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杀孩子“八商”(灵魂商数、智慧商数、情绪商数、逆境商数、管理商数、舆论商数、学习商数、生态商数)系数的13把“刀子”。 第一把:独断专制。以“都是为你好”为借口,用简单方法代孩子做决定。社会已进入柔性化时代,独断专制无法与人为伍。这把“刀子”会在无意识中砍去孩子的民主和谐,种下蛮横的种子。 第二把:欲壑难填。当家长贪图享乐挥金如土,却在为父母购物或支付赡养费十分吝啬时;当家长为了继承父母遗产和兄弟姐妹大打出手诉诸公堂时;当家长在不公正的对待双方亲戚,并在孩子面前卖弄小聪明,或者因此夫妻发生争吵打架时;当家长和孩子在公共场所看见小偷正在作案却拉着孩子匆匆离去时,等等,不知不觉地已经为孩子撒下了私欲的种子,也砍去了他们爱心的幼苗(1996年夏天,杨振华教授从美国归来,为100名贫困大学生办了银行救济储存卡,四年过去,他们谁也没忘记每月从银行取100元生活费,但仅有两名学子给杨教授写了一封感谢信。没有回报之心,没有感激后的回报行为,何谈对社会、国家的爱心)。 第三把:说谎失信。孩子经常在心里问我们:“你大人为什么就能说慌,而我不能,我说了就得挨揍。”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说谎专家,被家长砍去了诚实信用的树枝。人一旦没了诚实,做人的根基就被抽去。在孩子面前,根本就没有善意和恶意谎言之分。家长不能总希望别人都讲信用,而自己却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的狡诈。 第四把:过多代劳。孩子都十好几岁了,还不敢上街买东西,还不敢使用煤气灶,上学、放学还要人接送。过多代劳,只能养就孩子平庸无胆,不想作为的习性,这把“刀子”砍去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想象能力。人生事事有危险,代劳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挑战自我。 第五把:不守规则。孩子自己过马路,总会走人行道,不闯红灯;自己买东西总会自觉排队,而家长常常不以为然,甚至自己违犯交规反而在孩子面前痛骂没有违规的对方。用恃强凌弱之法有意给孩子撒下了炫耀违规的种子,也打掉了孩子守法的萌芽。 第六把:丢失良知。当孩子要捐献爱心,家长却问:“是不是学校安排的,学校定的最低标准是多少你就捐多少。”当同事或领导者得罪了自己,自己就唆使孩子拔掉他的自行车气门芯,或直接告诉孩子不要理会那些“王八蛋”。这不仅击杀了孩子善良的细胞,而且撒下了以恶为荣的种子。 第七把:鼓励破坏。带孩子去名胜风景地旅游,喜欢折花踩草,甚至刀刻留言。这不仅剜掉了孩子心中对美丽的追求,而且在鼓励孩子破坏环境,不辨荣辱。 第八把:崇尚守旧。对孩子的提问,不是因为忙或劳累无动于衷,就是因为无知或虚荣而巧妙阻止,甚至还迸出让人吃惊的话来:“知识够用就行了,我和你妈不也过来啦。”殊不知这砍掉的是孩子的创造精神,播下的是蜗牛度日的种子。 第九把:培养嫉妒。孩子讲到某某同学有什么特长时,家长不以为然,不去鼓励,反而奚落孩子的短处。久而久之,给孩子播下了嫉妒的种子,砍杀了孩子纯真的欣赏心灵。 第十把:种植仇恨。对同事的进步,对朋友的成功,不是教孩子如何欣赏、鼓励、祝贺,寻找合法的竞争技巧,而是自己首先由嫉妒变为仇恨,以为孩子不懂,不是谩骂,就是焦躁、怨恨、夜不能寐。殊不知此举已经给孩子植下了仇视别人的种子,砍掉的是孩子的能者生存的竞争技巧。 第十一把:严子宽己。表面看来,对子女要求很严,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不许和这个来往,不许和那个交际;要努力学习,不然将来就去扫大街,掏大粪,下农田,等等。然而,自己却夸夸其谈,不干实事;或为所欲为,纵欲(娱)过度,甚至给孩子吃饭也是凑合。久而久之,给孩子埋下的是阳奉阴违的祸根,砍杀的是孩子坦率纯真、脚踏实地的激情。 第十二把:培养急躁。过分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不让孩子学会忍耐、等待和控制自己的急躁情绪,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要什么时间得到什么东西就一刻不差地在什么时间办到,这无疑是扼杀孩子情绪商数的一把“刀子”。 第十三把:急功近利。具体表现,一是让孩子作超过自己“八商”系数的事。(如李某的孩子不到五岁就让上学,小学就让学初中的课程,初中就让学高中的课程,孩子也学了,但没消化。结果上高中就不行了,他不但没吸取教训,不让孩子打好基础,反而花钱让孩子去读什么重点高中,结果高考时仅得了199分)。二是常常用语言刺伤孩子的心灵。如“你真笨,你看谁谁谁------”;“我求你啦------”;“我们没本事,就看你了------”;“没见我正忙着吗------”;“我们可全是为你好哇------”;“要听话,好好学,争取------”(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曾说,“太听话”是中国孩子的最大缺点)等等。三是请家教想一劳永逸。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坎去了孩子的自尊和童心的梦幻,而且播下了机械和依赖的劣习。 其实,扼杀孩子“八商”系数的不止这十三把“刀子”,还有很多。家长有多少劣习,就有多少把扼杀孩子灵性的“刀子”。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并不把这十三把最残忍的“刀子”当回事,结果只能是自己孩子的未来很难从平庸走向优秀,再从优秀迈进卓越的行列。 但无论如何,人们总不能抹煞“优秀家长的孩子大多数总会是优秀”、“劣习成性家长的孩子优秀者总是特殊少数”的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