的服装应该是所有阶层中最齐全的,即使他们需要出席一个他从未出席过的活动,足够的经济实力也可以让他立刻去购置相应的服装。而上两个阶层是不会这样做的,因为他们只参加自己熟悉的活动。这还是隔离在起作用,奇怪的活动不是隔离其他等级的好主意。
    足够的财产与比上两个阶层多那么一些的品位,让中层成为时尚的领跑者。
    中下层是一个喜欢模仿的阶层。如果看到一个人在正式的场合身穿来路不明、坚挺笔直的西装外套,并且裤线可以用来削水果,基本可以断定他就是中下层。要是此人是位女士,她的身上肯定有CK那个级别的香水味道,并且穿着很难说合身的晚礼服。如果他们带着很显眼的首饰,这个判断就离事实更进了一步。
    在中下层眼里,这些代表一种身份的认定。他们对于品位的知识,还停留在某些礼仪教科书的范畴中,以为这样的着装可以显示自己对于礼仪以及品位是如何的娴熟。实际上各种关于礼仪的东西,恰恰是给这些人准备的。而真正的礼仪——在西服上装的口袋中放上一朵鲜花或者一条手绢是他们所不能的,这不是经济上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他们还不足够的自信。他们这辈子在西服上装的口袋安装上述配件的机会,基本是婚礼的时候:如果不是他的婚礼,就是在别人的婚礼上当伴郎。
    高级下层与中级下层对于服装的热爱也是无庸质疑的,从他们经常穿着劣质仿高档服装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阶层是经常需要换工作服的,但只要一下班,总要穿着各种“象样”的服装归去。并且这种服装肯定与工作服的颜色有巨大的差异。除了工作服的颜色实在不敢恭维外,在下意识中远离那个环境恐怕更是一个足够好的原因。
    即使高级下层从事的工作不需要换工作服,他们所处的环境也经常需要他们遵循某种着装的规范,这种着装规范也在影响着他平时的穿着。打开他的衣柜后,凡是在他闲暇时穿的衣服,必然与着装的规范有着巨大的反差。
    女士的服装很难让人进行具体的评估。女装虽然可能看出牌子、质感等因素,但依然很难判断其价值——尤其在经常有大减价的时候。不过,我个人可以提供一种比较准确的观察方式,只是很难一次就能观察出你对面的女士所属的阶层(如果结合其他情况还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多次见过一位女士,而这位女士的服装一直属于一个风格(比如波西米亚什么的),你可以毫不犹豫的判断她至少是一个中层人士。因为只有在这个阶层或者以上的,才能不受流行的诱惑而保留自己喜欢的风格,并且她们知道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东西。这个阶层以下的,从来就没明白这一点。
    越向低等级看去,这种变换风格的风气就越明显。如果一个女士今天是长裙、明天就改穿热裤,除了底层外,其他你可以任意想象了。底层之所以除外,是因为她们在这上面没什么选择的空间。
    拉开衣橱就更明显:相同风格的服装(不是相同的式样或者牌子)越多,则该女士层次越高,但不超过整体数量的四分之三。如果有一半的服装是不同的风格,至少是中下层,如果三分之二的风格不同,你肯定是走到了高级下层或者中级下层的闺房了。
    
    
    配饰
    在任何地方,配饰都明白无误的显示着一个人的层次。男人虽然可以供显示的地方不多,也还是有那么几样:手表、戒指,以至于钢笔等。
    自从BP机成为大众消费品之后,很多人就把买手表的预算省略了,有了手机后自然更不用提。至少手腕上戴表的可敬的先生是越来越少了。曾经有一个广告说过:房子不能带在身边,车子只能在停车场,什么才能体现一个男人的价值?只有手表。
    手表确实是良好的阶层展示产物。总的概念是,越花哨的表层次越低。其中包括镶嵌钻石的“金劳”在内。虽然价格不菲,但明显可以带出暴发户的气概。最上层的表自然是产自瑞士的全钢手表,配以上面没有任何压花的黑色或者褐色皮质表带。除了显示时间外,最多带个日历的功能。
    其次是那些以各种昂贵装饰来提升价值的名表。这里,女士的腕表拥有赦免权。她们的表上有任何的装饰都是正常的事,越昂贵越提升身份。
    再次就是那些中层的最爱:各种上面有奇怪标志的高科技产品。比如我的一位中层的朋友就酷爱某一品牌的潜水表,上面好象还可以读出世界主要城市的时间。关于这种表的档次是需要有个说明的:中层的一定是全钢的,只要上面有电子显示的地方或者是塑料制品,立刻就到了中下层或者高级下层的水平。
    要是看到颜色不太鲜亮的表壳(基本是再生塑料)的电子表,我想就不用再说了。
    戒指遵循同样的原则:不夸饰的风格。处于社会等级最高处的人,往往只有一个白金或者黄金打造的素圈。只有在上层的手上,才能发现各种宝石的影子。曾经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收购的谈判。从放在桌上的手上,真的看不出谁要收购谁。那个被收购的公司老总的手上,戴着迄今为止我所见过的最大的钻石戒指。对面那个领导着全球500强企业的老资本家手上,是个最平常的铂金圈子,大约价值人民币千元左右。
    如果对于这个戒指问题我可以提出任何忠告的话,就是要是你不能购买足够好的,就不要购买任何廉价的东西。我见过最可怕的一个钻石戒指是在一个中级下层的手上,以至于我最想知道的,是买这个戒指的时候,该珠宝商的赠品是不是一个放大镜。可是他自己还是相当得意的。
    钢笔其实是一种很少有人看见的地位象征。凡是怀揣钢笔的人,在目前这个被廉价碳素笔充斥的时代,是绝对的地位拥有者。钢笔放置的地方是有讲究的。放在公文包中,就是上层的习惯做法,而放在衬衫的口袋里就是上上层的做法。以下的阶层出于方便的考虑,很少会用到钢笔。
    一只好的钢笔是一件工艺品。曾经有一种可怕的钢笔,笔尖呈某种角度倾斜,便于某些人把钢笔字写出毛笔字的效果。台湾或者现在某些大陆厂商,甚至用大理石做笔杆。这些全部都是不值一提的东西。一杆好的钢笔应该是全身光洁的,最多是在黑色的笔身上有阁下的大名或者一圈银色。这里顺便说一句,钢笔越粗壮越显示档次,除了女士专用的以外,只要笔杆细于成年男人的食指,就不算好东西。
    
    
    饮食礼仪
    不记得从那里听说过一个说法,看一个人是不是够档次,不是看他在豪华酒店里是否有能力开XO,而是看他是不是只要一杯冰水。这个方法虽然简单,但是确实比较有效。
    在某些豪华的酒店中,冰水是免费的。只有对自己具有绝对的信心的人,才能不担心服务员的白眼。同样,一个高阶层的人士,在任何相似的酒店如果想喝点什么,他都不用看酒单。这种行为来自两种原因:第一,所有酒店其实在饮料上不会有太多的花样,酒店不是一个选购饮料的好场所;其二,作为一个经常出入这种地方的人,他知道这里有多糟糕,并且在糟糕中能够找到还不那么糟糕的东西来润喉。
    在餐厅中,基本遵循着同样的规则。快餐就是快餐,是不值得花费过多的礼仪来对待的东西。任何对西式快餐郑重其事的做法,都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不自信。西式的快餐唯一的用处就是暂时添饱肚子,如果我们不考虑价格因素的话,这些味道实在不怎么样的东西就纯粹是垃圾。不论是汉堡还是昂贵得令人发指的匹萨饼,从实际的意义上说,与包子或者馅饼实在没什么区别。
    但经常在这种地方可以看到某些人费力的使用刀叉来对付这些垃圾食品。在低阶层的眼中,到外面吃饭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他们可不想把这个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白白放弃掉——尤其是在吃“西餐”的时候。能够准确明白刀叉使用方法的,基本属于中级下层。但由于没有机会经常联系,使用起来相当僵硬。
    而熟练使用刀叉的,基本属于高级下层的一员。可是他们在展示自己刀叉方面的造诣时,面对的是最不应该使用刀叉的食品。
    在匹萨饼店里,是观察进餐者阶层的最好的地方。如上面所言,处于低端阶层的人士,只要还能够有经济实力来这里吃饭,基本都会用刀叉来把食物弄到嘴里。而任何中级以上阶层的人士,都会直接动手。当然,更高阶层的人士是不会过多的出现在这种地方,不然舔手指上的奶酪也是标准的地位标志。
    说白了吧,对于吃饭礼仪这件事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对吃像的不讲究是明确的地位标志。同时,这种在大众眼中的不讲究的背后,是深刻的对礼仪的理解:能在正确的场合做正确的事。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东平信息港 ( 鲁ICP备05007463号 鲁公网安备 37092302000036号)违法不良信息投诉电话:2822003 (邮箱jb@sddp.net) )

GMT+8, 2024-11-23 08: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3-2015 东平信息港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