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父母需用「同理心」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被了解」,孩子有接纳感之后,师长再给建议,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正反面,「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处理问题?」
2.清楚告诉孩子「不能做某种行为」,以及「为什么不能做」的原因;如孩子没有再犯,应该明确地予以称赞。
3.除了教孩子「哪些事不能做」,也要引导孩子「哪些良好的行为可以多做」,当孩子行为良好,应该给予赞赏。
4.利用看电影、读故事书、演戏,让孩子讨论心得,了解不同的行为,会对自己及他人产生哪些正面、负面影响,进而让孩子理解「可以做、不可以做的理由」,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及行为。
5.当孩子了解到事件可能因为他个人的某些行为,造成正面、负面结果之后,可以问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给孩子选择权,如果孩子选对方向,要用称赞来鼓励他。
6.注意孩子做过的每件事,在指责之前,可以先给予其它正面行为的称赞,再以「荣誉心」促使其改正负面行为。
7.具体告诉孩子,他应该纠正哪些错误行为,但部分的错误,不代表孩子「整个人都不好」,还是有其它优点。
|
|